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走向人本主义教育的学校管理
19119900000022

第22章 班级教育管理(2)

(3)协调性与主导性的统一

学生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只有协调好各种积极影响因素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首先,增强班主任工作效果,不能不顾家庭、社区影响,必须将学校、家庭、社区影响整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其次,学校的教学、管理、后勤、团队、体育卫生等工作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协调好这些工作能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学校内部教育合力。再次,德、智、体、美、劳等是相互联系的整体,班主任需要协调好各学科教师,共同促进学生发展。

班主任工作的协调性建立在其主导性基础上。因为班主任是班级的教育者、组织者、领导者,是教育目的、学校教育目标的具体执行者,对班级对学生的影响具有系统性、适时性、科学性特点,影响和控制班级、学生发展的方向、过程、程度、集体力量的发挥。这些都要求班主任发挥主导作用,创造性地开展班级工作,将班级建设成为良好的班集体。

(4)示范性与激励性的统一

示范性由教育活动性质和学生心理特点决定。教师的思想、学识、言行等时刻在有意无意地影响学生,班主任因其特殊地位而成为学生学习模仿的直接榜样。因此,班主任一方面要加强思想行为修养,保证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另一方面要坚持正面教育,激励学生以榜样为参照系,自觉纠正缺点错误,增强抵制消极影响的毅力。

2.班主任的特殊素质

班主任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班级管理的成效、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学校一般对班主任素质要求较高。担任班主任的教师,除须具备一般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外,还应具备一些特殊素质:

(1)较高的心理成熟度

心理成熟度是个体对自己承担的工作的责任感、成就感和胜任感,是个体创造性工作的内部动力。这就要求班主任不仅具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责任感,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对待学生,还要求班主任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积极克服困难,善于开创工作新局面。

(2)民主管理作风

班级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极其广泛,任何独断专行的班级管理只能有害于班级建设和学生发展。因此,班主任要有民主作风,善于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3)学习意识

班主任要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这既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又是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的必要条件。通过学习,提高自己,学会观察教育现象,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对工作范围内的、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事件有敏锐的感触,善于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引导学生向正确方向发展。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经验,勇于学习借鉴他人经验,敢于探索、开拓创新。

(4)强烈的时效观念

班级建设、学生成长是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这就决定了班主任工作具有长期性。这就需要班主任在工作中要有耐心,能针对具体事件和对象,讲究方式方法;同时,也要讲究工作效率,力求用较少的时间投入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5)高超的教育艺术

班级管理千头万绪,不可能完全按照预定目标行事。面对瞬息万变的新情况新问题,班主任能够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把握教育的最佳契机,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3.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从国家教育方针、学校培养计划出发,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根据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和班级活动规律进行班级管理,保证班级教学的正常秩序,这是班主任工作的内容指向。

基于上述认识,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落实学校的管理目标和工作计划

制订计划是实施班级管理的起始环节。学校的任务是培养社会人才,要实现这一任务必须结合班级实际将学校教育目标具体化并落实到班级管理中,使班级管理有明确的远期、中期、近期目标。班级管理计划的制订要讲究科学性、可行性、灵活性,要动员全体师生参与,这样才能保证计划具有实施的群众基础。

执行计划是实施班级管理的中心环节。为此,要建立严格的班级规章制度,保证活动、行为有章可循;要健全班级组织管理体系,明确学生干部、个人的责任和权利;要围绕班级管理目标开展疏导工作,增强学生对班级目标和实现目标意义的认识,帮助学生分析解决执行计划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增强执行计划的自觉性、责任感、创新性、竞争与合作性及克服困难的毅力;要针对学生由于理解计划和自身能力上的差异而存在的某些缺点、错误或问题给予指导,做到一般指导与重点指导结合,引导而不强加,指点而不说教,示范而不代替,批评而不压制。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培养自我教育能力

班级文化是班级学生在学习、交往、活动中形成的、比较一致的价值取向、态度信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它对学生行为具有明显的驱动、同化和感染作用。

班级是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生成长环境。为此,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形成良好的班风;完善班级规章制度,加强教育,保证学生自觉按章行事;鼓励学生正确交往。

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是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实现的。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还必须重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使学生学会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完善,获得将来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

(3)加强班级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是落实工作计划的具体环节,也是班级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日常管理涉及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活动等具体问题,加强日常管理应依据学校教育目标和培养目标,正确分析学生情况、班级发展状况,把握学生和班级发展水平,合理设计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克服班级中不协调或某些混乱现象,匡正不合规范的认识和行为,以达到发挥特长、培养能力、提高班级凝聚力、培养良好班集体的目的。

(4)做好班级教育的协调工作

班级作为学校的基本单位、社会的子系统,时刻与校内各部门、学科教师、家庭、社会保持着广泛、多样、复杂的联系。建设良好的班集体,要求班主任经常与学科教师、家长及其他相关部门保持联系,沟通认识,交流信息,共同做好班级教育工作,做好校内各部门间、学科教师间、学校与家庭和社区间的协调工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教育学生。

三、班级管理的若干原理

班级管理理论是基于对班级的科学分析而获得的关于班级管理的规律性认识。掌握班级管理理论,有助于提高班级管理者的理论水平,为加强班级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1.目标管理理论

目标是个体、群体、组织行为要实现的预期标准和状态,具有方向性、可行性、层次性特点,对个人、群体、组织具有调控、激励、评价作用。其核心是无论个体还是群体都有追求目标。实施目标应以自我控制为主。

班级目标管理是将班级管理目标具体化,使其与班级活动、与学生个人目标融为一体,形成具体、明确、可行的目标体系,以调动所有成员为实现班级和个人目标而积极努力。班级目标管理分为三个环节:

(1)制定目标

制定班级目标要依据教育目的、学校培养目标,立足于学校条件和班级特点,以个人、班级进取意识为心理基础,组织班级成员参与讨论,集思广益,形成具有针对性、既全面又突出重点、既有难度又切实可行、既明确具体又易于评价的目标体系。

(2)执行目标

目标一旦确立就必须实施,班级管理者做好执行的组织工作,让学生知道该做什么,该怎样做;调动学生积极性,各施所长;做好调控和指导工作,通过活动、舆论等手段促成目标实现;做好协调工作,保证各个方面步调一致的行动。

(3)考评目标

目标考评是检查、评定班级目标实施程度与成效的活动,通过考评,既能肯定成绩,增强信心,又能发现问题,寻找差距与不足。

2.整体育人说

班级管理必须面向每一个学生,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一方面,学生是完整的、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其发展水平不能以某一方面的高低来决定,而要视其人格各要素的统一、和谐发展,仅强调某一方面的发展只能导致片面发展,班级管理必须树立整体育人观和全面发展观。另一方面,影响班级和学生发展的因素具有多样性、复杂性、不确定性和矛盾性,只有将这些因素有机整合在一起,形成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的教育合力,才能发挥班级管理全方位、全过程的整体育人功能。

3.整合调控观点

(1)系统调控

系统科学认为,系统的正常运作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控,才能克服偏差。因此,班级管理必须健全组织机构,理顺信息通道,实施有效调控,确保班级管理有序进行。

首先,影响学生和班级发展因素的不确定性要求全面分析并适当调控各种影响。而调控的及时性、准确性则是建立在组织机构的合理性和职能的有效性基础之上,所以,建立合理的、层次分明的组织机构并明确其职责,能顺畅信息通道,确保信息反馈及调控指令准确到位。

其次,仅依靠正式渠道获得调控信息,不可能完全保证班级管理的有效性,有必要拓宽信息来源的渠道,建立班级与学校、与家长、与社区的信息联系网络,使班级管理信息全面、准确、客观、可靠。

再次,要充分利用班级和学生的自我教育力量,发挥学生和班级的自我反馈、调节、控制的作用,推动班级的顺利发展。

(2)系统整合

班级是由班主任、学生、班级目标、管理内容、方法、管理环境等要素构成的整体系统。班级管理必须围绕班级整体目标,协调好各要素间的关系,既发挥班级整体功能,又发挥各要素作用,实现育人目标。这就要求班主任:

——从整体上把握班集体。班级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其功能绝不是各要素作用的简单相加,必须把握班级整体状况,发挥整体作用。

——有效分解班级各要素。班级各要素具有层次性,组织上分为班级、小组、个人,目标上分为班级目标、小组目标、个人目标等。科学分析班级系统各要素,能从根本上把握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的关系,抓住班级管理的关键环节和因素,发挥各要素、各部分的最佳功效。为此,班主任要善于科学分解班级目标、任务,善于依据学生特点进行科学分工和人员协调。

——组织好各要素。对班级系统的有效分解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各要素的作用,但种种原因可能导致各要素间的不协调或脱节现象。因此必须在科学分解系统的基础上,围绕整体目标将各要素有机组合起来,减少管理工作的不协调和内耗现象,实现整体优化。

四、良好班级管理的基本要求

在学校管理中,班级管理是一个重要方面。班级管理包括学校领导对班级的管理和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还包括学生参与管理。其中,主要是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班级管理对于建立和发展班级集体,全面实现班级目标以及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班级管理,应该体现和反映班级管理工作的特殊属性,而不能与学校教育中其他的工作相混淆。班级管理,必须既有科学性,它应该是全面地而不是局部地指导班级管理工作,又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据此,良好班级管理的基本要求有:

1.全员激励

激励含有激发动机,形成动力的意思。它能使人产生自觉行为,形成一种推动力、自动力。所谓全员激励,是指激励全班每个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智力、体力等各方面的潜能,实现个体的目标和班级总目标。

贯彻全员激励要求应做到:

(1)教育公平

班级管理者公正无私,一视同仁,用同样的情感和尺度对待每个学生。怀有同样的工作责任感,机会均等地给每个学生创造成功条件,把他们培养成党和国家所需要的人。对优秀的学生,不能“一俊遮百丑”,对暂时后进的学生,不能一眼把他们看死,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2)组织化愿景

善于用适当的班级目标激励所有成员。班级目标,是班级成员共同的期望、追求和达到的成果,它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要引导全班学生积极主动地制订班级远、中、近期努力的工作目标,以及小组、个人的发展目标,使之成为一个每一名班级成员为之奋斗的组织化愿景。同时,还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使目标具体化并变为行动的过程。

(3)强化激励

要经常运用各种激励的教育方法。如“强化激励”,它是指以表扬激励为主的正强化和以批评、处罚为辅的负强化。前者是利用学生的积极向上心理、荣誉感使其奋发努力,潜在能力得到最大的发挥,学习效率达到最高水平。后者则是对不符合客观要求的心理或行为起抑制作用,但往往只能保持一种基本的学习效率。

强化激励应以前者正强化为主,负强化为辅。

2.自主参与

学生的自主参与是指班级成员参与管理,发挥其主体作用。现在的学生自主意识较强,他们是班级的被管理者,也是管理者,一旦他们真正参与管理,班级管理效率将成倍提高,班级的发展将获得强大的原动力。这一特性是社会主义民主管理精神的具体要求和体现。它对于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学生的创造性、独立性以及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