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狩猎财富:沈南鹏向左熊晓鸽向右
19512200000013

第13章 弹不虚发的投资“猎手”(1)

“投资者的荣耀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我期待发现那些有才华和激情的年轻人,把代表未来产业方向的公司扶植起来。当风险投资进入的时候,这些公司能够快速地膨胀起来,成为新经济不可忽视的力量。面对这样的机会,你会心潮澎湃,因为其实你正在创造商业‘帝国’。”

§§§第一节 团队的成长比物质回报更让人欣慰

在加入红杉资本之前,沈南鹏已经开始以个人身份投资过不少公司。上海岩浆数码科技公司,这个以手机游戏闻名业界的公司,应该算得上是沈南鹏个人投资的第一站。

岩浆数码是当时国内最大的手机游戏服务商,拥有超过200款自主产权的游戏,支持100多种手机终端,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10%。

岩浆数码创始人为王江,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1996年7月至2000年3月,任西门子(中国)市场及销售经理;2000年3月至2001年8月任英斯克科技副总裁;2001年10月创立岩浆数码,任董事长兼CEO。

王江的创业源于一个玩笑。2001年,王江仍在英斯克公司任副总裁,他的一个下属因为工作上的事情不顺心,向王江提出要休假一周。一周后,王江约这位同事出来喝咖啡。临走埋单的时候,王江随口对这位同事说:“既然你脾气这么大,不如出去自己创业,要不要咱们一起出去做?”

就这样,两人一同从公司辞职。2001年9月,王江注册了“岩浆数码公司”,但是当时他还没想清楚岩浆数码具体要做些什么。2001年10月,王江和几位创业伙伴经过一番“头脑风暴”后,决定做“大的媒体资源和运营商资源的结合点”,为媒体提供短信解决方案。

当月,岩浆数码就得到了第一个合同——负责搭建成都电视台中国足球队十强赛直播的短信交流平台。这也是国内第一次把短信和电视结合的尝试,让岩浆数码挣到了第一笔收入。

到2002年年初,靠着十强赛的这个案例,岩浆数码又完成了中央电视台2002年春节联欢晚会短信平台项目,并且被电信运营商评价为当时“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短信营销活动”,一夜之间岩浆数码挣了100万,在业界声名大噪。

2002年间,岩浆数码又趁热打铁拿下了2002年世界杯、上海文广传媒、广州《羊城晚报》的单子。2002年年末,央视决定2003年春节联欢晚会的短信互动项目交给他们做。这年,岩浆数码的营收达到700多万元。

岩浆数码的年收入虽然如此高,但却只是集中在春节联欢晚会和世界杯等几个有限的大项目上,其他的小型项目根本不赚钱,甚至出现亏损。在世界杯项目结束后,公司一度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无事可做,明显呈现出过度依赖个别项目的特点。到2003年年初,岩浆数码遇到了瓶颈。

首先是业务上的,竞争对手们悄悄出现。跟媒体关系很好的公司也看到这块利润“宝地”,开始进入这个市场。做完2003年春节联欢晚会这笔单子后,岩浆数码想趁热打铁再拿下央视2套《开心辞典》的单子,但直到2003年11月都没谈下来。对方告诉王江,他们不可能对外合作了,这个领域他们已经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同时,在公司的内部管理上也出现了问题。在公司初创时,公司的组织架构、股权分配、公司章程等硬件内容都有比较具体的设计,但软件磨合远没有达到理想的程度,之前并没有人意识到这个问题。在大家齐心向前冲的时候,高速成长的业绩掩盖了公司内部的毛病。但一旦停止冲锋的脚步,长久积压下来的问题就一下子爆发了。

到2003年第一、第二季度,岩浆数码的业务处于全面停顿状态。股东也一个接一个地离开,王江面临着财政和管理上的双重困境,这个时候他太需要有人能拉他一把了。

正是在这个时候,沈南鹏加入到岩浆数码的发展中来。这次他的加入还有个重要人物的帮助——谢冰。

谢冰,著名天使投资人,天汇创业投资发展联盟合伙人。1997年,谢冰从人民银行研究生院毕业后到高盛亚洲工作了两年。到1999年,他又去法国欧洲管理学院读完MBA,并先后在美林证券香港投行部和香港上市公司宝威集团各工作了两年。在香港工作的期间,谢冰与沈南鹏相熟,并开始对投资产生兴趣,沈南鹏与张帆结识也是通过谢冰介绍的。

2003年的下半年,谢冰打算投资国内的手机游戏运营,他与行业内的前三名种子公司分别签订了投资意向。为了保证第一次投资的成功,谢冰让沈南鹏给自己把关,决定边学边干。在谢冰的引荐下,沈南鹏开始关注起手机游戏行业。

通过考察研究后,沈南鹏最终选择来自上海的岩浆数码。

岩浆数码当时的状况已经不太乐观,正处于创业的初期。沈南鹏注意到岩浆数码的领军人物王江出身贫寒但志向远大,王江每天会带着公司成员跑步,这个小细节,让沈南鹏觉得这个公司会很有冲劲。还有一点,曾担任过外企高管的王江,沟通能力很强。

在手机游戏这个行业里,资本的使用率也比较高,资金在投入后能够迅速转化成赢利能力。基于这些考虑,沈南鹏建议谢冰选择岩浆数码。同时,沈南鹏自己也决定出资加入岩浆数码,这让谢冰和王江都大喜过望。

有了资金的带动,岩浆数码迅速成长。2003年年底,岩浆数码开始掉转船头,开始往手机游戏这块宽阔海域扬帆起航。沈南鹏作为岩浆的投资人,又给予了王江不少经营上的建议。

最初,岩浆数码既做手机游戏的开发商,又当发行商和分销商。随着手机市场的逐渐变大,沈南鹏给予王江的建议是重点发展核心竞争力,王江也发觉应该给公司“瘦身”。“当一个产业发展得越成熟,各个价值链环节就越清晰,大家也知道自己的能力能够抢占哪一块价值链。”

而岩浆数码的核心能力是品牌管理,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品牌意识与品牌塑造能力、渠道的管理能力以及产品的研发管理能力。

岩浆数码那时已经推出170多款原创手机游戏,并拥有“歪歪”、“皮皮”两大自主品牌。在中国移动销量前十名的游戏中,就有四款岩浆数码的产品,而且已经有数十万用户下载过岩浆数码的游戏。于是,王江决定与四五家开发商合作,并择其优秀者纳入岩浆数码的品牌体系。

王江将岩浆数码原有的分销能力转化到对分销商的管理和服务上,在渠道选择上,采取的是柔道策略,并更看中分销商的分销能力。

王江将岩浆数码的品牌运作优势发挥了出来,岩浆数码原有的产品研发能力也领先于对手。为此,王江专门建立了一个游戏研发中心,为游戏的开发提供底层核心技术,保证游戏的创新与质量。此外,他还跟手机厂商保持密切联系,借此掌握手机的技术特性和发展趋势,以便能够开发出更好玩的游戏。

在沈南鹏投资后的一年中,岩浆数码迅猛发展,一跃成为全国前三名的手机游戏运营公司。到2005年12月,从事电信增值服务的行业“大佬”华友世纪对外宣布,投资410万美元全资收购上海岩浆数码技术有限公司,并视岩浆数码的业绩追加投资。同时,任命华友世纪副总裁徐迅光出任岩浆数码董事长,CEO一职则由原岩浆数码董事长兼CEO的王江担任。

对于成功加入华友世纪,王江对未来充满信心:“很高兴岩浆数码能够和华友世纪进行战略合作,相信借助华友世纪的庞大渠道资源和用户资源,与我们在手机游戏方面的强势内容品牌资源的充分结合,我们希望岩浆数码能成为手机游戏行业的领导者。”

作为岩浆的股东,沈南鹏的这次个人投资也得到了回报。在看到自己的投资成果,沈南鹏觉得真正让人欣慰的并不是丰厚的资金回报,而是王江率领的年轻团队的成长。在沈南鹏眼中,所投资团队的成长要比物质回报更让他骄傲。

§§§第二节 “南南”合作,经验换股权

如果说岩浆数码是沈南鹏个人投资的开始,那么分众传媒则是他个人投资的最大亮点。提到分众传媒,不得不提及一个人——江南春。

生于1973年的江南春,是沈南鹏的老乡,1991年被保送到华东师范大学读汉语言文学专业。

江南春生性活跃,大学期间就已经开始有了创业思想。1994年,仍在读大三的江南春筹集了100多万资金成立了一家名为永怡传媒的广告公司。江南春以代理IT广告挖到了第一桶金,到2000年,他的公司年收入已超过1.5亿元,占领了上海95%的IT广告代理市场。

到了2001年,随着互联网泡沫的破碎,江南春的IT广告业务一落千丈。在经过一番痛苦挣扎后,从2002年初,江南春开始关注投资当时广告市场的空白点——楼宇广告。2003年5月,他将永怡传媒正式更名为分众传媒。

分众传媒的主营业务为“城市商业楼宇信息化联播网络”,简单地说,就是电视楼宇广告。从2003年初,分众传媒在上海推出利用数字多媒体技术所建造的商业楼宇联播网,在各大写字楼等电梯等候厅中以液晶电视滚动播出各类广告。

江南春在商业楼宇联播网中,还适时地加入了公益、经济文化等信息。如此一来,他的这个联播网被上海市列为社会公共服务信息化的重点应用项目和上海市公益宣传的窗口。

在政府的大力推广之下,不到一年的时间,分众传媒就将联播网从上海铺设到了全国37个城市,楼宇数从最初的50多栋发展至6800多栋,信息终端数发展至15000多个点。

在2004年,该网络每天覆盖人群就达1200万,单月利润超过千万元,2004年税后利润超过1亿元,在中国拥有75%以上的市场占有率。

分众传媒以其独创的商业模式、独特的分众性、生动性及强制性,不但赢得了业界的高度认同,其成长速度更得到众多国际知名投资机构的积极响应,纷纷表示愿意注资,推动其户外电视广告网络的发展。

在面对众多投资机构的橄榄枝时,江南春没有妄动,他冷静地选择着适合自己的投资方。而此时的沈南鹏,正在为携程寻找二三线城市的广告投放途径。沈南鹏很快就注意到了江南春和他的分众传媒。

同为上海人,沈南鹏与江南春自然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对于沈南鹏的加盟,最广为流传的版本是:沈南鹏和江南春两人吃了两顿饭,相互感觉很不错,于是决定深入合作。沈南鹏只不过说了句“那么让我也当股东吧”,江南春就欣然同意了。

几年后,江南春才透露出自己当时的想法:“我们并不需要个人投资者的钱,但沈南鹏站在投资者角度有独特的个人经验,对公司有很大的附加价值。”精明的江南春认为用股权换取沈南鹏的经验值得,每当遇到公司重大决策时,第一时间打电话给沈南鹏,这个习惯江南春一直保留着。

作为投资方的沈南鹏,对于两人合作的“传言”版本不置可否。“很多投资者都听说过手拿商业计划书,在洗手间堵住投资者要钱的事。”但实际上,并没有那么戏剧性。沈南鹏其实很早就听闻江南春,对江南春每天连续工作16~18小时的热忱和投入早有了解。

正如沈南鹏所言,戏剧性的拿钱场面从未在自己身上出现过,“在上海,我有二三十个朋友在创业,也就投资了江南春一个。”独特的阅人眼光,注定了沈南鹏的成功。

在决定投资分众传媒的时候,沈南鹏就大胆放言“将在一年后赢得十倍的回报”。尽管当时分众的势头很盛,但能下此断言的人却不多。众人在怀疑和猜测中,等待着沈南鹏和分众传媒的表现。

2005年7月13日,江南春没有让沈南鹏失望。分众传媒正式登陆美国纳斯达克股票交易市场,成为海外上市的中国纯广告传媒第一股。融资总金额达1.717亿美元,创下中国概念股在纳斯达克融资规模之最。在上市5个月后,分众的市值更是飙升至12亿美元。

在一夜之间,江南春的身价暴涨2.7亿美元。分众上市的当天,江南春没有忘记沈南鹏。他打电话给正在云南的沈南鹏介绍分众上市的情况,沈南鹏听完江南春的介绍后,说的第一句话是:“我认为应该干的一件事情,就是马上收购聚众传媒。”

聚众传媒是一家极具创新力的综合性媒体集团,宗旨是在全国范围内营建媒体网络。它是当时国内唯一一家真正意义覆盖全国的楼宇视频媒体,所有楼宇全部自行建网并自行管理。到2005年7月,聚众已经覆盖全国45个城市、25000栋楼宇、日覆盖人群超过近3000万人次。

聚众传媒几乎与分众传媒同时诞生,一直是分众的第一竞争对手。聚众给江南春带来不小的压力,如果能够收购聚众对于分众的发展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得到沈南鹏的“指示”后,江南春挟“上市之势”迅速布局,准备收购聚众。2006年1月7日,分众与聚众在上海达成协议,分众以总额3.25亿美元全额收购聚众。其中需要支付现金9400万美元,剩下的收购款则以股票来抵。

此次大手笔收购后,分众传媒几乎掌控了国内98%的楼宇广告市场。在这一领域,江南春再难找到对手了。

作为分众传媒的唯一个人投资者,也是分众传媒唯一的独立董事,随着分众的日益壮大,沈南鹏以后的收获将会更大。

§§§第三节 角色不同,“帽子戏法”同样精彩

2007年8月8日,美国纽交所出现了一只新的地产股——易居中国。这是第一只在美国挂牌的中国地产概念股,而在易居中国的董事会名单上,沈南鹏赫然在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