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是什么伤了孩子的心:少儿心理教育72问答
19505400000050

第50章 如何辅导孩子克服空虚心理

王女士的女儿上初中,两年前,王女士和前夫分手了,自己一个人辛辛苦苦地带着女儿。女儿林林性格很内向,虽然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但非常听妈妈的话。有一天,王女士发现了孩子的日记本,发现林林和学校中一个高年级男同学早恋了。王女士怎么也不能相信一贯听话的林林会做出如此出格的事情!孩子知道恋爱已经败露,她面对暴跳如雷的母亲,只是淡淡说了几句话:妈妈,我做听话的女儿已经太累了,你为我做了很多,但我的心里实在很空虚……

可怜天下父母心,总是倾其所有满足孩子。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对孩子的太多满足,已是司空见惯。一位母亲带着孩子参加教育咨询,对专家说:“我这个孩子吃的、穿的、玩的,什么都不缺,而且什么都是最好的。但他还总是不快乐,整天无所事事,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空虚心理是指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一片空白,没有信念,没有寄托,百般无聊,严重的如同行尸走肉。空虚的学生一般不爱学习,他们把相当一部分时间花在了游戏厅、看小说和电影上。他们谈论的不是学习和人生理想,而是物质享受———吃、穿、用,讲攀比,摆阔气,特讲哥们小义气。空虚的危害是明显的,它会使学生浪费宝贵的时光,荒废学业。有的由于与社会上的不良分子交往,不知不觉走上犯罪道路或上当受骗,如有些不爱学习的女中学生上歌舞厅娱乐,结果遭人引诱、失身受骗,这样的事在电视、媒体上已报道了不少。

空虚心理形成的原因如下。

(1)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影响。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一些学生丧失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受“人生几何”、“及时行乐”、“有钱就幸福”、“学有何用”等错误观念的影响,放弃了学习,在没有精神支柱支持的情况下,人自然而然就感到空虚。

(2)自我贬低,缺乏自我。父母早逝、父母离婚或生活所迫,寄人篱下,从小得不到家庭温暖,使他们单纯的心灵受到创伤,看不到前途和光明,自觉低人一等,于是自暴自弃,自我贬低等。

(3)厌学。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学习压力,使他们慢慢对学习感到厌倦,从而开始厌学。也有的是学习成绩实在跟不上,备受老师同学的歧视和家长的斥责,使他们自暴自弃开始厌学。

学习是中学生的主要任务,如果一个中学生对学习感到厌倦,他们还会去干什么呢,他们只会感到空虚和无聊了。

欧洲有句名言:生活的最大危险是心灵空虚。辅导孩子克服空虚的方法如下。

(1)辅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有意义的活动和事件,如看革命题材的电影、电视剧,听英模事迹报告会,使他们对前途与理想有一个正确认识,从而树立崇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中学是学生打基础的时期,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如果学生对学习有兴趣,那他就不会有空虚感。因此,培养中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很重要的。

(3)辅导学生培养健康的业余爱好。爱好虽然是业余的,但不可小瞧它,它往往能成就人的大事,有很多人就是通过业余爱好走上成功之路的。因此,老师和家长要善于发现学生对哪方面有兴趣,积极引导并给其提供方便,这既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也能使他们学得一技之长。

(4)辅导学生树立学习目标和生活目标等,并明确短期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奋斗的方向,有了精神追求,人就不会有空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