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综合实践活动理论与实践
19118300000074

第74章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教师(4)

3.选聘指导教师

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不可缺少的因素,就目前而言,由于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空间的广阔性和时间的延续性,因此,每个环节都需要教师的指导。若只由班主任老师来承担指导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工作,显然是难以满足全体学生开展活动的需要。要充分利用社会的力量,聘请一部分热心的家长,社区的工作人员,校外辅导员,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聘请一些学有专长的专家等,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

4.科学制定活动方案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中,教师要通过帮助活动小组完成活动方案的设计,并给予指导,从而控制研究的进程、方向、方法和质量等因素。活动方案设计,包括研究的问题、活动的时间、地点、人员、方法、活动步骤等。

(二)活动实施过程中的指导

1.创造活动条件

在活动的开展中,教师要为学生的活动提供物质条件,如场地条件、查阅资料条件和学校所能提供的工具、材料等。当然,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只是最简单的条件,给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个基本保障,让学生在这个基础上去挖掘更多的条件。在活动中教师还要给学生提供信息条件,但只是提供给学生信息来源的方向,由小组学生自行对信息进行寻找、选择、处理、分析。在活动的开始阶段,教师应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指导,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来收集信息。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如百科全书)、使用视听媒体、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进行整理、归类的技能。

2.进行具体的指导

在活动的具体实施阶段,教师指导的目的是尽可能让学生通过自主研究获得成功,指导的内容不是知识,而是获得知识的方法和具体研究的方式。教师的指导程度,取决于学生的需要。教师要敢于放手,尽量保证学生经历完整的实践过程,而不是个别、零散的片段,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走弯路。让学生经历“尝试—错误—从教训中学习”的机会。对学生感到困难时,给予适度的引导和点拨,引导学生开展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指导他们及时修订实施方案,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活动中遇到困难的小组,教师要进行个别辅导,创设必要的条件,帮助调整研究计划。同时还应指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3.活动过程中的调控

教师对学生活动过程的调控至关重要,调控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活动过程的质量。教师的指导作用,体现在采取有效的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监控。指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探讨,写好研究记录,及时记载活动情况和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活动结束后,小组要提交活动记录报告,内容包括活动形式、活动过程、活动结果等。教师要认真审阅研究报告,提出该小组活动中的优点与缺点,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4.提高小组学习的实效性

小组协作活动可以使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其他成员分享,甚至可以与其他组成员共同分享。在一个学习小组的内部,相互之间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让学生心目中形成这样一个意识:“做任何事,几个人的智慧远远超过一个人”,使学生成为一个愿意合作、善于合作的人,对合作中涌现出来的互帮互助的行为加以表扬,使学生感受到合作的快乐。

对于活动中小组产生的问题,教师要给予适度的点拨。要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在讨论、活动过程中,汲取教训,总结经验,促使他们在下一次的合作时,能达到更佳的效果。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调控,而且能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发展,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和社会技能的提高。

(三)活动总结阶段的指导

1.成果交流与展示

这个阶段,教师要指导和协助学生整理资料,形成结论。共同商量将活动得出的结果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可以是学生写的日记、拍的照片、收集的实物、编写的报纸、布置的板报等等。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交流和展示活动,如:小小博览会,把学生的活动成果进行展示和推广。这也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参与到下一次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来。

2.活动的评价

活动的评价应贯穿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教师必须要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指导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使学生知道参与的结果,看到自己的进步,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指导学生开展多元化的评价,引进民主的评价方法。积极开展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共评,在交互式的评价过程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断进步。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现实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一次的活动的进步争取成功的机会。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的新型课程,对学生和教师的指导提出了共同挑战。它需要学生的自主性,但教师的指导作用还是不容置疑的,这就给教师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能手把手地“教”,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而放任学生,而是应该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有机结合起来。在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也要在参与指导的过程中不断吸纳新知识,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地开展教育研究,提高合作能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才能站得高,看得远,在学生活动时给予必要和充分的指导。

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一)突出学生主体

1.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体

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体,一方面是学生是课程的直接实施者,另一方面要发挥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能动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都应该发挥学生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作为活动主体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从活动主题或课题的提出,到活动方案的制定、再到活动实施,以及活动的总结、交流与评价,都应该尽可能让学生自主活动,教师有效地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适当的指导或引导,防止教师包办代替。

2.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

从学生出发是体现学生本位课程的基本要求。它要求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准备阶段、开展的过程、总结与交流等环节都应该尊重学生的实际,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并不是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定活动主题,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明确活动主题或问题的意义。

(二)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实践性课程,要求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指导教师的基本职责就是指导、引导、组织、管理与评价学生活动。但教师的指导需要以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为前提。指导不等于规定,不等于统一要求。教师不再是一个知识的传递者、规则的告诉者、方法的规定者,而是一个“帮助者”。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要努力做到以下两点:

1.设计与制定教师指导方案,增强教师指导的计划性。教师指导方案包括学期指导方案、学生活动主题的具体指导方案。具体指导方案应包括:学生活动主题的具体目标、学生活动过程与具体方法的指导、学生活动主题必要的资料与工具准备、学生活动评价策略等。制定教师指导方案,有利于教师明确指导任务,落实具体的指导行为。

2.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的基本行为规范或指导常规。要初步建立起教师指导行为的基本规范,如:活动准备阶段的教师指导行为(提出问题,形成活动主题的指导、制定活动方案的指导行为、必要的活动资料与活动工具准备的指导等)、活动实施阶段的教师指导行为(进入活动情境的指导、方法实践的指导、收集与处理资料的指导等)、活动终结与交流阶段的教师指导行为(活动结果总结的指导、活动过程总结的指导、活动体验总结的指导、表达与交流的指导等)。建立教师指导行为的基本规范和指导行为常规,有助于增强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案例]

“我是这次活动的指导者”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新的课程,没有现成的经验。当教师尝试着在班上组织这一活动时,心中充满了疑虑——“对于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讲,做这样的课题是否太难了一点?”但他们还是鼓起勇气,竭尽所能地帮助了学生。教师所做的工作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对学生给予指导。

1.协助选题

本课题的选择起因是由去年的端午龙舟节引发的。许多学生因为参加和观看了去年的端午龙舟节,对“让世界了解荆州,让荆州走向世界”这句话的印象特别深刻。当学校一提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很多学生都不约而同地想到端午龙舟节,从而确定研究课题。

2.参与讨论

课题确定后,学生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反映了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真实水平。于是,我们有目的地引导他们把要研究的问题进行分解。同学们很快领会了老师的意图,通过自由组合把全班同学分成了四个小组,并选定了小组长。每组成员有一个大致的分工。通过讨论研究和我们的指导,撰写出活动方案。

3.辅导写作

学生年龄小,加上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在写作上是有较大困难的。因为他们不熟悉写作的规范和格式方面的要求。在我们的建议下,同学们先参阅了一些报告和有关材料,写出草稿,然后根据我们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

第三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教师评价

开展教师评价是对综合实践课程中的教师进行有效的管理、提高综合实践课程教学质量、形成科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如果没有一定的评价标准,会造成教师思想上重视不足,方法上钻研不够,缺乏精心的组织与策划,训练的系统性不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教师评价,评价什么?如何评价?

一、教师评价的内容

通过教师评价,能调动教师从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热情、积极性,还能促进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一)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和态度

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态度,主要体现在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理解和把握上,体现在教师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对课程开设意义和课程目标的理解上,体现在教师能否把握课程的实质,也体现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是否具有责任感,是否愿意与学生一道共同把活动开展好、组织好、实施好。

教师要积极主动地消除传统学科课程教学的习惯,正确处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之间的关系,正确辨别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活动与学科活动的关系与区别,能从根本上理解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开放性强的实践性课程,自觉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并能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总结和反思,逐步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意识和专业素养。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学习,有目的地总结反思,有毅力地不断充实自己,注重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发展自我的实践能力,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促进自己与学生一道成长。

(二)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涉及的知识面广、活动空间灵活、活动时间周期较长,且活动过程生成性强,突发性的干扰因素多,直接影响到活动目标的落实与活动安全问题。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是离不开教师的,教师既要能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性的活动,还要能调节活动的进程,引导学生认真深入地开展活动而不是草率结束或拖拉滞后。教师在活动的组织管理中,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活动主题设计能力、活动方案的实施能力、活动过程的组织管理能力。同时,在活动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另外,教师还应具有良好的协调与沟通能力,不仅要管理好学生,还要与学校领导、同事,校外的学生家长及其社会人士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要善于与他人合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是教师组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必备的基本能力素养。

(三)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教师的指导是否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能否及时预防与处理学生研究中的问题,尽力为学生的研究提供和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是否尊重学生个性,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否为学生提供科学的有效指导等,这些都是开展教师指导的有效性评价的主要内容。综合实践活动为师生开展活动提供了广阔的活动背景和自由的活动空间,这就要求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要能够自由、灵活地引导学生通过各种主题活动来达到具体目标、落实总体目标。努力提高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指导水平,提高指导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