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胡华文集(第六卷)
19428700000122

第122章 附 胡华生平年表(7)

8月23日应邀为张家口市党政机关宣传理论干部作“王明和王明路线对党的严重危害的若干历史情况”的报告。

8月24日应邀与中共张家口市委常委交流座谈。

8月25日由张家口返京。致函杨尚昆,汇报张家口的历史、现状、改革开放后的成绩、困难和放宽开放政策的要求。

9月7日关于张家口开发的信得到杨尚昆的批示并转谷牧(时任国务委员)。

9月21日谷牧对杨尚昆转批胡华关于张家口开发的信做了批示。

△朱佳木(时为陈云秘书)来电话告知陈云的答复(此前胡华就陈云长征时的有关情况请朱代为了解)。

9月24日致函中共张家口市委书记刘善祥,转达中央有关领导同志意见并提出与北京军区沟通的建议。

入秋接待作家苏叔阳来访,谈对反映中国近现代史尤其是党史重大事件的文艺作品的意见。举出了两点不足:一是历史事件及其背景等,有欠真实;二是历史人物不生动,作品的思想深度也不行。鼓励这位党史系毕业、当时已是名作家的弟子发挥特长,写出更多好作品。

10月4日赴兰州出席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历史第二次学术讨论会并讲话。

10月8日与逄先知等参观兰州八路军办事处等旧址。

10月14日在太原主持《中共党史人物传》审稿会预备会,安排任务:审稿人员18人,共104篇。初审:15人,每人7篇;复审:彭明、陈志凌;胡华终审定稿。达到“齐、清、定”。

10月22日《甘肃日报》载记者解凌华专访:《党史工作者的责任——访胡华教授》。

10月27日在太原审稿总结会上总结:1.成绩显著,大家努力,打头的好稿为“林伯渠”、“俞秀松”、“谢觉哉”,大稿“陈赓”;2.山西省委的支援和陈文秀等同志很努力;3.审稿同志团结一致;4.正式的传记要以准为主、内容丰富、不要枝蔓,不要搞成文学传记,也不要搞成年表、大事记。评赞要慎重,不要太多引语;5.退回不用要慎重,多商量一下。不能仅以职务论英雄。

10月底会见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回答关于红军长征的提问。当晚,陪同军委副主席杨尚昆在北京饭店宴请索尔兹伯里,在座的还有黄华、李锐等。席间,继续回答索氏有关红军长征的问题。

11月10日与王首道乘火车同赴镇江,出席并主持全国抗日根据地史研究会学术会。

11月20日在《河北学刊》发表《从历史上的改革看中国当前的体制改革》一文。

11月23日应邀在河南开封大众影院为开封市委党政干部、教师作“学习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体会”报告。

11月24日赴河南扶沟瞻仰吉鸿昌故居并出席在周口地区召开的“吉鸿昌烈士殉难50周年纪念大会”。

11月25日上午,参加在郑州烈士陵园举行的“吉鸿昌烈士纪念碑揭幕仪式”。下午,在河南省委礼堂作“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吉鸿昌烈士事迹”报告,河南省委书记刘杰主持。

12月13日到中南海参加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会议。

12月14日阅党史系牛军的硕士论文《抗战胜利前后中共与美国关系》,写出评语。

12月18日海军政治学院刘春盛等从大连来访,聘请胡华担任该院名誉教授。

12月23日冯文彬在《第三次全国党史资料征集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中说:“人民大学党史系胡华同志,他在一无编制、二无经费、三无红头文件的情况下,编辑出版《中共党史人物传》15册。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学习胡华同志的这种精神。”

12月25日致函日本友人完户宽。

12月27日与戴逸赴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出席中国史学会召开的《中国历史学年鉴》五周年茶话会并发言。

12月28日在《人民日报》发表《不朽的民族英雄吉鸿昌》一文。

△为王乔写出评教授职称的评语。

12月29日开整党小组会,谈否定“文化大革命”。

12月30日参加党史系联欢会。

△参加人民大学学生浙江经济与社会问题研究会成立会,被选为名誉会长。浙江省委副书记吴敏达作报告。

12月31日与霍遇吾、何振东、徐伟立到中共中央党校看望成仿吾夫人张琳。张琳希望整理成仿吾传记。然后看望陕北公学老战友、中央党校顾问宋振庭。

1985年(64岁)

1月2日在《档案与历史》杂志第1期发表《祝愿〈档案与历史〉季刊繁荣发展》一文。

△在《张家口市报》(创刊号)发表《建设好光荣的塞上名城》一文。

1月5日在京出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组召集人会议,听何东昌(教育部部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报告学位改革问题。下午,在包括经、哲、政、法在内的文科一组参加讨论。听宦乡介绍身世并谈及朝鲜战事;二战后意共、法共武装斗争的不可能性;马来西亚华人问题。晚,给陕北公学战友、山东政协副主席余修的治丧会发唁函,并告知陕北公学老战友廖盖隆。

1月8日中国军事博物馆秦兴汉、闫景堂来接,同至人民大会堂黄华处,与张援远(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翻译)谈索尔兹伯里《长征》书稿征求意见事宜。

1月9日出席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第三次理事会。

1月11日给索尔兹伯里复信。

1月12日上午,参加党史系党史教研室《革命史人物辞典》讨论会。下午,看《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讲义》清样。

1月16日修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讲义》中“三大改造”部分。

1月18日接待由邹谠和项子明介绍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教授陈鼓应。

1月20日清晨至晚12时,突击校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讲义》清样并重写后记。

1月22日中国军事博物馆闫景堂来电告知:遵义会议学术研讨会很热烈,大会宣读了胡华的贺信。

△致函浙江省教育厅,同意杭州大学开设党史专业。

△接待彭伟光、张锡林来访,谈“彭干臣”传。审看“马叙伦”传。

1月24日写出向青提教授评语。改出研究生骆美玲的《试评武汉会战》。

1月25日为北京大学荣天琳评教授写评语。

1月27日续看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送来的索尔兹伯里之红军长征史稿第11~19章。

1月29日自晨至次日凌晨1时,看完索尔兹伯里的文稿第11~18章。

1月30日把索氏文稿送军事博物馆秦兴汉、闫景堂处,初步讨论。晚,看“何干之”传稿。

1月31日到人民大会堂黄华副委员长处开会,讨论索尔兹伯里长征稿。

本月在《新华文摘》第1期发表论文《从历史上的改革看中国当前的体制改革》。

2月1日发致日本大阪外国语大学西村成雄先生信,感谢其寄来《中国近东北地域史研究》。

2月2日参加党史系期末联欢会,讲中共党史研究学术动态。

2月3日大连海军政治学院曲国臣等来访,邀请暑期到大连讲学。

△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宋春、朱建华来访,请写职称评语。

2月4日给索尔兹伯里写信。

2月6日阅房成祥业务档案及《西安事变史话》等并写出评教授评语。为北京大学肖超然之《中国革命史稿》等写出评语,同意其提升教授。

2月7日阅完宋春、朱建华所写论著《中国近现代政党史》等,同意他们提为教授。

2月8日上午,看李鸿文材料,写出评教授评语。写出华中矿冶学院卢应权的提升职称评定。晚,写出呙玉临评副教授的评语。

2月9日写出唐纯良评教授评语。

2月11日写出上海大学唐培吉、吉林大学王金的提升职称评语。

2月12日参加《历史研究》杂志举行的座谈会并发言。阅完东北师范大学石雅贞提副教授材料,写出评语。

2月13日发出给杭州大学王学启信,寄去《中共党史专题讲话》评语、序及原书。

2月13日《人民日报》关于“第十七届开罗图书博览会”的报道:与翦伯赞、邵循正合著的《中国历史概要》为读者最感兴趣的书籍之一。

2月14日出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毛泽东研究所茶话会,王惠德与胡华讲话。下午,与李秀林、方华出席《光明日报》茶话会。

2月15日修改《关于抗日战争史研究的方向和课题》,《军事历史》刘庭华取去此稿。为南开大学刘健清写提副教授评语。晚,参加人文函授学院座谈会。

2月16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发聘书:“兹聘请胡华同志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政治学、社会学分组)成员”。

2月19日审改《中共党史人物传》第二十五卷。

2月20日春节。审看“吉鸿昌”传。

2月21日审看“孙冶方”传。致电吴亮平等拜年。

2月24日给吉林大学邵鹏文写提教授职称评语。

2月25日到人民大学招待所开《中国大百科全书》审稿结束会。

2月26日至人民大会堂,参加中国老年历史研究会并在会上发言。晚,为王学启写职称评语。为江西万安县史志办王阿寿复函。

2月27日为上海戏剧学院马列室舒志超编的《中国百年历史人物图辑》写序。

3月1日看大连工学院社会科学系主任王照坤提教授资料并写评语。看江西大学雷丽蓉提副教授材料并写出评语。

△审看完“邓初民”传、“林蔚”传、“赵宗复”传稿。

3月3—5日审看完传稿“朱克靖”、“罗梓铭”、“王世英”、“史可轩”、“王复生”。

3月6日上午,看研究生马虹鄂作业。下午,彭红送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刊出的《文献与研究》、《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周恩来教育文选》。萧效钦送来《琼崖纵队史》。晚,与研究生牛军谈初步研究计划。审看完“王步文”传、“曹汝谦”传、“刘革非”传。

3月7日审看完传稿“黄彰”、“张其德”、“梁华”、“罗少彦”、“何健南”。

3月8日与张腾霄、宋涛、霍遇吾、何振东前往八宝山参加宋振庭追悼会。

△将已审毕的20篇党史人物传稿寄陕西人民出版社。

3月9—11日出席北京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接受《北京日报》采访。

3月12日近日审完并寄出“林修杰”、“邹努”、“茅学勤”、“陈子博”、“唐克”、“李耘生”传稿。

3月15日在福州主持《中共党史人物传》第11次审稿会议并作动员讲话,提出审稿程序、具体要求并进行分组。本次审稿会将从120多篇传稿中审定编入第二十七、二十八卷的传记。

3月16日福建省委党校副校长曾国雄、党史教研室主任王凡来访,谈讲课事宜。福建省党史征集办公室副主任林志祥、汪大铭来访。

△至3月25日,共审完“宋庆龄”、“何孟雄”、“黄骅”、“叶挺”、“左权”、“王树声”、“周立波”、“闻一多”、“陈嘉庚”、“郑位三”、“江竹筠”、“冯达飞”、“李木庵”、“赵自选”、“节振国”、“欧阳钦”、“胡梓”、“刘少白”、“欧阳立安”、“李源”、“沙文求”、“黄诚”、“嵇文甫”、“闫红彦”、“翁择生”、“阮英平”、“王昭”等多部传稿。

3月24日刘美珍(曾在人民大学历史系学习、任教)来访,谈其在办华南女子大学。

3月26日在福州市委礼堂为省委党校、省委党史办、省党史学会、省高校、各地市县党史办800余人作《党史研究动态》的报告。

3月27日接受《福建晚报》记者采访。

4月2日致张友渔函,谈“韩幽桐”传事。人民文学出版社江达飞来访,谈纪念王任叔事。

△《福州日报》刊登记者郑学栋专访《红星照八闽红土育英才——访著名党史学家胡华教授》。

4月5日致书何长工,汇报《中共党史人物传》审稿工作。

4月8日与研究生马虹鄂谈其论文。

4月9日复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政治系弗雷德曼教授函,沟通对2月18日《人民日报》第5版《全国抗日根据地学术讨论会简介》的意见。

4月10日朱长柄秘书送来成仿吾《长征回忆录》稿,让校看。

4月11日与研究生牛军谈研究计划。晚,与朱长柄到友谊宾馆访问革命老人胡兰畦,谈1930年、1931年她在德国与成仿吾的革命活动。

4月12日党史系1982级学生徐福庆、王明鉴、邱凌来访,为他们写介绍信,找李立谈沿南征路线考察事。

4月16日收到国务院学位办公室发来任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法学科(政治学、社会学分组)召集人聘书。

4月17日在人民大学给党史进修班讲课。

4月18日上午,给西北师范大学等八所高校编写的《毛泽东思想概述》写序。下午,给西南师范大学彭承福编写的《中共党史教学论纲》写序。晚,审看并完成《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主义在中国”全部稿。

4月20日与吴大琨、郑昌淦到北京民族文化宫餐厅出席《群言》杂志创刊会。

本月主编的《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讲义》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在《群言》发表《一代英豪的真实写照》一文;在《奉化科技报》第16期发表《各尽所能支援家乡》一文。

5月2日上午,因《信息汇报》报道,有30多个国家翻译《中共党史人物传》,致信教育部部长何东昌。下午,与师唯三到张友渔处,讨论“韩幽桐”传写作问题。

5月6日上午,复联邦德国汉学教授魏格林女士函。下午,接到美国弗雷德曼来函。给长春吉林建工学院郑福林《中国革命和建设基本知识》一书写序。

5月11日与彭明等赴广州,为广东省委党校、广州市委党校联合举办的中共党史学习班讲学。吴智棠(原人大党史系研究生)、叶庆科(1964届人大党史系)等接。

5月12日在广州见秦似夫妇、胡提春、董静佩、许伟光、梁世贤等。

5月13日给学习班讲“党史研究动态”。见伍国侠、曹云屏、方杨、傅东明等。

5月14日由广东省委宣传部刘林松陪同访问蔡洛(“彭湃”传作者)。

5月15日给广东省委党校、广州市委党校联合举办的中共党史学习班讲“党史人物的研究与写作”。下午,参加广东党史人物研究会常务理事会和编委会座谈。

5月25日吊唁周同宇逝世,看望、慰问其家人王士琴、周秉钧、周秉建。

5月26—27日阅完研究生马虹鄂的硕士学位论文后给予指导。

5月28日带党史系1982级学生徐福庆、邱凌、王明鉴等到王首道处,谈南下支队的斗争。晚完成《回忆胡锡奎二三事》一文。

5月29日为中国军事博物馆刘庭华写《〈九一八事变研究〉序》。为博士生入学考试命题,共运史三题,党史四题。

5月30日上午,接待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泰伟斯教授来访。晚,改出马虹鄂硕士论文。

5月31日与澳大利亚泰伟斯教授谈话。

6月2日阅完北京大学向青教授指导的研究生杨朝晖的学位论文《关于共产国际与武汉政府》。

6月3日寄《中共党史人物传》给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政治系主任弗雷德曼。

6月5日在天津为南开大学政治思想史班讲“党史人物研究与写作问题”。

6月7日接待向青及其研究生。

6月8日到北京大学国政系做硕士生论文答辩主席。

6月11日拟定研究生马虹鄂毕业论文答辩事项。

6月12日为《武汉抗战史料(选编)》撰写序文并寄出。

△撰写个人整党努力方向:1.对本系的本职工作,中国革命史课的建设和教师水平提高上,指导博士生硕士生上,要更多下功夫。2.继续努力完成耀邦同志批示的《中共党史人物传》50卷的主编工作。3.在自己的晚年,继续全心全意去完成党交给自己的一切任务,即使在组织上离休,为党的事业仍要奋斗。4.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发挥老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6月18日、19日、23日、25日撰写《关于扩展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的研究领域和教学内容问题》讲稿。

6月24日主持博士研究生考生谢春涛等人的口试。

6月25日研究生牛军来访,送抗战讲稿。

6月26日作中国革命史教研问题录音至深夜。

6月27日与彭明到军事博物馆观看“抗日战场预展”。

6月28日出席马虹鄂硕士论文答辩会。

7月2日阅博士生入学考试考卷。

7月3日寄出给刘效良《中国革命史教研问题讲稿录音》。接待《红旗》哲史部张启华、李明三来访。为徐庆福、邱凌、王明鉴等同学拟沿王震南下支队路线寻迹,致信陕、晋、豫、湘、粤各省同志。

7月4日到北京大学勺园四楼出席高教一司文科重点学校博士点科研基金会。政治评审组成员有胡华、赵宝煦、张汉青、高放、许征帆。晚,写出评审组意见。

7月5日继续看博士生入学考卷。

7月6日参加党史系总支部大会,通过整党登记。下午,到北京工业大学招待所,为“中国革命史班”讲“讲授中国革命史意见”。

7月7日阅博士生入学考试试卷。为中国革命史班作报告。

7月8日重阅四位博士生考卷。

7月9日阅完湖北大学徐善广关于中国无政府主义论文三篇。为山西大学法律系闫肃写出两篇论文评语。

7月10日为药英评职称论文《南汉宸、王世英与红二十四军和阜平苏维埃》写评语。审阅九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陈忠关于方志敏的论文五篇。

7月11日写出九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陈忠五篇论文评语。定稿并签发由何东审过的《中国大百科全书》词条39份稿件。

7月12日送寄黎虹、胡德平、严慰冰《中共党史人物传》第十五至十八卷;寄王光美、郭述申第十三至十八卷;送汪云生第十至十八卷。

7月13日出席党史系选举系学术委员会大会。与彭明等看望何长工。何老说:“党史人物传(记述的)是过去流血斗争的事迹,要把这项工作搞完。”

7月18日在大连海军政治学院,撰写《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报告稿。

7月19日凌晨4时起床,继续撰写讲稿。与海军政治学院学术处处长刘志强商定,讲“抗日战争和社会主义时期意识形态”为大会报告;“大革命及王明‘左’倾”为小会报告;“革命史问题”专对党史教师讲。

7月24日为海军政治学院学员讲“抗日战争”两个小时。

7月25日在中共中央党校《科研简讯》刊登《当前党史研究动态》一文。

7月26日看海军政治学院教员提出的20多个中共党史疑难问题。

7月27日与海军政治学院党史教研室教员座谈、答疑。

7月28日阅完司马长风《现代史纲》。

7月29日校改《建国后几个争论问题及“文化大革命”起因的探讨》。

7月30日审出“彭绍辉”传。校勘《党史人物研究写作问题》打印稿。审看“张鼎丞”传。

7月31日续看“张鼎丞”传。

△接待辽宁师大宫永康、王洪恩来访。

本月

《人才天地》杂志第7期发表刘建德专访文章《写党史的学者——访中共党史系名誉系主任胡华教授》。

8月1日寄戴逸、胡绳、刘大年、廖盖隆、卫凌燕等抗日战争稿。

△接受《大连日报》记者、《鞍山日报》记者采访并题词。

8月3日出席海军政治学院暑期讲习班开幕式并作“关于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的报告。

8月4日为海军政治学院暑期讲习班讲“革命史、党史扩展研究和教学内容问题”。

8月9日为海军政治学院暑期讲习班讲《建国后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几个问题》。晚,接待海军政治学院政委张志毅来访。审出“郭亮”、“周以粟”、“张鼎丞”、“彭绍辉”四传稿。

8月11日修改《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讲稿,由1万字压缩为4000字。审出严慰冰所写“严朴”传。

8月12日在家中与来访的新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袁宝华畅谈3个小时。

8月13日到全国政协礼堂出席中国史学会举办的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40周年学术报告会,作“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报告。戴逸主持。

8月14日出席中国革命博物馆“抗战胜利展”开幕式。与王光美、郑洞国、萧克等先后叙谈;与该馆李效莲等谈国民党正面战场。

8月16日修改广东《开拓者》杂志记者刘松林访谈稿。

8月18日到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参加全国中共党史研究会领导小组会。讨论纪念抗战胜利40周年学术会议日程。经批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学术讨论会临时党组和领导小组成员——组长:胡绳;副组长:廖盖隆、胡华;成员:王首道、胡绳、李新、廖盖隆、胡华、逄先知等。

8月19日出席在中央党校礼堂举行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学术讨论会。

8月20日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学术讨论会大会发言。8月21日主持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学术讨论会,李新、阮家新、王真、唐培吉、王幼樵等发言。

8月22日参加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学术讨论会分组讨论会。

△香港《文汇报》载《中国新闻社北京二十日电》:中共党史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教授胡华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说:蒋介石抗日是由三个方面的原因促成的:人民不当亡国奴的强烈呼声;共产党联合抗日的主张;英、美、苏三国的要求。胡华说,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回顾历史……国共合作的史实证明,合则两益,分则两害。

8月23日上午,参加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学术讨论会两湖组、安徽组、陕甘宁组、江浙组小组会。下午,修改大会总结。晚,参加理事会会议,发言强调:1.加强党史研究;2.开放档案。晚九时,开党史人物研究会茶话会,发言强调加强组稿、宣传、发行。

8月24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学术讨论会闭幕式上,致闭幕词《关于抗战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8月26日与董谦、杨匡满等在贺捷生处看其编剧的影片《残月》。

8月28日复郭洛夫信,谈《中共党史人物传》第二十七、二十八卷编排。

8月29日接待军事科学院李圭、徐焰来访,并接受“罗荣桓”传稿。

8月30日出席人民大学学位评议会。阅完刘炼《瞿秋白评述》,并写出评语。

8月31日修改谈张闻天两篇文章的札记《团结民主的模范》,并寄《光明日报》。

9月3日与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刘益涛谈“皖南事变”。

9月4日为关继廉、张宝裕作学术评定并交人民大学教务处。

9月5日出席人民大学研究生迎新会并讲话。寄出丁雍年职称评语。

9月6日出席党史系本科1985级新生迎新会并讲话。撰写并寄出华东交通大学宋俊生学术评语。晚至凌晨1时,为北京市委宣传部撰写出《有理想守纪律是我们的光荣传统》一文。

9月7日为山西大学陈文秀、郑州大学张留学分别写出学术评语。

△接待日本东京都中央大学姬田光义介绍的学生植村公一。

△出席北京市委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二殿举行的庆祝教师节活动(1985年9月10日为新中国第一个教师节)。

9月8日出席人民大学开学典礼。

9月9日出席人民大学40年教龄老教师座谈会并发言,接受国务院副总理方毅祝贺教师节的礼物(工艺品唐三彩马),聆听方毅、薄一波、彭珮云、袁宝华讲话。

9月10日审阅《中共党史人物传》。

9月12日、14日审阅“何浚”、“曾镜冰”、“陈昭礼”传稿。

9月15日北京出版社张从丽送来成仿吾《记叛徒张国焘》37本,与其谈党史选题。

9月16日收到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政治系主任马特与该校注册主任甄勤士发来的聘书,聘胡华1986年春在该校做客座教授一个月。

9月17日审出“陈觉”、“赵云霄”传稿。

9月19日应新华社邀请,与高放、吴树青、郑杭生等座谈党代表会议。

△继第一届、第二届之后,被续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第三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委员还有刘大年、黎澍、李新、罗尔纲、瞿同祖、荣孟源、孙思白、余绳武、蔡美彪、丁名楠、戴逸、李宗一、金冲及等,共19名。

9月24日上午,与党史系李良志会见日本大阪外国语学院中文系西村成雄教授。下午,参加人民大学学术会议,评优秀著作、论文。接澳大利亚泰伟斯信,商谈到悉尼后具体行程。

9月25日发出致澳大利亚泰伟斯、加拿大里加纳大学赵志军函。

△为邓琴涛写出学术评语。

9月26日审出“徐成章”、“李汉藩”传稿。

9月28日与宋涛到北京友谊医院看望郭影秋。

△致电袁宝华校长谈宋涛房子问题;言及悉尼大学邀请访学之事时,袁校长表示很好。

△写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刘征敬学术评语。

9月29日上午,到《红旗》杂志社访苏星【3】,了解其1982年访澳大利亚情况。下午,看望吴大琨。写出何沁评教授评语。

9月30日写出何东、彦奇评教授评语。

10月1日写出刘炼评教授评语。

10月2日写出林茂生、龚古今评教授评语。下午,应张文秋邀请至其家做客。

10月4日蹇先任来访,谈贺龙事迹。晚,为曹润芳写评副教授职称评语。

10月6日在《光明日报》发表《坚持民主、团结的楷模——学习〈张闻天选集〉笔记》一文。

10月7日修改《关于讲授中国革命史的意见》。

10月8日为博士生牛军、王东、谢春涛、刘利华开第一次会议,确定研究方向。

10月9日修改《关于讲授中国革命史的意见》。

△到中国工运学院(现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讲《建国后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几个问题》。

10月10日改毕《关于讲授中国革命史的意见》并寄《党史通讯》。

10月11日校看《党史研究》拟发表的《关于党史人物传的研究和写作》一文。

10月15—30日在云南昆明主持《中共党史人物传》第12次审稿会。

10月16日参观西南联大旧址、四烈士墓、闻一多牺牲处等。

10月17日接待云南省委宣传部张乃、讲师团陈国才、吴静波等来访。

10月18日分别接待云南省社联刘敏江、单文来,工学院院长蔡乔木、秦玉臻,省委副书记朱志辉、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杜玉亭来访。

10月19日为云南党史学会报告会作报告“建国后意识形态斗争的几个问题”。晚,审出《严朴生平》,并致函严慰冰。为呙玉临写出“曾中生”、“陈少敏”传记评语。

10月25日为云南党史学会报告会作报告“抗日战争的几个问题”。晚,开党史人物研究会常务理事会:1.研究明年5月5日至20日在宁波开审稿会;2.研究明年10月25—30日在武汉开第四次党史人物传会;3.审稿会结合办学习班等。

△在《中国青年报》发表《树立理想要靠革命理论指引》一文。

10月28日召开《中共党史人物传》审稿总结会并作总结发言。此次审稿会收传稿132篇,定稿48篇。共终审“彭德怀”、“谭震林”、“罗荣桓”、“赖若愚”、“陈伯钧”、“马锡五”、“胡锡奎”等27篇人物传稿。

10月31日郭影秋逝世,与李春辉到郭家吊唁。

△到北京国谊宾馆报到,出席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关于党史正本讨论。与廖盖隆、王淇商定明年全国中共党史研究会讨论会在杭州召开。

11月1—3日出席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党史正本讨论会,讨论解放战争时期和大事年表等。

11月4日上午,继续讨论大事年表。下午,听胡乔木讲话。

11月6日接待张腾霄介绍的河南孟县党史办来访。

△接待《人民大学校刊》郑成武采访,谈人大精神。

△指导博士生牛军研究课题。

△复泰伟斯函,谈赴澳大利亚讲座题目。

11月7日接待墨尔本大学费克光来访。

11月8日指导博士生王东研究课题。

11月12日写信致何长工,汇报《中共党史人物传》第三十、三十一、三十二卷传稿内容。

11月13日与硕士生樊天顺谈党的八大前后。与黄安淼、杨云若谈共产国际的会议。

11月14日为绍兴师范专科学校朱顺佐写出学术评语。为吉林大学邵鹏文写出申请博士生导师的意见。

11月15日为中国医科大学马列室王宏彬著的《文化大革命》写出评语。

11月16日出席党史系评职称会并讲话。

11月17日吴大琨来访,谈奥地利、联邦德国问题。

11月19日复高原函,谈其推荐李会滨、杨宏鬲为博士生导师事。

△回复陈修良所问“重庆号”问题。

11月20日为中共中央办公厅政治生活座谈会准备材料。

11月21日出席党史系研究生会。晚,写健全党内政治生活意见至凌晨两点。

11月23日到中共中央办公厅出席应胡耀邦指示召开的健全党内政治生活讨论会并发言。王兆国主持。与会发言的还有廖盖隆、蔡长水、高放、王洪模等。

11月29日上午,出席人民教育出版社35周年纪念会。下午,到301医院向何长工汇报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工作;看望病中的哲学系教授李秀林。

本月

《党史的启示》一文入选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编的《理想教育萃编》一书。

12月1日看“邓华”传稿。

△与人民大学教授李春辉、马奇等看望郭影秋夫人凌静。

12月3日收到王光美赠《刘少奇文选》下卷。

△收到莫文骅致函,谓:“近来又看了一些《中共党史人物传》,觉得内容很好,对自己的教育和启发很大。书中所发表的我党人物,有许多我没有认识的党的创造者,有的是与我并肩战斗的同志。所有这些人物的光辉历史、为人民而献身的模范精神,对于老同志来说,读了有很大的好处。当然,对于青年一代,更加需要了。因为他们未经过创造革命事业的艰辛,读这些传记,是有极大好处的。”

12月4日应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爱德华·弗雷德曼之嘱,寄函及简历。

12月5日上午,清华大学刘桂生带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林如莲来访,谈留法勤工俭学并合影。下午,出席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会。

12月6日审出“邓华”传。下午,出席人民大学团委和党史系举办的“纪念‘一二·九’运动50周年座谈会”。

12月7日给党史系开会,报告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送审本情况。

12月8日审出“张云逸”、“郭晓棠”、“孙仲德”传稿。寄国家教委外事局李滔、于高增《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讲义》各一本。

12月9日审出“杨峻德”、“沈剑华”、“黄火星”、“程伯谦”传稿,并寄陕西人民出版社。

△看人民大学学位授予材料。

△《中国人民大学(校报)》刊登《胡华谈“人大精神”》。

12月10日参加本校博士、硕士学科点和指导教师评议投票。

12月11日审出“许甦魂”、“林道义”、“廖恩波”、“许晓轩”传稿。

△接待许征帆、曹建民谈学位、学衔问题。

12月12日审出“杨嗣震”、“李源”、“彭干臣”、“段玉林”传稿。致函刘仁夫人甘英,约写“刘仁”传。

12月13日审出“杨幼麟”、“彭之玉”、“詹乐贫”传稿。

12月14日寄出党史人物传稿11篇,至此,昆明审稿会稿终审完毕。下午,看望李维汉夫人,谈“李维汉”传的撰写。

12月16日拟最近工作:1.发出贺年卡;2.看“中国革命史问题”;3.编研究生方案;4.看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评学衔材料。

12月17日收到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泰伟斯博士来信并复信寄赠贺年卡。寄马特于、甄勤士、沈钜光、王庚武贺年卡及《中共党史人物传》等。

12月18日发贺年卡至冯文彬、张琳、吴亮平、莫文骅、王士琴、程宜萍、刘英、凌云、张文秋等。寄黎澍《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讲义》。

12月19日为江西省委党校戴向青写学术评语。

12月20日到中宣部听朱厚泽传达胡耀邦对理论工作的讲话。会后,余家庆对胡华言:“中共中央办公厅张洪俊昨晚来电,胡华和高放在‘健全党内政治生活’讨论会上的发言,已印简报。耀邦同志看了,认为很满意,说可以给六中全会做准备。”

△收到莫文骅寄来《百色风暴》及信,来信建议,要扩大《中共党史人物传》的宣传。

12月21日参加党史系教研室会议。

12月23日整理“四人帮”覆灭材料。

12月25日收到史永(沙文汉之弟、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负责人)来函,谈沙文汉(曾任浙江省省长)被打成右派情形。

12月28日《北京晚报》发表记者王迪专访《勤奋的学者——访党史研究专家胡华教授》。

1986年(6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