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酒店帝王:希尔顿传奇
19506000000006

第6章 穿过人生的丛林,哪里是冒险家的乐园?(1)

是金子总要发光的,但是满地都是金子,你还知道自己是哪颗吗?

政客、银行家、军人……顺势而行的希尔顿似乎总是不上不下,找不到出路。

穷得只能开旅店了

所谓贵族

存款多了,地位高了,女人有了,孩子大了,显然,圣·安东尼奥物质基础和上层建筑都不能满足现在的希尔顿家族了。

这跟当下人口流动是一个道理。手里有储蓄了,就要去更繁华的地方享受享受,顺便争取把农业户口城市化,再把小城户口大都市化。

——毕竟大树底下好乘凉啊。

往后的两年里,希尔顿一家的重心就不再是如何扩张财富,而是如何最好地享受这笔财富。

然而,一向英明神武的格斯上校这回就显得有些短浅了。

他领着全家搬到了长堤以后,马上把财产分成了积累和消费两块。积累的部分毫无新意,就是把积蓄当成了流动资金,继续经营他在圣·安东尼奥的生意。消费部分更是让人惋惜,他既然没有圈地盖楼的意识,也没有像暴发户那样买上两栋豪宅显摆,只是花了大把的钱购置物件,以及租用一栋临海的豪华别墅。

常年居住在小地方的上校先生对大城市房价缺了心眼,忘了还有不动产投资那么一回事儿。

长堤没有固定资产,这大概也是在后来的经济危机中希尔顿家族不得不再搬回去的原因之一吧。

由此可见,生来激进的人一旦原地踏步现世安稳,总是要吃些亏的。

尽管有些遗憾,但是这两年他们还是尽情享受了一阵子。

咱们的希娃子正准备去东部的学校主修经济学,为了成为一名真正的绅士,他也想再拿起书本来,接受东海岸的文化熏陶。妹妹伊娃也在著名的波士顿音乐学院进修,努力地朝着职业小提琴手的方向发展。

总之,小希尔顿们纷纷搬出了老地方,跳槽到长堤的学校,这帮小家伙往人堆里一站,个个都成了根正苗红的花朵。

在这段日子希娃子又找了一个新的目标——白雪公主。不过具体的故事,咱们就不得而知了。因为他这一生所经历的红颜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完全是咱们这些凡夫俗子望尘莫及的。这些太小菜的情节一时之间实在是难以找到可考史料,所以,关于他的爱情故事的笔墨还是着重落到后来出场的上流名媛、高官儿女、纯情小红帽、风骚大明星身上吧。(呼呼,这美女太多了,数得人腰子疼。)

就这方面说来,希娃子是一点也没有传承老爸的专一血统,因为格斯从始至终也只钟情于他妈玛莉。那是标准的“老婆一个,孩子一大堆”的传统男人。

说到老婆、孩子,这里不得不提美国地广人稀的国情,尤其是西部,相比连绵不绝的矿产,人口才是稀缺资源,怎么办呢?

鼓励生育呗。

一切的因素都促使希娃子他爸妈决定顺势而为——小宝宝海伦的到来就是他们日日奋战的结果。不难想象,那时的希家是如何的快活哟。

事实上,整个美国都是一片喜庆,那时资本经济正在迅速扩张。人们哼着“风流寡妇”四处找乐子;奢侈的旅馆在纽约市区高高耸立起来;巴拿马运河上开始游走生生不息的运输队伍。

20世纪初,似乎大家都有大把大把的钱用来挥霍。

马祸

日子虽然好,可是与生俱来的不安分因子使他并不甘心于流年平淡。在深知有钱的好处以后,他一边念着高中,一边卖报纸赚外快。本来送报也没什么大不了,换了别人,送报就送报吧,可希娃子就没那么老实,不给你整个车祸出来,就给你弄一个马祸。

故事要从一个奇怪的早晨说起。至于到底是怎么个奇怪法,各位大可尽情发挥想象,如果不是雾太大,那就是天色灰暗,总之,他借着天色的掩护成功地匿了。

话说那早正在下雨下雾下一堆的天气现象,主人公左手拍着马屁,右手抓着马鞍在一片没有红绿灯,没有斑马线的朦胧之中狂奔。谁知,这时拦路走出一个路人甲,等希娃子定睛看清楚的时候,急刹车也不行,内行超马也来不及了,在一片混乱之中,行人“中马”不支,负伤倒地。

作为一个信徒,希娃子本不该肇事逃逸,可是转念一想,妈呀,我送个报才赚多少钱,搞不好全搭上也不够医药费的一个零头。万一碰见难缠的主儿,不被他狠狠宰一刀,回家也是被格斯吊起来打一顿……越想就越后怕,还是溜了吧。

希娃子逃过“初一”,“十五”马上就到了。

第二天,希娃子一如往常去送报,可是,不对啊,每张报纸上都有好大的篇幅谴责昨天某个不道德骑士。仔细一看,更是把希娃子吓得冷汗直流,怎么事发路段好眼熟啊,正文内容仿佛如昨啊。

敢情那个路人甲也是不好欺负的主儿,没有抓到肇事者就改用群众的力量,也就是咱们俗称的“唾沫掩埋法”。

报纸事件让这个自负的小青年觉得怕怕了,从那以后,别人家报童都是策马狂奔,可怜的希娃子跨在马背上却是诚惶诚恐。他甚至跟另一个报童交换了送报路线,尽管路程不好走,他也认了。

当然,尽管报纸对那名骑士狂轰滥炸,却没有人怀疑到积极上进的希娃子。只是希妈妈义愤填膺地向娃娃们读报的时候,他心里还是虚得很。

作为一个忠诚的天主信徒,希娃子明白什么是天知地知,上帝正在俯视他,他做过的亏心事都被上面记载下来了。所以这种怕怕一直潜伏在希娃子心里,直到52年后,长堤一个民间团体邀请年迈的希尔顿发表演讲,他终于释然了。

“有一件事我一定要说出来”,他闷得太久了,内伤了。

在希娃子的人生哲学里,可以冒险,可以激进,离经叛道也不坏,但是不诚实是不行的!

很多时候人们做了亏心事,以为自己忘掉了,其实它仍然藏在你心灵深处的某个角落,它随时准备唤醒你,它会惩罚你的自以为是,让你内疚到死。

旅店开张

开张了?

如果你认为希娃子此时大业将成,那要恭喜你,猜错了。

孟子他老人家很早就说过:上帝降大任之前,不跑断他的腿,不扒下一层皮,不把他囧得要死,怎么可能?!

奢华的希尔顿旅店不是现在问世的,不过,这家旅店的营业或多或少地为希娃子未来的事业做了一点伏笔。这里咱们暂且称它为“希尔顿家庭旅馆”吧。

好好的为什么要开家庭旅店呢?当然——是不好,这话要从1907年10月纽约信托公司的倒闭事件说起。

众所周知,20世纪初资本扩张得厉害,那时候经济危机的概念还没有被重视,为了刺激生产,鼓励消费,国家胡乱发行钞票,通货膨胀就成了一枚随时准备引爆的炸弹。几乎是一夜之间,“嘭”的一声,看似雄厚的信贷机构就倒闭。灾祸山洪猛兽一般迅速席卷全国,那叫一个壮观啊,一场全国性的经济大恐慌就这样爆发了。

坚挺的格斯上校并没有彻底破产,不过,灾祸引起的后通货膨胀使得钞票根本不抵用,直接导致了他们家许多店面入不敷出。最后,格斯上校快刀斩乱麻,果断地退回老巢,只留下了一家远在圣·安东尼奥的五金店——反正房租也付不起了,希娃子的绅士梦泡汤了,希妈妈也没有心情再造人了,希尔顿一家就退回老家从头再来。

格斯长期以来就是干日杂买卖的,而且干的很好,一个金融危机怎么就逼得他转行了呢?

咱们也可以这么说:他是不得已而为之。

这是下招里的上上策——现在突然转行正显示了格斯作为拓荒者的智慧。

让咱来清算一下,当时他们所拥有的资产,一共剩有4项:五金店的日用品,一间面对车站的大房子,小希尔顿们的劳动力,以及希妈妈的厨艺。这些要素刚好构成了家庭旅馆的原始积累。

再说说这些本钱,确实也值得咱们分析探究,这四项为数不多的资本,其中有一半(后两者)并不是以实物的方式兑现的,可以说是希尔顿家庭通过探讨总结而来的。是的,他们并不富裕,他们只有一堆卖不掉的日用品和小镇的老房子。在今天看来类似的事情依然在重演,很多时候人们觉得自己一无所有,其实就是被困境蒙蔽了双眼,忽略了自身的高附加值。

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认为自己一败涂地,当自己主动妥协的时候,往往与失败无异。

理论很好很强大

在孩子的投资上,玛莉是非常精明的。她虽然默认孩子们把大多数的精力用于实践,但是,她始终也没有放弃正规教育这块儿。

希娃子他妈简直就是一名具备发展眼光的家长。她给孩子的学习模式像极了今天的“学历+技能”,非常有慧根。

经济大恐慌肆虐的时候,希尔顿家都穷得只能开旅店了,还硬是咬咬牙把孩子们都送到了学校继续接受教育。

这跟很多经济困难的家长供孩子读书是一个道理。家长有眼光,深谙教育兴国兴邦,再不济,也能推动家庭事业发展。可谓是又环保又有高附加值,是照顾长远利益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虽然希娃子家庭条件已经不允许他去东部进修了,但是他还是被送到了沙卡洛的新墨西哥冶矿学校。由于学校离家不远,他周末还能常常回家给希尔顿家庭旅馆帮工,有些半工半读的意思。

通过研究希娃子的自传,咱大概可以猜到他是不喜欢采矿专业的,不过,那时候他已经20岁了,通过实践,他已经渐渐发现自己理论根基薄弱。他也不再像16岁那样认为自己可以一味地干老爸的事业而不需要念书,他的确感觉到自己应该去学习点什么。

在这里,咱们要引出另外一个人,他就是咱中国的7天酒店的CEO郑南雁先生。这位出生在中国20世纪60年代末的知青与希尔顿从事着一样的行业,也与希尔顿有着相似的遭遇。以下是一些关于郑南雁的简介:

1968年,出生于广东汕头(这个很平常);

199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计算机系,尔后进入广东省经贸委计算中心(就是事业编制嘛,也很平常);

1993年,离职创业,扔掉“铁饭碗”(这个就有点牛了);

2000年,事业正火爆,突然就“变心”转行了,加盟携程旅行网(又牛了一回);

2005年,获得风险投资,创办7天连锁酒店(……);

2009年11月20日,7天连锁酒店登陆美国纽约交易所,成为纽交所首家中国酒店企业。

(总结:牛人一枚。)

一路下来,中国的郑南雁也从事过很多工作,一开始还是与专业很有关联的,到后来就频繁转行,最后整出的公司还在纽约成功上市了。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境遇,怎么就成就了这么辉煌的结果呢?其实只要稍作推敲,它们之间就已经千丝万缕。到底是什么把这些贯穿起来的呢?

在此,咱要着重向大家推荐的是:理论,实践的伟大奠基。

从简历上看,2000年郑南雁就放着好好的软件公司老板不干了,跑去干旅游网的确有点说不通。殊不知,这一转却给他将来创办7天酒店积累了很多理论基础。

他是这么说的,在携程网的5年里做了很多具体的工作,也学到了很多思维方式和先进理念。比如说使得决定的效率更高、用电子化手段营销等等。

如果你也稍微关注过7天酒店,相信你知道在7天酒店投宿的客人绝大多数都是通过互联网注册的会员。郑南雁的电子化营销手段几乎成就了7天酒店最主要的客源,而且,这么做,他成功了。

理论根基是成功的奠基石,这说得一点都不浮夸。

鉴于中国早期的国情,很多富商巨贾都没有受到较为完整的教育,这使得很多人侥幸地认为不读书、不学习也没有关系。可是在知识爆炸的今天,侥幸获得的成功通常不会长久,经不起实践检验。于是乎,咱们常常看见这样的现象:F姐红了,知名度一时暴升,久而久之,仅有的一点破名声也就随着时间飘走了。同样,由于一点点积累起来的美誉度,C先生红了,纵然时过境迁,人们想起他依然是赞叹不已。

理论的武装仿佛冥冥中自有安排,成就了今天的郑南雁,也成就了100年前的希娃子。当年在冶矿学校他学到了对他一生影响极大的知识———高等数学。

有些人也许会反驳,经营旅店一定要懂得微积分或者是代数吗?

诚然,这并非咱的初衷。希娃子在《自传》里提到,高数没有教他管理旅店,但是锻炼了他的大脑,使得他在无形中学会了化繁为简的本领,从那以后,不论遇到多么千头万绪的事情,他总能很快地从中理出头绪,做出重大决定。

柳暗花明

话说他们郑重决定开旅馆,自然是全家人都要尽心尽力。

先前提到过,他们的大房子是面对车站的,而劳动力却只有希家的孩子们,所以揽客的任务就责无旁贷地落到了希娃子和兄弟们的身上。

勤劳如希娃子,他要求自己只要有火车进站,不管白天黑夜都要前去招揽;更牛X的时候,他和兄弟们甚至会把路边打盹的也拉进去歇歇脚。总之,那段时间,只要是口袋里有两个小钱的顾客,他们都没有放过。这招在当年可谓称绝,那些疲惫的旅客本来就想找地儿投靠,哪还经得起一帮孩子的软磨硬泡。

可是,用与时俱进的眼光来看这种招数,似乎就不行了。

眼下人们坑蒙拐骗的事情看得多了,同样的拉客招数,在今天,如果车站有陌生人拉着你去住店,甭管他是大人小孩帅哥美女,估计大家都撒丫子跑了。大多数人宁可流离在车站大厅,也不愿意被随便拉去落脚。

早在100年前,偏僻的新墨西哥民风淳朴,只要勤快,招揽客人的问题倒是不大,不过像希娃子这样的业务员兼服务员,到手的钱却少得可怜,那里,给小费的风气也并不盛行。他们得很久才能获得一点5美分、1美分的小费。

有一次,一个男人付了5美元的小费,希娃子不敢置信,他甚至认为是那客人发疯了,或者是把5美元当成了5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