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走向人本主义教育的学校管理
19119900000047

第47章 学校管理的法制视野(3)

(1)决策论

“管理就是决策”,这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的一个著名论断。如何进行决策?决策的支撑力是什么?这是每一位校长都不能回避的问题。

进行决策、决策的支持力是校长之魂。不可否认,决策是校长教育思想外化的一个具体体现。只有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作为支撑,校长才能作出英明的决策来。

校长乃一校之魂,这“魂”便是思想灵魂。一所学校可以没有高楼大厦,可以没有先进的设备设施,但是不可以没有思想。唯有科学的、人本主义的思想才能支撑起一所学校真正意义上的“高楼大厦”。

校长的思想从哪里来?

学习与实践,这是校长思想的主要源泉。

思想是瑰丽的,但思想的过程是痛苦的,而吸引我们去经历困难、享受痛苦的内在动力,则是对事业长期的执著追寻,而不是一时的热情,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思想来自对学校系统发展的思考,校长的思想在策划活动、经营学校的实践中产生的,通过学习,催生着思想的形成和成熟,走向深邃。聚集在校长周围的“一班人”在思考着,谋划着学校的发展,在谋划学校发展的过程中又会砥砺教育思维,迸发出思想的火花,进行管理制度的创新。即是说,思想来自于和谐的团队精神。校长的思想,不仅仅是他个人智慧的成果,还是团队精神在碰撞、交流中达到的融合、积累与升华。

作为一名校长,有思想是前提,更重要的是实践,包括教育、教学、管理、科研的具体实践。“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无为而治”,每一位教职员工能依法行事,行政人员能调和关系,而校长能够进入到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这是校长治学治校的一种境界。

(2)制约论

有这样两个问题,需要校长思考。

第一个问题:学校究竟因谁而美丽?一位德国校长曾经在中国一些中小学参观访问,在看了、听了足够多的中小学幼儿园以后,他说他真搞不懂中国学校为什么花那么多钱在大楼的外墙贴满瓷砖,而在他所在国家的学校只有卫生间才用瓷砖。

我们的学校是不是因为有了大楼、大广场就美丽了呢?并不如此!校长作为学校的决策者,究竟应该把有限的钱投向何方?至于学校的硬件建设,单靠拿钱来搞这样的建设是不够的,还要有一批优秀的教师、有浓厚积淀的校园文化。如果没有优秀的教师、学生和富有特色个性的校园文化,再豪华的建筑也没有生机。

第二个问题:学校究竟应该怎么办?在校长负责制条件下,在我们这样的办学体制、人事管理体制的学校,无疑,校长对于学校决策、对于教师行为,其权力都是很大的。国外一些校长看到我们的校长盛情招待,常会问:“中国校长的权力怎么这么大?”而我们的校长到国外去考察,他们能够请喝一杯咖啡,就已经很客气了。

无论权力有多大,校长心中要有个梦:人,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心中要有一座山,要一抬起头就能看到那郁郁葱葱的山麓、那秀丽的山峰。

学校领导首先是思想的领导,“意识形态的征服才是最彻底的征服”。什么是思想?如果把思想定位在有点想法、有点思考,这势必又简单化了些。如果把思想定位在与众不同,在实践的基础上有所怀疑、有所批判、有所行动,那就是学校领导思想的现实水准。当然,在现行的教育政策体制下,校长的思想空间还是有限制的,许多校长想得到,却做不到,这是事实存在。

校长是决策者、设计师,但却不一定是学校里最聪明、最有智慧的人。校长的高明之处在于集纳群体智慧,是把大家的意见、智慧集中起来。

(3)角色论

在学校的现代管理制度里,校长应担任什么样的角色?

人们常说,校长是“师者之师”,这反映了人们对校长的一种期待。校长如何胜任师者之师?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许多学校之所以成为一所在当地有名望的学校,很大程度上在于学校的教学质量突破了“瓶颈”,升学率上去了,学生素质发展了。

在教学方面,校长可能是某一学科的名师,可能在某一学科教学上有着很深的造诣,但绝不可能是门门学科的权威。于是,校长如何对全体教师进行指导,进行教学专业引领,这又需要我们去探索研究。

作为一名中小学校长,应该有自己独特而现实的角色定位——当好“教师头领”,种好“实验田”,为自己的学校教育现代化探索不止。校长应该是学科教学工作的实践者,应该是教学这一学校中心工作的组织者,唯有深入教学第一线,具体地掌握教学进程的最新动态,取得对驾驭学校教学工作的发言权。

因此,校长首先应姓“教”,应该亲自上课,经常听课。到教师中去,到学生中去,沉浸在课堂里,真正做到问题在教师中解决,身影在教研组、年级组里闪现,形象在讲坛树立,成就在教学发展上体现。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每年要听所在学校每位教师的课。他认为,如果没有听教师的课,就对这个教师毫无了解;如果一天没有听够两节课,等于一天没有做事。由此可见,听课对于每一位校长的教学管理而言是一项必备的基本功。

校长首先是教师,但需要补充的是,学校教学文化的根源是校长的教育理念和办学理念。校长要把教学工作引导好,最重要的是教育理念的引导。校长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展示自己的思想理念。

(4)专家论

校长要成为一个教育教学专家。

校长只要懂一点教学,会上好一门学科的课,会传达上级的文件,能够利用权力对学生、教师、学校秩序进行按部就班的管理,这只是一个基本水准的到达,而距离学者型、专家型校长的要求,却是远远不够的。

有人说,教师对于校长的认可,主要来自于对于权力的崇尚,对于权力的无赖,即是说,校长的影响力来自于权力的影响力,因为,校长是教育局任命的,是来自于上级给的权力的影响力的化身。

其实,校长的影响力在于权力的影响力和非权力的影响力这两者的结合。非权力的影响力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人格魅力,一是学识魅力,而首先影响人的是学识魅力。其实,大多数人在内心深处都有对知识的崇拜,而对知识的崇拜物化在人的身上就是对专家、学者的崇拜。如果一个校长能成为一个教育教学专家,那他就多了几分学识魅力。

校长的专业引领对教师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如果校长不懂教育教学规律,即使坚持听课又能听到什么呢?所以,校长理应成为教育教学的专家、权威,其后才是领导者——权力的影响力。这样,校长就取得了对学校教学的发言权和指导权,否则,关于教学及其管理,校长讲的话可能大都成为空话、套话、浮在面上的话。

大学都是专家治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校长都是比较著名的教育教学专家,则中小学应该更是如此。随着社会的进步,要求校长成为教育教学专家,成为某一学科的学术权威,在此基础上进行学校管理,这一趋势将表现得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