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19525800000036

第36章 实 战 篇(29)

案例分析提示与思考:

1. 请从行政执行的角度,分析本案例从禁挖令失效中所反映出的问题?

2. 禁挖令失效的原因是什么?

3.若作为当地政府主要领导,你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相关知识链接:

行政执行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

1.忠实决策。这是行政执行的根本原则。行政执行的过程就是将行政决策付诸实施的过程,行政执行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都与行政决策有关。因此,行政执行者必须不折不扣地依照决策本身所规定的对象、范围,保质保量地实施行政决策,而不能有偏离决策目标的行为。要忠于决策目标,坚持决策标准,而不能擅自修改决策目标、降低决策标准。如果对决策有异议,也只能向决策机构反映情况、提出建议,但同时不能影响决策的执行。

2.开拓创新。行政执行既要求忠实于决策,使贯彻执行不走样,又要求从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贯彻执行。行政执行是一个具体、丰富的过程,它要求在遵循决策原则性的前提下,根据行政执行所处的具体环境,根据条件变化后出现的新情况,创造出灵活有效的执行方式和方法,保证行政执行的顺利和决策目标的实现。如果行政执行者只是机械地理解和执行上级的决策,毫无创新精神,也会导致行政效率低下,甚至事与愿违。

3.坚决有力。行政执行的意义就在于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圆满地实现决策目标。因此,正确的决策作出之后,贯彻执行越坚决果断、迅速有力,效果就越好。如果在行政执行活动中犹豫不决、软弱无能、拖拉疲沓,就会错过时机,贻误大事。当然,行政执行也决不可操之过急,简单图快。否则,往往会事倍功半,导致不能准确、圆满地实现决策目标。

4.跟踪检查。这是为了防止和纠正行政执行过程中偏离决策目标的行为,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一般来说,行政执行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会牵扯到方方面面的诸多因素,稍有疏忽,就会出现偏差,造成失误。因此,行政领导者要对各项执行工作随时进行检查、指导,执行过程结束后还要进行全面的验收和总结。通过检查和监督,可以促进和推动工作的进程,督促工作人员依法办事,防止违法违纪行为,及时发现执行中的意外事件,纠正失误和偏差,从而保证在行政执行的全过程中始终与决策标准保持一致。

5.方法合法。行政执行是政府的行政行为,是以强制力为后盾的。政府为了达成决策目标,必然使用各种行政方法和手段,包括强制手段。这是法律所允许的。但是,这些方法和手段不能违背宪法和有关法律,不能违背党的政策,更不能损害公民和法人的基本权利,尤其是侵犯人权。没有触犯法律就不能抓人,更不能私设公堂,进行严刑拷打、非法逼供。这是社会主义法制所不容许的。

案例2:治理“文山会海”64

材料一:省政府提高会议效率的几点举措

2005年,在某省政府第五次全体会议暨廉政工作会议上,省长把与高效行政取向不符的“文山会海”问题狠批了一回:“谈到转变政府工作作风,会议多、文件多的问题就不能不说。有时候,会议的确需要开,文件也要发,但一定要精简、精炼。”

据该省政府办公厅的统计,2004年,省政府办公厅下发通知(包括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发文)召开的全省性会议111次。这意味着平均2.1个工作日要召开一次全省性会议。其中:要求市政府或市、县(市、区)政府领导和省级有关单位负责人集中起来参加的会议60次,平均会期1.6天。文件也有这样的问题。

“不仅会议多,开会时候发言的套话也不少。”对此,省长更是信手拈来,“比如这次会议,刚才几个部门的发言稿基本上都是5~6页,我粗略数了一下,套话可能就有3~4页。讲的时候,套话不要讲。你们说的那些重要性,省委省政府早就知道了,也都强调过了。你们关键要讲打算怎么做,应该怎么落实。而且发言时间都超过了10分钟。”听到这里,在场的各市政府或市、县(市、区)政府领导以及省级有关单位负责人都不约而同地发出了“尴尬”的笑声。

花在开会、学习文件上的时间多了,留给决定、落实的时间就少了,继而导致工作“抓而不紧、抓而不力、抓而不实”。省长最后语重心长地告诫在场的官员们:不是说会不要开,文件不要发,但是要一年要比一年好。要把重点放在会议和文件的质量上,提高全省性会议的质量和效率。要从严控制会议规模规格。由省直部门和单位召开的全省性会议,原则上每年只安排1次。全省性会议,会期一般不超过1天半;切实提高会议效率。会议安排交流发言的,每位交流发言的时间一般控制在10分钟左右。

材料二:乡镇干部在忙什么?

某省某县通过调查发现,2003年全县召开涉及乡镇的会议达到375次,平均下来,至少一天就有一次乡镇干部参加的会议。

据该省省委政研室的同志告诉记者,他们最近在某县调查“乡镇干部忙什么”的问题时,县里有关部门提供了一份“关于对2003年全县召开涉及乡镇的会议和评比检查活动的调查报告”。

报告中谈到,2003年召开的会议在比2002年有所减少的情况下,仍达375次。其中县委全委(扩大)会、人代会、政协全委会等全县性会议16次,由县委、县政府召开的专题会议95次,以县委办、政府办名义召开的部门会议147次,县级各部门自行召开的会议117次。不仅会多,各乡镇接受各类检查、考核、评比也多,全年累计达379次。乡镇干部对此普遍反感,认为会议过多过滥,既无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又易滋生飘浮的工作作风。

省委政研室的同志依据县上调查数据推算出,一年365天,扣除114个法定节假日,在251个工作日里,各乡镇平均下来大约有6 %的工作日在接受检查,有12 %左右的工作日有接待任务,乡镇两个一把手大约有20 %的工作日有会议,那么真正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与老百姓直接打交道的时间最多只有60%。

据悉,该县已将精简会议和控制检查作为改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水平的突破口。

材料三:江苏省某市治理文山会海的自律措施

2005年5月,江苏省某市静悄悄地出台了一个文件,却在当地官场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它针对的还是机关的老毛病———文山会海。不过这次不同的是,解决的矛头对准了领导,明确规定:“印发讲话一般不超过5000字,文件一般不超过3000字,简报一般不超过1500字。”同时还要求,以部门名义召开的全市性工作会议每年只准开一次、会议工作人员一般应控制在正式与会人员的10%、无特殊需要每次会议只安排1位领导作主题讲话、讲话一般不超过40分钟、大会发言控制在10分钟以内等等。

自从这一新规实施,会议现在少了1/3,有时甚至一个星期也没会。领导的讲话也短了,无论书记还是市长,一般都即席讲话,除非大型会议,为体现庄重,才会要秘书准备讲话稿。文印室纸用少了,会议开支也省了,和中央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精神也吻合了。

尽管已经出现了一些变化,但解决问题远非一朝一夕之功。一切贵在坚持,贵在持久。

案例分析提示与思考:

1. 结合材料,你认为造成“文山会海”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有何危害?

2.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有效解决“文山会海”现象的看法。

教学目的:考察行政执行与行政职能的关系,了解行政执行的方式方法

应用方式:案例讨论、课堂情境角色分析

相关知识链接:

1.行政执行的方法和手段主要有以下四种:

(1)行政手段。指依靠行政机关内部层级节制的机制,通过命令、指挥、控制、规定、指令等实施政策执行的方法。行政手段的优点在于它具有强制性,并且能够依托行政体制内的各种行政资源,迅速有力地推动行政执行的实施。

(2)法律手段。指行政机关通过制定行政法律、法规、法令,对行政执行的实施过程进行规范的方法。法律手段是行政执行中的外在约束因素,对行政执行的内外部关系均具有强制性、权威性和普遍性的规范作用。

(3)经济手段。指行政机关运用包括税收、罚款、政府开支、政府合同、利息在内的各种经济杠杆,在尊重经济规律的前提下,通过调节经济变量的关系,达到行政执行的目的。

(4)教育手段。指行政机关通过宣传、动员、感化、鼓舞等沟通方式,将政策理念输人到人们脑海之中,使之理解政策的内容和意义,自觉地为行政执行服务。

2.行政执行的方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行政机关的效率问题,主要表现在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管理的过程中如何简化办事手续、减少办事时间、降低行政成本、实现工作目标。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途径降低我国的行政成本:

(l)在广大行政机关树立行政成本意识。现代政府与企业一样都需要对自身的成本收益进行统计、核算,以判断组织活动的绩效,进而改进行政组织的运作机制,提高行政效率。因此,必须首先在行政机关里树立起强烈的行政成本意识,促使工作人员从组织绩效和政府形象的高度认识行政成本的重要意义,从而约束其浪费行为,提高行政机关的效率。

(2)建立健全行政成本监控机制。光有行政成本意识还远远不够。良好的理念必须有制度作为坚强的保障。为此,应该在行政机关里建立起一套针对行政行为特点设计的成本监控、审核、评价机制,以利用刚性的制度约束限制各种不良行政成本的产生。

(3)深化行政体制改革,降低行政成本。行政成本的降低还与行政体制的改革相联系。只有实现相关行政体制改革领域的突破,才能较为彻底地消除导致行政成本增加的诱因。这些体制改革包括:机关用人体制的改革、政府绩效评估体制的改革、政府采购制度的改革、机关编制管理的改革等。

案例3:阜阳假奶粉事件的查处

这些年来,安徽阜阳总是能见到有对上级抗命不遵的事情发生。阳奉阴违者有之,假办真不办者有之,顶着不办者亦有之。大事小事,不请出中央领导的尚方宝剑,就推不动。阜阳假奶粉事件的查处就是一例。

2004年4月24日,国务院调查组在阜阳市太和县现场查获一批劣质奶粉。当晚,太和县工商局决定撤销城东工商所所长纪登攀、副所长武海职务,市场管理员陈春生、宋影予以辞退。这一处理结果第二天被上报国务院调查组。但记者不久采访发现,这几人一直在正常上班、领工资。

据太和县工商所“被撤职”的所长纪登攀介绍,太和县工商局领导口头宣布了对他们四人的处理决定,但至今没有给工商所下发正式文件,也没有向阜阳市工商局上报,处理决定只印一份交给太和县市场整治办公室,通过这个渠道上报给国务院调查组。“其他三人也在正常工作,我们没脱一天岗,工资等待遇也没任何变化”。

纪登攀告诉记者,县局领导在宣布处理决定时曾向他们四人解释,处理他们“是为了应付上级”、“不这样处理你们,县领导就会被处分”,并承诺处理决定不上传、不下达,“你们正常上你们的班、执你们的法”。

太和县工商局徐局长说,只上报不执行是因为这份处理决定“本身就是错误的”。他的理由是:对勿忘我糖果厂经营劣质奶粉,县工商局公平交易局1月3日已立案调查,4月19日移交到公安部门了;工商部门负责市场监管,生产环节由技监部门负责,这批劣质奶粉是在糖果厂二楼发现的,工商部门无权检查;对这几个人的处理程序不符合有关规定,对于开除公务员,县工商局根本就没有此项职权。

所谓的处理只是给上面看的消息,甚至纵然有中央领导人的批示,到了“有关部门”那里,照样可以找各种借口顶着不办。即使在中央直接派人干预下办了的,那些违规违法遭到处理的当事人,只要没有丢了脑袋、被抓进监狱,风头一过,还不是官照当,事照做,一样威风八面。

案例分析提示与思考:

1. 结合材料,试分析行政执行难的主要障碍及其根源。

2. 结合实际,你认为应该如何有效杜绝此类现象?

相关知识链接:

目前,在行政执行的有效性方面,我国的一些地方和党政部门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从动态来看,呈现出“压力行政”或“风头行政”。所谓“压力行政”,即一级管一级,以行政压力促进任务的完成,动辄以官员的乌纱帽相威胁。而压力通常来源于官场上常说的“风”。压力的效用不仅在风头风尾的时间上有不同,在空间上也有区别。在与地方上利害关系不大的时候,压力容易奏效;反之,利害关系很大,则会不了了之。所以,与其说我们的行政是“压力行政”,不如说是“风头行政”更为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