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是什么伤了孩子的心:少儿心理教育72问答
19505400000049

第49章 如何辅导孩子克服迷信心理

据报载,某农村的两名女学生,由于从小听了不少鬼神的故事,相信“人的祸福命中注定”及“轮回转世”那一套,有一天,她们因被父母打骂聚到一起,说“只怨前世投胎搭错了人家,受父母之气,不如死了,来世再投个好人家”,两人双双抱在一起跳了江,酿成悲剧。在城市的一些中小学,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少儿迷信的还大有人在。

迷信心理是指人盲目信仰、崇拜本不存在的神仙、鬼怪的一种心理。调查表明,现在仍然有一部分中学生相信迷信,尤其是在农村和落后地区。

当人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就去求神问卦、抽签、算命,求上苍给予灵丹妙药,来摆脱眼前的困难。还有些早恋的中学生,找到算命的先生,预测自己未来是否幸福,等等。学生的迷信心理,其危害是很大的。它会使学生难辨是非,迷失方向。由于迷信本身就是虚假、虚幻的东西,而学生信以为真,这就使他们难辨真假,是该信科学,还是信迷信,因此使他们迷失方向,严重的会影响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由于迷信宣扬反科学的东西,传播读书无用的观点,因此,会严重干扰学生的学习。如在法轮功严重泛滥的那个时候,就有一些中学生参与其中,搞得他们整天昏昏糊糊的,命都难保哪有心思学习。

学生迷信的原因如下。

(1)受父母迷信思想的影响。有些学生本不迷信,甚至不知迷信是何物,但他们的父或母很迷信,甚至在家搞一些迷信活动。学生耳闻目睹,染上这一恶习。

(2)受不良书刊和电视的影响。现在,市场上随处都能见到一些算命的书刊,不看不要紧,一看还能上瘾,有些中学生哪是算命先生的对手,被算命先生左说右说,一糊弄就信以为真,开始相信迷信。也有些影视剧,虽然迷信的东西并不是主题,可里面有些迷信小插曲。有些学生不学好的东西,而对这些坏的东西一看就上瘾。

(3)受周围环境的影响。现在在一些农村,尤其是比较落后的地区,封建迷信还很猖獗。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学生,又有几个不信迷信的?

迷信的矛头直接指向科学,直接阻碍着整个社会的进步。培根曾说:“在人类心灵中建立一种非理性的专制暴政。”它对人的心灵发展是一种腐蚀,因此,要反对迷信、解放思想。教育和辅导孩子克服迷信心理的方法如下。

(1)家长要对孩子讲清迷信思想的起源。在原始社会,人们对形形色色的自然现象无法解释,于是幻想借助神的力量,来摆脱生活中的困境。在封建社会里,历代的统治者为巩固其统治地位总是用迷信思想来麻痹人们,使人们安于被奴役的命运。

(2)家长应给孩子讲述古今中外一些不相信鬼神、破除封建迷信的人和事。如东汉时期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批判迷信鬼神的思想,说人死后,形体腐朽,血脉枯竭,骨肉化为灰土,精神也随着消亡,不会变成鬼。世界上根本没有鬼神存在。家长亦可提供一些关于破除迷信的故事书供孩子课外阅读。

在日常生活中,结合实例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例如,小孩子一听打雷就害怕,为什么呢?因为孩子听了“雷公”的迷信故事。结合这个事例,可以给孩子讲避雷针的作用,有了避雷针,雷电就打不到人身上,从而激发孩子崇尚科学,破除迷信。

(3)要使孩子明白:人生的理想、幸福要靠自己努力创造才能实现,祈求神灵的保佑是自欺欺人的荒唐做法。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提出的一些诸如自然现象的问题,家长绝不能搪塞应付,要用科学观点进行解释,以培养孩子辨别是非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4)学校可多搞些科普活动,老师也可多组织学生参观市里举办的科普展览,提高学生的科学认识水平。形成一种崇尚科学光荣,信封建迷信可耻的良好氛围。

(5)老师和家长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业余爱好。思想领域,健康的东西不去占领,非健康的、封建的东西很快就会占领。因此,老师和家长要积极引导学生,除了关心他们学习外,也要关心他们的思想和业余爱好。

(6)父母要以身作则。作为对学生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父母,应该以孩子为重,从孩子切身利益出发,做到以身作则,不信迷信,不传播迷信,更不在学校传播迷信,切断孩子传播迷信的源头。同时,要鼓励、督促孩子,多看进步的、有利的书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