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0-3岁全脑开发亲子游戏大全
19519400000022

第22章 1~2岁宝宝全脑开发亲子游戏(6)

(5)接着妈妈要说“跟妈妈玩一个游戏吧,如果妈妈下班了,宝宝怎么做呢?”

(6)妈妈装作刚刚下班的样子,妈妈把引导宝宝拉着妈妈的手让妈妈快坐下。

(7)让宝宝用一个塑料杯子或纸杯,给妈妈端来一杯“茶”。

(8)让宝宝亲亲妈妈。

(9)同时妈妈要唱《我的好妈妈》:我的好妈妈,下班回到家,劳动了一天多么辛苦呀,妈妈妈妈快坐下,妈妈妈妈快坐下,请喝一杯茶,让我亲亲你吧,让我亲亲你吧,我的好妈妈。

(10)多玩几次,宝宝会很喜欢听。在爸爸下班回来以后,让宝宝在爸爸身上练习。

小贴士

了解和关爱他人首先要从和宝宝关系最密切的人开始,让宝宝知道,不光要享受家人给自己的爱,也要爱爸爸、爱妈妈。

25.纱巾舞——乐感训练

游戏目的

培养宝宝的乐感,让宝宝按照节奏舞动,会使一家人快乐无比。

专家指导

宝宝的潜能是多元化的,是无限激发的。父母可观察宝宝的行为举止,兴趣爱好以及喜怒哀乐,比如,他虽不喜欢弹钢琴却喜欢画画,虽没有耐性却有创意,虽不善言语却很热心。父母若把这些细节记录下来,认真分析就能归纳出宝宝的性格趋向或是擅长的一面,从而诱导和激发宝宝的潜能。

游戏步骤

(1)妈妈准备一块透明彩色的大纱巾,爸爸妈妈哼唱或者用DVD放一段优美的音乐,妈妈舞动纱巾,随着音乐节奏做出各种造型,给宝宝一种视觉的冲击力。

(2)然后把纱巾放到宝宝的手里,教宝宝来回挥舞,还可以把纱巾盖到宝宝的头上。如果用颜色不同的几块纱巾,效果会更好。

(3)妈妈也要让宝宝模仿舞纱巾的动作,做一些简单的上下或左右舞动,或者把纱巾扔掉,让宝宝模仿。爸爸最好在一边跟着节奏拍手。

(4)妈妈把纱巾从空中放下,纱巾轻轻飘落,盖在宝宝头上,让宝宝感受软软的薄薄的纱巾,同时通过纱巾观察妈妈和爸爸,感觉纱巾的色彩。

(5)用纱巾来装扮宝宝,比如在宝宝的手上扎一个蝴蝶结,围在宝宝脖子上等,逗宝宝乐。

小贴士

妈妈要防止纱巾缠住宝宝的脖子,抓得太紧了也容易把宝宝的手拉伤。

26.是谁的——人际交往能力训练

游戏目的

让宝宝懂得物品的所属和所属者的称谓,知道不应当随便动用别人的东西。

专家指导

在宝宝成长的过程中,会有很长一段时间,对东西所属的问题弄不明白,总是要抢别人的东西。或者,拿着其他小朋友的玩具不归还,认为那是自己的。这种现象是正常的。

游戏步骤

(1)从分拖鞋开始训练宝宝,先让宝宝认识一家三口的拖鞋——最小的鞋是宝宝的,中号大小的鞋是妈妈的,最大的鞋是爸爸的。

(2)在宝宝认识的过程中,妈妈可让宝宝相应的重复:“这是我的”、“这是妈妈的”、“这是爸爸的”,以增强他头脑中“谁的就是谁的”的意识。

(3)告诉宝宝每样东西都有其固定的使用者,为了不影响别人使用,我们谁都不应该乱动别人的东西,否则别人就会因为找不到而着急。

(4)如果宝宝因为逆反心理而偏要乱动别人的东西,爸爸妈妈可以用藏起他最喜欢的玩具的方式来小小“惩罚”他一下,让他体会到找不着自己想要东西的感觉。

小贴士

妈妈需要经常提醒宝宝,想玩别人的玩具,要征得人家的同意,才可以去玩。慢慢地他就会懂了。

§§§第二节19~24个月:适度开始进行图表识字、识数的教育

宝宝心理早知道

1.能听懂语言的含义

每个宝宝的语言能力都有差异。有些宝宝在1周岁左右就能学会一两个词汇,而且能快速地掌握大量的词汇;而有些宝宝在1周岁零3个月时,连一个有具体含义的词汇都不会说,但在这个时期,任何宝宝都能听懂语言的含义。“爸爸在哪里呢?”此时,如果能指着爸爸,那么即使不会说话的宝宝也能理解语言的含义,可以很快学会说话。此时是宝宝的语言积累期,只要家长一直对宝宝说话、游戏、交流,等到语言爆破期时宝宝可以说出完整的句子。

2.妈妈的幸福生活是提高依恋程度的保障

正常情况下,父母都在宝宝身边、父母关系稳定、家庭生活和睦,更有利于依恋关系的形成。而在这些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妈妈。妈妈的抚养态度决定了依恋关系的程度和品质。

如果妈妈能经常地、长时间地陪宝宝一起游戏,可以促进依恋关系的形成。而妈妈的抚养行为会受到自身身心健康状态、夫妻关系满意程度、家庭经济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只有妈妈自身的生活状态幸福稳定,才能为宝宝的幸福付出更多。妈妈如果总是感到委屈、忧郁,是不可能和宝宝形成稳定的依恋关系的。

3.运动发育和情绪发育是一致的

运动发育和情绪发育就像是一辆车的前轮和后轮。特别是6岁前的幼儿发育阶段,总是互有先后,共同发展。由于彼此的联系紧密,某方面能力发展不足,往往会影响到另一方面的发育。

例如,不安和畏难情绪严重的宝宝,即使身体发育良好,学走路也会比较晚。这是因为这些宝宝虽然具备了正常的运动能力,但是由于胆小,不敢去尝试走路。而且,一些精细运动能力的开发也会比较晚,因为精细运动能力需要通过经常活动身体并不断尝试来发展,而胆小的宝宝往往好静不好动。而如果运动能力发育迟缓、自我意识不强,也会影响情绪发育,宝宝的不安全感更强烈,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4.出现反抗

心理学中,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对自身存在和自身观念的一种表述。幼儿的自我意味能够区分“我”和他人、“我”和世界的不同了。自我意识开始形成阶段,宝宝开始会说“不”或者“不喜欢”。对父母的话表示反对说明宝宝能够认识到“我”和父母是不一样的。所以,当宝宝表达反对意见的时候,父母应该认识到宝宝长大了。

在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中,表现得固执和逆反是宝宝的普遍特征。从幼儿发育阶段来看,任何机制刚开始发育时,身体和心理上都会有比较强烈的反应。同理,宝宝刚开始形成自我意识时表现出的固执程度,严重时可能会让父母产生错觉,认为宝宝的性格改变了。但是,通过外界环境的反馈和自身的感受,宝宝会逐渐掌握适度表现自我的方法。所以父母不必因为宝宝的自我表现比较强烈,就认为宝宝没有礼貌。

5.明确区分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

除了玩具,宝宝还总是对生活中出现的具体事物感兴趣。父母担心宝宝乱动乱摸,就把抽屉锁上,把橱柜门关好,只给宝宝玩安全的玩具。这种做法让宝宝失去了许多满足好奇心的机会。其实,只要收拾好那些的确是宝宝不能碰的危险东西,其他的还是要引导性的接触。

但这并不是要纵容宝宝做任何事情。过分的自由会让这个阶段的宝宝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变得越来越固执。应该明确地告诉他们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适度的控制有助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6.不要指望2岁的宝宝懂得关心他人

2岁左右的宝宝在大脑发育过程中,是没有“他人”概念的。也许,大人眼中的宝宝都是“自私”的。这时的宝宝除了自己,关注的对象就只有妈妈。如果因为打架挨了批评,宝宝也不会意识到“自己欺负了别人”,而只是觉得“我惹妈妈生气了”。让2岁的宝宝懂得关心、爱护他人只是妈妈的一厢情愿。宝宝只有在出生36个月以后,才会感受和他人相处的乐趣,并慢慢学会从他人的角度出发想问题。

7.经常把别人的东西拿回来

在这个年龄段,宝宝把别人的东西拿回来和偷窃是两码事。经常把别人的东西习惯性地拿走的宝宝,在物体的归属性上有些混淆,同时在情绪方面存在问题。这种情绪问题主要是由父母对宝宝的抚养态度造成的。最常见的就是父母的关爱不足,宝宝希望通过这种“拿东西”的行为来获得满足感。而且,还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父母的关注。

另一方面,出现这种行为后父母的反应也对宝宝习惯的行成有着重要的影响。熟视无睹或者过分责备都有可能促使宝宝养成拿别人物品的不良习惯。如果宝宝认识不到拿走别人物品的行为是错误的,那么就算严厉地批评他也达不到目的,处理不好,还会让宝宝心理畏缩、丧失自尊,情绪上越来越消极。

8.宝宝生病的时候,再忙也要回到他身边

没有比宝宝生病更让妈妈心痛的事情了。妈妈内心希望照顾宝宝,却不得不去上班,这时候,做妈妈的既委屈又痛苦。可无论妈妈有什么情况,宝宝生病的时候,妈妈还是应该陪伴在宝宝身边,如果不亲自照顾生病的宝宝,而将他托付别人的话,之前为了与宝宝建立亲密关系而付出的所有努力等于白费了。

宝宝明明知道妈妈要上班,却故意缠着妈妈,甚至发脾气,这说明宝宝的情绪不太好。这种情况下,妈妈最好能调整一下手头的工作,多陪陪宝宝。宝宝对妈妈的需要有一定的时间量,母子在一起的时候无论关系有多么亲密,但是在一起的时间如果没有达到一定的量,宝宝仍会不安地找妈妈。

9.多拥抱宝宝是培养独立性的捷径

直到2岁,宝宝的社会性和独立性才会逐渐形成。在妈妈的爱护下,开始试图寻求自立,明确自己和别人的区别,并表现出占有欲。这时候,如果母子依恋关系稳定,宝宝即便暂时离开母亲,也不会感到不安。只要感觉到妈妈在附近或是在一个大的空间范围内,宝宝就能够独立玩耍。当然,他还是会不时地确认妈妈是否就在附近。

出生后1~2年的这个阶段,是宝宝独立性和社会性形成的早期,此时最重要的就是母子依赖关系的形成。当宝宝缠着妈妈的时候,妈妈故意和宝宝保持距离反而会扼杀宝宝的独立性。不要放手不管,让宝宝重回妈妈的怀抱才是培养独立性的正确做法。宝宝只有在通过母爱找到安全感的时候,才会放心大胆地去探索世界。

10.通过有规律的游戏,和宝宝共同度过有益的时间

并不是说妈妈和宝宝在一起的时间多,就能够和宝宝保持亲密的关系。就算整天和宝宝待在一起,如果妈妈不能调整好心态、不能充分满足宝宝的要求,也会造成宝宝的心理不安,影响情绪发育。所以,重要的不是妈妈和宝宝在一起的时间长短,而在于在一起时母子互动的质量。母子相处的时间虽短,但只要提高相处时的亲密度,同样可以形成稳定的母子依恋关系。

你是在职妈妈,如果能定时陪宝宝玩,即使妈妈暂时不在身边,宝宝也会耐心等妈妈回家,安心度过每一天。在游戏的时候,妈妈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如果妈妈比较勉强或缺乏诚意,宝宝很容易察觉,这对宝宝是一种伤害。

11.24个月时是宝宝反抗的高峰

从开始说“不喜欢”、“不行”,宝宝的反抗行为在24个月的时候会达到巅峰状态。24个月左右时,宝宝几乎可以像大人一样完整地表达情绪了。其结果是自我意识明确出现,反抗也愈加激烈。如果能把宝宝的反抗当做宝宝智力发育和各种丰富情绪分化的必然产物,抚养的过程再困难,父母也不会感到累,反而会体验到一份乐趣。

12.培养自律性和独立性

宝宝满周岁以后,父母的抚养态度应该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之前的重点是保护好宝宝,今后则要集中精力培养宝宝的自律性和独立性了。由于这个阶段的宝宝自律性较差,父母往往会干涉很多。但最好尽可能不去阻止宝宝自发性的行为,而是默默地帮助他们完成挑战,成功后要多多给予赞扬。不要批评宝宝的失误,训斥宝宝的固执,更不要用命令的态度对待宝宝。这不但会让宝宝感到羞耻,还会磨灭他想独立完成某一事情的意志,结果只能是父母自己吃苦头。比如,如果妈妈因为宝宝自行其是而发脾气,宝宝反而会故意“搞破坏”。在此阶段大人一定要学会尊重宝宝,给宝宝选择的权力,留给宝宝独自做事的空间。适当的可以“正话反说”来引导宝宝。宝宝已经认识到自己可以影响到其他人,所以很有可能出现这样的举动。

13.不正常的处理方式助长宝宝的耍赖习惯

耍赖是自我意识形成过程中的一个正常现象,由于此时的宝宝还不能通过语言有条理地表达想法,所以,当自己想做的事情被父母阻止的时候,就会耍赖。虽说这是正常现象,但如果达到父母难以接受的程度,就必须坚决制止。固执难缠的宝宝更善于耍赖是事实,但是,正是父母的错误态度助长了宝宝只会通过耍赖来解决问题的行为习惯。宝宝耍赖的时候,父母果断的态度非常重要,不能满足的,无论如何都要坚持。只有这样,宝宝才会明白哭闹无助于达到目的,大人也不用再费心费力地哄宝宝了。

左脑开发亲子游戏

1.包饺子,捏捏捏——语言综合能力

游戏目的

培养宝宝的想象力,为他的合群打基础。

专家指导

很多父母认为宝宝还小,听不懂父母的话,所以没有留意到,自己一句无心的指责或无意间说的话会对小宝宝的尊严造成极大的伤害,其实,语言是一门艺术,与初涉人世的小宝宝对话更是一门微妙的艺术。这些小精灵比大人更敏感,在他们的幼小心灵里,一句赞美就是甘露,一个肯定便能令他们快乐很久,所以在跟宝宝说话的时候也要考虑再三,切不可把宝宝看成一件“玩具”。

游戏步骤

(1)宝宝平躺在床上或垫子上,妈妈侧身坐在宝宝身边。

(2)妈妈轻轻地、有节奏地一个方向抚摸宝宝的腹部,并从宝宝腹部两侧依次往腿部抚摸,然后双手掌相对竖立,轻剁肩部、大腿、脚腕。同时念儿歌“擀擀皮,和和馅;捏捏饺子剁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