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卫史话
19113100000007

第7章 豪强混战民起义,乱长治短百姓灾(1)

从东汉初年起历西晋、东晋十六国到北周,历时四百余年,在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卫在边疆地区的你争我夺中,少有安宁的日子。

东汉从光武帝刘秀起,宁夏全境有两郡7县,北地郡有4县,宁夏境内有3县:富平县、廉县、灵州。灵武、参、中卫、中宁地属富平县;安定郡共8县,宁夏境内有高平、朝那、乌氏、三水等4县。

东汉初,刘秀先后消灭各地割据势力,盘踞宁夏的是甘肃天水的隗嚣和三水县(今同心县东35公里处)的卢芳。隗嚣是天水豪强拥立的一支地方武装,曾在乌氏镇压过赤眉起义军。在地方豪强的争斗中,借机依附汉光武帝刘秀,被封为西州大将军,据有天水、安定、北地等,后割据一方,举兵叛汉。建武六年(30年),刘秀派兵攻隗嚣,建武九年(33年)春,隗嚣病死。建武十年(34年),其子隗纯投降,天水、北地、安定等遂统一于东汉。

卢芳是安定郡三水县人,出身豪族。三水县是汉武帝时为安置内附匈奴而设置的县。“王莽之世,天下咸思汉德”,卢芳诈称汉武帝曾孙刘文伯,联合三水属国的羌胡、匈奴贵族数千人起兵反莽。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卢芳派人与西羌、匈奴联合,匈奴单于认为卢芳是一支可利用的力量,派数千骑到安定迎接卢芳。光武帝建武五年(29年)卢芳在匈奴的扶植下,割据五原等郡,中卫、中宁都是其势力范围,建都九原,自称天子,势力渐强。刘秀不断派兵进攻,建武十六年(40年),卢芳投降,被封为代王,第二年叛归匈奴。十余年后,病死于匈奴塞外。隗嚣、卢芳势力活动地域涵盖海原、中卫、中宁等地区。

东汉后期,地方官吏、豪强肆意欺凌和虐待羌人,还经常借口用兵,聚敛民财,中饱私囊。羌人忍无可忍,不断进行反抗,其中规模较大且与宁夏有密切关系的有三次。

永初元年(107年),东汉王朝为了撤回西域都护和屯田官兵,征发金城、陇西、北地、上郡、西河等诸郡羌人担任随军护卫和杂役。羌人被强迫出征西域,疑惧远征难返故土,当行军至酒泉时纷纷逃散。东汉王朝命各郡发兵堵截,大批羌民惨遭杀害,羌人的帐篷、庐舍被烧毁。官军的野蛮行径引起西北羌族各部的震惊、愤怒,并州、凉州(中卫一部分在其辖区)羌人首先奋起反抗,掀起了第一次大规模的羌族起义。其势力最大的是先零羌首领滇零领导的起义军。起义者用竹竿木棍为矛戈,用木板为盾牌,竟使汉军畏惧不敢迎战,大败而逃。永初二年(108年),先零羌等部在滇零率领下,大败东汉征西校尉任尚后,率起义军向北进军,占领北地郡郡治富平县(今吴忠市西南),自称天子,建立年号。至永初四年(110年),起义战火已遍及安定、北地、上郡。羌族起义军所到之处,东汉官吏惊恐万状,争相逃命,北地太守因失守郡土,下狱致死。永初六年(112年),滇零病死,其子零昌袭“天子”称号,因年幼,由莫狼辅佐,以杜季贡为将军守丁溪城(今灵武南)。羌族政权控制的地区北有安定、北地、西河、上郡四郡,东有河东、上党、河内三郡,西有陇西、汉阳两郡和金城郡东部,南至汉中郡(今陕南)和盖州(今属四川境)。由于地区辽阔,战线过长,政权组织不严密,军事指挥缺乏经验,终于被东汉王朝采用软硬兼施的办法,各个击破。元初四年(117年)春,汉将任尚用卑劣手段,收买羌人先后刺杀先零羌首领杜季贡和零昌。是年冬,汉将马贤、任尚率军与先零羌首领莫狼会战于青石岸。莫狼退到北地郡时黄河封冻,两军对垒,在富平上河(青铜峡上游的一段黄河——即今中卫沙坡头区、中宁县)激战60余日,莫狼战败,开河以后,先零羌北退。元初五年(118年),莫狼被暗杀。至此,羌族人民的第一次起义遂告失败。这次羌族起义历时十年,东汉政权受到沉重打击。

第二次羌人起义爆发于顺帝阳嘉三年(134年),到十四年(145年)被平息。第三次羌人起义爆发于桓帝延熹二年(159年),到灵帝建宁二年(169年)被残酷镇压。三次起义,从107年起到169年止,历时60多年,羌人贵族和汉军队同样烧杀抢掠,使边郡特别是安定郡和北地郡的羌汉人民流徙死亡,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后汉书·五行志》记载汉桓帝初的童谣:“小麦青青大麦枯,谁当收获妇与姑,丈人何在西击胡。”这首童谣是说内地男丁都被征伐去镇压边郡人民起义了,农田生产都留给了妇女,劳动人民的负担太重了。那边郡的人民呢?处在边郡之中的中卫是羌人起义之地,人民或成为起义的一员在战斗中被杀,或在羌人贵族和汉军烧杀抢掠中送命,生命财产毫无保障,农业生产更是顾及不到。

羌人起义失败后第15年即184年爆发了黄巾起义,北地郡及临县羌胡人民纷纷起兵响应,中卫地区人民立即卷入这场规模空前的战争中。此时,东汉王朝已风雨飘摇,镇压人民起义靠地方豪强,而豪强又割据一方相互攻伐,少数民族部族势力乘机南侵,中卫及其整个宁夏地区成为羌人、匈奴和鲜卑游牧争夺的地带。

211年,曹操西征张鲁,关中诸将疑为袭己,韩遂、马超、杨秋等10多万兵屯聚潼关,阻止曹兵西进,结果被曹操打败。214年,曹操大将夏侯渊打败韩遂,攻破高平(今固原),接着率军渡过黄河,经中卫讨伐凉州(今武威)休屠胡梁元碧。梁元碧系少数民族休屠胡的首领,韩遂、马超联合击曹,梁元碧跟着反叛。韩马失败后,梁元碧做好了迎战的准备。

中卫至武威,需经腾格里沙漠,瀚海数百里,人烟稀少,水源奇缺。夏侯渊军行路维艰,粮草转运极为困难,加之天气炎热,沙漠如炽,军士无水,如同进入死亡绝地,等挣扎行至甘塘、营盘水一带,军士已呈奄奄待毙之状。梁元碧军借温圉水(今沙坡头西长流水)阻隔防守,阻断沿途水源,撤离百姓,坚壁清野,陈兵武威,以图不战而胜。在死亡来临之际,夏侯渊得土着老人指点,在山坡沟崖下掘出清泉,大军绝地逢生,最后平息了梁元碧叛乱。因此事件,该地被称为“银盘水”,留下脍炙人口的传说。说是营盘水有一座沙山,夏侯渊大军行至沙山时,被埋伏的叛军围困,十万大军断粮断水,援军又短期内无法到达,面临被歼的危险。观音菩萨不忍生灵涂炭,遂将坐下莲花化作一银盘,取银河甘露盛于银盘,倾倒在大军营寨边的沙山下,托梦夏侯渊挖井取水。西征军只挖了银盘大的一个小坑,地下泉水就喷涌而出。夏侯渊大军得泉水相助,遂突破包围,一举平息了叛军。从此,人们便把这眼泉水叫做“银盘水”,以后此地又做过军营,所以又叫“营盘水”。

休屠胡梁元碧后来在魏军夏侯渊征讨感召下,率部众归附了曹魏。

西晋时期,宁夏境内迁入许多不同部族,宁夏大部分地区成为各部族的游牧区。主要部族有鲜卑破多罗部、匈奴贺兰部等,

三国时,鲜卑乞伏部已移居到石嘴山一带游牧,西晋武帝泰始初,乞伏部五万多人又南移到高平川(清水河流域),西晋末又北迁到固原西的牵屯山(今海原及卫宁平原黄河南香山),再后又转移到甘肃靖远县西的度坚山、陇西一带,史称“陇西鲜卑”。其五世孙乞伏国仁在十六国时建立西秦,自称大单于,势力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