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0-3岁全脑开发亲子游戏大全
19519400000020

第20章 1~2岁宝宝全脑开发亲子游戏(4)

(6)妈妈摘下自己的帽子,示意宝宝按指令戴帽子,说:“红帽子,”要求宝宝能找出红帽子,并戴上。

小贴士

选用的彩纸要软韧,不要选择硬、脆的纸张,以免划伤宝宝。宝宝对颜色认识不清或因紧张指认错误时,妈妈千万不能着急,更不能责怪宝宝。

3.堆积木的游戏——空间智慧能力

游戏目的

培养宝宝观察力、组装能力和表达能力,而这些能力是提高创造力的基础。

专家指导

在组装积木时,宝宝能在接触周围东西的过程中获取经验和知识。一般情况下,宝宝喜欢组装自己看过或观察过的东西,因此应该培养宝宝对周围东西的观察能力。

游戏步骤

(1)妈妈要给宝宝准备一些几何形状简单的积木,比如正方体、长方体。

(2)妈妈先给宝宝做示范,帮助宝宝把积木垒起来,宝宝最喜欢把积木往高处垒。

(3)宝宝垒积木不正时,积木会倒了,这时妈妈要提示宝宝,搭积木时要放正,边角对正才能搭得稳放得高。

(4)妈妈可以让宝宝把积木搭成火车,在火车头处多加一块做烟筒,排火车比搭高楼容易,在积木倒了以后,要鼓励宝宝重新再来。

(5)“哇,你堆得好高啊!”通过这种说明,宝宝能形成关于高度的概念。

(6)沿着一条线排列积木,然后告诉宝宝:“这些积木好长哦!”宝宝可以通过眼睛认识长度的概念。

(7)宝宝在开始玩时就要养成收拾的习惯,要求宝宝把积木放回盒内,码放不整齐时,盒盖可能盖不上,妈妈要帮忙摆整齐,再盖上盒盖,以后要求宝宝自己完成,这是对手的技巧的练习。

小贴士

家里没有积木时,可以用火柴盒代替,要用白纸将有化学涂料处贴上,防止宝宝放入口内。搭积木能培养宝宝手眼协调,懂得放稳即重心平衡。积木可以搭出各种花样,发展宝宝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4.认识“全家福”——容貌识别、视觉记忆训练

游戏目的

能记忆人的相貌是一种重要的社交能力,有了这种能力才能把熟人记住。

专家指导

让宝宝记认家庭成员,是很好的归属感训练,宝宝认识家人,把自己也当成这个团体中的一员,关心他们的生活,爱听他们的故事,养成良好的归属感,以后才会爱家庭、爱家乡、爱国家。

游戏步骤

(1)这个阶段,宝宝能认识“全家福”里的所有成员,有的能自己说出来,有的还不会说,但是会用手指。

(2)有些人宝宝从未见过,但听妈妈说过,也能正确地指出来。如果在其他的照片中看到,宝宝也能认出来。

(3)如果外出见到了常在一起玩的小朋友的家长(这位家长经常带孩子和宝宝玩),宝宝会高兴地四处张望,到处找这位小伙伴,在他的概念里,其家长的出现就代表着小伙伴的出现。

小贴士

妈妈带宝宝在外面玩耍,要经常把身边的小朋友们的名字告诉宝宝,回到家里还要跟宝宝提起他们,加深印象,宝宝很快就把他们都认熟了。说话顺畅一些时他会挨个儿叫他们的名字,一个不漏。

5.多米诺游戏——培养探索力和观察力

游戏目的

培养宝宝观察力、组装能力和表达能力,而这些能力是提高创造力的基础。

专家指导

在堆砌积木的过程中,宝宝会遇到各种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宝宝会不断尝试,反复思考,通过这个过程,能够提高宝宝解决问题的能力。

游戏步骤

(1)妈妈准备五、六块儿能立起来的彩色积木,和宝宝一起在地面上摆积木,也可以是生活中其他类似的玩具。

(2)就像玩骨牌游戏一样,妈妈要把它们间隔一定距离摆成一列,在这个过程中,要提示宝宝一起来排积木,允许宝宝排得不规则。

(3)在宝宝排错的时候,提醒宝宝,这样排会导致怎样的结果。爸爸在一边配合给宝宝递积木,边递边数数。

(4)摆好后,妈妈轻轻推倒第一块积木,看着积木一溜倒下去,在排列不规则的地方,多米诺现象失败,妈妈鼓励宝宝更正排列并亲自推到。

(5)成功全部推到后,宝宝会特别高兴,妈妈再把积木摆起来,让宝宝亲手推倒积木。

(6)试着让宝宝自己排列,自己推倒。

小贴士

积木要选择易排易推倒的积木,地面要光滑。

6.嘀嘀嘀,车来了——空间、肢体协调训练

游戏目的

锻炼平衡能力。

专家指导

在宝宝的各种感觉器官中,前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前庭是人体平衡的主要末梢感受器官,负责人对重力的感受,判断身体与环境的关系,控制身体的平衡、方向感、距离感的正确掌握。

游戏步骤

(1)妈妈准备带轮子的收纳箱或行李箱,绳子或粗线。将绳子或粗线绑到收纳箱或行李箱的一个结点上,确保足够结实。

(2)在家里清理出一条通道,“道路”附近无障碍或危险品。

(3)让宝宝观察研究他的新“车”,问他想不想开。帮他爬进去,一定要让他坐在里面,以确保安全。

(4)妈妈拿起绳子拉车。开始拉时速度要慢,等宝宝慢慢适应了,再尝试加速。

(5)想办法让情景更逼真,问宝宝:“今天想去哪儿呢?”,行进过程中,还可以发出汽车的声响,“嘟嘟嘟”,“嘀嘀嘀,车来了”。

(6)宝宝可能会高兴地大笑大叫。

(7)如果宝宝不愿上车,也不要强迫他。可以先拉填充动物或玩具娃娃,几圈以后,他就会想自己来试试了。

小贴士

绳子和线都有勒到宝宝脖子的危险,玩这个游戏时,一定要时刻看管好他。玩后要把绳子收起来,放在宝宝够不到的地方。

7.认识形状——认知图形能力训练

游戏目的

学认几何图形。

专家指导

宝宝很容易就能看出形状的不同,最先认识圆形,通过听又学会认识正方形等。宝宝经常可以听到一些新词,如果能与具体的东西相配,就能很快认识新词。

游戏步骤

(1)妈妈把一张画有不同几何形体的卡片摆在宝宝面前,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分别告诉宝宝这些图形的名称。

(2)接下来找来硬纸片,用剪刀剪出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边剪边重复说一次这些形状的名称,让宝宝跟着说一次。

(3)接着妈妈用手指,问宝宝图形的名称,宝宝说不出来妈妈提示,说出来就表扬;或者妈妈说出几何图形的名称,让宝宝用手指。

(4)妈妈还可以在一张较大的硬纸片上分别用刀刻出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让宝宝根据要求将剪好的图形放回相应的地方去。

(5)各种几何图形要大小适宜,颜色统一。

小贴士

用到剪刀等工具时,要防止划伤宝宝。在生活中,妈妈告诉宝宝皮球是圆形的,书本是方形的、长方形的,积木是三角形的。认知各种图形,有助于提升左脑观察能力。

8.小花猫钻山洞——空间想象能力训练

游戏目的

通过爬行,锻炼宝宝的大脑。

专家指导

1岁宝宝爬行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宝宝行走和站立能力的发展。而且,变换身体方位和空间感觉的爬行游戏有助于丰富宝宝的空间知觉,为宝宝视觉空间智能发展打下基础。视觉空间智能高的人,通常有较好的方向感、空间感。全身的协调性好,自我保护意识强。

游戏步骤

(1)爸爸手撑地,用身躯把自己搭成一个“山洞”。

(2)在爸爸身体的一侧堆放一些玩具,鼓励宝宝钻过“山洞”,向前爬,拿回玩具。

(3)妈妈可以在地面上铺上小毛毯或其他柔软的覆盖物,以免地板太硬,宝宝觉得不适。

(4)宝宝拿到玩具后,鼓励宝宝“往回爬”,把玩具交给妈妈。

(5)宝宝钻过“山洞”时,爸爸、妈妈为宝宝欢呼。

(6)宝宝为妈妈拿回玩具,妈妈要及时给予鼓励并数数。

小贴士

要防止铺在地面上的毛毯阻碍宝宝爬行,爸爸也要防止压到宝宝。对不爱爬的宝宝,爸爸、妈妈可多与宝宝开展亲子竞技互动游戏,提高宝宝爬行兴趣,培养宝宝钻、爬的能力。

9.漂啊漂啊——肢体协调、触感训练

游戏目的

让宝宝跟妈妈身体接触,不但能增进母子感情,而且有助于触感的发育。

专家指导

利用玩水游戏能促进身体发育,而且能给宝宝提供新的学习机会。对于性格内向或情绪不稳定的宝宝来说,能消除紧张感。

游戏步骤

(1)妈妈在浴缸里充水后,与宝宝一起进去洗澡。

(2)妈妈支撑住宝宝的颈部和臀部,把宝宝平放在水面上。

(3)当宝宝的身体被水淹没一半时,朝着前后或左右轻轻地摇晃,并随着摇晃的节奏唱自编的歌:“嘻刷刷,嘻刷刷,宝宝洗刷刷”。宝宝会一边享受一边咯咯笑。

(4)让宝宝感受水的柔和和温暖的同时,还可以让宝宝把两臂张开,向前向后划水,玩划船的游戏。

(5)妈妈躺在浴缸内,然后让宝宝俯卧在妈妈的身上,随着妈妈腹部的呼吸上下浮动。

(6)还可以试着让宝宝浮在水面上。

小贴士

浴缸中的水温适宜,水位不宜太深,以免引起宝宝呛水。

10.自制的响葫芦——乐感、精细动作训练

游戏目的

培养手部的精细动作与对音乐的节奏感。

专家指导

让宝宝亲身体验摇铃是怎么做出来的。给他做个响葫芦,还可以同时培养他的音乐细胞。这个游戏是个不错的室内活动,集手工、音乐和舞蹈于一体。

游戏步骤

(1)妈妈准备两个空的卫生纸筒、几张杂志页、剪刀、胶带、沙子。

(2)从杂志页上剪下两个比纸筒底端大几圈的圆形纸片。把圆形纸片放在纸筒底端,折好边缘。用胶带把纸片的边缘完全缠在纸筒上。

(3)让宝宝帮妈妈向每个纸筒里填入沙子,大约到纸筒高度的三分之一。

(4)再剪两个圆形纸片,把它们用同样的方法粘在卫生纸筒开口的一端,响葫芦做好了。给宝宝一个,妈妈留一个。

(5)放音乐,妈妈拿着“葫芦”随着节拍摇晃,里面会发出“沙沙”的声响。

(6)宝宝可能会模仿妈妈,边摇晃边咯咯笑。

小贴士

使用工具时,注意不要伤到宝宝的手。在拿来摇之前,一定确保胶带粘得很结实。

11.妈妈的百宝囊——认知、精细动作训练

游戏目的

有助于精细动作技能、语言、认知能力的提高。

专家指导

虽然一岁左右的宝宝,记忆力与日俱增,但是在三岁以前,宝宝记忆力并不强,学过的东西还是容易忘记,所以在宝宝学习认识身边的事物时,妈妈最好能形成规律,且多重复几遍,不断地重复有助于增强宝宝的记忆力。

游戏步骤

(1)妈妈准备1个手包,里面放置妈妈所用的东西。比如信用卡、化妆品盒、记事本、钱包、手机、钥匙、笔等,要确保这些物件对于宝宝来说是安全的。

(2)在宝宝烦躁不安时,把这个包递到他手上,宝宝立刻就会安静下来。

(3)他会把包翻个底朝天,然后开始琢磨每一个物件。

(4)这时候,妈妈要告诉他这是什么,以及它是干什么用的。

(5)宝宝拿起钥匙链晃一晃,妈妈就说:“这是钥匙,是开门用的”。

(6)翻翻小记事本,妈妈就指着里面的号码说:“这是姥姥家的电话号码”。

(7)照一照小镜子,妈妈问:“这是谁啊?宝贝漂亮吗?”。

(8)抓起钱包,妈妈就指钱币说:“这是钱,可以买吃的,放入存钱罐”。

小贴士

这个游戏非常适合在各种场合的休息区玩。妈妈带宝宝去医院或银行的时候,带上这个手包,在宝宝变得烦躁不安时,把手包拿出来递给他。

12.上下楼梯,步调一致——肢体协调、人际关系

游戏目的

锻炼行走能力。宝宝行走能力发展和其他动作发展一样,经历着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的发展过程。这个游戏在于进一步锻炼宝宝双手、双腿动作的协调性、随意性和灵活性。在社会发展迅速的今天,高智商并不能代表成功,让宝宝在头脑聪明的同时,培养良好的社会情感,具备高水平情商是走向成功的保证。

专家指导

家庭气氛会对宝宝情感和智力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影响范围包括宝宝思维能力和对学习的兴趣等方面,虽然宝宝可以通过遗传得到先天禀赋和特征,但后天家庭气氛对宝宝的影响更为重要。

游戏步骤

(1)妈妈牵着宝宝的手上楼梯,妈妈先迈上一级台阶。

(2)宝宝也迈上一级台阶后,第二只脚要在同一级台阶上停留,待身体适应了新的高度站稳后,再迈上第二级台阶。

(3)妈妈要让宝宝适应了上楼梯时保持身体的平衡后,才能交替脚步,一步一级地上楼梯。

(4)下楼梯要在最下面的三级台阶处练习,妈妈先迈下一级台阶,站在下面扶持并保护宝宝。

(5)妈妈牵着宝宝的手让他迈下来,先迈一脚再迈另一脚,等两脚站在同一个台阶上,宝宝站稳身体,适应落下来的高度后,再下另一级台阶。

(6)练习期间,宝宝有时会表现出胆怯、退缩,不愿意再往前迈出一步,妈妈要用轻快的姿态,抱着宝宝上上下下几次,有助于消除宝宝的担忧。

小贴士

妈妈移动脚步的频率要慢,以免宝宝跟不上而摔倒。

13.背狗狗——空间、协调能力训练

游戏目的

锻炼协调能力。这个游戏能够锻炼宝宝的感觉协调能力。宝宝感知发展趋势是逐渐趋向组合与协调,对不同感觉信息的分析和转化能力是宝宝感知能力提高的标志。婴儿时期的智力是“感知运动智力”,如果宝宝不具有良好的空间知觉能力,就会影响到宝宝将来的发展和生存。

专家指导

研究表明,妈妈或抚养者的抚养质量决定了宝宝是否能建立安全型依恋,而宝宝气质类型则影响其建立哪一类不安全型依恋。胆大的宝宝形成抗拒型依恋,胆怯的宝宝形成回避型依恋。敏感的妈妈或抚养者总能根据宝宝气质了解他发出的信息,及时做出正确反应,因此,培养妈妈或抚养者的敏感性对于建立宝宝安全型依恋最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