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办公室里的趣味心理学
19443600000009

第9章 为什么太能说反而是劣势?

语言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包含着丰富的内涵,一个人若想要在语言艺术方面拥有较深的造诣,那么他便必须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多方面的文化素养与较高的理论水平。在求职面试的过程中,个人是否懂得巧妙地说话、少说废话,是决定面试官对其印象的另一大关键性因素。

贾小姐做秘书一职已经好几年了,近年来,她渐渐厌倦了这种时时都要为他人“操刀”的工作,很想再换一个行当。最近,她参加了一次面试,职位是业务经理。

当时,面试官问了一些常规性的问题,她都对答如流。面试接近尾声时,双方谈得非常愉快。这时,面试官又多问了一个问题:“你认为对你来说,现在找一份工作是不是有些不太容易,或者说,你很需要这份工作?”

按常理来说,只要贾小姐回答“是的”,便一切大功告成了,但当时,她为了表现出自己不卑不亢的态度,便回答说:“不见得。”这一回答令在场的人事经理顿时打消了录用贾小姐的念头,理由是“此人过于高傲”。一句原本可有可无的话,断送了一次大好的就业机会。虽然事后她很后悔,但却无济于事了。

别让话语超过了理智

许多人认为,在面试时多讲一些话对展示真实的自我、让对方看到自己身上更多的潜能、更出色的口才极为有利,可是,这种“讲废话没有风险”的看法在求职面试时并不能行得通。

有一次,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去听教会的演说,被牧师的精彩演讲所吸引,所以决定捐款。随着牧师演讲的时间越来越长、无关的话语越来越多,马克·吐温逐渐地产生了厌烦情绪,并最终决定不再捐款。这种心理现象便是“超限效应”:刺激过多、作用时间过久的话,往往会引发听众心理上的不耐烦或者逆反心理。

超限效应在面试时同样有用:若你在面试过程中一直侃侃而谈,不懂得将话语集中在面试官所关注的地方,那么你便很难让自己找到真正有效的话语途径。而且,若你过多地施展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便会使面试官看到你更加真实的一面,而这种真实暴露的往往是你的弱点,从而让你陷入进退不能的境地中。

把握限度,巧妙说话

在面试过程中,求职者其实可以采用许多话语技巧,这些技巧大多集中于“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更好地展示自我”上。

(1)尽量避免口头禅

许多人都会有一两句口头禅,这种说话方式对于说话人而言,早已经成为大脑潜意识中的行为,在不假思索的情况下,便会脱口而出。可事实上,言者无意,听者有心,当你在面试官的面前频繁地使用“你清楚吗?”“你懂我的意思吗?”“基本上……”“那么……”“老实说……”一类的言语,或者过分频繁地使用语气助词,如“嗯……”一类的语言引发下文时,不仅会使语言本身的意境受到破坏,而且会对面试官形成连贯理解有碍,让人感觉你说话语无伦次。因此,在平日的生活中,应该通过外界干预或者强刺激法来对自己的口头禅进行纠正,以便使自己能够更流畅地表达自我。

(2)扬长避短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不管在性格上还是在专业上都是如此。因此,在面试时一定要做到扬长避短。例如,性格外向的人总是会给人留下思维敏捷、热情活泼但欠缺深沉的印象。这类性格的人在面试时应该注意克服自己的弱点,讲话的节奏应该适当放慢,语言组织也应得当,更要注意给人以见多识广、博学多才的良好印象。而性格内向的人则应力争发言,同时针对职位中的关键问题进行论述,以弥补自我性格上的过分内敛。

(3)回答应机智应变

当求职者一人面对众多的面试官时,往往会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而面试的成败往往取决于求职者在压力下是否能够做到随机应变、机智果断。

首先,在进入考场时,求职者应该尽量对面试类型作出分析,若是“主导式”面试,则应将目标集中在主考官上,认真而礼貌地回答问题;若是“答辩式”面试,则应将目光投向提问者,切记不可只关注那个对自己感兴趣的面试官,而冷落其他面试官。

其次,应尽量避免尴尬局面的出现。在回答问题时,很多人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没有听清问题便贸然回答,或者在听清了问题之后一时间无法作答。回答时出现错误或者出现长时间的停顿,难免会令人产生尴尬之感。而避免尴尬出现的最好技巧是:对于那些没有听清的问题,请求对方重复一下或者解释一下;对于一时回答不上来的问题,可以先请面试官提问下一个问题,然后在考虑成熟后再回答。遇到偶然出现的错误之后,也不应耿耿于怀,打乱后面的思路。

办公室生存哲学

少说废话并不意味着只能回答面试官提出的问题。在面试时,你应该尽量考虑职位对人才素质有什么样的要求,然后组织语言,对自己进行有的放矢的介绍。这种看准对象组织语言的方式,要比盲目地说话有益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