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综合实践活动理论与实践
19118300000031

第31章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5)

按照资源的物理特性和呈现形态,大致可分为文本型课程资源和实物型课程资源。文本型课程资源是指利用文字、纸张、印刷术记录的人类思想、智慧和文化的资源,如教材、课外书籍、资料、杂志报刊、软件等。实务型课程资源包括动植物、矿石、山川河流等自然物质,建筑、机械、服饰、教学用具等人为物质,交往与活动过程中的资源即活动资源和利用网络扩大教育教学规模、提高质量、改变传统信息获取模式的信息化资源。

根据资源的地方性特色,大致可分为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形态的课程资源(如水资源、沙尘暴、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人与自然一类的问题)、具有地方特色的社会形态课程资源(如地方文化氛围、社区经济文化生活、工农业生产场所、社会管理机构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民族风俗、习惯、文化教育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的研讨调查等)。

根据不同标准,划分出了不同类型的课程资源,其目的是帮助澄清课程资源的基本概念框架,加深人们对于课程资源的理解,便于在开发利用资源时,能够有的放矢地选择和应用。

(三)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特点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社会性、服务性、体验型、生成性、开放性等特点,那么其课程资源也具有相应的特性。

1.广泛性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主题来源于学校和社区的方方面面,可以来自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可以取材于现实生活,也可以挖掘于历史历程,还可以畅想未来发展。所以说,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具有广泛性。

2.动态性和生成性

由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过程是动态变化的,开展活动的方式也要根据活动的具体情况而调整,活动的结果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而不断深化,致使活动中不断产生新的问题、新的主题、新的目标,这就意味着活动在原来课程资源的选择、利用过程中又要重新开发,生成新的课程资源,促使主题活动的深发展。

3.开放性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主题是多样化的,可以是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事件、现象,也可以是历史问题、社会问题、道德问题,因此活动资源选择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的。由于学生生活的家庭背景、周围环境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活动资源的选择随着活动的社区背景、活动场所、活动主题的不同而不同。

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深入开展和实施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挖掘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并能较好地加以利用。

(一)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

1.地域性原则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场所必须从课堂走向社区、走向社会,活动内容的载体必须由教科书转向学生的社会生活和社区活动的实际。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须从当地社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民族文化传统等为基本的条件和要求,以当地社区的物质基础和客观实际为前提,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从当地实际出发,充分挖掘社区的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等课程资源,深入开展了解社会、服务社区的实践活动。

2.针对性原则

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地方差异性,社会因素方面的课程资源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主题活动的开展,要根据地方、学校、学生等方面的差异而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科学合理地选择、开发、利用相应的课程资源,开展多样化的服务社区的社会实践活动。

3.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是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特征,要求学生在活动中要亲自动手,亲身体验,在活动中感悟,获取体验。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要以学生亲身实践作为基本要求,坚持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以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4.综合性原则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要坚持全方位地开发各种类型的课程资源,并综合运用这些课程资源、充分实现课程资源的综合作用和价值,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的、和谐的发展。

另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要注意低投入高产出的原则,尽可能地实现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等最低付出,换取实践活动、学生发展的最大效益。

(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策略与途径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当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要引导学生向校外、向社区延伸,充分优化校内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各单位各学校要研究分析教师、学生的状况,研究分析地方、社区的背景和条件,研究分析地方自然条件、经济状况、风土人情等方面的课程资源,以保证开发的课程资源体现地方特色。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策略有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合理地分析主题活动所需要的课程资源

开发课程资源,首先要明确主题活动的目标是什么,确保课程资源开发的目的性和有效性。因此,要对主题活动作充分的评估,确定主题活动需要哪些课程资源。

2.做好课程资源的收集

(1)调查收集地方社区的社会资源。对地方和社区的社会因素及其历史与现状,如工农业生产、公路交通、社区经济文化生活、政府与社区机构等进行调查,综合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确立课程资源的开发重点,挖掘地方社区的特色资源。

(2)调查收集地方社区的自然资源。对地方和社区的自然因素及其状况,如水土森林、河流、山峦、湖泊、气候以及综合环境进行调查,让学生亲近大自然,发现问题,确定主题,开发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

(3)观察收集家庭资源。对家庭的每一个成员的特长、习惯、爱好等进行观察、咨询、记录,建立家庭成员档案,争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这样,根据活动的需要,可以请家长进校指导,也可以去家里拜访,充分发挥家长的特长和优势。

3.对开发的课程资源进行科学整理

在主题活动的实施和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学生受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社区文化传统等熏陶,会自觉地将所学知识与直接感悟和实际经验结合起来,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逐渐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得以培养。因此,对饱含学生心血、自主生成的课程资源,要作为一笔财富保留起来,激励学生成长,也为后续活动作资料积累。

(三)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应处理的关系

1.正确处理好文本性资源与非文本性资源之间的关系

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中,需要大量的课程资源。纯粹的文本性课程资源无法体现主题实践活动的实践性和体验性,根本不能落实实践活动的终极目标;而非文本性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又离不开文本性资源的认知与积淀,它是主题活动深入到社区的重要内容,二者是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因此,要根据主题活动的需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合理地将文本与非文本资源结合起来,坚决摒弃教材是唯一课程资源的意识,充分挖掘学生生活中的可利用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主题活动。

2.正确处理好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的关系

校内资源具有经常性、便捷性、集中性的特点,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资源;校外资源有分散性的特点,没有校内资源的有效利用,校外资源就很难发挥它的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师、学生等人的作用以及学校物质资源的作用,提高学校现有资源的利用率,在此基础上,结合社区实际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社区实践活动。

3.正确处理好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关系

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中,各单位非常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以保证活动的深入开展,但存在着开发过分、利用不够、资源闲置、造成浪费的现象,或开发不够、无法利用、效率不高的现象。这些现象存在的主要原因是没有从根本上处理好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关系。开发是前提,利用是目的。要根据主题活动的计划要求和学生、教师的实际情况适时开发课程资源,为主题活动的开展做好条件保障,从而促进课程资源的持续性开发和主题活动的纵深发展。

4.正确处理好与社区机构和社区部门的关系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离不开社区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学校每学期每学年在确定活动主题、制定活动方案时,要充分考虑这些主题活动的开展,需要与社区的哪些部门配合,什么时间、什么形式、需要哪些方面的支持等,力争取得社区部门或机构的通力配合,保证活动健康深入地开展。

总之,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特色发展,开发多少,利用多少。只有科学、合理的开发课程资源,才能保证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

第五节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案例

案例1寻找春天——百花园里谁争先

春天,天气转暖,草长莺飞;春天,万物复苏,桃红柳绿;春天,耕耘播种,充满希望。我班学生开展《寻找春天》实践活动,走进春天,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闻,用心灵去感受。感受那和煦的春风、蒙蒙的细雨、温暖的太阳,感受那泥土的芳香、花草的芬芳、树木的新绿……融入春天,植一粒种子,载一棵幼苗,放一只风筝……在光彩夺目的春天,走向大自然,把语文、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课程内容整合在一起,从多个角度认识春天,在社会大舞台上大展身手,知识和能力双丰收。

一、活动主题

寻找春天——百花园里谁争先

二、活动设计

《寻找春天》课题共有六个子课题:

1.迎春的植物调查——(分四组)花、草、树、庄稼。

2.报春的动物调查——(分两组)野生动物和家禽、家畜。

3.送春的气候调查——天气与自然。

4.庆春的节日调查——节气、节日。

5.颂春的篇章调查——诗、词、歌、画、散文等。

6.春天的实践——每人播一粒种子、移栽一棵花或载一棵树。

“百花园里谁争先”是“迎春的植物”、“花”组确定的调查课题。事先准备:数码相机、调查表格、奖品、多媒体电脑、录音机。

三、活动目标

1.调查春天有哪些花盛开,花的特点、种类、生长等情况,哪一种花最先开放。

2.春光明媚的季节,走向大自然,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四、活动过程

1.开题宣讲

课题组组长邢小艺:我们小组成员首先集体讨论,按居住地、调查条件和个人特长爱好分工,明确了承担任务。然后在老师指导下确定了研究内容、调查方法,制定了开题报告(CAI课件出示开题报告)。

(1)课题组成员:贾琪、李青阳、侯金哲、瞿荣宾、刘鹏超

组长:邢小艺

(2)选择这个课题的理由:春天是百花盛开的季节,花儿给春天增添了妩媚和生机,使大自然绚丽缤纷,情趣盎然,让人们身心愉悦,精神振奋。我们对春天的花儿进行调查,研究花的特点、种类、生长等情况,会丰富知识锻炼能力。

(3)每个小组成员承担的任务:

访问记录:贾琪、李青阳、侯金哲

查阅资料:邢小艺、瞿荣宾、刘鹏超

实地考察:全体组员(注意收集花瓣做标本)

拍照:瞿荣宾、刘鹏超

每个组员每次活动后都要写调查日记。

2.调查过程

贾琪汇报:家喻户晓“迎春花”是欢迎春天的花,是春天最早开放的花,可是凭我们的经验,感觉有许多花在迎春花开放之前就争芳斗妍了。迎春花是春天最早开放的花吗,我们要亲自调查验证,同时调查其他“春花”的资料。

(CAI课件出示访谈记录)李青阳、侯金哲首先采访了农科所所长刘振会、我校的自然老师耿建英,知道了春天常开的花有报春花、君子兰、兰花、郁金香、天竺葵、石竹、马蹄莲、迎春花、牡丹、紫荆、蔷薇、榆叶梅、月季等和一些果树花。知道了这些花开放的大约时间是2~6月份。

当我们小组第一次集合讨论时,负责查阅资料的邢小艺、瞿荣宾、刘鹏超汇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花有许多种类,根据植物性状分为草本和木本花卉,而每一种又有许多类别。于是我们立刻讨论决定,改变原定调查任务分配方案,向老师提议增加小组人员,重新分工。在老师的大力支持下,根据新增组员的能力、特长等又重新安排了每个小组成员承担的任务:

贾琪、李青阳、李淑惠、李莎、张艺璇调查草本花;

邢小艺、吴琼、石云、李江雪、李晓阳调查木本中的乔木花;

侯金哲、刘鹏超、瞿荣宾、李文鹏、李晓调查木本中的灌木花;

吕斯瑶、于维娜、邹志强、边珂、李凤超播下一粒花种或培植一棵花,观察种子在春天的酝酿萌发、开花结果。

(CAI课件展示照片)在调查中,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时访问记录,有时实地考察,有时查阅书籍,有时网上搜集,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然后整理分析,写出了活动报告,制作了CAI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