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综合实践活动理论与实践
19118300000019

第19章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与实施(8)

指在学生真实进入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规程中所使用的评价方法或策略,以记录学生学习和探究的过程,提供定期的反馈和调节、积累学生发展与进步的信息,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和调节。具体实施上,可采用会议、同伴评估、观察、讨论、提问、卡片、文件夹检核、测验、访谈记录、日志等方式,对研究性学习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和情感体验、学生遇到困难的坚持程度、学生团体的合作情况等,予以具体而详细的记录,真实地反映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学习的过程,提供及时的调节反馈。

(三)总结评价

指学生整理、加工和表达、交流研究性学习结果所使用的评价方法或策略,以总结和展示研究性学习的结果,确定学生对信息、技巧、概念的理解与应用,分享学生的情感体验、展示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团体的合作精神。具体实施上,可采用实作展示、情景测试、操作任务、演示、文件夹评审、报告会、答辩会、学生评估、同伴评估等方式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结果的科学性、实效性,参与过程的自主性、合作性、主动性、创造性等多方面进行展示和综合评价。具体评价的内容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它可以通过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许多外显行为表现出来,如是否认真参加每一次课题组活动,努力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做好资料积累和分析处理工作,主动提出研究和工作设想、建议等。

2.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这主要通过学生的自我陈述加以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通过他的行为表现和学习的结果反映出来。

3.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要考查学生在一项研究活动中从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所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也要通过活动前后的比较和几次活动的比较来评价其发展状态。

在上述三个评价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要改变传统的角色地位。教师要从原来的“裁判员”角色转变为“催化员”和“指导员”角色,并促进学生的互动和合作;学生也要从原来的“被动”角色转变为“主动”角色,与同伴的关系也要兼顾积极的相互依靠和个人的独立自主。教师与学生之间始终处于交互作用的状态,在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中,他们共同建构评价目标,互相协调反馈调节步骤、双向认同评价结果,在此基础上,学生应该学习自我评价、自己调整和实践反思。

五、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具体方法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可使用的方法多种多样,对学生的评价也是从多个维度、多个方面、针对多种能力综合进行的,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情况灵活加以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在选择上,应充分考虑提供学生真实的可操作的情景、充分考虑学生的表现性指标,以美和艺术欣赏的角度看待学生的每一次展现。研究性学习可以具体运用的方法包括:

(一)档案袋评价

档案袋评价就是收集学生在某一科目学习过程中的作品,以学生的现实表现作为判定学生学习质量的依据的评价方法。档案袋是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档案记录,可以记录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时间、次数、内容和行为结果,可以包括观察日志、讨论过程、访谈记录、探究计划或结论、收集到的资料、文章作品,还可以包括自己的感想或别人的评价与调整等多方面的内容,这可以提供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完整、真实的记录,可充分体现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展示个人独特的风格,档案材料的积累也为学生获得研究性学习的成功和满足感,对研究性学习进行调整和反思提供依据。

(二)实作评价

实作评价是对学生完成某项任务或解决某个来自真实情境中的问题的一种评价,强调提出问题和任务让学生解决,关注学生的问题解决过程,即怎么做、怎么想。这种评价常常在学生做作业,参与感兴趣的作品制作,交流思想等情境下发生,既能考查学生对某些概念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又能提高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容易获得学生的认同。实作评价透过对学生同一作品的几次完成情况,可以了解学生的思路,发现学生有创意的非常规的能力,还能考察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三)文章或作品

通过反映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的文章或作品,评价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最终成果,这个成果也是学生的态度、能力、合作与创新精神的集中体现。

(四)展示与交流

展示和交流可以全面地考查学生的技能技巧,它要求学生在其他观众面前进行演示或生动地表演;一般要求学生具备广泛的能力,充分展示学生的独特性和表达能力。在展示与交流中,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充实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获得喜悦感和成功感。

(五)口头演说

通过让学生口头演说,反映其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展现其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多方面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

(六)讨论

通过学生与别人探讨,发现和交换各自想法、建议和意见,同时可以看出学生的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讨论中表现自己综合知识、运用知识和表达的能力。

(七)作品选

收集学生自认为能代表自己水平的平时作业,包括草稿、修改稿和最后的作品,要求学生在完成作品后,进行自我评价,并说明选择该作品的理由。

(八)答辩会

通过质疑和追问,让学生充分展现其思考的深度和广度特点,以及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和灵活变通能力,并引发学生进一步的反思、探索。

六、档案评价的基本特点

档案评价,又称文件夹评价(portfolio assessment),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美国,是为了取代传统的标准化考试(standardize test)的评价(alternative),以体现学生学习实际水平的评价方法,被认为是一种“真正的评价”(authentic assessment)。那么,档案评价有哪些基本的特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一)强调评价是与学习、指导一体化的过程

评价不是目的,而仅仅是促进教师与学生成长的手段,它不像传统的标准化考试,将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而是强调评价与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学习是一体化的过程,评价伴随教学过程的始终。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对于教师来讲,评价作为改进教师指导的手段,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对于学生来讲,评价能够有效促进自己的学习。档案评价主要体现了学习、指导与评价的一体化过程。

(二)关注对学习过程的每次性评价

传统的标准化考试以学习结果为目的,侧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通过考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数量化的测评,然后根据分数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评价,测定是评价的基础。这种评价是在非自然的状态下进行的,目的是“考”学生,寻求所期待的唯一结果。标准化考试往往将测定与评价合二为一,考试测定就是评价,考试成为学生学习的指挥棒,学生、家长过分重视分数,而忽略了学习的实际意义。

标准化考试只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学习的结果,而几乎不能提供诊断性的信息。而立足于“真正的评价”论和“建构主义”立场的档案评价,促进了测定与评价的分离,测定仅仅为评价提供了价值判断的信息。它不仅重视作为学习结果的完成品,而且更重视对日常学习过程的记录和积累。档案袋中所收集的内容,不仅包含已经完成的作品,而且还包含正在计划完成的内容。档案评价依据档案袋中所收集到的表示学生每次“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内容,而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性评价。这种评价不仅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每次评价,而且,也关注对学生的学习作品、报告书、创作剧等学习结果的评价,强调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有机结合。

(三)重视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传统的标准化考试更多关注单一性的教师评价主体,而较少关注学生、家长和社区人员的参与,不仅不能客观地、公正地评价学生,而且不能进行有效的指导。由于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特点,其学习环境不仅表现在校内,而且还表现在校外,学习过程不仅强调教师的指导,更重视自主性探究。因此,在评价主体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不仅要求校内的教师参与评价,而且要求校外的家长和社区有关人员参与学生的指导与评价,更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因此,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人员成为重要的评价主体,他们在评价的过程中是一种“交互主体”的关系,评价过程是一种民主参与、协商和交往的过程。他们根据各自掌握和了解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多面多、多样的、全方位的综合性评价。

(四)关注内在的自我评价方式

在强调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有机结合的基础上,突出强调学生内在的自我评价和定性评价,这是由研究性学习培养目标所决定的。由于关注对学生“学习状况”(学习兴趣、态度等)和“学习结果”(作品、报告等)的评价,但这些因素又不能量化,因此必须采取定性的评价方式。而对于学生学习的过程和进步的程度进行评价,最佳的评价方式是个人内在的自我评价。学生通过对学习过程的自我反思、自我反省、自我评价,不仅能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而且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有效调控,在对自己学习过程的反思中获得超认知的发展。

第五节研究性学习实施案例

案例1土地沙化的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的设置可谓是我国课程发展史上的一个创新,一个亮点。在认真学习了《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基础上,我们海勃湾区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老师们基本上达成了一个共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更多地体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它要真正放飞学生的心灵空间。所以,从活动课题的选择到活动的开展,我们非常尊重学生的选择和意愿,尽可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活动天地。本案例所记录的主题活动就是由我班一位名叫石鹏的学生提出并发起的,所展现的是一次全班学生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交流的活动。

一、活动主题

土地沙化的研究

二、活动设计

生态环境的保护这个主题涉及许多方面,"土地沙化的研究"只是其中的一项活动。开展这项活动,事先要准备:确定活动方案、搜集有关土地沙化的资料、图片、实物、调查采访。

三、活动目标

1.认识土地沙化的严重性,了解土地沙化的成因及治理对策,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2.掌握一些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增强社会参与意识。

四、活动过程

师:同学们,上节课由石鹏同学发起的“土地沙化现象的研究”活动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响应。据我所知,这些天,每个小组都非常投入,而且收获很大,各个小组不仅搜集了大量的资料,而且还有很多发现想跟大家谈一谈,所以这节课老师就为大家提供一次交流的机会,来次资源共享。好!我们的交流活动现在开始,哪个组愿意打头炮,请先自报家门!

生:我们组先来。我是土地沙化现状组的代言人。今天,我想先跟同学们说的是,我们组在查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不光我们国家存在土地沙化现象,整个世界都面临着土地沙化这个问题。据我们所知,非洲撒哈拉沙漠中某些部分每年向周边蔓延竟达50公里。在过去50年中已吞没了75万平方公里的可耕地;印度有1/5以上的土地也正受到塔尔沙漠的侵害;智利北部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已有数千平方公里的土地被亚他卡马沙漠吞食。通过这次调查我们组还发现我们国家的土地沙化现象是世界上土地沙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的沙漠及沙漠化土地面积约为160.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6.7%,分布在新疆、甘肃、青海、宁夏、陕西、内蒙等11个省区,全国将近1/3的国土正受风沙危害。而且我们还发现当前我国沙漠化土地面积扩展的速度是越来越快。

同学们,是不是非常担心。今天,我们组还要告诉大家的也就是大家都想知道的关于我们自己家乡的土地沙化情况。我们内蒙土地沙化现象与全国其他地方相比也是最为严重的,目前我们内蒙古土地沙化占到全区土地总面积的60%,特别是草场退化沙化面积已占全区可利用草场面积的一半以上。同学们,朱镕基总理视察我区时曾说了一句非常深刻地话,他说“北京9次沙尘暴,100颗沙子中有80颗就来自内蒙古,东边到了日本,南边到了长江以南,再不治理就得迁都了。”那么我们乌海市的情况又如何呢?

告诉你们吧,非常糟糕,我们乌海市沙化面积在20世纪50年代是20万亩,1980年就达到120万亩,估计目前已接近130万亩。而且离我们最近的乌兰布和沙漠每年还以4.7米的速度向我市推进。同学们,听了我们组的介绍,你们是不是也有“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的感受,是啊,多么希望全社会能赶快行动起来,齐心协力治理沙化的土地!

生:撖欣同学,首先感谢你们小组搜集到了这么多宝贵的资料,告诉了我们这么重要的信息,可是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你们知道我们身边的人知道这些信息的又有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