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胡华文集(第六卷)
19428700000021

第21章 散篇(11)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治学方法点滴【11】

讲治学方法,首先要讲治学精神。党和人民要求我们提高教学质量,多出科学研究成果,有更多更好的科学著作和教材问世。我们治学的出发点,是为了适应党和人民的需要。满怀着对共产主义事业的高度的责任心,满怀着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热情,有强烈的事业心,热爱自己的专业和工作,这是我们治学的动力,取得成果的关键。

治学的过程,也是自学的过程。治学要获得成果,没有别的捷径,只有扎扎实实、孜孜不倦、刻苦自励这一条路。就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没有勤奋辛苦的治学精神,也就不会有什么成果。

一个人的知识和学问,是积累起来的。要长时间地努力,日积月累,日有所进。因此,我们必须十分珍惜时间,善于利用一切公余闲暇的零碎时间来学习。爱惜时间,就是爱惜有限的生命,“吾生也有涯,学也无涯”,必须抓紧每时每刻,向知识的海洋、学习的高峰前进。

治学要提高效率,必须在看书学习思考时,聚精会神,高度集中注意力,一心不乱。要虚心向学,向良师益友请教,在各种场合,耳聪目明,善于吸收一切有益的知识。还要善于利用各种工具书和地图。

人的生命和精力有限,主要精力应该用于精通自己的专业,在这个基础上再扩展知识面,求得适当的“博”。如果没有主攻方向,样样学问都涉猎一点,又都浮光掠影,只懂得些皮毛,就难以取得成绩。

有关自己专业的基本著作要精读,力求记住主要内容,使自己脑海里储存着专业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地运用。例如学历史,脑海里要记忆着所学历史的大事年表,以后再阅读你所学历史的有关资料时,就能把有关的新材料,纳入你脑海中的大事年表里,这样容易记住,阅读的效率就高,脑海里所记忆的知识也就有条理,能有条不紊地讲述出来或回忆起来、联想起来。脑海里有着你所学的基本知识的有条理的记忆,是很要紧的。记住了一个基本线索,就能提高记忆的效率,不断增添记住的新内容。只有记住了的内容,才真正是你的知识,记住的内容越多,知识也越广博,这叫做博闻强记。增强记忆力的方法,主要是在阅读文章的一段后,回想一下,读完一篇后,通篇回想一下。读一本书,要逐节逐章读后就回想一下,读完一本书,要回想一下全书的梗概。记不起来的地方,再看一下。以后定期再阅读,熟了也就记住了。读过以后,写一个提要,或向人讲述一次,都能增强记忆。阅读时做眉批,查地图,做札记、卡片、摘抄、索引,写心得,都能加深记忆和理解。与自己的专业有关的重要的基本的书,要精读,下功夫,反复读。读书贵乎精,好书不惮多次读。

报刊上一般的文章和消息,其他一般的书,可以扫描式地浏览一下,注意它的标题,找出它的最重要的内容。我们看报上的有些报道,写得很长,你阅读时把开头那些套话,很快浏览过去,注意找到实质性的几句话:讲的是什么人,什么事,怎么样,就行了。有些书也可以很快地看一下,注意找出它有什么新的见解、新的有用的材料。可以多注意一下书前的提要、书后的结论,书籍的目录、结构。提高浏览的速度,吸取其精华,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益。

做学问、从事科学研究,平时脑海里总是酝酿着一些题目或科研项目。有了一定的想法,掌握了基本的材料,就可以动笔写文章或写书。拟定题目或书名,要注意科学、切实,题目宁肯小些,内容力求充实,不要题目大而内容少,形成“大而空”、“大题小做”。

拟好题目后,先要构思一个提纲,也就是文章(或书)的结构:分几个部分,每部分又分几个问题,几个论点,论证的层次。提纲拟好后,再按提纲开列参考书目,按各本书中涉及的材料的多少和重要性,排列参考书的次序。然后逐一看参考书,按提纲内容,摘抄材料,写下心得。把参考书上要用的材料都摘抄好了,自己的心得、体会、看法也按提纲和问题记述下了,准备工作初步完成了,然后才可以动笔写作。写一篇文章或著作的一节,要集中时间来写,一气呵成,力求连贯。准备工作要做得充分,阅读和抄摘材料要花去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思想酝酿,也是反复捉摸、思索打腹稿的过程,准备的时间花得多些,考虑得成熟些,动笔写作时就顺利,可以较快地写出。如果准备工作不充分,文章的主题思想没有酝酿明确,边想边写边查参考书,越写越乱,文章就会难产或流产。

文章写好后再看看,修改加工。求得文字通达、简练,句子要短些,避免冗长。文章内容,要求观点明确,层次分明,论证的逻辑性强。力求做到“事信言文”,就是文章内容严谨,事实准确可信,言必有据;文字通顺而有一定的文采。

范老(文澜)有两句治学的格言:“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就是说,治学的人,第一,要有长期地坐冷板凳下苦功夫的精神;第二,要有扎实严谨的科学态度,不写无根据的大话、空话。范老这两句治学格言,可以作为我们效法和共同勉励的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