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是什么伤了孩子的心:少儿心理教育72问答
19505400000007

第7章 孩子很偏激是怎么回事

林女士求助于心理咨询师:我孩子与人争论问题时,从不相让,有时明知错了,口里还硬说绝对没错。平时看问题也很绝对,一好百好,一坏百差,以偏概全,脑筋从不转弯。我该如何帮他矫正过来啊?

偏激是指人的意见、主张等过火。偏激在青少年中存在较多。其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认识上的片面性。偏激在认识上的表现是看问题绝对,片面性很大。比如,有的学生一次考试考好了,就以为自己什么都好,扬扬自得,容易产生骄傲情绪。而有时一次考试不理想,就消沉到底,一蹶不振,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了。

(2)情绪上的冲动性。偏激在情绪上的表现是按照个人的好恶和一时的心血来潮去论人论事,缺乏理性的态度和客观的标准,易受他人的暗示和引诱。如果对某人产生了好感,就认为他一切都好,明明知道是错误、是缺点,也不愿意承认。

(3)行为上的莽撞性。偏激在行动上的表现是莽撞从事,不顾后果。中学生往往认为友谊就是讲义气。当他们的朋友受了别人“欺侮”时,他们往往二话不说,马上就站出来帮朋友打架,把蛮干、鲁莽当英雄行为。

造成孩子偏激的成因有以下两点。

(1)知识经验不足,辩证思维的发展尚不成熟,不善于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往往抓住一点就无限地夸大或缩小,自以为看到了事物的全部,极易出现以偏概全的失真判断,导致错误的结论。

(2)中学生正值青春期,内分泌功能迅速发展,大脑皮层及皮层下中枢的兴奋度常迅速地增强或减弱,从而形成情绪的波动不安,出现偏激认识和冲动行为。

三国时代,那位汉寿亭侯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是何等英雄气概。可是他致命的弱点就是刚愎自用,固执偏激。当他受刘备重托留守荆州时,诸葛亮再三叮嘱他要“北据曹操,南和孙权”,可是,当吴主孙权派人来见关羽,为儿子求婚,关羽一听大怒,喝道:“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总是看自己“一朵花”,看人家“豆腐渣”,说话办事不顾大局,不计后果,导致了吴蜀联盟的破裂。最后刀兵相见,关羽也落个败走麦城、被俘身亡的下场。本来嘛,人家来求婚,同意不同意在你,怎能出口伤人,以自己的个人好恶和偏激情绪对待关系全局的大事呢?假若关羽少一点偏激,不意气用事,那么,吴蜀联盟大约不会遭到破坏,荆州的归属问题可能就是另一种局面了。关羽不但看不起对手,也不把同僚放在眼里,名将马超来降,刘备封其为平西将军,远在荆州的关羽大为不满,特地给诸葛亮去信,责问说:“马超能比得上谁?”老将黄忠被封为后将军,关羽又当众宣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目空一切,气量狭小,盛气凌人,其他的人就更不在他眼里,一些受过他蔑视侮辱的将领对他既怕又恨,以致当他陷入绝境时,众叛亲离,无人救援,促使他迅速走向败亡。偏激的人看问题总是带着有色眼镜,以偏概全,固执己见,钻牛角尖,对人家善意的规劝和平等商讨一概不听不理。偏激的人怨天尤人,牢骚太盛,成天抱怨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只问别人给他提供了什么,不问他为别人贡献了什么。偏激的人缺少朋友,人们交朋友喜欢“同声相应,意气相投”,都喜欢结交饱学而又谦和的人,老是以为自己比对方高明,开口就梗着脖子和人家抬杠,明明无理也要搅三分的主儿,谁愿和他打交道?家长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帮助孩子克服偏激心理。

(1)丰富知识经验,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帮助孩子拓宽兴趣范围,积累丰富的知识经验,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引导孩子全面、灵活、完整地评价事物,冷静、客观地看待问题。

(2)加强意志力的锻炼。使孩子明确行为的主要目标,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从小事做起,从今天做起,逐步磨炼意志。高尔基说:“哪怕是对自己的一点小小的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强而有力。”一味地放纵自己,原谅、迁就自己,只能使自己在错误、缺陷、恶习的斜坡上越滑越远,最终不能自拔。坚持参加体育锻炼。在严寒酷暑中经受磨炼,培养勇敢、顽强、坚韧、机智、果断、团结、互助等良好的意志品质,有效地增强自控能力。

(3)自我暗示。用语言:我的话可能过头了!我应该冷静思考、再思考。来暗示自己,克服偏激行为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