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厚黑学全书3
19424100000014

第14章 多交良朋,少树劲敌(1)

多个朋友多条路

现代社会,形势瞬息万变,下一分钟你将会遇到什么事情真是难说。这些疑窦不仅是在诡谲多变的政治领域才会发生,每个人的人生旅途上都会有同样的境遇。

当生病、挫折、失恋、失业等不幸的情况来临时,倘若在你的身边有能向你伸出援手、对你给予温暖鼓励的伙伴,你的心里该是如何地踏实!所以有没有知心的伙伴,其间差异是多么的大啊!

个人为突破现状,有所成就,往往有必要去阅历人生,做一番人间的行脚之旅,从中寻找机会,结交那些拥有自己所欠缺优点的伙伴。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究其实质,这句话本身并没有错。一个人长大成人之后,脱离了父母,一旦有了什么难处,身边除了老婆孩子,不靠朋友又靠谁呢?

“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朋友多,路子就广,求人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如果有人问:“你有没有朋友?”一定有很多人答不上来,即使能够回答得出来,大致也都是学生时代的同学或办公室合得来的同事,所想得出来的不过几个人而已。

这些关系虽然也可结为朋友,但是严格地讲起来,朋友的关系应范围更广,基础更深才行。

有时,我们在阅读名人传记时,会发现这些成功的人士似乎都有深厚的“背景”。查一查这些政治界、金融界的名人家谱,他们的祖宗三代地位显赫。无论祖父、祖母、父亲、母亲都出身于名门,似乎国家的命运都掌握在他们的手中,人家有如此雄厚的人际关系资本,简直让平头百姓羡慕不已。

由此观之,仿佛纠朋结众是和我们普通人绝缘的。其实不然,我们知道,交友是每个人所必需的,并不是政治家或金融家的专利品,而且如果渴望广结人缘,在我们周围,就有不少人选,待你去发现。

比如你的长辈、兄弟在哪一家公司做事,而工作内容和你毫不相关,同时他们也交有一些朋友,就这样,长辈和兄弟也可以作为你广结人缘的桥梁,也就是说,如果以长辈和兄弟为媒介,还能够找到更多的朋友。

再看看你父亲的那一边吧!假如父亲的兄弟还健在的话,以年龄来看也许已经达到相当的地位了;同样地,你母亲这边也应检查一下,同辈的堂表兄弟们,也可以作为你交友的来源。此外,连你的姻亲,都是广结人缘的对象……就这样靠你血缘的关系,也可以使你的交友网络逐渐地扩大起来。

其次把目标转移到你的家乡,“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亲不亲,故乡人”,由于同乡的关系,能够顺利地结成朋友。

再来谈谈同学!人们一谈到同学,就会勾引起青梅竹马的甜美回忆。

你们也许是曾在球队一起赛球的队友,也许是一起参加某个社团的朋友,还有可能毕业后在同一个单位工作过,这些人都是你结交的有利对象。

除了办公室的同事,在单位内和你有过接触的人,也是你可以考虑结交的对象,但是问题在于当你离开这个单位以后,交往是否能继续进行。

只要你有心广结人缘,机会多的是,像共同兴趣的集会或是社团,还有各种活动中心,都是你交友的场所,就连咖啡馆里也能交朋友。

那么,如何去寻找朋友呢?首先不妨参照前面曾提及的方法——从身边现有的人际关系中去发现你想要结交的对象。

固然,从其它渠道去寻找亦可行,不过毕竟在尚未了解对方之前,即使你认定对方是个有用之才,值得与之深交,但对方未必有此同感。因此,想要获得真正的伙伴,首先必须先消除彼此心理上的隔阂,如此一来,才能真正地展开友谊。

学会宽待朋友

人们常将一句古谚写成“无毒不丈夫”,其实原话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这里的“量”和“度”都是指人的心胸、气量、气度,心胸宽阔,朋友相处才能久远。

交友,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做事尽量减少差错;宽以待人,便是对人要宽厚容让、和气大度。

苏东坡年轻的时候有一个朋友,叫章敦,后来做上了宰相,执掌大权。他把持政局时,把苏东坡发配岭南,后又贬至海南。后来,苏东坡遇赦北归,章敦正垮台被放逐到岭南的雷州半岛。苏东坡听到这个消息,给章敦写了封信,说:“听到这个消息,我很惊叹,这么大年纪还得浪迹天涯,心情可想而知。好在雷州一带虽偏远,但无瘴气。”苏东坡还安慰章敦的老母亲,并对他儿子说过去的就别提了,多想想将来云云。可想而知,苏东坡如此大度,章敦自是羞愧不已,一家人都对苏东坡心存感激。

苏东坡的胸怀就是比一般的人宽广,对一个几乎将自己置于死地的人,他在落难时,还能尽朋友之责。

一个人不仅要自己的胸怀宽广,度量恢弘,更要注意朋友的自尊。一个人如果损失了金钱,还可以再赚回来,一旦自尊心受到伤害,就不是那么容易弥补的。

朋友的自尊伤害不得。现在的人,越来越强调个性,好胜心极强,常常把事做“绝”,表明自己的正确或胜利才罢手,如此就会伤及感情。在一些小事小节上,你大可让朋友“赢”上一把,高兴高兴。

要想重视友人的自尊心,必须先抑制自己的好胜心。不然,光顾着神吹海侃,旁若无人地使自己出尽风头,一味地过把瘾,不仅得不到友情,还会伤了友人的自尊心。

一位先生在闲暇时找朋友联络联络感情,两人对弈。一上手,他就对朋友猛攻猛杀,搞得朋友顾前不顾后,十分紧张,而且,他自以为棋术高超,故意露了一个破绽。朋友发现,立即进攻,不想他使出杀着招数,还得意地说“你死定了”,把朋友弄得灰头灰脸,老大不高兴。此后,他再去找朋友,人家就一副爱搭不理的样子,再不肯与他下棋。

本来是一场轻松、愉快的友谊赛,却搞得紧张不堪,赢了棋,输了朋友。可见宽心待人就必须要抑制自己的好胜心。

学会当配角

刘备邀请诸葛亮出山,听人说诸葛亮“每常自比管仲、乐毅”,当时的名士司马徽则赞之为:“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这样,刘备心中有了底。一顾茅庐,诸葛亮避而不见,张飞耍脾气:“量一村夫何必兄长自去,可使人唤来便了。”当刘备二顾茅庐,诸葛亮又避而不见,连一直极为老成持重的关羽也耐不住了。可刘备留下一书,以表诚意;三顾茅庐,诸葛亮故意仰卧草堂迟迟不起,让刘备等三人拱立阶下几个时辰,最后才欣然出山,“定三分隆中决策”,开创“两朝开济老臣心”的伟业。

刘备的“诚心”终于感动了诸葛亮,真可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人都需要被尊重,特别是一些已经有了较高社会地位、有所建树的能人学者,往往自然或不自然地表现出一些清高或傲气。但是为了事业,为了有所成就,与他们交往时,就必须礼让三分,让他们成为事情的中心。一旦你的诚心感动了他们,他们会加倍地信赖你,也会用各种形式来报答你。不要说你有什么小困难,就是天塌下来,他们也会同你一起顶。

万事让人先,自己甘愿当配角。一个领导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他的部下将会努力地工作,甘愿献出一切。而如果你持无所谓的态度,即使他们与你合作,也可能心猿意马,把事情搞糟。

社交场合,我们习惯一一介绍来宾,这时你恰当地把他们自以为见长的优点介绍一下,他们一定会从心里感激你。工作有所成绩时,你先说这项工作是谁先提议的,再说谁在工作中有过特别贡献。如果你能把每个人的贡献都记在心里,时常挂在嘴边,大家也会认为你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会议上,沙龙里,共事时,你都把朋友放在受到大家关注的位置,这既符合人人需要尊重的本性,也在别人心中树立起了你宽厚的形象。

在熟悉的朋友中,假如你还敢于承认自己的弱点,同时说这件事某某人是有特别研究的,这是突出对方的一种方法。不要以为这样会降低自己的身份。其实,人人都有不懂、不会的方面,而你此刻借暴露自己的短处抬高对方,不但不损害你的形象,同时,又为朋友增加了一个大显身手的机会。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洛阳南宫举行的盛大酒会上,对诸臣将帅谈论天下之道时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刘邦巧妙地把众位能人贤士推到打江山的头功名榜上,自然取得手下诸将领的忠心。

对人不要太刻薄

与人交往的基本原则应该是不可过多树敌,更不可过多得罪别人,这样你的朋友就会增多,你的敌人就会减少。处世之法不宜树敌太多,因为树敌太多会触犯众怒。中国传统上认为“多个朋友多一条路,少一个朋友添一堵墙”,自古才高气傲之人常犯这类错误,最后都会失败。

香港巨富胡金辉在介绍他的成长时,曾告诫人们说:“处世方面,另外有一点,我觉得好重要的就是千万不要得罪人!越有地位,越应该不得罪人。”

美国总统林肯以伟大的业绩和完美的人格获得了人们的衷心敬仰,他的许多事迹世代被人们传颂。但在他的成长道路上也曾因为爱得罪人而经历了不少的坎坷。

林肯年轻时住在印第安纳州的一个小镇上,不仅专找别人的缺点,也爱写信嘲弄别人且故意丢在路旁,让人拾起来看,这使得厌恶他的人越来越多。

后来他到了春田市,当了律师,仍然不时在报上发表文章为难他的反对者。有一回他做得太过分了,把自己逼入困境。

1942年秋天,林肯嘲笑一位虚荣心很强又自大好斗的爱尔兰籍政治家詹姆士·休斯。他匿名写的讽刺文章在春田市报纸上公开以后,市民们引为笑谈,惹得一向好强的休斯大发雷霆,打听出作者的姓名后,休斯立刻骑马赶到林肯的住处,要求决斗。林肯虽然不赞成,却也无法拒绝。后来在双方代理人的排解下,决斗风波才告平息。

这件事给林肯一个很深的教训,他认识到批评别人、斥责别人甚至诽谤别人的事就连最愚蠢的人都会做,而一个具有优秀品质并能克己的人,常常是扬弃恶意而使用爱心的人。林肯从此改变了自己对人刻薄的做法,以博大的胸怀赢得了民心,林肯的教训及成功是值得我们仔细体味的。

做事不要做得里外不是人

怪罪人是我们受情绪支配下的一个意识习惯,当有人做了错事、失误、对不起我们,或应该做的事没有做到等,我们就爱怪罪他们,抢白他们,结果于事无补,却人我两气。仔细考察一下,怪罪人大概有这样一些两面不讨好的地方。

第一,事情已经发生,无法更改,无法追回,不是发下脾气就能改变的。相反,责备人、怪罪人,不仅让他人继续感觉不好,也让我们气胀胸怀。大家纠缠在相互埋怨之中(他人也有自己的理由),把其它应该做的事情耽搁了。

做错事的人已经知错了,如小孩打碎了一个碗(属于失误,他无意犯错),他心里本来就不好过,甚至很害怕。这时你完全没有必要再训他,道理他也明白了。可是你下意识地大发脾气,吼他,骂他,甚至打他,这会让他更委屈,更惶恐,甚或产生逆反心理。其实不就是一只碗吗?而且已经破了,吼骂不能让它复原,不如不加责怪,只是叫他以后小心,这样容易扎坏手脚。这样处理事情孩子不会有惶恐感,心中还会感激家长不施责罚。体谅他人的过失,会给他人一种温暖感,他人更容易承认自己的错误并改正错误。大多数孩子都不会因为你宽容他们的过失而放纵起来,要相信孩子已经能够辨明是非对错,并有向善的天性。

某人做了对不起你的事,他是故意做的错事,但木已成舟,如楚汉战争时,韩信和刘邦的一段故事。一次刘邦被围,危在旦夕。韩信却运气很好,在齐地打了胜仗,要求被封为齐王。这使刘邦非常恼火,破口大骂韩信,可是在谋士的暗示下,刘邦立即反应过来,封韩信为齐王。韩信出于做作,要求封自己为假王,刘邦给他封了个真王。

因为此时刘邦已经明白,训斥韩信不仅无益,反而僵化了关系,为渊驱鱼(楚汉战争中,韩信统领的力量倒向楚,楚胜,倒向汉,汉赢,刘邦必须抓住韩信),不如佯装无谓,心中却有数,下次有所警戒。发脾气,正是让对方知道了你心中的底。不动声色,甚或雍容大度地无所谓,反会给对方施放了烟幕弹,让他们摸不着底细。这样既能缓解矛盾,又于自己长远有益。

第二,别人没有做到应该做的事。这可能有多种原因。也许是他们能力有限,也许是他们机遇不好,也许有更复杂、人算不了的理由。不管因为什么,人家在给我们做事,不管做好没做好,做到没做到,他们都在为我们出力,我们都应该在感情上体谅他们,不能把事情的结果当做唯一的衡量尺度。这样,他们下次可能把事情做得好一些。

怪罪人会让人干脆放弃他们的责任,甚至走到我们的对立面。这样我们亏得更多了,可能全部亏了。三国时袁绍委托张合攻打曹操,久攻不下,曹操又偷袭了乌巢(袁军粮草要地),张合担心袁绍责备(袁绍爱责骂人),于是横下一条心,在正面战场上投降了曹操,使曹操更轻易地赢得了官渡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