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组织与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课程中最活跃、最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一个领域,正以其日益凸显的育人价值而备受人们关注。在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上,学校应该成立以校长为龙头的评价领导班子,建立全面的品质测评指标和方法,为学生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促进其健康成长。这样有利于强化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使学生个体品质得到提高。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方法选择
在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后,还需要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方法,才能最终将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落到实处。广义的方法包括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步骤和一般方法。评价步骤包括:界定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对象及现象、收集评价信息、确证信息、分析解释信息、完成评价报告、实施评价的评价。同时,学校配合步骤的顺利实施,需要为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完成相关事务。如:研究学校发展远景、确定评价的目标、建设以评价促反思的制度、营造民主表达范围、确立多元评价主体等。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一般方法应该指向多元决策。由于本文篇幅及研究基础所限,不能就相关步骤和方法进行全面讨论,只能从实践层面对部分方法作一简要分析。
(一)档案袋评定
档案袋评定与真实评定和表现性评定基本同义,注重学生的自我接受、体验、展现和反思,强调学生参与(制作档案袋),使学生在体验中认真反思他们的作品、知识和理解。同时,档案袋也成为教师、家长及相关社会人士沟通平台,评价参与者之间互动交流,在体验中进步,获得成就感。档案袋内容由师生商议决定,没有固定模式,“档案”就是有关学生学习的情况,有目的汇集起来的东西,它表现了学生在较长的时间里,在课程一个或多个领域中所作出的全部努力、进步、学业成就。可以说,档案袋应该包括学生人为能够展示其成就的任何作品。
(二)公示
“公示”即公开展示。公示既可以作为一种课程要素或活动过程的重要环节,又可为一种的重要的评价方法。现在不少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均采用“公示”方法。学生活动过程结束时,让学生提交一份类似档案袋的“材料”用于公示,以此可以获得相应的活动成绩。
为了学校有效开展“公示”活动,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还可以设计“展板”或“书册”,将活动过程从活动主题提出的理由,活动目标设计,到活动诸环节中发生的事件、相关人物、相关环境、相关情景,到活动成果、活动反思,再到社会(家长)反馈,系统的公开、展示和交流,以便课程评价参与者(包括学生)深入观察、了解和理解,互相赏析、议论并提出建议。实践证明,这些做法效果明显,受到师生及社会人士的好评。
(三)综合评定
“综合评定”立足评价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系统评定课程开发绩效。我国学者杨立龙教授建议的课程评价表被大致看作是一种综合评定方法,依据上面所讨论的评价范围和尺度加以改编,可以运用校本课程开发评价。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组织与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组织与实施问题,包括各类人员在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中职责问题,评价工作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问题,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实施问题等。
班主任、活动指导教师、少先队组织和家长,是学生教育的主体,也是学生受教育程度的评价主体。他们在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中具有相应的职责。班主任是班级教育的首席责任教师,赋有塑造学生思想灵魂、协调教学关系、联系社会指导家庭三大教育职能。与此相应,在班级学生评价工作中,班主任负有全面评价的职责。具体表现在:
(一)班主任要研究确立本班的综合实践活动培养目标。并依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要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特定的背景和条件,引导学生选择或自主提出活动项目、活动主题或课题,并合理地制定活动方案,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得以顺利有效地实施。
(二)班主任要协调好课题指导教师、大队部组织和家长对班级学生的教育和评价工作。围绕每个具体活动主题或课题,课题指导教师、大队部和家长应配合进行指导,评价的效果如何,班主任应当进行指导、检查和督促。哪些活动由指导教师进行评价,哪些活动由大队部组织进行评价,哪些活动由家长负责评价,评价工作如何安排等,班主任有义务也有权利组织与协调。
(三)班主任要计划和安排好班级学生评价事务。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评价的目的、意义和要求。用最明确的语言讲清活动目标的价值,把活动目标变成学生人人努力进取的目标。其次,要安排学生做好综合实践活动检测评价的记录工作,教育他们要实事求是地记载,不弄虚作假,不漏记错记。最后,要主持好班级学生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工作。
课题指导教师是学科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指导者。课题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收集,如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使用媒体、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和指导学生运用调查、观察、访问、测量等方法,并指导学生写好活动记录;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认同、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团结合作;对有困难的小组或个人进行个别辅导或帮助调整实践计划;积极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开发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活动条件;指导学生注意活动安全,培养安全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大队部是儿童的教育组织。通过少先队活动教育学生,是少先大队组织的特性。因此,在活动中教育学生,也在活动中评价学生,是少先大队组织应负的重大责任。在活动过程中,及时做好对每班学生的检测评价工作。
家长是孩子的养育者,也是孩子的监护人。对孩子的成长发展,负有全面教育和评价的责任。家长要按照班主任的统一安排和要求,积极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工作。并经常同班主任保持联系,沟通情况,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监护。
积极组织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工作,全面保障综合实践活动质量的稳步提高,是学校领导的重要责任。学校在每个学期开学之前安排综合实践活动工作时,就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工作,使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在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工作中,学校负有组织、协调和管理的职责。
1.每个学期开学之前,提出全校性的综合实践活动培养目标,并且指导各班联系班级实际,确立班级的综合实践活动培养目标。
2.依据确定的综合实践活动培养目标,设计和编制好综合实践活动序列,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依据。
3.建立综合实践活动管理和考核制度,使之制度化。要有组织地做好每个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评定工作。平时,要加强班级教育和评价工作的指导、检查和督促。
4.建立评价机构,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组织建设。成立社会、家庭和学校三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委员会,定期召开综合实践活动工作会议,党组织把学生评价工作纳入自己的议事日程,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5.做好家长的宣传教育工作,争取家长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努力协调好社区与学校的关系,紧密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培养目标,使家长、社区成为教育评价学生的资源。加强同家长的联系,建立切实可行的教师家访和家长校访制度。
(四)主题活动课程的评价的实施过程
1.课程活动评价原则
(1)不仅重视最后的研究报告和答辩,而且重视开题和实施过程,评价时对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学生表现都给予相应的权重分数。
(2)不仅重视课题研究的直接结果,而且重视描述学生在研究实施过程中的多种收获与体验、多种能力与品质。
(3)通过研究结果,了解学生对原有的知识是“知道”还是真正理解,对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情况,对知识的举一反三能力及在解决问题中的分析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4)以小组为单位,兼顾个人表现,对原学习成绩较差学生,尤其注意课题研究活动对其学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