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是什么伤了孩子的心:少儿心理教育72问答
19505400000031

第31章 家长如何面对青少年的网瘾问题

一般成绩差的青少年,经常逃学,喜欢上网,甚至网络依赖。很多家长来找我们,咨询怎样解决他们孩子的网瘾问题。一位母亲这样描述她的孩子,班主任打来电话,问她的孩子为什么几天都不来上学,她吃惊不小,连忙审问儿子,儿子这才说了实话,他说上课没意思,在网吧上网。母亲以后陪儿子上学,看儿子进了校门,母亲才放心地离开,但她哪里知道,她刚一走,儿子就溜出了学校,进了网吧……

(1)生活中得不到温暖,于是便去网上寻找。这样的青少年一般来自单亲家庭和留守家庭。家里冷冷清清,没人关心自己,没人照顾自己,他们缺少快乐,于是他们按他们的方式去寻找快乐。网络上有游戏,有黄色东西,还有聊天,这些东西都能填补他们寂寞、清冷的心。

(2)生活上和学习上不自信的青少年喜欢上网。顽劣青少年成绩一般都很差,老师不喜欢他们,同学也歧视他们,他们内心是很自卑的。但上网,能让他们找到自信的感觉。长此以往,这些顽劣青少年就会依赖网络,远离同学。

(3)精神空虚。顽劣青少年喜欢逃学,上课听讲也是白听,因为他根本就听不进去,精神上会很空虚。一个班和一个学校有这样几个学生,他们往往会纠合在一起,逃出校园,进网吧上网玩乐。

(4)信念教育缺乏。家庭和学校都缺乏对孩子的信念教育,都以成绩的好赖来给孩子贴标签,成绩好就认为是好学生,成绩不好就认为不是好学生。这种应试教育的模式已很不适合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轨迹。孩子为什么学习,为谁学习,家长和老师都没给学生一个正确的答案。信念教育在很多学校都缺乏,这样很容易使学生迷失方向,没有目标地学习和生活。想想看,他们怎样会对学习感兴趣。

网络这几年在我国发展飞快,城市的网吧多得就不用说了,最近有农村调研,发现农村小镇上的网吧也非常火热。网络带给人快乐和知识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尤其对人的心理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其表现如下。

(1)使心理问题更趋严重。有心理问题的人很迷恋网络,这可以使他们逃避现实。心理问题较严重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处理不好人际关系,为了逃避现实,得到快乐,他们就进入网络。但专家在心理咨询中发现,这样的人过一段时间后心理问题会更严重,专家在其QQ里发现,一些以前咨询过的人,有的很晚还在网络上,再次给他们咨询,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不但没有改善,相反,还越来越严重,他们自身往往没意识到这一点。

(2)迷恋网络的人,很容易使性格发生改变。人很容易对电子邮件、QQ和博客产生依赖,就有很多人问,整天不收电子邮件就有一种失落感,有的明知道没什么邮件,但就是想上网看看邮件,这是怎么回事。再有的人,本没有聊天话题,但就是想打开QQ看一看。这使他们产生了一种强迫式动作。久而久之,这样的人交往能力越来越弱,甚至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有的脾气变得越来越坏。

(3)迷恋网络,会扰乱人的生活规律。每个人都应该有规律地生活,但有的人由于迷恋网络,使正常的生活规律被打乱,他们会失眠,变得焦虑,身体不适,如果再继续下去,就会导致恶性循环,严重的会使人产生心理障碍。

心理问题者想依靠网络得到改善,往往适得其反。当然,有心理问题在网上寻求心理帮助者除外。但更多的心理问题者并没有在网上找心理帮助,而是陷入聊天和游戏之中。

顽劣青少年的网瘾问题,是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它不完全是学生的责任,更多的是家庭和学校的责任。家庭没有给孩子以温暖和教育,学校对这样的学生往往高高挂起,再不就通知家长,让家长把人领回去调教好了再送来,等等。这些方式方法都是错误的,那么,面对顽劣青少年的网瘾问题,该怎么办呢?

(1)父母要多与孩子沟通,除了关心他们的生活外,还要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对于离异的家庭,孩子的父母要摒弃前嫌,态度一致,制定一套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

(2)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教育这类学生,都要以正强化为主,多表扬他们,多激励他们,抓住他们身上任何一点闪光点不放,要“小事大作”,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

(3)用积极的兴趣替代网瘾。学校生活往往非常枯燥,很多学校,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很少有其他业余活动,这都是应试教育的结果。其实,让青少年多参加一些业余活动,这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并不影响学习。

(4)引导他们正确上网。网瘾青少年,一般都是迷恋网络游戏和网络聊天。至于上网学知识,一般是不会使学生处于痴迷状态的。因此,要教育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让学生明白,网络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它既会成就一个人,也会毁掉一个人,就看你如何去使用它。

对于顽劣青少年的网瘾问题,是一项系统教育的问题,仅靠心理咨询师的几次咨询辅导,就解除这些学生的网瘾,显然是不行的。父母应该真正负起责任,不能把责任推给学校和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