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灰鲸,就不得不提到以下发生的两件令人难忘的事件,因为这在大型鲸类的保育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973年3月,一头受伤的幼灰鲸被送到美国加州圣地亚哥海洋世界,当时体重只有2000千克,但它长得相当快,每天长1.5厘米,增重50千克,3个月后,已经长到8.5米长、体重7000千克,池子都装不下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后,只好将它送回大海之中。这是人类第一次没有伤害鲸类而将其安全地放回大海中。
1988年10月初,三头灰鲸在洄游途中,刚游至巴罗角以东不远的海域,就遭遇了一场暴风雪的袭击,气温骤然下降,海面开始迅速结冰,并且越来越厚,几乎将它们包围起来,留给它们呼吸的水面只有弹丸之地,使它们几乎动弹不得,情况万分危急。恰在此时,当地的爱斯基摩人发现了它们。消息一传开,全村的人立即加入到拯救灰鲸的行列中,人们用电锯将冰层锯开,每隔一段距离,凿一个口子,上面吊一盏灯,企图将灰鲸引向开阔的海洋。但是,老天不作美,变得越发寒冷,暴风雪也不断袭来,锯开的冰面很快又冻住,许多人的手脚被严重冻伤,如果不采取紧急措施,灰鲸很快就会被封于冰下而憋死。三头鲸鱼的遭遇通过电视、电台、报纸等新闻媒体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立即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人们纷纷打电话或写信给巴罗当局,出谋划策,并主动捐钱捐物,要为拯救灰鲸出把力,来自全球各地的志愿者也陆续赶来救援,美国甚至动用了空军飞机,送来救援物质。10月15日,前苏联派出的两艘巨大的破冰船到了,此时的灰鲸已露出疲态,而最小的一头不幸在10月21日死亡,拯救行动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大家夜以继日、辛苦忘我地工作着,工作着……终于在10月28日由破冰船开通了一条前往无冰海域的生路,将剩余的两头灰鲸成功地引回大海。“鲸鱼得救了!”人们欢呼着,拥抱着,连续工作的疲劳早就忘掉了。此次拯救行动也赢得了全世界的喝彩。
灰鲸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鲸类,在分类上属于鲸目,灰鲸科,本科仅此一种。灰鲸原本在北太平洋及北大西洋皆有分布,但北大西洋的种群由于人类的过度捕猎,已于17~18世纪问灭绝。1946年,国际捕鲸委员会宣布禁捕灰鲸,实行保护。我国于1980年成为国际捕鲸委员会缔约国之一,并将灰鲸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目前,灰鲸仅存于北太平洋,分两个种群。一为东侧的加州种群,洄游路线由墨西哥加利福尼亚半岛的南方繁殖区至阿拉斯加的白令海、楚科奇海及波弗特海西部的摄食区之间,该种群经过数十年的保护,资源量已接近历史的最高水平,达25130头左右。鉴于此,1997年在摩纳哥召开的国际捕鲸委员会的委员会议上,破例批准美国华盛顿州西北部濒临太平洋的印第安人马卡部落于1997~2000年,每年可在北太平洋捕杀5头灰鲸。另一个为西侧的朝鲜种群,有的学者曾认为该群体可能已灭绝,但韩国于1967~1975年还曾捕获到,后根据在中国和日本的搁浅记录和海上观察的结果,证明该种群尚未灭绝,此种群是目前极为濒危的鲸类种群之一,人们对此知之甚少。1997年,美国和俄罗斯的科学家在俄罗斯萨哈林岛沿岸意外地发现了灰鲸的这一朝鲜种群,并证实,萨哈林岛东北沿岸是它们唯一的夏秋摄食地。但朝鲜种群数量最多时也不到11O头,而且这个种群的灰鲸肩胛骨隆起,颈部变窄。身体异常消瘦。因为萨哈林水域已被探测出有丰富的石油,正在准备开采,为此,国际捕鲸委员会分别在美国和韩国举行了朝鲜种群灰鲸的研讨会,中国也被邀请参加。会议一致认为:萨哈林水域仅仅是夏秋摄食地,其余大部分时间灰鲸是在其他国家的水域过冬和繁殖(12月至次年3月),因此,禁止在萨哈林水域开采石油是一个方面,而由各国政府、科学家和企业间建立紧密合作关系,群策群力,才是拯救灰鲸的唯一出路。
大会为此还专门制定了一个十年研究计划。日本自20世纪90年代初每年投巨资进行灰鲸繁殖场所的调查,至今仍未调查清楚。但经多年调查的经验和结果,大家普遍认为灰鲸的繁殖场所很可能在中国的广东和海南一带。
灰鲸是哺乳动物中迁移距离最长的种类,迁移距离可长达10000~22000千米。灰鲸在每年的4~11月往北迁徙至白令海峡水域,往返于阿拉斯加与西伯利亚之间的海岸附近。此时水温、光照都较适宜,食物丰富,灰鲸可以尽情地饱餐,在寒冷的冬季来临之前,使自己皮下积累一层厚厚的脂肪。12月至次年4月开始南移,穿过阿留申群岛,沿着北美洲大陆沿岸南下,平均每天行进大约185千米,到达它们冬天的乐园——水温较高、光照充分的加利福尼亚半岛的西侧以及加利福尼亚湾的南侧。这时候,正值它们的恋爱季节,也是最佳的繁殖时期,成年鲸在繁殖区进行交配,经过12~13个月的怀孕期,雌鲸就生下单胎的小灰鲸。
刚出生的仔鲸全身呈暗灰色,没有藤壶或鲸虱寄生,初生时的体重为0.5吨~1吨、体长4~5米左右。由于母奶中的脂肪含量为55%,所以幼鲸一出生成长速度就十分快。灰鲸的哺乳期约为9个月,雌鲸在产仔后就拒绝与雄鲸接触了,雄鲸只能寻觅其他未产仔的雌鲸交配。因此,一头雌鲸大约每隔一年才能繁殖一次。在温暖的水域,鲸的食物通常较匮乏,因此成年鲸会在生育时禁食,等待幼鲸长大,再带着它踏上北上的路去觅食,但路线与南下时不同,从夏季的索饵场所到冬季的繁殖场所之间的往返距离大约为18000多千米。
灰鲸虽然庞大,但性情却很温顺,从不伤人。游泳速度较缓慢,一般为每小时3~4海里(1海里:1.852千米),最快也不超过7~8海里,但却有十分活跃的行为:常会将头垂直抬出水面,窥看四周,一般认为灰鲸借此动作来观看好奇的事物;有时灰鲸干脆将尾鳍放在海床上;或将尾巴扬起,拍击水面;或跃身跳起,入水时激起大量的浪花,一般会连跃2~3次,也曾有连跃20次的纪录。一些灰鲸特别喜欢发出一种“哼哼”声,每小时大约发出50次左右,每次持续2秒钟左右,频率范围在20~200赫兹之间,强度可达160分贝。人们对它发声的原因尚不清楚,有人认为是回声定位或者群体成员之间交流的信号,也有人认为是对暴风雨、地震等自然现象的本能反应,也可能是它们对于“失恋”的叹息,或者是一种愤懑和发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