书城历史中卫史话
19113100000048

第48章 马靖弃暗投明,签协议中卫解放(2)

当时马惇靖的思想斗争非常激烈,精神压力很大。前面有解放军六十军封锁,后面有马敦静的一二八军监视,八十一军内部人心涣散,在兵临城下的紧迫时刻,父亲马鸿宾又不在身边,自己毫无主张,曾打算进入沙窝暂时回避,又想到自己若离开军队,军队必然发生事变,老百姓受害,实感罪责难逃,如再拖延时间,解放军开炮,部队自然溃散,家庭、个人均有生命之忧,事业更无保障……

在处于束手无策进退两难的情况下,马惇靖只好下了最大决心,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为了家庭,为了个人,坚决响应解放军的号召,走和平之道路,决定亲自赴约签字,将部队交给解放军,自己再作打算。

9月18日,八十一军马培清和解放军六十四军首长在中宁富宁公司谈判时,和平起义条款的确定非常顺利,但最后谈到签字地点时出现了插曲——马培清提出在八十一军驻地签字,解放军方面提出在六十四军驻地签字,双方有了分歧。“我们相信八十一军官兵的和平诚意,我们保证任何谈判人员的安全,请马惇靖军长到中宁签字。即使一时谈不拢,协议签不成,我们也保证马军长安全返回。”曾思玉军长言词恳切,以图打消对方的顾虑。“解放军一向开诚布公,说到做到,绝对不设‘鸿门宴’,各位代表是有目共睹的。”牛连璧部长补充说。

“马惇靖军长谨小慎微,对解放军毫无了解,若犹疑不决,明天不能如期赴约,贻误良机,岂不功亏一篑!”八十一军的两位代表重复说,但又提不出具体办法。

会场沉默了一会儿。

突然,奔走和平的民主人士孟宝山代表发了言:“我不揣冒昧地提个方案,说错了,我收回……”

“什么意见都可以讲,大家商讨嘛!”曾军长鼓励说。

“为了打消马惇靖的疑虑,保证明天按时签订协议,双方首脑能否在中宁、石空间的黄河中心沙洲上会面,同时签订协议?”孟宝山讲完,神情很不自然。

无论从礼仪或是按惯例来说,对方都应到解放军方面签字,因为这不是签订两军对峙下的停战协定,而是签署八十一军接受人民军队改编的条款。孟宝山曾是宁马多年的交通处长,深明此理,所以当他提出到双方阵地前的黄河中心小岛上签字的方案后,表情尴尬,也是自然的事。

为了表达我方的和平诚意,避免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牺牲和损失,解放军领导以宽宏大度的胸怀,毅然决定由傅崇碧副政委明天到黄河中心沙洲上,同八十一军军长马惇靖会面签字。

9月19日,天气晴和,金风送爽。清晨,傅崇碧副政委来到中宁黄河南岸,先视察了解放军前沿炮兵阵地。12时许,在牛连璧部长、一名作战参谋陪同下,乘皮筏子向黄河中心沙洲驶去。

黄河出黑山峡峡谷后,河面宽阔,水流平缓。在中卫、中宁黄河河道中间淤积成许多沙洲,中宁和石空堡之间的河中心也淤积成一个几千平方米的沙洲,沙洲上长满齐腰高的荒草。这样一个人迹罕至的孤岛,作为签订庄严协议的地方,显得极不协调。

19日上午11时许,马惇靖带着马培清及两位亲戚喇培霖、喇仲安(这两位是马惇靖家兄的妻弟,他们是因为马步芳抓兵来中宁躲避的)和几名和平代表,乘羊皮筏子已先一步到达沙滩上,在一片沙地上张望。为了促成八十一军和平起义,接受改编,几天来,孟宝山、马季康等几名和平代表乘着皮筏子,打着红旗(联络信号),穿梭往来于黄河南北两岸之间,这时作为和平代表陪同马鸿宾。傅崇碧同志上岛后,快步上前,像是久别后又会面的朋友,紧紧握着马惇靖的手说:“几天来,谈判都是诚恳的,顺利的,这里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怎么好谈?到岸上详细谈谈不是更好吗?”

解放军指挥员这种诚挚、热情、豪爽的性格,使马惇靖深感意外,很快便消除了刚上岛时疑惧不安的心情。随即,分别登上插着红旗的皮筏子离开沙洲,驶过宽阔宁静的河面上,划向南岸。

下午3时,在中宁县城富宁公司中宁办事处旧址20多平方米的小厅里,双方开始了对话。这时,六十三军郑维山军长也赶到了中宁,参加了谈判。

解放军几名领导干部,首先具体说明了人民解放军的约法八章和党的有关政策,肯定了马惇靖的父亲马鸿宾的进步活动,对以马惇靖为首的八十一军广大官兵走和平解放的道路,表示欢迎。坦率、友好、热诚的气氛,使马惇靖疑虑全消,表示完全接受解放军和平解放的具体条件。概要是:

一、81军以中卫城关为中心,集中待命,准备改编为人民解放军。

二、组织黄河以北船只,于9月21日黄昏前送到黄河南岸,协助解放军渡过黄河。

三、停止中卫——银川公路上的汽车运输,并负责保护公路桥梁。

四、保护仓库中的物资器材,不得破坏、动用、搬藏。

五、中卫县国民党政府,待候人民政府接收。

为进一步消除马惇靖对家庭的顾虑,解放军当场在全体和平代表面前,宣布保证马鸿宾全家生命财产的安全。马鸿宾在中宁的私人财物,若解放军已经动用,一律归还。

9月19日19时,曾思玉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兵团,马惇靖代表国民党第八十一军,分别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兵团与国民党第八十一军和平解决协定》上签字。签字完毕,双方代表合影留念,曾思玉设宴招待马惇靖一行。八十一军和平起义,标志中卫和平解放,中宁县也全境解放了!这对宁夏的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孤立了马鸿逵势力,加速了宁夏的解放进程。

20日,马鸿宾由绥远回到银川。同日,解放军代表曹洪普、祁如溪等二十余名军队干部正式接管了中卫县政权,成立了临时中共中卫县委和县人民政府。曹洪普担任县委书记,祁如溪担任县长。依照《和平解决协议》,起义部队按指定地区集结,移驻城郊李家营子、张家营子等地段,解放军进驻城北驻防。

9月21日,马惇靖在中卫县城南操场集合八十一军官兵,宣布八十一军正式起义,官兵听后无不欢呼庆贺。几天后,八十一军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独立第二军,宁夏军区司令员王道邦、副司令员曹又参到中卫主持举行授旗仪式。宣布任命马惇靖为军长,十九兵团联络部部长甄华为政委,马惇信任副军长,杨遇春任参谋长。十九兵团派300余名政工人员参加八十一军的改编工作,分别担任独立第二军各级政委、教导员、政工干事等职。1951年3月,马惇靖被调任宁夏军区司令员。独立第二军编为独立第一师。1954年甘宁两省合并,撤销宁夏军区。马惇靖被任为甘肃省政协副主席,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

9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十三军一八八师一部举行了显示人民解放军军威的入城式,县城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城乡人民群众涌上街头,敲锣打鼓、鸣放鞭炮,欢迎人民解放军,欢呼中卫解放,欢庆人民新生。整个县城红旗飘扬、歌声雷动,汇成了欢乐的海洋。仪式结束后,县城工商界、教育界组成慰问团敲锣打鼓到黄河南岸刘湾、申滩、杨滩解放军驻地进行慰问,表达中卫人民对子弟兵的欢迎和热爱,带队团长是中卫解放初期较为有名的王秉廉。9月23日,宁夏省城银川解放,马鸿逵在宁夏的反动统治宣告结束。是月底,宁夏工委正式任命杨正喜等20多名三边干部到中卫任职,杨正喜担任县委书记兼县长。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卫县各界群众在高庙前广场举行庆祝大会,高庙戏台设作主席台,正中悬挂毛泽东主席和朱总司令的画像,临时县人民政府县长祁如溪和军队代表张钧在会上讲了话,号召全县人民团结起来,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将革命进行到底,为巩固革命新秩序,建设独立富强的新中国而努力奋斗。

国庆节后,杨正喜带领的三边干部正式上任,军地双方召开座谈会,举行交接仪式,军方将政权移交地方。中共中卫县委、中卫县人民政府正式宣告成立。11月,县委、县政府工作部门及区乡人民政府工作开始运转。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正确领导下,中共中卫县委、县人民政府带领全县各族人民意气风发,开始了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