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是什么伤了孩子的心:少儿心理教育72问答
19505400000059

第59章 如何对残疾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我是一名残疾学生,胆小的要命,这可能源于自卑。例如到超市买东西,要找的东西找不到,憋的脸通红也不敢和导购员说话,如果有导购员主动向我推销产品,我都会脸红。还有,其实朋友说我长的还可以,应该说中等以上,可我总觉得自己很难看,一看到漂亮的女孩子马上就抬不起头来,特别是看到又漂亮又有才华的女孩子,我更自叹不如。我已经26岁了,这是不是心理障碍啊,我觉得这严重影响了我的生活,道理我都懂,无非是要树立自信,可是我的自信要怎么才能树立的起来呢?要我喜欢我自己,我怎么才能喜欢上我自己呢?

一般来说,残疾学生有以下心理特点。

(1)自卑。由于生理上的缺陷,他们自愧不如,再加之常受到同学们的讥笑,常表现出抑郁、胆怯怕人。他们一般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很少交往,自叹不如别人,怨生不逢时。

(2)存在不同程度的依赖心理。残疾学生受到来自父母和亲友的过分关爱,一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因为养成了依赖习惯,依赖心理重。当然,残疾学生的依赖性也可能与他们的残疾有关,特别是四肢伤残的学生,由于手足不健全,行动不便,甚至在竭尽全力时才勉强如愿,因此,只有依赖他人的帮助。

(3)意志薄弱。残疾学生由于缺乏锻炼的机会,他们大多数都在室内活动,因此缺乏意志锻炼,意志一般较薄弱,这是他们今后成功的一大障碍。

(4)力不从心,无可奈何。很多残疾人不甘做一个被社会遗弃的人,他们有理想,也希望有所作为。由于残疾,往往力不从心,加之社会给他们提供施展能力的机会少,因此,他们时常哀叹,无可奈何。

导致残疾孩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如下。

(1)缺乏成功的体验。孩子两三岁便开始意识到自己。由于有了“自我”,就需要别人承认他的人格。这时,他会因自己的失败感到羞愧,也会因自己的成功感到自豪。在与同伴交往中,他们往往由于天生的缺陷,某些能力落后于人,看着同伴们成功后的欢愉,他们更深地陷入失败的痛苦,多次失败的体验使他们丧失了交往的勇气和信心。

(2)父母的不正确态度。一些父母本身对有生理缺陷儿童的教育就缺乏信心,视其为负担,认为他们生来就有缺陷,所以惹人讨厌,对孩子缺乏公正的评价,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孩子软弱、胆怯的个性;另一些父母则将孩子的生理缺陷视为自己的过错,怀有负疚心理,事事包办代替,造成孩子依赖性强、交往能力差而害怕交往;更有一些父母不能正视现实,总认为自己有个有生理缺陷的孩子是件没面子的事,因而整天将孩子禁锢在小天地里以躲避别人的讥笑,人为地使孩子失去与同伴交往锻炼的机会。

(3)顽皮孩子的捉弄与欺负。有缺陷的孩子在性格上本来就比一般孩子脆弱、敏感、自卑、多疑,而在交往中,难免会遭到小伙伴的嘲笑,甚至是捉弄和欺负,如因为瘸腿被称为“拐子”,因为头发稀少被称为“癞痢头”等。孩子幼儿的心灵不堪忍受他人的冷嘲热讽,有过这种体验的孩子多半不敢与小伙伴们交往。

有一个新认识的朋友,他很阳光,喜欢各种娱乐和运动,尤其喜欢打篮球。他打篮球的方式很奇特,总是用左手运球,居然能用单手在人群阻挡中准确地投篮。其实,他这样做的原因并不是出于卖弄球技,而是因为他只有一只手。这只神奇的左手居然能打一手好球,写一手好字,甚至能在钢琴上演奏出动听的乐曲。更让人敬佩的,是他对生活乐观的态度和健康的心态。他的言语总是那样的亲切。他工作努力,与同事朋友的关系融洽,与客户的交流愉悦,常常得到老总的嘉奖……见过许多因为身体残疾心理也一同“残疾”的人,所以一直不理解他的“健康”。直到有一天,见到了他的家人,笔者才醒悟。

那天,笔者和一个朋友去他家看他,他的父母非常热情,请我们留下吃饭。他们一家人都很热情,谈起他的时候,言语之中总透露着无尽的温情爱意与骄傲、自豪。聊了半个钟头之后,晚餐准备好了,大家就围坐在桌前,品尝起他母亲做的美味佳肴,笔者也成了左撇子……

那一刻,感动如潮水般涌上心头,笔者从来都没有想象过,这个世界原来还有这样真挚而细致的爱。一家人为了给自己残疾的只有一只左手的亲人一个平和正常的环境,一齐改掉自己坚持了几十年的使用右手的生活习惯。可以想象,在他年幼时用左手第一次笨拙地拿起筷子,夹起一片菜叶时,他的家人也正同样笨拙地、用左手反复练习那个动作,直至成为习惯。而这样的习惯与爱伴随着他,与他一起成长。为了让他健康乐观地生活,他们把所有的爱,全部写在了左手上。

残疾学生的心理辅导方法如下。

(1)充实他们的精神世界,培养坚强的毅力,立志成才。残疾生不同于正常生,他们现在和今后都会面临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和压力。因此,立志和培养毅力对残疾生来说显得尤其重要。

(2)淡化特殊,以集体的力量感召残疾特殊生。研究表明,虽然中学生在人格发展过程中父母起着重要作用,但同伴交往作用是父母所不能替代的。每个学生都有被他所处集体肯定的愿望,但由于残疾生生理、心理特殊,他们很难被同学接纳,针对这一情况,老师对残疾生应付出更多的爱,时时鼓励他们每一个小小进步,同时要教育学生尊重残疾生,理解残疾生,爱护残疾生,使残疾生感到大集体的温暖。

(3)一视同仁,以统一的标准要求残疾生。我们可以在学习条件上、生活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更多的帮助,但学习要求必须与大家统一,这样,他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展示自己的风采,才会在自尊的同时拥有更多的自信。

(4)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励残疾生。当代很多伟人、名人、成功者都是残疾人,如保尔、张海迪、邓朴方等,老师和家长可用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来教育和辅导残疾生,树立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

(5)运用补偿的心理防卫机制来辅导学生。残疾生并不是处处不如人,他们在生理方面也许不如别人,但在精神方面与他人是平等的,老师和家长可以辅导残疾学生,培养他们的特长,用成功的喜悦来淡化残疾对人的消极影响。如上面我们提到的保尔、张海迪和邓朴方,他们都是成功的人,他们之所以受到世人的注目和尊敬,是因为他们做了很多不平凡的、有利于人民和社会的事。

(6)给孩子更多的爱。父母首先应以乐观的情绪、正确的态度看待孩子。也许你无法改变他已有的生理弱点,但你可以帮助孩子摆脱痛苦、失意的情绪,给予精神的支持,让他意识到父母在爱护他,老师在支持他,使孩子知道把手伸向别人是有勇气的表现。

(7)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具体做法:让孩子做好接受失败的心理准备。教孩子懂得生活中失败是常有的事,任何人都会遇到挫折,只是各自经历的痛苦不同而已。借助榜样的力量。可经常给孩子讲电视、小说、现实生活中的有关残疾人战胜生理弱点的事例,增强孩子的抗挫折意识,激发孩子抗挫折的勇气。

(8)发掘潜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势并加以培养,如腿瘸了,却能唱好听的歌;耳聋了,却能画好看的画等,在优势方面使其获取成就感,增加愉悦的情绪体验,逐渐树立自信心。

(9)教孩子正确的评判观,正视生理缺陷,学会自我肯定。比如,家长应使瘸腿的孩子明白跑步并非仅为名次,参与过程中获取愉悦心情才是更重要的。这样,孩子便不再为拿不到名次而自卑,从而培养孩子乐观豁达的胸怀。

(10)尽可能为孩子提供学习的机会。只要有可能上学的,要克服一切困难让孩子上学,最好上残疾儿童学校;没有残疾儿童学校的地方,可以随班就读。实在上不了学的,也要采用不同的方式让孩子学习文化知识。这对孩子的一生是十分重要的。每个残疾孩子的情况不同,有的可能有某方面的特长,有的虽无特长,也有相对的优势。家长应该尽早给孩子选择学习一技之长的机会,这是孩子未来生活的依靠。

(11)支持孩子参加各种群体活动,特别是有较多残疾孩子参加的群体活动。这样做不但可以开阔孩子的视野,丰富生活内容,更重要的是会使他们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增长适应社会的本领。有的家长总把残疾孩子放在自己的过度保护之下是不好的。残疾孩子也需要“放飞”,需要交往,需要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