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是什么伤了孩子的心:少儿心理教育72问答
19505400000066

第66章 家长为什么要多给孩子一些信任

据新闻媒体报道:晋江市有6个女生因不满家长的态度,相约离家出走了,这可急坏了他们的父母。

事发后,6个女生的家长找来了所有能叫的亲戚朋友,加上学校老师,几十人在汽车站等地苦苦寻找。听同班一名同学说,女孩们离开之前有联系过一个南安的男网友,说想去他那边找工作。

当天晚上,李先生回到家中翻找女儿的衣物和东西,希望能有线索。他在女儿的一件衣服口袋内意外发现了一张纸条,纸条上说:“如果我不走,就算待在你们身边,日子也好过不到哪,因为你们已经不相信我了。”

小李说的“不信任”,指的是她期中考试没考好,成绩退步了,老师曾打电话给她的家长。家长们都表示,女儿平时都挺乖,他们从来没有打骂过孩子,都是要什么就给什么,“连重一点的话都没对她们说过”。据老师介绍,6个女生平时成绩在中等水平,表现也都还算不错。

家长们得知,孩子们出走后的第二天上午11时许,曾有同学上QQ,在网上短暂联系上了6名女生中的小廖。不过,同学问她在哪儿,她却怎么也不肯说,只说自己要出去打工。过了一会儿,她就下线了。

接到家长报警后,当地警方组织专案组展开调查。警方向6名女生的老师、同学、家长了解她们平时接触的人和情况,并到学校周边的网吧等场所进行寻找。之后,民警对她们所有可能出现的地方的老乡、朋友进行了全面调查。警方通过侦查发现,孩子们出走当晚8点左右,6名女生在××村一家石材厂附近的超市出现过。民警立即赶往当地,到时才得知,她们已在第二天下午3点左右离开了。当天下午,民警发现女孩们在离家前,与一位叫小任的有过联系,小任曾是她们的同班同学,目前已辍学在××地一家餐厅打工。第三天傍晚5点左右,警方终于在××地师院附近一家餐厅内,找到了出走的6名女生。第三天晚7点40分左右,6名女生被民警接回家。

“找到她们时,她们可能是没找到工作,垂头丧气的。”一位民警说,“刚开始,她们不愿意跟父母一起回来,经过反复劝说,她们最后才同意回来……”

巴特尔指出:“爱和信任是一种神奇的力量。教师载有爱和信任的眼光。哪怕是仅仅投向学生的一瞥,幼小的心灵也会感光显影,映出美丽的图像……”就在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对学习没有信心时,教师相信学生存在智能优势,只要这种优势得到发挥,每个学生都能学得好,只要方法得当,就没有跟不上的学生。在每位学生身上,家长和教师都要看到他们的长处,找出他们行为中的闪光点,哪怕是细微的优点。课文读错了,词语写错了,教师先表扬他不怕错的精神,再对他说:“下次还请你,老师相信你能成功。”在“下次”之前,教师为他创造成功的条件,那么,相信他的“下次”会有进步的。鼓励的话语有“我相信你做得到”、“我对你有信心”、“这个虽然还没完成,但是我相信你会完成它”、“我知道你会处理好的”。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告诉人们:学生能否持之以恒地学习,与家长和教师的信任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当学生站起来不能流利地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投去一个期待的目光,说一句信任的话语,帮助他成功一次,那么,他在课堂上发言的水平会更高,学习能力会更强。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送去一个信任,在每位学生的心里种下一颗自信的种子,促使他们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信任是相信而敢于托付,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道德关系。在家庭和学校,父母和老师为什么要给学生一些信任呢?信任学生有何意义?

正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成人意识强,而且敏感,学生开始与父母疏远,而且逆反心理强。很多问题处理不当就容易激发矛盾,如不信任学生就是如此。不信任,就会引起反感,经常不信任学生,一方面会导致学生自暴自弃,另一方面会使父母与子女亲情淡漠,使学生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一些学生离家出走,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就与这有关。

不信任学生所导致的矛盾激化在学生早恋方面表现的尤为明显。看到异性同学给自己的孩子传纸条和写情书,有些父母就如临大敌,甚至惊慌失措,他们不问青红皂白,各打三十大板,先给学生一个下马威。这样学生就感到很委屈,有些本是正常交往,并不是恋爱,就更委屈了。有很多少男少女就是不堪忍受老师和父母不公正待遇和折磨,双双出走的,让父母后悔都来不及。信任学生,善于处理与学生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信任,是一个多么令人感动的字眼。可是不少家长总认为孩子年纪小,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不相信孩子。当孩子迈出独立生活的步伐、要求自己吃饭时,大人往往怕孩子弄脏、浪费而喂他;当孩子满心欢喜地自己穿衣服时,大人却为了赶时间而麻利地给孩子穿上了;当孩子和小伙伴为抢玩具而发生争吵时,大人总会怕自己的孩子吃亏挺身而出。父母的出发点自然是爱孩子的,但这种不信任的爱却让孩子丧失学会照顾自己,学会与人交往,甚至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机会,并造就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独立人格的不自信孩子。家长怎么做才能表现出信任孩子呢?

(1)要相信孩子,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主要是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做好自己可做的事,如3~4岁让孩子逐步学会自己吃饭、穿衣服及鞋袜、入厕、饭前便后洗手、收拾玩具等。5~6岁可以进一步让孩子自己盥洗、洗小件衣物,如袜子等。放手让孩子去做,不仅能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2)多给孩子正面的常识、鼓励。哲人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赞扬、鼓励正是肯定一个人(特别是儿童)的具体表现,是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所必需的。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例如表现对孩子的信心,可对他说:“我相信你做得到的。”当指出孩子的优点时,父母可以说:“我觉得你的数学能力很好。”“你会主动整理自己的房间,是很好的优点。”“你的字写得很工整,看起来很舒服。”

(3)接纳孩子的原貌,不要有不切实际的期望。中国人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父母总是依照自己的想法来要求孩子,而不衡量孩子的能力。作为父母,要尽量接纳孩子原来的面貌,不要把他塑造成你所希望的样子,不仅要接受他的优点,也要接受他的缺点。不要时常对孩子做出负面的评论,这样会使孩子误以为自己的能力不好,而自暴自弃。鼓励他勇于尝试,勇敢地面对失败、面对挫折。最重要的是让他懂得,自信并非是父母或别人给他的,而是从自己身上找到的。

(4)该放手的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独立完成任务。有些家长由于不太信任孩子,本来孩子可以去完成的,偏不信任孩子,结果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打击了他的积极性,这很容易导致孩子逆反心理的产生和自暴自弃。有的家长也是这样。本来孩子要钱是去买学习资料,但家长就是不相信,就是不给,结果造成孩子与父母关系紧张而疏远。

信任孩子并付诸行动,它会使规矩的孩子更规矩自觉,以前不规矩的孩子,现在开始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

(5)孩子犯了错误不可体罚、讽刺和挖苦,要相信孩子会改正,会改好。科学家钱学森曾说:“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错误中得出来的,没有大量错误作台阶,也就登不上最后正确结果的高度。”孩子犯了错误不要紧,要紧的是他们能否从中吸取教训。因此,作为老师和家长,要善于去引导孩子,能从孩子的角度看孩子、理解孩子。

(6)不要随便猜疑孩子。猜疑是一种毒瘤。老师和家长随便猜疑孩子,会极大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严重的会造成师生或父子关系破裂,这不利于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中学生的认识水平远不如成年人,他们喜欢正激励和信任,往往不能正确对待批评和猜疑,认为那有损于自尊心,是恶意的。因此,信任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前提。

(7)对待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的情感问题,老师和家长不要谈虎色变、大惊小怪,生怕孩子“一失足成千古恨”。男女学生交往是正常的,不要动不动就扣以早恋的帽子。就是孩子有早恋,千万不要压制,搞“一刀切”。要引导孩子正确对待早恋,对待男女关系,要相信孩子能处理好个人的情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