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是什么伤了孩子的心:少儿心理教育72问答
19505400000036

第36章 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如何有效

一位求助者在来信中这样写道:我家有个问题少年,就是我弟弟,今年15岁,他两年前都还是个三好学生,但是自从上了初中后就发生了很大变化,成天跟他的很多朋友泡在一起,谈恋爱,上网成瘾,花钱很多,不去上学,甚至打父母,经常夜不归宿,一要不到钱就大吵大闹,家里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办,请不要再说什么多沟通、什么父母的原因,就算是,现在说那些也没什么用了,我很困扰,为什么在同一个屋檐下长大的亲姐弟,我就过的如此幸福顺利,他就向着完全相反的方向发展,请大家帮忙想点实际的办法,我想过送他去当兵,不知道这条路行不行得通?还有什么其他更好的教育办法?

问题学生越来越多,这是一个令广大家长、教师头痛的问题,因为问题学生不好教育。笔者在法院做人民陪审员,专门负责未成年人犯罪的审理工作。我国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和比例,令人触目惊心,应该说这是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其中心理教育尤为重要,因为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基本不成熟,问题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如下。

(1)问题学生的心理特点有自卑、自私、冲动、厌世、哥们义气、盲目等。问题学生学习成绩一般都很差,老师不喜欢他们,同学又瞧不起他们,他们也有自尊心,因此深感自卑。问题学生的家庭背景单亲的多,留守家庭的孩子多。因此,他们缺乏温暖,这些都使他们感到不如别人,有很深的自卑情结。

问题学生由于经常得到来自家庭和家长的斥责和奚落,他们对人生也感到漠然,由于没有人生目标,他们大多悲观、厌世,很多都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

(2)问题学生的行为特点:容易冲动,攻击性强,暴力倾向的多,不驯服,狡猾难对付,喜欢耍小聪明,做事不老实,但方法简单,行为又很幼稚,不成熟。笔者生活的这个城市一年就发生好多起未成年人犯罪的事情,如一帮问题学生就为了教训一下他人,结果就绑架了受害者,由于忍受不了痛打,受害者跳河逃跑,最后被淹死。还有一起,两个初中生发生口角,其中一个学生一激动,操起水果刀挥过去,正中另一个学生心脏,出了人命。因此,青少年做事冲动,不计后果。

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尤其是心理教育,是一项系统教育,既要有学校方面的教育,也要有家长方面的教育,学校和家庭要共同教育,效果才好。

现在,越来越多家庭的孩子成为问题少年。问题少年不是天生的,它源于教育的一种缺失,尤其是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很容易使孩子沦为问题少年。促使孩子成为问题少年的家庭教育表现如下。

(1)父母经常打骂孩子。有的父母由于文化低和脾气暴躁,孩子一不听话就打骂、体罚孩子,久而久之,成为一种教育习惯。有时候,不打骂孩子,父母就感到像缺少什么。再有,一些父母遇到不顺心的事,回家也喜欢拿孩子出气。很多少年经常虐待小动物,欺负小同学,形成冲动人格,大都出自这样打骂型家庭,真可谓有其父必有其子。

(2)放任自流。有的父母脾气温和,但忙于工作,很少抽时间来关心孩子,孩子成为调皮捣蛋的人后,又无好方法去管教他们或根本管不了,放任自流,最后孩子沦为问题少年。

(3)父母教育态度不统一。孩子不听话,父亲在严肃教子,可母亲却在一旁护短,往往弄得父亲左不是右不是;有的母亲在严肃批评孩子,可父亲在一旁说妻子大惊小怪。有的夫妻喜欢吵架,也不回避孩子,不舒服就吵,甚至各自挖苦对方,孩子经常面对这样的父母及他们露骨的话,自然不会学好。喜欢骂人的父母,孩子也喜欢骂人;喜欢打人的父母,孩子也喜欢打人,孩子的行为都是从父母那里学的。

(4)父母单独教育孩子的弊端。有的父母离异或长期两地分居,父母单方面教育孩子,就会导致孩子产生很多问题。如母亲带男孩,读初中了,母亲的说教很难奏效。打也打不过孩子,再加上母亲大都心软,孩子就像断了线的风筝,飘到哪里是哪里,因此,孩子很容易出问题。

问题少年的教育,好的办法在于对他们的早期教育。一般父母应该做的如下。

(1)父母要以身作则。孩子的模仿力是很强的,父母的一些不良习气很容易被孩子习得。如父母喜欢骂人,欺负他人,孩子也喜欢骂人,欺负小同学。父母生活不检点,孩子也会流里流气。因此,父母要经常以身作则,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

(2)父母的关心不仅只体现在物质上、学习上,心灵上的关心更重要。有的父母给孩子钱从不计较,给孩子买这买那很大方,他们以为这就是在教育孩子。至于孩子的学习,认为是学校的事,管得少,孩子的心灵感受不到父母的关心。很多问题少年厌学、逃学,就是因为学习跟不上,经常遭受来自老师和同学的鄙视,最后学习成了一种心理负担,于是开始逃学、混网吧,寻找快乐。因此,对孩子的学习,父母要从小就抓起,不能掉队。

(3)孩子的精神需要和心理满足是很多家长忽视和没有引起重视的。孩子需要常常被人夸奖,被人赏识,需要心理慰藉。但很多父母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孩子表现好时,父母没有什么表示,孩子表现差时,父母暴跳如雷。这很容易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因此,父母应当注意这一点。

(4)重视对孩子的信念培养。成功的程度,取决于信念的程度。信念支撑你走向成功。有研究表明,信念给人的力量,是兴趣力量的99倍,这都说明信念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孩子的信念也很重要。但问题少年几乎没有什么积极信念,因此对孩子的信念教育和培养是极其重要的。

孩子为什么要学习?为谁学习?学习能给他们带来什么?父母要用科学的态度来回答孩子。父母可带孩子参观革命圣地,观看名人成功的电影和电视剧以及书籍,以此来培养孩子积极的信念。

一旦孩子成为问题少年,父母就应本着对孩子未来负责的态度,科学、认真地教育孩子。如果父母难以胜任教育责任,应送孩子到特殊学校,如工读学校,让孩子接受特殊教育。一般应该如下做。

(1)正强化为主。老师和家长要善于发现这类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予以肯定,使其建立自信。有个学生不爱学习,老喜欢打架,几任班主任都讨厌他,拿他没办法,后来来了一位女班主任,很有爱心,看他喜欢打架,就建议他去学习摔跤,并给他联系了一所体校,后来这个学生在全市的摔跤比赛中得了第一名,他高兴得不得了。有了自信,他也变了,变得听话、爱学习了,再后来,他的学习成绩也上去了。

(2)恰当重用他们,培养其自尊和成就感。人都希望受到尊重和赞扬,顽劣青少年也是这样。有经验的班主任,给他安排一个适当的职务,这能起到约束他不良行为的作用,同时又使他有一种成就感,开始变得规矩,也能安心听课。有个调皮捣蛋的高中生,班主任是这样和他互动的,一发现他有进步,就找他谈话,希望他向团组织靠拢,积极培养他入团。由于得到肯定,他开始约束自己的很多不良行为,如上课讲小话、捣蛋、睡觉等。入了团后,他变得听话多了,也爱学习了。

(3)多点宽容。对顽劣青少年,宽容比惩罚有效果得多。有时候,宽容就是一种无声的批评。这容易培养他们的自尊、自爱之心。

(4)亲子沟通。顽劣青少年的不良行为和心理,其形成原因与家庭环境和教育有很大关系。因此,作为家长,要真正承担起家长的责任,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去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真正去关心他们。因为每个青少年都是有潜力的,都是愿做好学生的。只是由于父母缺乏必要的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才使孩子的内心蒙上一层阴影。

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要有耐心,相信他们是可以教育的,不能采取打骂、惩罚的方法,这些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只会在他们不成熟的心灵上留下更深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