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专业建设与评估(电子信息类)
19116900000025

第25章 高等院校学生评教体系的探讨

吴涛 徐红

(浙江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杭州310032)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对控制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学生评教作为一种重要的评价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学生、教师和课程本身都会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由此带来很多的利弊,不能过分夸大其作用,要防止走入学生评教至上的误区。应该从两方面着手减少其弊端,一是建立合理的评教指标、严格的评价步骤和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二是建立教师评教、督导组等其他评价渠道,完善评价体系。

关键词:教学评价教学质量学评教

一、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

自1999年以来,国内高等院校连续9年扩招。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预计达540万人,是1998年的5.25倍,高校在校生人数已达2300万,跃居世界第一。学生人数激增,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已经从“量”逐渐转化为“质”。在这种情况下,老的教学评价体系在很多新问题面前都无能为力。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来保证教学质量,刻不容缓,这是每个院校都面临的问题。

在西方发达国家院校,学生评教早已被广泛采用,是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式。在我国,这方面的起步比较晚。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普及,很多有条件的院校开始采用了网上学生评教的方法。每一位学生可以通过网上教务系统对所学每门课程每位教师从教学方法、教学服务、教学纪律、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逐一计分评价。评价结果被用来监控教学质量。在此基础上,有些院校借鉴美国不少大学的做法,将评价结果作为考核教师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与考核、奖金和晋级直接挂钩,以促使教师重视教学工作,加强教学投入。

但是,对于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却存在很大争议,有的教师认为评价结果能很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有的教师却认为评价结果不能完全反映实际情况。对于这样的评价体系对提高教学质量是否起到了促进作用,也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二、学生评教的利弊分析

高校学生评教作为一种现代教育理念无疑具有积极作用。现代教育要求教学过程民主化,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双向交流、教学互动的平等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一个平等参与者将自己的知识通过以理服人的方式让学生接受,而学生必须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独立评判,才能将教师传授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教师是否提供了学生所需要的东西,学生最有发言权。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是否被激发,自己是否获得了有益的知识来评判教师的教学效果无疑是合理的,他们也最有条件对教师作出客观评价。因为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他们与任课教师接触和交流的时间最多,对教师的教学思想、职业道德、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教学效果感受最深。所以,学生对教学的评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教师的教学质量。

多年来在许多教育改革措施中,学生只能极少地参与教学过程与目标,师生之间缺少相互沟通,许多教师的授课内容、方法与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就业需要距离甚远。很多教师对学生的发展需要以及行为方式了解甚少。深化教育改革,如果不注意倾听学生的声音,不增强学生的权利,那么,任何教改措施都不可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价值的帮助与指导,更不可能建立起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管理机制。

作为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学生评教对改善师生关系,促进学校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授课质量,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把学生评教结果与教师的考核和晋级直接挂钩,有利于教师更加重视教学,大力提高教学质量,加大教学投入。这种做法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发言权,也有助于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然而现实中对学生评教的结果甚至学生评教本身,都存在很大争议。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评教结果的准确性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1.和学生的特征相关

(1)年龄大小。不同年级的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值不同。大学一年级、大学二年级的新生刚进入大学,对大学生活有很多憧憬和向往,对教师比较敬畏。在这些低年级学生的评教中,容易取得高分。但到了高年级,学生的新奇感消失,甚至会对以往的学习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而产生种种不满,并把这种不满带入新的学习中,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更严格,导致不同年级学生的评教标准不同。

(2)学生的专业和学习方向。理工科的学生更喜欢理性严谨的教师,而文科学生则更青睐于感性、充满激情的教师。和性别联系起来看,理工科的学生往往喜欢更“阳刚型”的教师。

(3)学生参与评教活动的态度。学生参与评价活动时的认真程度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科学性。评价中经常会遇到有学生随意打分,把全部选项都打最高分或者都打最低分,这样的评价是无效的。对评价活动的宣传程度和对评价结果的利用情况直接影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如果学生知道评价只是纯粹的调查问卷,结果对他们没什么影响,那么能认真客观评价的学生不会超过10%;如果学生知道评价结果会对他们的学习产生正面的反馈作用,并且与教师的报酬有关,那么80%以上的学生能认真地进行客观评价。

(4)某些非理性或理性因素的误导。学生通常是理智的,他们多半能理性地评价教学。但他们的理性着眼的是当前的需要和对未来的预期,如考试获得高分,并在以后能找到理想工作。所以,凡是有助于学生顺利通过考试的做法,如板书系统全面,陈述条理分明,普通话标准,控制语速以便于学生做笔记,注重课堂灌输,便于学生记忆等,都会受到学生的欢迎;而那些深入地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和研究成果,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重在探讨与交流,并积极传授学习和思考方法的教师因不能使学生取得良好的考试成绩而往往受到学生的排斥。

学生的理智并不稳定。他们的评价会受到非理性因素的影响。如他们喜欢教学的轻松愉快、课堂的娱乐性、学习内容的通俗浅显、不用深入分析就直接提供现成答案等。凡是迎合学生的这些非理性需要的教师就会得到学生的好评,这样的好评却不能简单地作为教师教学质量优良的根据。此外,学生对教学的评价有时并不完全针对教学本身,作为非教学因素的情感或情绪也会影响学生的评教,如注重自己外表和形象的教师,善于利用课堂和课外对学生做出关爱姿态的教师会弥补教学的不足而得到良好的评价结果。

2.和教师的特征相关

(1)教师的年龄大小。这种影响很直接。有研究表明:看起来比较年轻的教师可能会得到比较低的分数,因为他或她往往会被认为是没有经验、没有权威、不知道如何有效地教课。相反年纪大的教师可能会比较容易拿到较好的教学评估,因为他们让人觉得有经验、资格比较老。

(2)教师的性别。女教师往往会受到来自性别的偏见。在一个9005名学生的教学评估研究中发现:女教师比男教师在总的教学评估分数和教学能力评估中都要低。学生往往希望女教师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在课堂外进行交流。女教师如果没有和学生大量地交流,往往被断定为不可亲近。而男教师在同样条件下往往被认为是更有教学能力或者更可亲近,因为这样更适应他们所被期待的男性化角色——“教师应该是专家和权威”。更进一步说,当女教师在怀孕期间,她们的教学评估也会受到影响。

(3)教师职称、职位的高低。对于院长、系主任或者资格老的教授,学生往往觉得他们更有权威和经验,他们也更愿意给他们更高的教学评估分数。

(4)教师的演讲水平。有些教师演讲水平高而非讲课水平高,学生并不能区分。有些教师的交际能力强,教学水平并不高。很多学生往往仅凭这些就给教师作出很高的评价,而其他因素都可以忽略不计。

3.和课程的特征相关

课程的难度、类型、课堂大小等,都会影响评价结果。

就课程难度来说,学生对某一课程的认识的多少和对某一领域认识的多少,往往会影响他们给教师的评估。对于工科专业来讲,学习思辨较强性的理论科学通常比学习应用性较强的经验科学更困难,而收效却不太明显。所以,从事理论学科教学的教师要想获得学生的良好评价,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就课堂的大小来说,在大的课堂(比如说多于100人),教师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了解每一个学生并和每一个学生交流。缺乏单独的交流往往影响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影响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估。

对于那些感兴趣的或是基于其他积极的原因选择的课程(如他们通常认为英语和某些专业课对于日后就业很重要),学生往往会相对重视,投入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最后觉得对这门课掌握得好,就会以为是教师教得好,从而对这些课程的授课教师表现出好感,给予比较好的评价。而对其他的课程(如公共课、基础理论课)则存在一些偏见甚至抱有抵触情绪,很容易将这些厌学情绪归咎于教师的教学质量,于是对这些课程的评教可能会更苛刻一些。

另外有些课周学时较多,教师和学生接触时间长,学生更熟悉教师,有情感因素。这也会影响评价结果。

众多因素的影响,使学生评教所反映的实际情况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在一定意义上讲,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是表面的和基础的,学生并没有完全具备评价教师水平的实力与条件,所以,不能过分夸大其在教学评价体系中的地位。当以学生的评价作为教师教学效果的最重要甚至唯一标准,或者以此对教师的教学评价来决定教师的收入水平、职称的授予时,可能会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并且破坏高等教育最基本的信条。

一方面,教师的主要任务很容易就蜕变成取悦学生而不是传输知识。于是,有些教师尽可能讲些轶闻趣事,就事论事,避免严谨而复杂的学理分析和论证,这样的教师因活跃了课堂气氛而往往在学生评教中获得高分。而那些尊重知识本身的内在逻辑,立足于系统讲解和严格论证的教师因给学生带来了思维压力和紧张的学习气氛,不一定能赢得学生的好感,但这样的严格训练无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另一方面,导致这种评价过程沦为买方与卖方的关系。教师变成知识的卖方,学生付学费,教师提供分数,终极目的是大规模地生产学生。在这一生产过程中,学生成绩很容易虚高。因为在买卖市场上,最重要的目的是使顾客满意,而不是学习本身。教师拿较高的分数,去换取学生对他们比较高的评价。

这两种现象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就是导致教学质量下滑。建立教学评价体系的初衷是保证教学质量,两者背道而驰。可见,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是复杂的,如果完全以在校学生的主观感受进行评价,很可能会使评价有失偏颇,不是学校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教学的改革发展有着自身的规律和相对独立的价值。需要利用多种可行的评价技术,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

三、克服学生评教的局限性

学生评教存在着局限性,但不能因噎废食,所以关键的问题不在于是否需要学生评教,而在于如何利用学生评教,如何克服其局限性。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的措施来减少它的负面影响:

1.确立科学的评价指标

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的制定是评价工作成败的关键,只有科学合理的指标才能正确评价课堂教学质量。合理制定并严格遵循学生评教的指标体系,如教材的选用、教案的规范、教学各个环节的把握、教学形式的灵活多样、教学内容的深入等都要客观地一一评价。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否科学合理没有一成不变的判断模式,应该充分结合不同学校的特点、不同类型的课程而制定。如理工科应该更强调逻辑推导能力、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文科应该强调正确价值观的塑造、思维表达能力和应对社会关系能力的培养。所以,对于这两类学科的教学,不同评价指标的权重应该有所不同。再如,专业课和基础理论课也应有区别,专业课要不断吸收新知识、新技术,与时俱进;理论课则侧重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的掌握,评估指标的制定应考虑这种差异。此外,评估指标应尽可能简单明了,并尽量避免设计学生还不具备鉴别能力的指标。

教学评估组(或督导组)主要通过随堂听课、教案检查及作业批改情况检查等来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定。对课堂教学的主要指标有教学目的是否明确、语言是否流畅、板书是否合理、教学手段是否丰富恰当、教学效果好坏等。

2.包含多元的评价机制

学生评教具有固有的缺陷,因为学生本身也只是受教育者,他们不一定具有鉴别所传授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前沿性和思想深度的能力。所以,在学生评教机制之外,还应该综合运用教师评教、同行专家评教。目前不少学校成立了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组成的教学督导组,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的深浅度、课堂纪律、组织教学的能力等方面的评估就由他们来进行。通常结果比较可靠。但是,督导组评教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督导组的教师因专业限制,不可能对所评估的每门课都有研究,他们的知识更新也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还应通过同行专家评教来弥补。考虑到督导组教师和参评的同行专家都来自本校,也可能因为熟人关系或复杂的人事关系使评估的结果产生偏差。所以,教学质量的评估最好也邀请校外同行专家参与。

所以,从教学评估的参与人员看,可考虑安排多方参与:

学生:主要从学习主体的角度来反映教学效果和教师是否因材施教等。

校内外同行老师:主要从学科专业角度评价授课方式、方法的科学性等。

领导和教学督导人员:主要从课堂教学的规范要求来评价。

三方面同时分别进行定性、定量评价,最后综合出量化结果。从三方面参评人员在评估中所处的地位来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直接感受者,三方面评分占的比例建议为:50%∶25%∶25%。

3.建立个别化的教师督导与评价体系

这种个别差异的方法可以借鉴美国一些州的大学的做法。对不同的教师群体通过不同的活动、程序和时间安排进行评价和指导。对初、中、高级职称的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估,其标准应有区别。应设计三个层次的量化指标分别打分,并分三个层次来评定。新教师与有经验的教师的评价周期可以不同,新教师的正式评价每年一次,有经验的、长期聘用的教师正式评价每两年、三年或四年一次。在非正式的评价年度里,有经验的教师以个体或群体的形式参加自我指导的专业发展活动。对于不同的教师群体来说,评价准则经常是有区别的。例如,新教师可能只在教学的几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被正式评价,第二年和第三年再适当增加评价的条目。

4.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有机结合

在实践中往往有重视定量忽视定性的倾向。管理部门在综合评定时要多从定性方面考虑,以避免片面性。如:不同班级的学生在打分把握中不一致,不同课程讲授的难度不同等,都应予以重视。因为,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是对教师全部工作进行多指标、全方位综合判断与分析的过程,绝非只是简单、轻率地打个分,要把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提高评估的公正性。

5.重视评估信息反馈

把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素质提高相结合。评价不仅仅是对教师工作状况的鉴定,更重要的是为促进教师成长和提高教学水平服务,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目的。教师评价不仅仅是对教师工作进行管理的方式与途径,更是让教师从评价反馈中获悉自己的不足,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促进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提高。因此,新的教师评价体系旨在努力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增强教师的责任心;评价双方进行对话和沟通;加强教师与教师、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注重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和多方面收集信息。

评估的目的在于促进学校对教师队伍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因此应把评价结果及时详细地反馈给每位教师,还可以组织教师观摩在评估中成绩好的教师的课堂教学。

6.对学生加强宣传指导,使学生评教严格限于对教学本身的评价

各高校教学管理部门要对学生进行动员和指导,提高学生对评估工作的目的、意义和作用的认识,要求学生克服各种不良心态,以客观、公正、认真、严肃的态度进行评教。应该指导学生就每一项指标认真打分,每一个分数都应该有充分的理由。同时为学生做好保密工作,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应该让学生明确:在所有的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学习,最关心自己的教师应该是对教学本身最负责的教师,是使自己学到更多东西的教师。对教学本身是否能公正评价直接决定教师努力的方向,从而直接影响自己的学习。而学习之外的其他问题,则可以通过完善班级导师制,并配备心理学教师来解决,从而鼓励任课教师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如何有效传授知识、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等教学问题上。

四、结束语

正确认识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非常重要。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很有必要,但它只是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的一个组成部分,不是全部。只要建立起一系列配套的制度化评估指标体系,就一定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出一个教师的教学效果。

此外,教学评价对教师的发展应具备以下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反馈矫正功能和鉴定功能。如果在评价中只是着眼于评价的鉴定功能,那么评价工作就会偏离轨道,甚至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初衷南辕北辙。所以,在评价工作中要特别注意发挥前三个功能的作用。学生评教的主要目的不应在于评级和奖惩,而应在于使教师更加了解自己的工作状况,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在对教师的评价中应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和反馈、矫正的功能。

参考文献

[1]詹合英,罗宝珍.美国大学教学评估及其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启示.现代大学教育,2007,1:49~56

[2]Baker,P &;M Copp.Gendermattersmost.The Interaction of Gendered Expectations,Feminist Course Content,and Pregnancy in Student Course Evaluations .Teaching Sociology,1997,25(1):29~43

[3]段洁利,赖元峰,谢小妍,李萍.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3):202~205

[4]汤劲.对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评估的思考.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4(1):174~176

[5]王斌华.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