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是什么伤了孩子的心:少儿心理教育72问答
19505400000005

第5章 孩子成了后进生怎么办

一位妈妈对心理咨询师说,她的孩子上五年级了,一直是班里的“差生”。学习比较差,表现也不好,经常挨老师的批评。她很头痛,说自己天天批评教育孩子,方法都用尽了,可就是不见效,急得很,烦恼得很……

后进生是指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或者犯有严重过错的学生。其特点表现在以下方面。

(1)有好胜逞能心理。后进生同样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承认,只因自身品德和学业的现实表现,使他们的期望无法实现。因而,这种好胜心就以一种扭曲的形式表现出来,他们尤其讨厌被当众批评,吃软不吃硬,越压越不服。

(2)有逆反心理。后进生常以批评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常常自以为是。因此,对老师的管理和批评教育有较强的逆反心理,甚至正确的管理和批评教育也会引起他们的对立情绪。

(3)有疑惧心理。后进生由于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较差,心中有一种受到外界环境排斥的感觉,他们企求人们理解甚至原谅他们,而实际上得到的却是与其主观愿望截然相反的待遇。人们如果对他们采取疏远、回避、警惕的态度,他们就会用粗暴无礼的行为来顶撞,或以言行反抗,或以出走来要挟。有时凭空臆测,怀疑其他同学背后捣鬼,特别怀疑老师对自己不怀好意,一句普通的话,他们却可能认为别人跟自己过不去。老师的教导,他们往往当耳边风。

(4)有矛盾心理。后进生心理上一般存在这样几对矛盾。①有强烈的自尊心而得不到尊重的矛盾。自尊之心,人皆有之。但后进生常常得不到人们的尊重,同学嗤之以鼻,老师视为包袱,久而久之,产生自卑感。②要求上进而意志薄弱的矛盾。后进生并非人人悲观消极,他们也有向上的决心。但上进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需要坚强的意志作基础,而后进生恰恰缺乏这种坚强的意志,所以一旦遇到困难与挫折,他们又容易心灰意懒,悲观消沉。③要求爱而得不到温暖的矛盾。后进生渴望得到老师的爱,但由于不思进取,得到的常常是批评和惩罚,这便与其要求爱抚的心理发生矛盾。④逞能好胜而得不到荣誉的矛盾。逞能好胜是青少年的共同心理,后进生也同样希望自己各方面超过别人,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赞扬,但由于他们不能严于律己,尤其对学习不感兴趣,不思进取,因而被老师打入冷宫。他们学习上难以满足好胜之心,于是转移兴趣,另辟蹊径,释放其过剩精力,显示自己的才华,达到心理的平衡。

司马迁说:“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毛泽东也曾说:“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辅导后进生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1)要给后进生更多的“情”和“爱”。后进的孩子往往自卑心理强,丧失克服困难争取进步的勇气和信心,这时,教育者要以“诚”相待,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这样可使孩子感受到炽热的情感,萌发热爱学习、奋发向上的激情。

(2)要善于发现“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可取之处和闪光点,关键是老师、家长要善于发现和寻找,要多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上进心。对他们的错误进行批评时,不要讽刺、挖苦,不要算老账,批评要“究其新,不追其旧”。

(3)要努力创设最佳时机,让后进孩子尝到成功的喜悦。对后进孩子要创造条件,让他们享受到成功而愉快的心理体验,产生成功感,从而树立自信心。

(4)要进行榜样教育,让后进孩子明确方向。进行榜样教育是符合心理上的模仿需要的,作为教育手段,也要符合孩子认识上的特点。可买些孩子所崇拜的伟人、英雄模范、科学家等人物故事丛书,引导孩子阅读,让孩子不断受到榜样力量的熏陶和感染。

(5)要充分信任,培养孩子集体荣誉感。教师与家长要了解孩子的爱好、特长,委以一定的工作,让他在实践中充分意识到自己是班集体和家庭成员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懂得自己的行为表现对这个集体带来的影响,从而产生前进的动力。

(6)要家校结合,宣传行为规范等法规法令,让孩子分清是非,掌握标准。孩子是非观念和辨别是非能力是在正确的思想教育和舆论影响下逐渐形成的。家庭与学校应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及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共同做好转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