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是什么伤了孩子的心:少儿心理教育72问答
19505400000071

第71章 如何做好预习

“你每天上课前都预习课本吗?”调查在校学生后发现,不预习的学生比例还不少。一些同学错误地认为,课前预习没有必要,反正老师上课时要讲,上课专心听讲就行了,何必事先多费脑筋,还浪费了许多时间。应该说,这是一种错误想法。事实上,许多同学在学习上花费了不少时间,但忽略了课前预习这一环节,学习成绩始终不理想。一位初中学生对咨询师说:“记得以前老师就向我们提出过预习的要求,但当时,我和许多同学一样,没把它放在心上,觉得反正老师上课时要讲,课前看不看没多大关系,就没有有意识地进行预习。到了快中考,我明显地感到我的各门功课学得不扎实:往往上课时听懂了,下了课就忘了,觉得很被动。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仔细琢磨,发现重要的是因为没有认真预习。”

预习在学生的学习中很重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听课效率。通过预习,对即将要学习的新课能够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哪些内容自己能够弄懂,哪些内容自己还没弄懂。这样,听课时便可集中精力去听那些自己没弄懂的部分,听课变得更有针对性了,能够抓住课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2)更好地做课堂笔记。如果课前不预习,上课时,老师讲什么就记什么,盲目地记笔记而顾不上听课。经过预习,记笔记时就有了针对性,选择那些自己书本上没有的、老师另外补充的内容以及自己预习时没能理解的部分去记,这样可以节省大量时间用于听课时思考问题。

(3)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本身相当于一种自学。预习时,要独立地阅读,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独立地接受新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的自学能力会逐步提高。

(4)预习可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学生在预习时,对知识已经做了独立思考,听课时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这样就比单纯依靠听课获得知识记忆效果更好。

预习之所以有这么多的良好作用,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是因为在预习过程中,发现疑难点,从而在大脑皮层上引起了一个兴奋中心,即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状态。这种注意状态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并指引着学生的思维活动指向疑难问题的解决,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

预习的好处有许多:一是对旧知识的复习、加深和运用的作用,为新课学习扫除障碍;二是做到心中有数,可以提高听课的效果,并能提高记笔记的水平;三是可以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四是能够提高自学能力,促进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预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方法,每个同学都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针对不同学科的要求,作出个人的预习安排。同时还要根据新课的知识要求,回顾或复习有关的旧知识、旧概念,以便做好课前的知识准备,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

预习有三重层次。一是接受,预先看一遍新教材,初步了解要学的新内容;二是寻找,通过预习,找出疑难所在,消除“拦路虎”,提高上课效率;三是解答,通过预习既能了解新课的知识内容,还能探求部分问题的解答。以上三重层次也是三种预习方法。

当然,具体采用哪种预习的方法要视情况而定。对有些课程只要通读一遍,粗略了解即可,而对有些理论性强的学科则应充分理解其内容,甚至连习题也要思考解答。越是高年级的课程越应该努力预习。在预习中遇到不懂的地方,不要马上去找答案或请教人,而应该亲自查阅参考书,并好好思索,如能自己解决就会印象深刻,如弄不明白就记下来,上课时再去解决。

吉林省有位高考状元对预习方法讲得很好,他说:“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尽量自己解决,实在不行就记下,这些地方就是课堂听课时需要注意的。要强调的是,不能认为自己预习完了,书看懂了,就不认真听讲。要注意对自己解决的问题,老师是用什么办法解决的,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作个总结,必有收获。如果课前来不及预习,那么上课前几分钟要浏览一下,做到心中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