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专业建设与评估(电子信息类)
19116900000006

第6章 树立精品战略意识进行专业建设培养高水平通信人才

李玉柏 李晓峰 毛玉明 彭启琮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610054)

摘要:本文介绍了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建设通信工程品牌专业的实践和经验。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高校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有所淡化,而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将精品战略理念融入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的机制建设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关键词:专业建设精品意识人才培养工程素养

进入21世纪,电子科技大学深化教学改革,加大专业建设力度,为建设国内一流高校创造基础。2002年学校开展了教学改革大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对学校主流的5个特色专业制定了品牌专业建设战略。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设置的通信工程专业,就是重点建设的品牌专业之一。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集中了学校相关专业的优势力量,汇集了通信与电子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光学工程等五个国家重点学科,其本科专业——通信工程专业是学校主流方向的标志性专业。经过40多年不断发展,学院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已逐步形成了自身鲜明的特色和优势,成为国家重要的通信与信息技术研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和人才培养基地,获得社会的认同,在国际、国内的同行业中具有很高的声誉。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电子科技大学各专业的学生培养任务也逐年大幅度的增长,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也达到每年300~400人。在这种形势下,作为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院校之一,通信工程品牌专业建设如何开展,如何深化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内涵,如何培养出更高水平、更高素质的通信人才,成为通信学院本科教育的工作重点。

一、研讨品牌专业建设思路,确立建设方针

根据学校建设一流高水平大学和通信学院建设高水平学院的要求,通信工程专业建设必须坚持高标准,定位于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社会,适应技术与产业发展,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对通信专业人才的需求。为此,学院组织教师、学生广泛讨论,并组织学习其他高校品牌专业建设经验,提出了学院品牌专业建设的思路,总结起来就是三句话:树立精品意识,进行一流的建设,取得卓越的效果。每一句话包含一系列的改革和建设。

要实现这三句话,学院从积极承担国家教改项目、如何建设国家精品课程、如何培养全国名师和一流师资队伍、如何深化改革和建设一流教学成果、如何完善教学环境、如何构架一流实验体系和培养卓越工程素质、如何建设一流的学科和科研支撑、研究一流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凝练鲜明特色等多方面开展广泛讨论,制订了学院开展通信工程专业建设的精品战略计划,并重点从下列几方面开展工作:

强化精品意识,积极承担国家教改项目,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依托国家一流的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延伸和凝练专业特色。

建立以院士与国家级教学名师为首、教授和副教授为主体,高度敬业与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立了完善的课程组体系。

确立先进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重点建设“3+6+3”的基础课程,设计规划了30余门课程,其中多门课程建设成为了国家级、省级、校级精品课程。

建成集现代通信、计算机网络、信号与信息处理为一体,技术先进、功能比较齐全的高水平“通信系统实验教学基地”,开发了从原理到系统多层次的实践体系,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工程素养。

开展综合素质培养计划,培养具有积极进取人生态度、良好的团队意识、鲜明的个性、广泛的兴趣等综合性素质人才,着力打造优秀团队。

二、高水平通信人才培养

通信工程品牌专业建设坚持高标准,定位于培养高素质人才,深入开展教学改革研究,树立教育的精品战略意识,以国家一流的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依托,有条件、有责任地培养出高素质的毕业生,使他们的学业水平持续地获得业界好评与社会认可。

1.专业素质教育方面

通信工程专业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工程性。因此,首先要设立有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在制订培养方案时,既应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体系,保障扎实的基础知识,又应增设训练学生实践能力与工程素养的综合课题、设计课题。同时还应扩大学生的视野,展望学科前沿,引导创新意识。主要有以下几点:

在修订教学计划设置时,本着加厚基础的原则,加强了专业基础课程的配置。着意进行课程群的一体化配套建设。同时重视专业课程调整,使专业课程与选修课程的比例更加合理。

注重新技术理论课程开设。在修订教学计划时,增设了新技术导论课程,使学生能及时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增强毕业生就业的竞争能力。

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增设了8门综合课题设计课程,培养学生的工程技能。

一流的教师队伍是高水平专业素质教育的前提。我们注重名师工程和优秀教师的培养,实施了“师德建设工程”,大力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思想素质;形成了以院士与国家级教学名师为首、以教授和副教授为主体、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阵容强大的以老带新、具有良好思想品德、治学严谨的学术梯队和师资队伍。荣获首届国家级名师奖1名,校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3名,校主讲教师2名。

先进与科学的课程体系是实施培养方案的关键。为此我们在学校“3+6”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建设的规划基础上,制定了“3+6+3”的主干课程建设方案。采取循序渐进、以点带面、有计划、有目标地将多门专业主干课程朝着国家级精品课程方向建设:按短、中、长期三步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主干课程建设。短期目标为达到双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期目标为达到校、省级精品课程建设要求;长期目标为逐步实现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要求。在明确建设目标后,落实课程建设负责人,保证目标的实现。经过努力,目前已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数字信号处理》、四川省精品课程2门《数字信号处理》、《电路分析基础》,校级品牌专业1个通信工程专业,完成专业主干课程《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双语教学课程的建设,以及《计算机通信网》双语课程建设。

全面建立了课程组活动制度,进行教学研究与交流;以名师效应带动课程组教师的教学水平。全面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改革课程设计、案例教学,积极倡导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并建设课程的电子教案、多媒体教案,进行不同程度的网上教学与辅导。着重尝试加强学生专业兴趣与自学能力培养的教学研究。

从培养与国际接轨的高素质人才角度出发,有计划、有系统地实施双语教学。加强与国内外的教学交流,提高教师双语教学水平,在《计算机通信网》双语课程的建设中,我们采取邀请国外着名专家来校讲课的方式,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加快了双语课程建设的步伐。目前,多门主干课程都实施了双语教学。

重视教材建设与选用,以保证培养计划的实施。教材建设与课程建设同步启动,做到起点高、内容新、适应当今科技发展和本专业建设的要求。目前已出版发行“十五”规划教材与其他教材多本。

建立了严格的教学过程监控制度与保证体系。为保证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学院建立了教学质量巡视组,教学质量小组,建立了一套较完整和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相应的激励机制。对主干课程重点实施了随堂听课和监督,及时将信息反馈到课程组。并结合学生评教、学生信息反馈对课程教学质量和各教学环节进行把关,对主干课程的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督导作用,形成了稳定教师教学质量的保证体系。

建设现代的综合性实验教学基地。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研究水平,以及为学生提供相关课程的实验、设计、制作环境,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我们在原有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省级重点实验室,以及其他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共建的实验室基础上,精心构架了一个集现代通信、计算机网络、信号与信息处理为一体的,技术先进、功能比较齐全的“通信平台——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与教学基地”。其规模在国内各高校中处于前列。这样优化配置了研究和教学的各种资源,把该学科的通信工程、计算机通信、数字信号处理、无线电技术等各个专业方向的教学、研究纳入到此综合的“通信平台”上来。通过实验教学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通信与信息系统基本理论、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方面较为综合的实验和实践机会,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意识。

2.在综合素质教育方面

首先,学院探索学生综合素质分阶段培养方案,将大学本科四年划分为适应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这三个阶段可以粗略地对应大学一年级、大学二年级、大学三年级和大学四年级。依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设计出分阶段培养目标,从帮助学生自我认知到组织、交际、管理等能力培养,在不同阶段培养学生具备相应的素质。并且学院尝试通过学生工作制度建设和专题研究制度,以保证方案的实施。同时制定了后进学生管理规程、贫困生管理规程,建立了学生奖励体系、学生干部培养体系以及班主任管理体系,展开新生适应性教育、就业指导、贫困生教育等专题研究。此外学院着力打造优秀学生团队,将学生个人成长融入团队建设之中。个人的提高与团队的发展具有密切关系,按照不同层面对学生进行团队组合,寝室建设注重文化氛围的营造,班级建设倾向主题班会的引导,分团委学生会建设追求精品活动的打造,学生党支部建设重点在于组成政治素质过硬的优秀学生团队。沿着“团队→个人→团队”这条线,从面到点,从点到面,通过团队建设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的舞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能力的提高又促进团队的发展。

3.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改进人才培养

注重专业特色建设,树立了本专业在行业内的口碑,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学生基础得到加强,动手与创新实践能力得到提高,促进了创新科技人才的培养。近四年来,我院招生的录取平均分高出四川省第一批次控制线67分,在同类专业中仅次于清华大学的招生分数线。在培养学生注重专业基础学习的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竞赛,近三年来有68人次在省级以上科技类竞赛中获奖,其中获得国家级二等奖以上的学生占获奖人数的47%。注重团队建设,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与人交往、合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得到加强,学生在各类实践活动中成绩卓着,荣获“四川省优秀社会实践队”称号,连续四年被评为“成都市先进基层团组织”和“校红旗分团委”称号。

毕业生质量始终为业界公认,行业认同度高。近四年来,毕业生党员人数比例突破40%,在各高校面临由扩招带来的就业难境况的同时,我院学生平均就业率仍保持在91%以上,高于同期全国平均就业率近30个百分点。我院学生的读研率一直高于30%,其中考取研究生的人数每年净增30人以上,保送外校的学生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十几所国内外知名的院校所接收。

三、总结

总结学院在进行专业建设和高水平人才培养上,主要坚持了下列实践经验,取得较好的效果。

第一,树立专业教育的精品战略意识,坚持高标准,培养高素质人才: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各专业的学生培养任务逐年大幅度增长。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坚持高标准,定位于培养高素质人才。本专业树立精品教学的战略意识,以国家一流的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依托,积极培养高素质毕业生。

第二,设立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注重扎实的基础知识、活跃的创新意识与良好的工程素养。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体系,进行课程群的一体化配套建设。有计划、有系统地将多门专业主干课程朝着国家级精品课程方向建设。设置以院士与国家级教学名师为首的师资队伍,全面建立了课程组活动制度,进行教学研究、改革与交流,并建立了严格的教学过程监控制度与保证体系。

第三,分阶段因材施教,着力打造优秀团队。以培养具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良好的团队意识、鲜明的个性、广泛的兴趣的高层次人才为目标,分阶段因材施教。着力打造优秀团队,将学生个人成长融入团队建设之中。

第四,面向社会、着眼需求,不断优化培养方案。随着全球经济信息化以及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为了更好适应日新月异的行业技术进步,适时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开设了DSP、EDA、ASIC等课程。并开辟了面向本科生的教学实验基地,注重实践环节,加强专业基础理论的传授。根据社会对人才的全面要求,制定综合素质分阶段培养目标和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