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西夏地理志
19254300000007

第7章 行政建置(2)

风俗原为北方游牧民族驻牧之地。秦汉至唐代多次迁移内地居民至此,“蕃汉杂处”,移风易俗,形成崇礼尚学的江南民风。唐韦赡诗云:“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宋初乐史著《太平寰宇记》曰:“本杂羌戎之俗。后周宣政二年,破陈将吴明彻,迁其人于灵州,其江左之人尚礼好学,习俗相化,因谓之塞北江南。”宋曾公亮《武经总要》云:“有水田、果园,置堰分河水溉田,号为塞北江南。”唐末、五代、宋初,大量党项族、吐蕃族到此定居。党项族笃信讥鬼。所居正寝,常留中间房以奉鬼神,尚诅祝,每出兵必先卜。主要占卜法称“跋焦”:用艾草熏灼羊髀骨;从骨上灼裂纹路判断吉凶祸福。人得病则请巫师作法以送鬼或驱鬼。人喜骑射,耐寒暑饥渴。平民皆住土屋,富者覆瓦。火葬为主。

三、城市建筑

天禧四年(1020年),李德明筑兴州新城并迁居于此,城市已初具规模。元昊定都立国前夕,将此城进一步拓展。此后百余年,又多次大兴土木,营建“宫殿”,扩展“宫城”。1227年元灭西夏,毁其都城,居民逃散,到明代仅存遗址。弘治《宁夏新志》:“元昊所居兴州故址,(城)周回一十八里,东西倍于南北,相传以为人形。”照此推算,兴庆府城东西长约2800米,南北宽约1400米,总面积392万平方米。城市规划受唐代长安与北宋东京的影响,城垣筑成东西长、南北短的长方形,就地势朝向为南偏西。城墙高大牢固,遗留的墙基厚度至少有15米。从拐角部位墙的厚度可知,其上还建有较宽阔的角楼,以利防守。城墙四周有护城河,阔十丈;南北各二门,东西各一门;城门上建城楼。受汉文化影响,城门称谓借用唐长安外城“光化”和宋开封外城的“南薰”。根据对西夏其他城址的发掘推测,整个城市有规划严整的布局,有明显的中轴线;道路成方格形,街道较宽;皇宫及皇家手工业作坊集中于宫城(内城);居民及街坊均在外城,有崇义等数十街坊。中原地区常见的都城以宫殿为中心,规整对称。而兴庆府的宫城位于外城的西北部,其中心在今银川市兴庆区光明广场东。明初遗址尚在,时称“元昊宫”。【按:明弘治《宁夏新志》卷一古迹:“元昊宫,新城内(明初称府城西半部为新城),洪武初尚存遗址,今为清宁观矣。”明嘉靖《宁夏新志》所绘宁夏镇城图,将清宁观标示在马营(今中山公园)东南。皇宫的规模不可能与一个寺观等同,清宁观的位置只是其中心。故西夏皇宫的位置当在今兴庆区解放西街以北、凤凰北街以东、民族北街以西、湖滨街以南。略占整个兴庆府城的四分之一。】据《天盛律令·内宫待命等头项门》记载,入宫城的头道门为车门,第二道门为摄智门,第三道门为摄智中门。经摄智中门即入西夏国王主持政务的大殿,再往里经广寒门、南北怀门进入国王和皇室居住区。城内数量可观的消费人口为商业发展提供了市场,市、巷是西夏城市中专门进行贸易的场所,商业繁荣。

兴庆府人口构成复杂。北宋初期的怀远镇,人口不足万。李继迁攻灵州时,“尽逐居民城外,遂皆依怀远”(《西夏纪》卷五)。此时移入的以汉族为主。李德明又将银、夏、宥三州“衣食丰者徙之河外五城”(《西夏书事》卷七)。怀远镇为河外五城之一,此时移入的以党项族为主。西夏在此定都后,城内仅驻军达7万人。皇室及庞大的官僚机构,有很多官吏、侍从、工匠及其家属,加上各寺院僧侣及西夏从各地俘获来的技艺人才,城市人口不少于20万。

四、城内官署

按《宋史·夏国上》记载,西夏在元昊改元显道时(1033年),升兴州为兴庆府,并建立官制,设在兴庆府的中央机构分文武班,名曰中书、枢密、三司、御史台、开封府、翊卫司、官计司、受纳司、农田司、群牧司、飞龙院、磨勘司、文思院、蕃学、汉学。此后经毅宗谅祚、惠宗秉常、崇宗乾顺、仁宗仁孝四代,官制有更名、增加,到天盛年间,中央一级管理机构大大增加。按《西夏天盛律令》所记,其中驻都城中兴府的机构如下。

上等司(一品):中书、枢密。

次等司(二品):殿前司、御史、中兴府、三司、僧人功德司、出家功德司、皇城司、宣徽、内宿司、道士功德司、阁门司、御庖厨司、匦匣司。

中等司(三品):大恒历司、都转运司、陈告司、都磨勘司、审刑司、群牧司、农田司、受纳司、前宫侍司、磨勘军案殿前司上管、卜算院、养贤务、资善务、回夷务、医人院、京师工院、圣容提举。

下等司(四品):行宫司、择人司、南院行宫三司、马院司。

末等司(五品):刻字司、作房司、制药司、织绢院、番汉乐人院、作首饰院、铁工院、木工院、纸工院、砖瓦院、出车院。

等外(六品):官提点、执飞禽提点、秘书监、京师工院为管治者、番汉大学院。

五、建筑遗迹

西夏帝陵即《西夏地形图》所标“西夏祖坟”,在府城西偏南80里。位于贺兰山东麓。陵区南北20余里,东西9里,内有西夏历代帝陵9座,即:裕陵,太祖李继迁;嘉陵,太宗李德明;泰陵,景宗李元昊;安陵,毅宗李谅祚;献陵,惠宗李秉常;显陵,崇宗李乾顺;寿陵,仁宗李仁孝;庄陵,桓宗李纯佑;康陵,襄宗李安全。每座帝陵旁,又有大臣、后妃培葬墓若干。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文物地图集·宁夏分册》190页:西夏帝陵,位于银川市西郊贺兰山东麓,是西夏历代帝王陵寝所在,总面积约50平方公里。陵区范围内有帝王陵墓9座,陪葬墓290余座,陵邑、祖庙遗址2处,窑址10余处。每座(帝王)陵园都是一个独立完整的建筑群体,茔域面积8~16万平方米,地面一般由4个角台、2个角台、2~3个碑亭和月城、陵墙、陵城和陵塔组成,均以黄土夯筑……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按:据《宋史·夏国下》记载,西夏帝王有陵号的从李继迁排到李安全,刚好是9位,与现存帝陵相符;其中未列李遵顼、李陵号。李遵顼为李安全继任者,死时距西夏灭亡仅一年零三个月;李为亡国之君,以当时形势论,成吉思汗已经发动对西夏的总攻击,不为之建陵系形势所迫。】

海宝塔在银川市北郊,故俗称北塔。始建时间不详,明代宁夏地方志均称黑宝塔,万历《朔方新志》、乾隆《宁夏府志》记为赫连勃勃(407~427年)重修。建有寺。塔为空心楼阁式,砖砌,共9层,通高53.9米,内有楼梯可上登至顶层。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承天寺在兴庆府城西南,即今银川市兴庆区老城偏西南。寺内有承天寺塔。天祐垂圣元年(1050年)春,皇太后没藏氏为谅祚幼登皇位、受命册封,役兵数万建承天寺,壬子动工,历时五载而工竣。大崇精舍,中立浮图,金棺、银椁瘗其下,佛顶、舍利秘其中。塔身11级,高64.5米,今俗称西塔,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嘉靖《宁夏新志》卷二寺观:承天寺,在光化门内东北,夏谅祚所建。洪武初,一塔独存。庆靖王重修之……《夏国皇太后新建承天寺塔瘗佛顶骨舍利轨》:“原夫,觉皇应迹,月涵众水之中;圣教傍辉,星列周天之上……崇宝刹则绵亘古今;严梵福则靡兮遐迩。我国家纂隆丕褠,伥启中兴。雄镇金方,恢拓河右。皇太后承天顺命,册制临轩,厘万务以缉绥,俨百官而承式。今上皇帝,幼登宸极,风秉帝图,……受命册封,当绍圣之庆基,乃继天之胜地。大崇精舍,中立浮图,保圣寿以无疆,俾宗祧而延永。天祐纪历,岁在摄提,季春廿五日壬子,建塔之晨,崇基叠于碔砆,峻级增乎瓴甋。金棺、银椁瘗其下,佛顶、舍利秘其中,……谨为铭曰……”《中国文物地图集·宁夏分册》206页:承天寺塔,位于银川市兴庆区西南承天寺内,俗称西塔。据嘉靖《宁夏新志》卷二所录《夏国皇太后新建承天寺塔瘗佛顶骨舍利轨》碑文,塔始建于“天祐纪历,岁在摄提,季春廿五日壬子”,即夏英宗谅祚天祐垂圣元年(1050),为八角形十一层楼阁式砖塔,内有楼梯可上登至顶层。通高64.5米,底层每边宽5米……明代初年增建[恢复]寺内殿宇,清乾隆三年(1739)地震,寺塔被毁。嘉庆二十五年(1820)重建。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按:乾隆三年应为1738年。】

拜寺口双塔在贺兰山东麓拜寺口,兴庆府西北120里。西夏时建有佛寺,塔在院内,两塔相距150米,各13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文物地图集·宁夏分册》196页:拜寺口双塔,位于贺兰县洪广镇金山村西南拜寺口,因东西有两塔相对,故称拜寺口双塔。双塔在废弃[当时]的西夏寺院内,相距150米,均为八角十三层密檐式空心砖塔……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元昊避暑宫在贺兰山东麓拜寺口南,西夏天授礼法延祚九年(1046年)建。《西夏书事》卷十八记元昊避暑宫:逶迤数里,亭榭台池,并极其胜。明弘治《宁夏新志》卷一古迹:避暑宫,贺兰山拜寺口南山之岭,伪夏元昊建此避暑,遗址尚存,人于朽木中常有拾铁钉一二尺者。

高台寺在今银川市东郊高台村。天授礼法延祚十年(1047年)春二月,元昊令官民拜佛,为己祈福,于兴庆府东15里建高台寺诸浮图,俱高数十丈,储宋所赐《大藏经》。明代曾修复,今浮图荡然无存。嘉靖《宁夏新志》卷二寺观:高台寺,在城东十五里,夏废寺。台高三丈,庆恭王重修之,下有大湖千倾,山光水色,一望豁然。

皇家行宫西夏的皇家行宫,在贺兰山东麓背靠深山老林一带,即文献中记载的西夏“离宫”。弘治《宁夏新志》就离宫有两处记载:“元昊故宫:在贺兰山中,遗址尚存”,“避暑宫,贺兰山拜寺口南山之巅,伪夏元昊建此避暑,遗址尚存。人于朽木中尝有拾铁钉长一、二尺者”。已发现的遗址证明,贺兰山离宫有多处,由南而北,依次有小滚钟口、拜寺口、贺兰口、西峰口、大水口等宫殿遗址,南北延伸达数十里。

第三节州郡沿革

西夏行政建置,各种史籍无系统记载,散在浩瀚史籍中。其中州一级建置记述相对较多,各州所辖之郡县,则大量缺载,只能将可考者备述。现将西夏州、郡、县建置以区位为纲列具。

一、腹里诸州

兴州治怀远县(今银川市兴庆区老城)

宋咸平四年(1001年)入西夏。天禧四年(1020年)李德明城之以居,升兴州,领南北二县,一为怀远县,另一县之名待考。西夏显道二年(宋明道二年,1033年)升兴庆府。详见前节京都兴庆府。

土产氈毯、甘草、蜜蜡、麝脐、毛褐、羱羚角、苁蓉、红花、翎毛。

怀远县今银川市兴庆区老城

秦属北地郡,两汉属北地郡灵洲县。东汉末为羌族居地,其后(具体时间不详,疑在西晋)筑有饮汗城,东枕黄河,约在今银川市掌政乡东。407年匈奴铁弗部首领赫连勃勃建大夏国,以饮汗城为皇家园林,名丽子园。北魏始置怀远县,西魏废。北周建德三年(574年)移民两万户于此,立郡、县,仍名怀远。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郡存县隶灵州。唐仪凤二年(677年),怀远县城为黄河水汛损,次年于故城西15里即今银川市兴庆区老城更筑县城。五代废县为怀远城。宋初复县仍隶灵州。开宝年间撤县为怀远镇。咸平四年(1001年)九月为李继迁所攻陷。天禧四年(1020年)李德明城之以居,升兴州。西夏显道二年(1033年)为兴庆府、兴州治所。《宋史·夏国上》:[咸平]四年……九月,来攻破定州、怀远县及堡[保]静、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