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名师教写作系列丛书:十分钟爱上写作.初中卷
19505100000006

第6章 给心灵插上想象的翅膀(1)

§§§第一节月亮是个会撒谎的孩子

“月亮是妈妈的枕头”就常理而论,这肯定是不可能的。但是,当我们将这句话注入了一个孩子对已逝妈妈的强烈的思念,那么这句话便成为一句非常感人的句子。如果我们只是单纯地去写月亮的形状、变化等,这样会使文章显得十分枯燥乏味。然而,假如我们对月亮进行想象,之后将想象出的产物”,融入情感和哲理感悟的主题当中去,通过艺术加工,一篇富有想象的美文便问世了。

一、素材点击

一天,有一个人闯入毕加索家行窃。当小偷拿到东西准备离开的时候,被毕加索的女管家看见了。她随手抓起铅笔和纸,把小偷的形象画了下来。正巧这时毕加索在阳台上休息,看见跑出来的小偷,也顺手把小偷的样子画了下来。画家与女管家一同去警察局报案,并交上他们的速写画。照女管家画的形象,小偷很快就被抓到了。按照毕加索的画去抓人,竟有不少人被带到警察局。

问: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难道是毕加索的画技太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毕加索的女管家在看到小偷时,是实事求是地画小偷的模样,小偷的形体特征都非常逼真,所以警察能很快根据画像抓到小偷。可是,毕加索画小偷时则侧重于小偷的神态,在小偷外貌的基础上表现并融入了个人的主观理解与感受,而不是非常真实地表现出客观事物。所以,如此,警察就很难根据他的画像来抓小偷了。

问:从女管家的画像方法和毕加索的画像方法对比分析中,结合写作,你想到了什么?

分析:女管家画像,就如写作中一五一十地去陈述客观事物,直接反映现实场景。而毕加索画像,却融入了艺术的加工,拥有了自己的想象发挥。

中学生作文要想出新,就要在客观事物真实特点的基础上,融合自己的联想与发挥,给读者以更唯美的想象空间,升华主题,让作文变得美观化,趣味化和赋予画面感,形象化。

点醒:没有斑斓奇特的想象,就没有多彩的文学,也不会有屈原和李白,不会有嫦娥奔月、夸父追日,更不会有《西游记》和《聊斋志异》等。

二、技巧点拨

对于天空中悬挂的月亮,你会想到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启发1:皎洁的月光,照亮了黑暗中的路。

启发2:一弯新月,像在倾诉什么,如一多情女子,含情脉脉。

启发3:弯弯的月亮像小小的船,以此来写儿时的记忆。

启发4:月有阴晴圆缺,喻人生的反复不定。

如宋代苏轼写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初唐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等。

启发5:月亮像是一面大镜子,悬在空中,给人以光明与希望。

……

月亮是妈妈的枕头

拗不过一个老师朋友的再三请求,我这个“知名作家”只好临时客串,给她的学生们上了一堂作文课。为了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我做了三张卡片,上面分别写着:落叶、微风和弯月,我想让孩子们用尽可能多的词汇来比喻它们。卡片在孩子们手中快乐地传递着,仿佛在传递一个快乐的消息。他们浮想联翩,各种各样的比喻层出不穷,卡片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孩子们天真的想象。

我拿着那充满童稚的卡片,一张张读下去,“落叶是秋天的信笺”“落叶是冬天的请柬”“微风是我在夏日午睡时,外婆手中轻轻摇动的扇子。”“弯月是被嘴馋的天狗咬了一大口的月饼”,每每读到这些精彩的句子时,我都会让写下这个句子的孩子们站起来,顺便夸赞他们几句,满足一下孩子们小小的虚荣心。孩子们活跃极了,对那些写出了精彩句子的同学给予长时间的掌声。这堂作文课既生动又活泼,比我预想中的效果要好。在旁边听课的朋友也偷偷为我竖起拇指,对这堂作文课很满意。读到最后,我的眼睛一亮,被一个更为新颖的比喻吸引了:“弯月是妈妈的枕头。”虽然新颖,但我认为这个比喻句不大贴切,为什么单单是妈妈呢?我这样问的时候,那个叫陈露的小女孩站起来,涨红了脸说,“妈妈累的时候可以枕着它好好睡上一觉”。我说,“不如改作‘弯月是上帝的枕头’,因为上帝在天上,离那个枕头更近些,呵呵”。我和她开着玩笑。她没表示赞同也没表示反对,依旧涨红着脸,好像是要为自己辩解,却欲言又止。我便借题发挥,让同学们来评断这两个句子,哪一个比喻得更贴切一些。同学们立时乱作一团,叽叽喳喳地开始评判,或许是孩子们慑于老师的权威,最后一致认定“上帝的枕头”更为贴切。

“那枕头是妈妈的。”这是我听到陈露声若蚊蝇的唯一的一句辩驳,在孩子们的喧嚣里,显得有些纤弱无力。

下课后,朋友对我说:“陈露的那个比喻句是有根据的,因为她的妈妈就在天上。从她一出生下来,她的妈妈就去世了。”我无比惊讶,“那你为什么不早点提醒我”?我埋怨着朋友。

“可是陈露不想让同学们知道她是一个没有妈妈的孩子。”朋友说,“上学第一天她就偷偷和我拉钩,让我为她保守秘密。现在,还整天和同学们炫耀自己的妈妈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妈妈呢。”

我懊悔不已。我犯了一个多么大的错误啊!“弯弯的月亮是妈妈的枕头”,回头重新想想,这个比喻句是多么贴切!妈妈在天堂里,不是正好可以枕着那轮弯月吗?“那枕头是妈妈的。”我的耳边一直回荡着她为自己辩驳的话。这里面裹着一颗多么执着的爱着妈妈的心啊。我仿佛看见,她正捧着妈妈的照片,委屈地掉着眼泪。她想给妈妈一个温暖的枕头,却被我无情的夺走了。我给孩子那颗固执又柔软的心,泼了冷水,造成了怎样的伤害。

“明天让我再给孩子们上一节作文课吧。”这一次,变成了我对朋友的请求,“我要给孩子们好好讲讲月亮,这个枕头本就该是妈妈的,上帝,请先靠边站。”

美文简析

“月亮是妈妈的枕头”,如果按照常理,这肯定是不可能的。但是,这句话的背后却蕴含着一个孩子对已逝妈妈的强烈的思念,那么这就成了一句非常感人的句子。我们如果只是单纯写月亮的形状、变化等,文章会显得很枯燥乏味。可是,当我们对月亮进行艺术加工,进行想象,在将想到的“产物”,融入情感和哲理感悟等主题,一篇想象美文便出来了。

所以,我们要如毕加索画像一般,在自然中的景物进行想象创新,在景物自身特点上融合作者的情感特点,这样的文章便能拥有唯美的画面感,给人以更大的想象空间,吸引读者和阅卷老师。

三、例文精选(一)

荷塘月色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瞌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鹢首徐回,兼传羽杯;欋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附:《采莲赋》参考译文

漂亮的少年、美貌的少女,心心相印采莲去。鹢首船头来回转,交杯频递笑把爱情传。桨板轻摇水草紧绊,船头微动浮萍才分开。姑娘身材多窈窕,白绸衫儿束细腰。情意绵绵难分割,恋恋不舍把头回。春末夏初好季节啊,叶儿正嫩花儿才开。撩水逗乐笑微微,怕水珠溅身弄湿衣。忽然又觉船儿斜,急忙收起绫罗裙。

美文简析

这是名家朱自清的名作——《荷塘月色》。这里面的月光成了一种环境的渲染,成了特殊情感的引子和衬体。以月光来穿线荷塘中的月色,从而抒发作者特殊的“孤独”情感。因融入了人物的情感,这样的月光便也变得朦胧而又充满意境起来。

例文精选(二)

月亮是个会撒谎的孩子

文/逆 枫

那个微凉的午后,我正在家里准备着第二天的出差行李,门铃突然响了,邮递员将一封普通的信件递至我手中,然后转身离去。

拆开信封一看,里面有两张信纸,一张上面只是写着零星的几个不规则的字——老师,我想做您的学生;另一张是密密麻麻的成人字迹,意思是他的孩子先天性视弱,只能艰难地看见很近很近的事物,因此在学校里常被同学们嘲笑和捉弄,孩子虽小,但懂事,受了委屈不说,只是一个人偷偷哭泣。家长为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便让她退学在家了,可孩子实在喜欢读书,于是,家长经别人介绍,给我写了这封信,请求我能单独给她辅导功课。

看着那些雀跃在泛黄信件上的深情字语,再看看孩子那稚嫩的字迹,我似乎看见家长那期许的目光和孩子趴在桌上,头努力低着,一字一字在信件上写字的情景。心被濡湿,倏然难过起来,难以言表。我拿出手机,拨打信件上留下来的电话号码,允诺免费给他孩子复习功课,直到她重新上学为止。电话那头,是家长的万般恩谢。

那一个春风横吹的周末,我见到了我的这位学生——一个非常拘谨而有礼貌的女孩子。扎着两个马尾辫,穿着整齐干净的衣服,笑起来,脸颊两边露出两个浅浅的酒窝。可也许因为知道自己视力不好,总是微微低着头,似乎显得有些自卑。

第一次见面,我没有直接给她补习功课,而是给她讲了许多童话故事,如《大灰狼与小白兔》《国王与大臣》《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等,以此来增进我与她之间的感情,好进一步了解于她。她听得非常认真,回答问题也很积极,兴趣盎然的样子。时光仓然,一个小时似乎瞬间而过,转身离开前,我让她做了一道测试题:让她从前面的几个故事里,随意抽取一个关键词,然后简单地造个句子。她选择了“撒谎”一词,然后思考了两分多钟,一字一顿地说出了她造的句子——“月亮,是一个会撒谎的孩子”。说完,她捂着自己的小手,似乎非常期待着我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