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综合实践活动理论与实践
19118300000043

第43章 劳动与技术教育(7)

调查表明:每个家庭常处理和抛弃的废旧物品主要纸类:包装盒、包装纸、纸杯、纸板、报纸、杂志、刊物;塑料类:饮料瓶、塑料包装带、绳、塑料袋、泡沫、吸管;玻璃类:玻璃瓶、拉罐瓶、牙膏皮;处理掉的有:毛衣、毛裤、布衣、布裤等。我们得到的结论是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购买力的增强,人们消耗的物品随之而增强,物件的翻新也越加频繁。为此,家庭产生的废旧物品的种类及处理掉和抛弃掉的物品也随之增多。

在调查第二项内容,回答利用哪些废旧物品做过工艺品时,有93%的调查对象回答是没有。结论很明显,废物物品的再利用的意识是很差的。即使有人想过,但几乎无人做过。

师:我问一个问题,即面对同学的父母,他们愿回答你们提出的问题吗?

生:刚到时,同学的父母很热情,但听我们说明来意就不愿应答了。

师:你们怎么办的呢?

生:我们讲了废旧物利用的好处,谈了调查的废旧物品项目是为废旧物利用制作工艺品,陶冶我们情趣,美化我们的生活。

师:你们做得很好。请你们继续介绍吧!

生:我们应当从我做起,回收可用于手工工艺制作的废旧材料。通过对废旧物品的种类分析和材料的性能认识,我们按纸工类、塑料类、金属类、绒线类、布贴类来制作有立体的、也有平面的工艺作品。我们设计的图样有娃娃的笑脸与哭脸、蝴蝶花、农家小院、满园春色等。做成的作品有吊兰、纸壁挂、门帘、纸插花、银孔雀、布贴画。它装点了我的房间,得到了家人、邻居的好评。

师:以上四个小组从不同的环境调查了废旧物品的利用。从中采拾了工艺材料、设计制作出了工艺品;倾诉了自己的探索和发现创造的经历;感知了美、发现了美、创造了美。现在我们要听一听工艺资料搜集组的成果汇报。

(资料组:三位发言)

生:我从网站上知道我国的民间手工工艺美术包括雕刻、镶塑、泥塑、面塑、剪纸、烙画、内画、漆画、农民画、唐卡、蜡染、服饰、刺绣、拼贴、竹编、芦编等多种门类的民间手工艺术。

从网站上还看到家住浦东梳区梅花苑的一位77岁老人余三省,能利用牙膏壳、饮料瓶、豆腐盒子、吸管、塑料袋这些日常生活垃圾做成了“梅、兰、竹、菊”四君子盆景,他的作品不仅精美,而且环保。他不仅自己会做,而且还带动居民学做,他说“让生活垃圾在我们的手中变废为宝,把我们的家园装扮得更加美丽”。我欣赏一件件精美作品的同时感慨万千,70多岁的老人都能爱护环境变废为宝,让不起眼的垃圾获得重生,给人们带来美好的艺术感受,我们就不能为社会做点什么吗?

生:在中国手工网上,我看到用玉米衣,能做提包、篮子、座垫。它们做工精美,用于装饰和装物。柳枝编织的几十种形态各异的物件,图案精美。

在网站上看到河北成安县制作的麦秆艺术画,知道了麦秆手工艺术画是由纯天然、纯植物、纯手工而成,它吸收了国画、版画、剪纸、浮雕等诸多艺术品的表现手法。

知道了麦秆手工艺术品,是以麦秆为原材料,经过熏、蒸、漂、烫等十几道工艺过程,经过绘画、构图手法制作的。知道了麦秆独有的光泽和柔韧,它不加任何染料,画面古朴典雅,新颖别致,看后令人心旷神怡。他们的麦秆工艺画所表现的作品有花鸟鱼虾,飞禽走兽,梅兰竹菊,山水人物,画面精美,人物、动物栩栩如生,具有浓浓的人文观感、乡土气息和文化氛围。

也知道了麦秆手工艺术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高超的艺术技巧。色彩逼真,栩栩如生:如猛虎,傲啸山林,气势雄伟;似奔马,前程似锦;聚岁寒三友,高风亮节;集花月,千姿百态让人叹为观止。这些作品是客厅、办公室、居室装饰,陶冶情操的艺术珍品。

生:除我们在日常生活里知晓的废旧材料外,废旧物品的种类其实还有许多。化工废旧物品可利用的有:废旧橡胶、煤炭渣石、塑料薄膜、包装绳带;工木材料有树皮、锯末;装饰材料有隔音板、天花板、旧木装饰线条、石膏装饰线条;工业金属废旧材料有旧电缆、废电线、废铝、旧变压器、钢芯、铝胶线、旧钢筋等等,这些都能为工艺制作提供材料。

师:被自然和人们丢弃的废旧物品,经过同学们的采拾,一番精心的设计巧妙的结合、拼贴,神奇地变化成一件件工艺品。生活中可利用的材料很多,天无弃物,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还会发现许多变废为美的东西,希望同学们能热爱生活、保护环境、节省资源、废旧利用、创造生活,做一名爱美、会美、身心健康的中学生!让生活因我们而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多姿多彩吧!

五、自我评析

1.主题活动是建立在调查、探究的基础上的。调查不仅让学生能收集事实,而且为选择材料制作什么类型的工艺提供了依据。本次活动中学生主要运用了访问调查和问卷调查,从不同层次不同环境较广泛地收集了废旧材料;探究以学生自主、能动和创造为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重视他们互动的参与,强化他们积极活动,培养他们创新意识,引导他们动手实践。探究是建构性的,强调自己已有的经验,在活动中有目的的、自觉的主动活动去获知识技能,建构自身的经验系统。

探究是不断生成和动态的也是开放的,学习方式是灵活的。这样的学习确立培养了学生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了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培养了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学会了沟通、分享和合作,学会了自我管理。

2.主题活动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特点。课程资源是课程内容的直接来源,是课程内容本身。我县是全国58所艺术教育实验县之一,乡镇学校具有艺术教育的优良传统,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充分挖掘艺术资源,通过艺术体验,更能让学生获得艺术的熏陶。

3.本活动以实践、探索、创新为主线,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生活和发展需要,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获得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科学道德、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开放的真实情境中,探求问题解决的各种途径与方法,获得具有一定原创性的发现。这样一个“过程”的经历,不仅使他们感受和理解产生和发展,掌握学习的策略与方法,而且对他们积极的情感和进取的人格形成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4.重视小组合作学习。本活动力求建立小组成员之间一种积极的相互关系。活动中让每位成员都认识到自己与小组及小组内其他成员之间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关系,从而构成的相互依赖,使每个人都要为所在小组的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活动中明确个人责任,每个成员都必须清楚承担的任务。让他们知道小组的成功取决于所有组员个人的学习。

在小组活动中发现学生不是缺乏合作的愿望,而是缺乏合作的方法?——社交技能,它不仅使学生在小组中学到更多东西,同时对学生与家人、朋友和睦相处以及未来事业取得成功都是至关重要的,应当多加指导。为了保持小组活动的有效性,活动重视小组自评,指导学生总结有益的经验,明确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在总结经验和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全体成员共同制定活动方案,为小组合作提供有益的反馈,避免流于形式。

5.本活动力求突出综合的特点,在注重指定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同时,活动内容向艺术领域的延伸,使其文化目标相互交融;活动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为切入点,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自我,由此构建起世界间的交融。

6.寓美于教,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学生采拾废旧材料的过程,就是学生通过器官反映客观存在的美的过程。由此产生美感的能力和增强对美的事物、鉴别美的种类及程度的理解。这一过程也是学生欣赏美的能力形成的重要一环;在此基础上学生展开的设计和制作活动是表达美和艺术创造能力形成的一环。活动寓美于教,使他们以自觉的态度,主动、积极、正确地接受审美对象的美的信息,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形成。

(重庆市綦江县教科所高级教师曹红)

案例4环保小卫士

一、活动主题

环保小卫士

二、活动目的

1.经历分类清理垃圾的过程,感悟分类方法的多样性。

2.尝试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与思考事物,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3.培养儿童的合作意识、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三、活动准备

1.全体学生收集各种废旧盒子、瓶子、电池等物品;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调查与了解环保知识。

2.部分学生清理磁器口江边的垃圾,并录像。

四、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

教师:同学们,想出去玩吗?就让我们出去玩一玩,看一看。看,这是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