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专业建设与评估(电子信息类)
19116900000007

第7章 电子类通信工程本科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徐红 吴涛 孟利民

(浙江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光纤通信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14)

摘要:根据“质量工程”对本科专业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我校电子类通信工程专业的特点,提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法和途径,对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质量工程通信工程专业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

引言

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对高等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专业建设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格局与办学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及其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社会对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急需一大批应用技术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通信工程作为电子信息类学科的重要专业,希望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来进一步优化课程教学体系,完善课程教学内容,组建一支具有较强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师资队伍,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实用、复合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质量工程”中对本科专业建设的要求

2007年,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高等教育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经报国务院同意,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其中在专业建设方面主要强调三个方面的内容:

(1)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

(2)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3)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质量工程”的实施,在高等学校的专业建设方面,希望达到以下目标: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基本形成;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突破,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显着增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结合更加紧密。从而,基本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我校通信工程本科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1.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

(1)面向就业,成立专业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

为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层次变化的要求,做到准确定位、建立合理的专业课程结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我们将成立通信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主要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育界老前辈和通信行业中从业多年的资深技术人员。

教育界老前辈们对整个专业的基础知识结构有着深刻的理解,他们主要通过与教师的交流,对学科基础课的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修改。而通信行业中从业多年的资深技术人员,更清楚学生在毕业后将会做什么,需要掌握哪些方面的应用技能,他们主要通过与广大学生的充分交流,对面向应用方向的专业课进行修改。

通过专业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和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鼓励自主编写教材,积极开展双语教学。

教材及辅助教学资料的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教材建设的指导思想是立足于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培养要求,以满足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为前提。我们主要采用下面两条途径来进行教材建设:选择比较经典的国家优秀教材,其资料丰富,与兄弟院校交流也比较容易。

自主编写教材,以适应本专业的特定需求。自主编写教材需要不断的锻炼和积累,目前,本专业已经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签订了两本教材的编写合同:《现代交换原理》和《射频技术》,两本书都将于明年出版,为本专业自主编写教材开了好头。

积极引进国外优秀教材,开展双语教学。双语教学是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首先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吸收国外教材中的先进成分,学习国外科学家开展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其次,开展双语教学有利于提高师资素质、培养青年教师后备队伍。本专业目前已在《现代通信光电子学基础》、《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信号与系统》课程中采用多媒体双语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

本专业课程设置希望学生在有限的课程教学中,打下牢固的专业基础,科学地制定通信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这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在新制定的课程体系中,将着重体现以下几个特点:加强学生的数学基础和电路基础。数学是理工科学生的必备工具,数学基础好的学生往往在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更轻松,理解能力更强。大多数专业课程都是专业理论与数学知识的结合,因此,必须加强学生的数学功底。同时,电子信息类学生的优势应主要体现在动手能力上,尤其是偏硬件的动手能力,因此必须加强学生的电路知识,同时数字通信又是发展的大趋势,因此与数字电路相关的课程尤其要加强,并应形成体系。

专业方向课的内容要新,且尽量面向应用。专业方向课是学生培养兴趣,了解行业动态的最好机会,因此,其课程的设置一定要新,而且要有一定的实践机会。这里的“新”主要体现在内容上,一定要尽量跟上当今社会的发展,例如《移动通信》课程,就必须与现在的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时刻同步,这样学生才会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才会高。

2.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开放实验室。

在正常的学期内,我们将尽量延长实验室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的上班时间全部开放,而晚上和周末将采取预约的方式,充分利用空余的时间段,发挥实验设备的功效,让学生们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实践锻炼。在暑假期间,采取申请的方式,可以让有兴趣的学生在相关教师的指导下,在实验室进行集中的训练,通过学院“建龙基金”的资助,2~4人独立完成一个较大型的实验项目。

(2)启发式综合性实验项目的设置与实施。

目前实验项目的设置主要存在两个问题:

第一,实验内容“傻瓜化”。

第二,实验教材过于详细。

目前实验项目多以验证型为主,因此,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很有限。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在学院的资助下,我们将首先以《交换原理》课程为例进行实验教学改革,设计出若干个综合性实验,由学生分组任选其一,通过完成一个综合性实验项目,就可以基本掌握整个课程的核心理论知识。

在综合性实验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将参考电子设计竞赛的做法,只给出实验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和简单的框图,具体的软、硬件实施方案由学生自己决定,并在完成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对创新部分进行大幅度的加分。引入竞争机制,促进组内成员精诚合作,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向老师寻求理论上的帮助,但解决方法必须自己去设计。同时,摒弃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充分利用开放的实验室。

(3)本科学生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实现在大众化教学下的精英培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我们信息工程学院从2002级本科生开始就实行了“双向选择”的“导师负责制”,从大三开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位老师作自己的导师。在教学上,导师需要帮助学生了解学科和专业的发展情况,指导学生选课、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等;在科研上,鼓励和指导学生做一些感兴趣的科研项目,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行导师制不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了解和交流,学生们非常喜欢。

3.搞好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搞好专业建设的根本保证。作为高校教师,我们一直坚持以下两个原则:

(1)始终将“教书育人”放在首位。

教书育人是一个人民教师的最根本职责,教师应始终将学生放在首位,认真备课,耐心讲解,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他们关心和帮助,让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想到我们,取得成绩的时候也能与我们一起分享。这应该是一个人民教师价值的最重要体现。

(2)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

作为高校教师,科研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职责,积极开展学术与教学研究,不但可以提高整个国家的科技教育水平,同时对教学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科研过程中接触到的先进理论和实际应用问题介绍给学生们;在课余时间,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激发学生们对本专业的兴趣,使他们在毕业后仍能够继续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和应用开发工作。

三、结束语

专业建设应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改进的过程,让学生真正学到对自身、对社会有用的知识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将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结合社会需求,朝这一目标不断努力,使学生真正理解到学习是一种责任、一种兴趣,而不是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或一个毕业证。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出真正对社会有用的创新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徐红.2006电子高等教育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电子类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2]谢勇,胡学龙,蔡钧,张正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与改革的实践.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5(8)

[3]熊幸明,邓居祁,张文希.浅谈电子信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长沙大学学报,2005(3)

[4]覃玉荣,唐志玲.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的一些工作设想.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1)

[5]夏定元,马杰,邹传云,黄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探讨,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