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是什么伤了孩子的心:少儿心理教育72问答
19505400000014

第14章 孩子爱与伙伴打架怎么办

刘先生这样谈他的孩子:我儿子读小学四年级,聪明伶俐,爱动脑筋,可就是爱动手打人,批评他的时候他承认错误,可是马上就忘记了,我总是向其他孩子的家长道歉,非常苦恼!我想是不是因为儿子有时候犯错误了,我们动手打他给他造成一些不良的影响?可是我们并不是经常打他,只有在他犯下严重错误的时候,才会打他的屁股。面对孩子的这种不良行为,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由于该生自小过于宠爱、放纵,家长怕他吃亏,使他在家庭、在同伴中慢慢变得像个“小皇帝”。别人说他不得,碰他不得,而他却目中无人,动不动就打人。该生以自我为中心,不接受别人的意见,他并没有认识到来学校是学知识、学文化的,更没想到来学校是要遵守纪律的。

咨询中了解到,该生从小跟爷爷在老家生活,很少见到父母,对父母缺少依恋。爷爷对他言听计从,千方百计满足他,渐渐形成横蛮任性的性格。后来和父亲生活,父亲怕他吃亏,叫他回击欺负他的人,渐渐地,他由一个受他人欺负的人转为一个欺负他人的人,由一个弱者变成一个大“天王”,令老师极其头疼。

对待这类孩子,一下子的批评教育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解铃还须系铃人,来源于家庭的病症,需要家庭的密切配合,学生的健康人格才能有效地培养。

托尔斯泰说:“一切暴力都可以不经斗争就使对方屈服,却不能使对方顺从。”爱默生也曾说:“愚蠢的人经常显示厚颜的暴力。”对待爱打架的孩子,正确的教育方法如下。

(1)父母以身作则。孩子通过观察、模仿,从父母那里学习社会行为方式。因此,父母应加强修养,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争吵、打架,也不要在公共场所闹事、斗殴。

(2)限制孩子观看暴力或武打影视片。调查表明,孩子看了暴力或武打影视片后,攻击性增强,打架次数增多。

(3)弄清原因,严加管教。如确属自己孩子的错,一定要严管,不可在孩子面前斥责别的孩子,否则便等于在鼓励自己孩子打架的行为。如当场劝阻不听,可把自己孩子强行拉开,待安静后帮他分析,必要时可给予惩罚。

(4)教授社交技巧和解决冲突的办法。教会孩子采用友好和善、谦虚礼让的态度,而不是感情用事或以不正确的敌对态度去解决争端。

(5)提供发泄怒气的渠道。某些游戏可以为孩子提供发泄攻击性冲动的渠道,在玩闹中,可以满足某些现实生活中难以满足的愿望或冲动。如不能打人,便可以打一个玩具娃娃、吊袋。打仗游戏、足球运动均是发泄攻击性的避免打架的活动。孩子还可用画笔描绘其攻击性思想的方式来宣泄(这些都应该针对物,而绝不可针对人)。

(6)培养利他主义精神。研究表明,从1岁开始,孩子已表现出对他人同情、友善的感情。当孩子欺负了同伴,家长可以问孩子:“受欺负的同伴会有什么感受?”以此启发孩子对他人的同情和关心;在孩子为他人做好事后,家长应对其行为及时进行表扬。这些都能从根本上培养孩子与他人和睦相处、友好亲善的利他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