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胡华文集(第六卷)
19428700000121

第121章 附 胡华生平年表(6)

7月3日到天桥剧场为北京市一轻局1600余名干部作党史报告。

7月8日到建国饭店会见美国新泽西州州长特别顾问杨力宇教授(西东大学中国研究所主任)。

7月14日到中央档案馆看1935年9月12日俄界会议记录。

7月17日给1979级学生讲井冈山社会调查的意义。

7月19日到长春主持《中共党史人物传》第九、十卷审稿会。

7月21日与刘晴波、方大铭、杨世兰、陈志凌、彭明研究拟在长沙召开的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第三次学术讨论会会议筹备事项。

△此日至8月1日,在长春审看了“彭雪枫”、“高敬亭”、“张浩”、“罗亦农”、“夏曦”、“林基路”、“王凌波”、“陈潭秋”、“黄敬”、“顾正红”、“周逸群”、“赵尚志”、“任弼时”等传稿。

7月27日看完“黄敬”传后与作者兰铁白详细交流对该传的意见,以亲身经历指出一处时间差错。

7月29日应邀到吉林大学为吉林省社联作“学习党史,发扬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报告。吉林大学副校长胡绍祖主持。晚,主持召开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常务理事会,议定:1.收到102篇传记,180万字,审出40万字,可收入第九、十卷。2.初步定1月开审稿会,在青岛或北京。3.长沙会议出齐10卷,再开审稿会。4.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办公室迁至北京。

8月2日上午8时为吉林市党政干部、理论教员作学术报告。

△早晨惊悉审稿会成员廖鑫初因心脏病猝死。作完报告后,与廖所在湖北财经学院领导通长途电话,晚9时在追悼会上致悼词,料理此后事至深夜。

8月9日给山东省党史讲习会讲“关于党史教学中贯彻爱国主义、共产主义、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政治思想教育问题”。

8月11日出席山东省党史人物研究会成立大会,作“撰写党史人物传的意义和方法”报告。

8月17日赴乌鲁木齐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中专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全国中共党史研究会年会。下午,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政府副主席贾那布尔等交谈。

8月18日在八一农学院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中专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全国中共党史研究会年会作“学习党史,发扬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报告。

8月19日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中专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全国中共党史研究会年会作“建国后意识形态批判的一些情况和问题”报告。

8月20日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中专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全国中共党史研究会年会作“党史研究和教学的一些问题”报告。

8月30日召开党史系本学期系委会,讨论评副教授问题。下午,萧效钦来商议抗日根据地史讨论会。晚,给王首道、萧克写信,邀请他们参加成都9月21日抗日根据地史会议。给何长工写信汇报《中共党史人物传》审稿会工作。

本月与人合著《周恩来的思想及理论贡献》一书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9月1日出席党史系1982级迎新会,作“学习党史的重要性”讲话。

9月2日学习中共十二大文件。修改讲稿《发扬人大光荣革命传统》。

9月3日出席浙江大学研究生曹屯裕硕士论文答辩会,任答辩委员会主席。

9月4日给人民大学全校研究生千余人作校史报告。

9月6日召开党史系新入学研究生会并讲话。

9月7日写信祝贺成仿吾生日。修改完刘炼起草的“何干之”传。

9月10日与李新会见伦敦大学亚非研究中心主任斯图尔特·R·施拉姆教授,谈毛泽东思想。

9月11日在党史系全体大会上报告评副教授情况:申报21人,评上11人。

9月13日重看成仿吾写的《记叛徒张国焘》。

9月14日与何洛、张腾霄、宋涛、孙力余、霍遇吾、师唯三等共贺成仿吾校长85岁寿诞。

9月15日收到李维汉来信,嘱看《对瞿秋白“左”倾盲动主义的回忆和研究》。

9月23日继续会见伦敦大学亚非研究中心主任斯图尔特·R·施拉姆教授,谈毛泽东思想。

9月27日在成都,出席全国中共党史研究会学术讨论会。上午准备报告稿。下午,主持大会学术报告,由彭施鲁报告“东北抗联史”。

9月28日上午,向大会报告“当前党史研究的动态和问题”。晚,与姚鸿瑞到成都军区总医院看望王首道。

9月29日在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给成都及四川党史学会作报告“建国后意识形态批判问题”。

本月在《历史教学》第9期发表《学习党史,发扬高度民主精神、发扬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一文。

10月6日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参加李新指导的研究生侯均初的硕士毕业论文答辩会。

10月8日收到转来之文化部于8月24日发文,批复组成文化部文博干部业务职称评定委员会。胡华为15名委员之一。职责为负责副研究员以上高级职称的评定,并指导全国文博干部业务职称的评定工作。

10月11日给党史进修班迎新会讲“当前党史研究的动态和一些问题”。

10月12日给党史进修班上课,讲“在党史教学中贯彻爱国主义、共产主义和高度民主精神”。

10月19日陈志凌来访,带来1979年6月18日和1979年11月2日胡耀邦嘱中宣部办公厅对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成立事项的复信。

10月21日为王淇提升教授写评语。

10月22日为高放提升教授写评语。

10月25日阅完刘佩弦两篇论文,为其晋升教授写评语。

10月26日会见日本学术振兴会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竹内实教授,谈研究中共党史和毛泽东思想。晚,出席教育部在宴春楼宴请日本学术振兴会横尾壮英和竹内实的晚宴。

10月27日就《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讲义》的修改致信编写组成员陈明显,请其修改第三章,郭政平修改第四章。

11月5日参加人民大学校办公室学位主席、副主席会议。

11月9—16日审看出传稿“吴玉章”、“宋绮云”、“邓培”、“苏炳文”、“吴丽石”、“周保中”。

11月12日到成仿吾家,与陈先瑞、李金德座谈鄂豫皖省委情况以及红二十五军的恢复。

11月13日参加中国人民大学校学术会,通过36名教授。

11月15、16日审看出“张秋人”、“李汉俊”等传稿。

11月17日到北京大学图书馆一楼会议室参加“翦伯赞学术讨论会”。张龙祥、周一良主持。到会有周扬、廖沫沙、雷洁琼、林耀华、白寿彝等。

11月18日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政法组学位分组会,通过党史、法律、科社三系1978级学生学士学位、硕士学位。

11月19日审看并寄出“黄立贵”、“陈浅伦”、“杨超”等传稿给陕西人民出版社。

11月22日阅李维汉的《大革命回忆》。

△接日本京都大学竹内实教授信并复。

11月24日看完李维汉的《大革命时期的湖南》并致函。为湖南谭双泉写评教授职称评语。

11月30日备课“大革命时期”。阅完南开大学马列教研室郑健民等编《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并写出意见。

12月3日为党史进修班讲授《第一次大革命的几个问题》。

12月4日主持韦庆远为党史教研室作的访美报告会。

12月7日与林茂生、黄文贞、黄文安参加《中国大百科全书》“科学社会主义”卷会议。

12月8日萧三病重时写给胡耀邦的信中提到:“……趁我还有余力,还有记忆,请求您再帮助我一次:请胡华同志挂帅,组成几个人的班子,加速完成上述资料的整理工作。一旦此事告终,我死也瞑目。”

12月9日主持“社会主义在中国”条目组的审定会。

12月13日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开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会。以开创新局面为主题,讨论明年4月5日在京西宾馆召开学术会议、代表大会及组织史学联合会等问题。

12月14—16日集中力量修改成仿吾所著《记叛徒张国焘》。

12月18日出席中国人民大学学位会议,通过硕士、学士学位。

12月28日审看出“邹韬奋”传并寄陕西人民出版社。下午,给1979级党史系本科生和研究生讲“关于大革命的几个问题”。

12月29日到305医院看望萧三,与他谈整理日记事宜。

12月30日校看与林代昭合著的《周恩来与马克思主义》一文。谢筱廼转来胡耀邦关于请胡华帮助萧三整理日记的批示。

1983年(62岁)

1月1日到中央统战部看望金城、李维汉、于刚、童小鹏。

1月10—11日续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讲义》第四章。

1月13日到中南海西楼小会议室开会,冯文彬主持,会议决定趁萧三活着,抢救日记中的问题难点。

1月26日到人民大会堂听北京市委传达胡耀邦“关于改革的28条”。萧立昂(萧三之子)送来28本萧三日记,由杨先材、王顺生分阅。下午,霍遇吾、陈光来谈成仿吾对《记叛徒张国焘》第四章的意见。

1月28日与人民大学黄达、戴逸、程秋原参加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会议。

1月29日与师唯三、刘和忠到305医院看望抢救中的萧三。待萧三清醒后,告知:“日记已组织班子整理,请放心。”

1月31日撰写萧明传记。晚,为冯文彬写书面工作汇报至凌晨1时。

2月9日受聘为北京高等学校教授、副教授职称评审委员会副主任。

2月12日整理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的汇报,拟呈中央党史研究室胡绳、廖盖隆,中宣部邓力群,中共中央书记处胡乔木,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冯文彬,中国社会科学院梅关桦。

2月13日到人民大会堂参加由宋任穷主持的中央春节团拜会。

2月19日上午,致函中国社会科学院梅益、梅关桦,寄出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综合汇报。下午到全国政协礼堂参加萧三追悼会。

2月21日看1943年10—12月萧三日记。校《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史讲义》第一章。傍晚,萧立昂、刘和忠来谈萧三日记的整理工作。

2月25日改出《〈冯玉祥与抗日同盟军〉序言》。

△接成仿吾夫人张琳电话,主要内容:1.郭述申(1927年入党,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到北京医院看成仿吾讲:张浩自莫斯科回来,负有制止张国焘分裂的任务。2.委托胡华专访郭述申,并送《〈记叛徒张国焘〉序言》,征求意见。3.成老连发三次烧,体力、记忆力和说话声均大不如前。胡华建议转305医院并将电话内容转告霍遇吾、陈光。

2月27日续改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史讲义》第二章。与张腾霄谈对人民大学改革的建议。

3月1日在北京主持《中共党史人物传》第十一、十二卷审稿会。

3月2—14日审看完“李达”、“陈延年”、“赵一曼”、“方方”、“马骏”、“古柏”、“谢唯俊”、“王荷波”、“韦拔群”、“贺昌”、“林祥谦”、“郭隆真”、“王尚德”、“李兆麟”、“何葆珍”、“李林”、“陈铁军”、“高君宇”、“李中”、“曹荻秋”、“车向忱”、“林锵云”、“金佛庄”等传稿。

3月5日上午,召开党史系全系大会,讲本学期教学与科研任务。下午,就学校改革讨论发言,提出:1.在总结经验基础上改革,要试点,不要乱;2.人大要走向正规化;3.有利于出人才、出成果、真正形成最高学府;4.有利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克服“左”的思想影响;5.后勤要社会化,用劳动服务公司承包;6.学校应有教学与科研两个中心,可以试行承包,人员可以放开;7.教学工作量不合理,应加以调整;8.讲课费、稿酬、审稿费可恢复1956年曾实行的办法;9.好的口号不能弄歪,如勤工俭学、联系实际等,党史专业上井冈山、延安等地实习是对的;10.要实行党组制和校长负责制,党的工作起保证作用;11.毕业生要多留助教;12.精减人员要充实基层,充实教师队伍,改变倒金字塔形……

3月6日校看《周恩来与马克思主义》稿。

3月7日到中共中央党校出席“全国纪念马克思逝世百周年学术会”,参加国际共运分组会并作报告,马齐彬主持。

3月9日主持召开全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常务理事会。

3月10日为王顺生出版《福建事变》一文,联系福建军区廖开助。晚,看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孙思远送来的王学庄提升副研究员评审材料及“光复会论文”,并写出评语。

3月11日致函湖南党史人物研究会副会长刘睛波,告知推迟全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年会至10月。

3月15日主持《中共党史人物传》北京审稿会的结束会并报告第十一、十二卷编峻情况,向18位审稿人员致谢。

3月17日参加北京市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在分组讨论会发言后即请假离会。下午赴上海。

3月18日在上海建工礼堂出席上海党史学会成立会并作报告“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几个问题”。晚,看望陈修良老人。

3月19日给上海师范学院进修班讲“两河口会议”。下午探望在沪住院的郭影秋。

3月22日回京参加北京市海淀区代表团党员会;10时参加海淀区代表团预选会。晚,草拟《怎样学习中共党史》至凌晨1时[后发表于《文科月刊》,1983年(4)]。

3月23日出席北京市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向大会提交四个提案,包括:1.第六造纸厂搬迁;2.改造人民大学下水道;3.张自忠路三号大院(段祺瑞执政府旧址)保护问题;4.大学法科毕业生归队。

3月29日在何长工处汇报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工作。

3月30日与霍遇吾、陈光、清庆瑞到成仿吾处,听成老谈郭述申对《记叛徒张国焘》的意见。

4月5日出席人民大学党史系领导会议,主要研究以下问题:1.进修班招生;2.1979级学生赴山西实习;3.研究生录取;4.科研;5.资料室工作。

4月10日参加中国史学会代表大会党组会。梅益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报告:经请示胡乔木批准,中国史学会此次代表大会成立党组,以常务理事中党员组成,为刘大年、梁寒冰、黎澍、翁独健、林甘泉、胡华、戴逸七人;刘大年为书记、梁寒冰为副书记。

4月11日参加中国史学会代表大会第二次党组扩大会。

4月12日出席中国史学会代表大会,听刘大年、木哈塔巴尔等作学术报告。

4月13日上午,参加中国史学会代表大会第三次党组扩大会,讨论候选人名单、主席人选、工作报告问题。下午,在华北小组讨论会上发言强调:历史教学和研究要以人物为中心,发扬民族精华,鞭笞邪恶;深度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用历史唯物论指导分析历史材料;学术问题应平心静气地讨论,不要捕风捉影、尖酸刻薄打棍子;要下功夫培养历史师资和研究工作者;要保持中国史学会的民主传统。晚,访吴泽(历史学家,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谈华岗在狱中等事。

4月16日在中国史学会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新一届理事会中,再次当选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

4月18日与党史系高庆永、赵文鸣、张同新、牟建华相继谈工作。出席人民大学党史系系委会,讨论:1.研究生录取情况内部通报;2.申请学位授予权问题;3.下学期进修班的课程安排;4.1983级本科招生问题;5.加强中国古代史、近代史及理论原著课;6.毛泽东诞辰90周年纪念;7.资料室人员问题。

4月19日回复教育部索要《中国革命史讲义》印行数字的来函:于“文革”前印行158万册。1979年重印上册353000册;下册249450册;1983年正在印重版第二版20万册。

4月21日到中南海参加中宣部会议,讨论中学及大学政治课问题。

4月22日出席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讨论会。

4月26日校看《关于大革命的几个问题》。为《丁浩川文集》写《怀念丁浩川同志》文。

4月27日致函何长工,呈送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内部通讯》。

本月在《工人日报》发表《提倡学习中国革命史和中共党史》一文;在《革命英烈》第4期发表《发扬革命英烈遗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文;在《文科月刊》第4期发表《怎样学习中共党史》以及《王明和王明路线对党的严重危害的若干历史情况》两文。

5月9日出席人民大学党史系学术委员会,讨论通过补带硕士研究生导师成员,并拟定研究生入学复试题。

5月11日出席《教学与研究》杂志30周年座谈会。

5月14日进行研究生入学复试,提问考生樊天顺:1.八大路线的要点及其正确性;2.方志敏的主要革命活动和革命精神。提问考生张兆本:1.党反对张国焘分裂主义的经验教训;2.李大钊的主要革命活动和革命精神。

5月16日出席人民大学学位委员会政治、法学分会博、硕士授予权讨论会。

5月17日参加吴晗纪念筹备会。

5月21日参加北京市职工读书活动指导委员会会议。

5月28日上午参加人民大学党委扩大会,副校长谢韬传达教育部武汉会议精神。下午参加校学位委员会。

6月4日在党史系全系大会上,就机构改革问题表态,表示坚决退下来,选拔年轻的胜任者当系主任。

6月15日出席党史系1979级全体同学毕业座谈会。

6月16日出席《中国大百科全书》“科学社会主义”卷编委会,审定264个词条。

6月20日到北京大学参加教育部第二批学位评议组政治学组第一次会议。

6月21日主持教育部第二批学位评议组政治学组会议讨论。

7月8日出席党史系学术委员会,研究出版《老革命家文选》。

7月11日出席党史系全体大会并就系的行政机构改革问题再次讲话,表示离休后专心搞点科学研究,讲点专题课,带带研究生;争取明年将《中共党史人物传》编到30卷,完成《中国大百科全书》“科学社会主义”卷中的264个中共党史词条的审定等工作。

7月15日至8月1日在青岛主持《中共党史人物传》第十三、十四卷审稿会。共审看“董必武”、“徐海东”、“任作民”、“聂耳”、“黄爱”、“庞人铨”、“宣侠父”、“刘型”、“李慰农”、“郭滴人”等近30部传稿。

7月16日主持召开《中共党史人物传》审稿会全体会并发言,主要内容包括:1.传达中共中央常委对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的关心支持;2.关于第三次学术讨论会拟于11月20日在长沙召开的事项;3.收到稿子60余篇、110万字。本次审稿会的任务是编定十三、十四卷,约50万字;4.审稿制度与作息;5.三审程序;6.提高工作效率;7.组织分工;8.尽量少麻烦地方同志;9.关于撰写人的合作问题。

8月1日作《中共党史人物传》青岛审稿会小结:1.党的关怀,山东和青岛提供好的条件;2.审稿人员精干,有好的审稿能力;3.许多同志做了很辛苦的加工修改工作,改定了一些素材型大稿和反复退改多次的稿子,基本解决了两年多来的积压;4.大家时间抓得紧,两周11个人,此次共审了59篇,100余万字;定稿33篇,60余万字,其余的也都提了意见;5.行政后勤工作保障得好。

8月5日《青岛日报》发表记者马庚存、郑明宜专访文章《为党史杰出人物树碑立传——访党史专家、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副会长胡华》。

8月12日在《北京日报》“学习与生活”栏目发表杂谈《党史,不可不读》。

8月18日主持审定《中国大百科全书》中260余条党史词条,与审定专家谈初审、复审、定稿之分工、要求、原则及作息等。

8月19—26日共修改审定出“安源罢工”、“湖南农民运动”、“新民主主义社会”、“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海陆丰农民运动”、“二七罢工”、“西安事变”等130多条党史词条。8月26日下午作总结,表示工作胜利完成,同志们认真努力。

8月30日汪云生接替赵志军作胡华助手。

8月31日向华北联大老战友、地理学家孙敬之遗体告别。

9月1日中国人民大学作出决定:胡华为党史系名誉主任(终身职务)。

9月5日致陈铁健、罗征敬函,邀写“俞秀松”传、“瞿秋白”传。晚,撰写给中宣部的报告,申请拟11月20日在长沙召开全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第三次学术会议,并寄给何长工阅后签字。

9月6日写出《悼念马克思主义地理学家孙敬之》一文。

9月8日校改出悼念孙敬之的文章,分送张腾霄、师唯三、李慕贞阅。寄出汪云生撰《考证新民学会成立日期》一文给《党史通讯》。

9月9日校改《求索》杂志寄来的《周恩来与马克思主义》稿。接待云南彝良县教育局杨声华来访,谈“罗炳辉”传。晚,看望党史系进修班和83级新生。

9月10日出席党史系进修班与研究生迎新会并致辞。

9月12日陆更夫烈士之弟陆达夫、侄儿陆能来访。

9月14日上午,参加讨论郭影秋纪念吴玉章文章的写作。(郭影秋曾致陈光函表示:“请学校几位负责同志提出初步意见,请胡华同志考虑定稿。”)下午,与方大铭、吕芳文、季之华等研究在湖南召开全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大会的工作。

9月15日主持召开全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第三次学术会筹备会,讨论:1.向湖南省委和中宣部报告问题;2.经费问题;3.组织问题;4.会议日程、讲话、报告;5.名额分配;6.会议资料;7.审稿安排;8.补选顾问、理事;等等。

9月16日主持全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第三次学术会筹备会。会后,看望何老长工,请何老发信湖南省委。

9月17日出席党史系全系大会,作拥护和支持党史系新任领导班子的讲话(何沁、周朝栋、王顺生任正副主任)。

9月19日出席国务院学位评议组会议,主持政治学、社会学分组会。到会成员有吴文藻、林耀华、高原,列席学者有高放、刘洪康、鲁易、何梓华等。

9月20日在学位评议组会议上讨论博士授权单位及导师。

9月21日在学位评议组会议上讨论硕士授权点。就博士授权点投票,到会还有柯柏年、吴文藻、林耀华、高原、赵宝煦。

9月22日学位评议组会议下午投票通过硕士授权点19个,另补投通过赵宝煦为博士生导师。晚,出席中国国际交流协会接待荷兰共产党社会与政治研究所联络主席米利克斯基等的宴会。

9月23日出席中国国际交流协会李一氓接待孟加拉人民社会党主席米尔札的晚宴。

9月24日参加国务院学位评议组会闭幕式。

△作为浙江奉化第一中学校友,受聘担任该校巴人(王任叔)奖学金委员会名誉主任。

9月26日在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会见荷共代表团米利克斯基和斯德洛姆并谈话。

9月27日在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会见孟加拉国人民社会党米尔札主席,并谈中国近代史、康梁变法和孙中山。

9月28日改出成仿吾《长征回忆录》,交陈光。

10月5日与何东一起与何沁、周朝栋、王顺生等党史系新领导班子成员谈话。

10月6日为《党史知识手册》一书写序。

△《中国人民大学(校报)》公布《关于设立吴玉章奖金的决定》及《吴玉章奖金基金委员会名单》,胡华任基金委员会副主任。

10月10日在人民大会堂新疆厅与邓力群、张致祥接待荷兰共产党代表团米利克斯基等。

10月12日为自学考试委员会审阅试题。

10月13日致函莫文骅、乔明甫、李立邀请参加长沙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第三次学术会议。晚,为成仿吾改出《记叛徒张国焘》。

10月14日开始修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讲义》。

10月15日出席党史系全系大会,谈论干部年轻化问题和思想路线问题。

10月16—18日阅《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讲义》。

10月19日应邀到团中央,出席王兆国主持的全国青年读书座谈会并发言,希望青年们从书本中了解中国历史,认识我们的国情。

10月20日致函何长工,汇报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工作并邀请中央领导题字。

10月21日改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讲义》第一章。

10月22日与霍遇吾、陈光到成仿吾处,与成老、张琳讨论《记叛徒张国焘》中有关西路军问题。

10月24日上午,致函何定华、邓垦、高克亭、余修,邀参加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长沙会议。下午,参加党史系领导会议,商讨教研室改选问题。晚,接待张静如来访。

10月25日到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廖盖隆处开全国中共党史研究会常务理事会,讨论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和全国中共党史研究会为纪念毛泽东诞辰90周年共同召开的“全国毛泽东思想讨论会”的准备工作。晚,看党史系教师杨云若的文章《独立自主与抗日统一战线》。

10月26日校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讲义》第一章。下午,参加庆贺李培之(王若飞夫人,原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党委副书记)80岁寿宴。晚,与彭明审看中国革命史挂图。

10月28日出席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召开的中共党史、中国现代史教学挂图审稿会。

11月5日出席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和全国中共党史研究会为纪念毛泽东诞辰90周年在南宁召开的“全国毛泽东思想讨论会”开幕式。

11月6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礼堂主持“全国毛泽东思想讨论会”大会,廖盖隆作报告。下午,参加第八组分组讨论。

11月12日出席“全国毛泽东思想讨论会”闭幕式并作总结报告。王首道、乔晓光、胡绳、韦纯束、廖盖隆等出席。

讨论会期间,全国中共党史研究会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二届理事会,胡绳当选为会长,廖盖隆、胡华为常务副会长。

11月14日到长沙,出席全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第三次学术讨论会暨《中共党史人物传》第十五、十六卷审稿会。

11月15—17日完成大会报告的写作、接待有关方面来访、参加大会临时党组会议、确定大会议程等。

11月20日在全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第三次学术讨论会开幕式上致开幕词,刘晴波主持。王首道、何长工讲话,毛致用致贺词。下午为大会报告“为更好地完成《中共党史人物传》的编写任务而努力”,强调编写党史人物传应注意科学性、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

11月24日主持全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第三次学术讨论会闭幕式并作总结讲话。

11月28日上午,主持《中共党史人物传》审稿会全体会议。接受湖南电台采访,谈整党。下午,修改王宗伯为郭影秋代写的纪念吴玉章诞辰105周年的文章。晚,改出“王德三”传。

11月29日至12月10日共审阅完“邓演达”、“陈乔年”、“陈郁”、“李立三”、“王观澜”、“刘胡兰”、“吴芝圃”、“杨明轩”、“寻淮洲”等30多部传稿。

12月2日阅杨开慧1928年10月诗《偶成》,1929年4—6月信两封、杂文两稿、自述一篇。

12月4日在审稿会全体会议上强调一鼓作气,不能松懈。谈:1.审稿成员每卷署名问题;2.对作者、传主家属等复信问题;3.改稿宜细不宜粗;4.审稿签、审稿情况、退稿函件、收发情况等都要立档;5.审稿保证工作质量,旅游要严于律己。

12月8日出席在长沙举行的“毛泽东哲学思想讨论会”,王首道、何长工、张启龙、胡绳等到会。

△收到王首道所赠手书:“赤心写党史,妙手传群英”。

12月11日与彭明等到长沙蔡锷路找到新四军办事处旧址(此为胡华1938年从浙江奔赴延安途中接关系见龙潜处)。

12月11日在回京列车上,到王光美车厢访谈。

12月15日上午,听何沁汇报党史系教研室正副主任产生情况。下午,给新任各教研室正副主任讲话:1.开创新局面,看将来;2.全系一盘棋,小道理服从大道理;3.要有服务精神,做好后勤工作,帮助老同志;4.团结一致……

12月17日出席党史系毛泽东思想讨论会,传达11月5日至12日召开的全国毛泽东思想讨论会、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学术讨论会情况,12月上旬召开的全国毛泽东思想哲学思想讨论会会议精神。重点介绍王首道“调查研究,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讲话精神。

12月19日审看朱景文、徐雪成硕士学位论文。

12月20日开研究生党史课会议。

12月22日接待王尽美之子、吉林军区副司令员王乃征来访。

12月23日出席人民大学党代会预备会。

12月27日在人民大学党代会上被选为主席团成员。

12月28日复爱德华·弗里门教授函。发郭影秋贺年信,寄《中共党史人物传》第九、十卷。发给李维汉、廖盖隆、李丽、莫文骅、刘英、乔明甫、成仿吾、冯文彬等贺年感谢信函。

1984年(63岁)

1月在《求索》第1期发表《论〈中共党史人物传〉的编写》一文。

1月4日出席北京市读书活动指导会发奖大会。

1月24日出席中宣部理论局与教育部政教司联合召开的关于编写“中国革命和建设基本问题”大纲的会议,经教育部党组通过,中宣部同意,报胡乔木批准,由胡华负责。

2月3日出席北京市总工会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举行的职工读书活动春节联谊会。

3月4日参加北京团市委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举行的“美的咨询”活动,在中国人民大学咨询站设桌解答青年们提出的学习中国近代史、国际共运史和党史的问题。

3月6日参加北京市作协在民族文化宫举行的萧军从事文学创作50年庆祝活动。

3月18日在段祺瑞执政府旧址参加北京市东城区“三一八”惨案标志牌设立仪式,向到场的500余名青少年介绍该惨案始末。

3月20—29日多次会见美国友好人士谢伟思、《纽约时报》前副总编索尔兹伯里,就长征话题进行座谈、答问。

本月在《高教战线》第3期发表《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学习方法点滴》一文。

4月3日出席北京市八届人大二次会议。

4月14日在《光明日报》发表《用革命斗争故事进行传统教育》一文。

4月21日在苏州主持《中共党史人物传》审稿会议,传达邓小平在听取胡乔木、邓力群关于对外宣传座谈会的汇报后,对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翻译、党史研究与宣传、出版灰皮书等问题的重要指示。告诫各位编委:“我们做的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一定要好好学习党的两个历史决议,学习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和指示,要防止出差错,要保证在政治上不出问题。”

4月20日至5月6日在《中共党史人物传》苏州审稿会上,审看了26篇传稿。会后审看其余,共审看61篇传稿。

5月11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从教30年以上教职工表彰会”上受到表彰。从1940年走上华北联大讲台算起,已从教44年。

5月15—27日在苏州出席《中国大百科全书》“科学社会主义”卷条目审定会。共审定百余词条。

5月29日应张文秋邀请,至张府会见张文秋、刘思齐、邵华等。

6月1日在家接待刘松林、邵华姐妹,商谈“刘谦初”、“毛岸英”传稿有关问题。

6月6日看望王首道,听取王老对《中共党史人物传》编辑、出版工作的意见。

6月8日上午,修改为程子华、郭述申、陈先瑞代拟(清庆瑞起草)的怀念文章《成仿吾同志与鄂豫皖苏区》。下午,到中南海参加中共中央党史征集委员会会议。

6月10日赴北戴河参加人民大学整党学习。

6月22日在整党小结会上发言,主张对改革既要积极,反对保守;又要稳妥,反对冒进。

6月24日撰写《新中国、新北京知识竞赛》题目,共计28个思考题。

6月25日寄出《新中国、新北京知识竞赛》题目给《北京日报》理论部。审出“张际春”传。

6月26日至7月4日审出“理琪”、“孙津川”、“陈海松”、“郑义斋”、“曹大骏”、“李敬铨”、“张叔平”、“杨重远”、“李青云”、“欧阳洛(毛春芳)”、“朱锡昂”、“昌绍先”、“张英”传稿。接邵华信并复,谈“刘谦初”传事。

7月5日复何长工、莫文骅等信。

7月31日与李新、廖盖隆、王淇等抵天津出席中国抗日根据地历史国际学术讨论会。

8月1日出席中国抗日根据地历史国际学术讨论会主席团会并在讨论会发言。晚,接待日本学者实户宽、野泽丰、池田诚等访问。

8月中旬出席国务院学位会议,讨论特批一批教授和博士生导师的问题。

△收到外交部张援远来函:请为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有关“红军长征”的提问答疑。

8月21日应邀为张家口市党政机关宣传理论干部作“从历史上的改革看中国当前的体制改革”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