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许博文同学,你说的这个问题我们已经想到了,下一步我们小组的活动就是计划进行一次“土地沙化知多少”的问卷调查。
师:由撖欣同学的精彩发言可以想像出我们这个小组为了查找这些资料一定是四处奔波,克服了很多困难,所以特别感谢土地沙化现状调查小组所做的详实调查。通过这些资料,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了土地沙化的真正面目,我们已经感觉到人类要珍惜土地,善待土地的警钟是越敲越响了。为何土地沙化现象会越来越严重呢?土地沙化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吗?(想!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那成因调查小组的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只见成因小组的同学齐刷刷地站了起来,胸有成竹地齐声答道:“没问题!”组长孙赓首先发言:“今天我们小组全体上阵,为同学们介绍土地沙化的原因,请同学们多多指教。”说着将两手一拱,做了一个古人求教的造型,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组长孙赓:我们组通过查阅报纸、书籍、上网、采访,获得了很多资料,经过整理、分析、总结,我们得出造成目前土地沙化的原因主要有三条,具体的原因由我们组的组员为大家介绍。
组员李玉涵:造成土地沙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天然草场的沙化,特别是横跨于我国三北地区的大面积天然草场的严重沙化,是我国北方主要的沙源和沙害。那造成我国天然草原沙化的直接原因又是什么呢?这条原因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其实就是超载放牧。我国大部分草场放牧大大超过草场的承载能力,平均超载率为50~120%,有些地区甚至高达300%。我们内蒙这种草场沙化现象最为严重,就拿我们熟悉的阿拉善来说吧,在20世纪50年代是60万只羊单位,到1992年发展到246.5万只羊单位,而草场允许的载畜量为220万只羊单位。由于过度放牧,草场沙化土地面积达6万平方公里,这也就为沙尘暴的发生提供了无尽的沙源。
生:李玉涵同学,请问你一下,你所说的“羊单位”是什么意思,能解释一下吗?
李玉涵:我们在读这段资料时,也没弄明白,后来我们组猜测“26.5万只羊单位”就是“26.5万只”的意思,为了弄清楚“羊单位”的意思,我们组准备到咱们乌海市农牧局去访问,现在孙赓正让他爸爸找熟人去联系呢!等我们弄明白了,再告诉大家。另外,我还想补充一下,此外还有让天然草场破坏的原因是滥垦滥采。人们是怎样滥垦滥采的呢?下面请我们组的杨洁同学来介绍。
杨洁:各位同学,随意开垦草场的现象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乌海市曾经就发生过,还被《中国环境报》曝光呢!就在去年的4月8日,我们乌海市将万亩珍稀原始植被一概铲平。据我们了解是这样的,在乌海市有一条蒙西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专用公路,就在公路南北两侧,有1万亩国家二三级珍稀濒危保护物种四合木、沙冬青,在没有进行任何科学评估的情况下,就被我们海勃湾区政府给“卖掉了”,一卖就是五十年,用来种植、牧畜养殖。同学们,听了这件事,你们有何感想呢?更可气的事情还在后面呢!
据我们组调查,内蒙乱采沙生植物造成草场沙化现象也非常严重。在我们内蒙草原有一种叫梭梭的植物,这种植物容易燃烧,被称为“沙漠煤炭”,在烤羊肉串时就常用这种梭梭炭。但是它的命运太惨了,我们在一位叫苏大学的专家的文章中知道,在20世纪60年代他来我们内蒙西部区时,当地的梭梭长势很好,现在却完全消失了。同学们,你们可别小看这些沙生植物,它们是非常有用的。
我们小组搜集了一些沙生植物的实物,请同学认识一下,这是苁蓉,被称为“沙漠人参”,是滋补良药;这是“百药之王”甘草,具有止咳去痰、解毒的功能。正因为沙生植物作用大、价值高,所以这几年,人们为了挖这些东西赚钱,根本不顾植被被破坏。就拿大家都熟悉的“发菜”来说吧,在南方“发菜”与发财读音相同,被认为是能带来财运的吉祥物,人们吃了发菜就能发财,因此,在市场上非常吃香,而且价格很高。因而,就有很多人都拼命捡发菜。
有位专家曾做过调查,在发菜最畅销时,宁夏、内蒙一带捡发菜的人数多达20万。同学们,沙生植物本身对稳定沙土有很大的作用,但是乱采乱挖不仅沙生植物被破坏,就连周边的草地也被破坏了。据调查统计,挖一根甘草就要破坏1平方米草地;捡1公斤发菜就要破坏4~5公顷草地。所以说,乱采乱挖对草场沙化的影响也是不可轻视的!
组员张时雨:下面由本人为大家介绍造成土地沙化的其他两个原因:一是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增大造成的。就是说这些年由于我们人口的迅猛增长,必然就会存在生存问题,也必将导致大量破坏环境的经济活动的发生,就像我们组杨洁同学刚才所介绍的“过度放牧”、“乱采乱挖”实际上都是破坏环境的经济活动。另一个原因就是由于水资源的缺乏导致土地沙化越来越严重。这一条原因不用我说大家也一定都明白。本身我国就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加上这些年水资源的严重污染、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更加快了水资源的短缺。水缺乏土地自然就要沙化。
组员杨昌旭:以上三条原因是我们小组根据所查资料总结出来的,在我们组对这些原因进行研究的时候,我们一致认为造成土地沙化最根本的原因是第二条,我们认为这一条分析得最深刻、最有道理。我们组还得出一条资料上没有的,就是我们中国人的环保思想太差,想法太简单,而且总干干完就后悔的事。就拿放牧的牧民来说吧,当一个地方不能放牧了他们就会迁移到另一个有草的地方,他们从没想过没草的地方怎么办?还有那些把草地开垦成耕地的人,等几年以后,这个地方的肥力下降没有种植价值后,那些人就把这块地撂下,不再管了。再去寻找另一个地方。说我们的想法简单是因为我们觉得为什么我们只会想到增加羊的只数或开垦草地来提高效益却不会想到怎样让羊的绒产得更多、肉更多呢!我们组汇报完毕。
(热烈的掌声响起,学生亦显得异常激动。)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成因小组的这四条原因哪一个更有意义?
生:第四条!
师: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成因调查组自己所总结出的原因真是太深刻了,老师想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入木三分”。那我想问一下,这个小组的同学,既然你们已经认识到了我们中国人的环保意识太差了,下一步,你们打算怎么做?
生:我们组已经打算好了,和其他小组联手做一些宣传工作。我们打算先在学校、新地乡、新华大街这三个地方进行宣传。
师:真是三日不见,让我刮目相看。既然我们国家土地沙化现象如此严重,特别是我们自己的故乡,已经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了,那土地沙化现象该如何治理呢?请治沙小组的同学发言。
组长刘胤志:我们组梁金玉的爸爸是咱们这里治沙站的,通过采访他爸爸,我们明白了要防止土地沙化一定要预防和治理相结合,千万不能只顾一头,那样效果也是不好的。由于我们小组的同学比较多,我们组又根据预防的治理分成了两个小分队。下面就由我们预防和治理小组的同学先介绍。
韩霓虹:我们小分队查了很多资料,还采访了治沙站,加上我们组自己的一些看法,经过讨论,得出以下几点:
(1)设“禁垦区”和“禁牧区”。对于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的草场或荒漠区,又没有灌溉条件的,一定要禁垦禁牧。
(2)不能盲目开发沙化地区的动植物资源。
(3)研究制定牧民对承包草地的继承政策,让牧民像保护自己生命一样保护草地。
(4)控制牧区人口的增长。
(5)要合理、科学使用土地,法律的建立一定要健全,特别是要做到执法一定要严。据我们所了解,现在我国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已经很多了,关键是执法不严。
(6)让环保宣传深入人心,提高人们防沙治沙的意识。
(7)交替种植农作物,并规定耕地在若干年内必须休耕,进入“安息年”。我想问一下其他小组的同学,你们知道什么叫“安息年”吗?“不知道。”“没听说。”只见有很多同学在摇头。韩霓虹:我们一开始也不知道。后来偶然在《中国青年报》看到了。这种说法早就有了。犹太古法说,土地每耕作6年之后,要休耕一年,恢复肥力。这一年叫“安息年”。每7个安息年之后的那一年,就叫“禧年”,是万物共荣的时节。这一年里不仅土地要休耕,奴隶还可获自由呢!
(8)将我国一些宝贵的防沙治沙经验进行广泛宣传。其实,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好的做法。现在我就挑其中的一段介绍给大家。近些年,我们的邻居伊盟在这方面有好多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乌审旗地处毛乌素沙漠腹地,按自然状况,不进行人工建设可能连20万只牲畜也保不住。但经过近年大力发展水浇饲料地,不仅牲畜发展到近百万头,而且在近年遭受多次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不仅牲畜没有死,而且没有再向外调一根草料,全旗实现草料自给有余。鄂托克旗每年封闭20%的草场,一封就是三年,在围封的草场中人工种植优良牧草,改良草场,给草牧场休养生息的时间,逐年轮放。
还有一些好的做法是:
一是实行科学养殖,实现从传统的头数畜牧业向效益型畜牧业转变。还以伊盟为例,解放初期伊盟的羊单位产绒3两,通过近年的提纯,现在已达6两。
二是改变饲养方式,推行牲畜舍饲划半舍饲圈养。
三是还可以发展草业,特别是在沿河的一些地方,可以划定一定的土地种优质的牧草,不养羊,靠卖草同样可以致富,
近两年伊盟各种形式的草加工企业不断涌现。同学们,怎么样,这些办法挺好的吧!最后一条是开发使用太阳能、风能,用其他的燃料代替木柴、枝条。
郭佳荣:下面,由我们治沙小分队来汇报。我们研究的办法和防沙小分队的办法差不多。首先我想先给大家介绍一下目前我国治沙的措施。主要有植物治理措施和工程治理措施两种。植物治沙主要包括建立人工植被和恢复天然植被以固定流沙。工程措施是指设置各种人工沙障或喷洒化学固沙制剂等,用以阻截流沙。工程措施一般是临时性的,主要是稳定沙面,为了能在沙丘上建立人工植被或恢复天然植被创造稳定的环境。
生:郭佳荣同学,我想打断一下,任何事物都是有利有弊,请问一下使用你所说的化学固沙制剂对沙丘或流动的沙化土地的植物是否有害呢?
郭佳荣:这个问题我们还真没有研究,不过,我想是没有害的。因为科学家研究这种化学固沙制剂时一定会想到这个问题的。不过,谢谢你的提醒,我们会继续找资料证实我的看法的。接下来,我想具体说说治沙的办法:
(1)清查所有的干旱土地,以决定是适合畜牧还是适合农耕。
(2)不要盲目开发沙化地区的动植物资源。
(3)要有好的领导和一些优惠政策支持治沙。这一条是我们小组在翻了很多治沙的资料后总结出来的。比如说:宁夏政府出台了“谁治沙谁受益”等多项政策。因此,宁夏的治沙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所以我们组认为,这一条是治沙成功最为重要的。在这里还要给大家透露一个小秘密,就是我们小组在和秦老师商量,向学校申请厕所边的那片沙地,因为我们在研究沙生植物时,发现沙生植物很有趣,我们想亲自种一种,我想让我们组的李永强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沙生植物有趣的小知识,你们愿意听吗?(“愿意!”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一起答道。可以听得出他们对沙生植物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
李永强:通过整理资料,我们发现沙生植物能在缺水的沙漠中生存是有特殊本事的。沙生植物为了适应环境为了生存,叶片、枝条有很大的变化。同学们请看,这是我们熟悉的仙人掌,它的叶子是针状的;这是红柳,它的叶子是鳞片状的,都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最有意思的要算是咱们胡杨岛上的胡杨树了,它特别神奇,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胡杨树一棵树上就有40多种叶型,甚至同一枝条上的叶型都不相同;还有比较有趣的骆驼刺和沙拐枣,骆驼刺的枝条是刺状的,沙拐枣的枝上是长了一层光滑的白色蜡皮,这种蜡皮可以反射阳光,避免过多的水分蒸发。
沙生植物的种子也挺独特的,有的种子或果子的皮很薄,如梭梭,它的种子在温度、湿度适宜时2小时就可以发芽,2周内幼根就会伸延进入湿沙中;有的种子皮很厚,贮存在常温下10年发芽力仍很强;还有的种子遇湿可以产生植物胶,能胶结流沙形成团状颗粒,为种子提供充足的发芽水分,又可以使种子和幼苗不被风吹走。怎么样,挺好玩的吧。沙生植物固沙的本事又在哪里呢?大家一定能猜出来(是根!)对!就是根。沙生植物的根系特别发达,一般根长比地上部分大数倍甚至是十数倍。一株高约一米的黄柳根就长20多米,可有些植物如三芒草根较浅,而且柔软,但根分泌的胶可以粘住沙粒。是不是很神奇?同学们,我们的介绍就到这里,你们愿意参加我们小组的申请“沙生植物园”的活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