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是什么伤了孩子的心:少儿心理教育72问答
19505400000067

第67章 孩子不想上语文课怎么办

一位女学生求助:由于我的语文成绩不好,总是受到老师的批评,有时他语言很尖刻,这使我在同学面前总抬不起头来。后来,我越来越讨厌上语文课,甚至头疼。以致见到语文老师,既害怕也讨厌。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老师在教学中应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自主探究,同时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灵活的学习方法,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自我意识,提高自我分析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教学之间互动交往,进而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由于学生所处的家庭背景、文化环境、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他们的学习活动也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只有形成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能力,才能有效地促进学习过程中多方面的交流、交换、交往,以及相互活动、相互作用、相互促进,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一些老师由于不重视与学生的互动,不重视学生的心里想法,在教育态度上也简单粗暴,导致师生关系紧张,也导致学生对老师的不信任和厌倦。

导致上面女生求助者现状的原因如下。

(1)有些孩子是由于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比如遭到讽刺、挖苦;受到不应有的干涉,或与家长、同学或教师发生矛盾等,尤其是当和教师发生矛盾时,他就更不可能把精力专注于学习。

(2)有的时候是因为教师、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太高,孩子因为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产生了负罪感和内疚感,因此也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样也就不能去听教师所教的课程了。

(3)有的时候是因为我们教师没有适应人本教育,没有改正自己的教育观念和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同时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则,对学生的爱心不够,不能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4)还有的是因为教师缺乏课堂管理的技巧,没有建立课堂行为规范,如有的教师发现学生上课不专心,明知学生因为不专心答不上来,就故意提高嗓门,将其一军:“某某同学,请你重复一遍刚才老师讲的话。”或者干脆对这些学生不管不顾,只提问那些好学生。这时候教师成了“主角”,好学生成了配角中的“主角”,而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时候是“观众”或“听众”。对自己不喜欢的教师学生又怎么能喜欢听他讲的课呢?所以他的成绩也不会好。

(5)还有的课堂过于死板,气氛过于沉闷,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更不会去学习了。

(6)还有对学生的评价。评价很重要,无论是课堂评价还是学生的自评、互评都要准确。课堂上要多鼓励,及时鼓励、肯定评价要多于否定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要把握好,不要使学生的自评、互评变成自我夸耀、自我贬低,或互相攻击、互相挑刺,评价要中肯,要切合实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精力更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7)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鼓励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题。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准备好充足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提供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自觉、自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学习。

(1)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任何一个老师,都喜欢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你的语文成绩老是跟不上,老师肯定就不太喜欢你。加之方法欠妥,老师说了一些过头的话,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老师的心是好的,无非是刺激你、激励你学好语文课程,把成绩提上去。本来老师是善意的,但你从反面理解老师的批评,你就会自寻很多烦恼,甚至会对语文老师产生憎恨情绪。如果你认为老师的批评是善意的,就会像老师表扬你一样,越学越有劲,越学越有趣,这样,自然就会有收获,成绩自然会提高。

(2)正确认识老师与家长这两个不同角色。老师与家长虽然都是你的教育者,但他们充当的角色却不同。如果你的家长很尖刻批评你,你会完全认为他这不是恶意的。你甚至会撒撒娇,发发脾气,家长也不会在意。但老师则不同,你不能顶撞老师,更不能对老师发脾气。但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希望你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明白这一点,你不会再讨厌你的语文老师。

(3)正确认识和面对语文课。学好语文,终身受益。在你今后人生任何一个环节,都要用到语文知识。不学好语文,以后会寸步难行。当你认识到语文的重要性时,你就会重视它,对它产生兴趣。有了兴趣就好办了,因为你会有学习的动力。当你把语文成绩搞上去,你就不会再害怕语文老师,因为老师会改变对你的看法。

面对孩子这种情况,家长应该如何去做呢?

(1)不要只听孩子的一面之词而提出转学或更换老师的要求,因为这对家长和学校来说都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也不能保证因转学或更换老师就一定能够选择到孩子满意的老师。

(2)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认真倾听孩子的诉说,使孩子体验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从而毫不隐瞒地讲清楚不喜欢老师的具体原因。众所周知,在很多情况下一些孩子抱怨老师,往往是需要找到一个倾诉的对象,父母要给孩子提供倾诉的机会。

(3)在倾听孩子诉说的过程中,不要急于表态,并努力使孩子懂得这些道理:老师也是人,他们难免有缺点,但他们毕竟是长者,对老师要尊重。对老师的尊重并不等于认为老师做得都对,对老师有意见就应该向老师提出来,只是需要讲究一些策略。

老师对学生的所作所为,其心愿和动机都是希望学生进步,但是因为每个老师的性格、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不同等方面的原因,有的老师可能温柔一些,有的老师可能凶一些。我们要学会适应各种老师的教育风格,这有助于今后在社会上能够更加适应形形色色的人。

因为不喜欢某位老师而不爱学习该老师所教的学科,等于放弃受教育的权利,最后倒霉的是自己。

在学校不仅要注意搞好与老师的关系,也要注意搞好与同学的关系。

(4)加强与教师的沟通,从中既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也要让老师了解孩子在家中的行为,这对家长和老师共同教育孩子、避免孩子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极其重要。如果在与该老师的沟通过程中,了解到老师在教育方式上确实有一些问题,可婉转地提醒其改正。

(5)有意识地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该老师的优点,并将其告诉孩子,改变孩子对该老师的不良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