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探索
19528700000012

第12章 在新时期加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

张潇文

高校学生干部是活跃在高校校园中的一群具有高素质、具有代表性和先进性的学生团体,在高校开展各项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学生干部素质和能力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到学风和校风建设,更关系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当前,学生干部的培养更应深入和强化。因此,做好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对于人才培养和高等院校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在新时期,新的历史条件和机遇下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重要作用

高校学生干部是一群具有双重身份的特殊群体,他们来自于学生,无形之中便可以了解高校学生的真实想法和意见。同时,高校学生干部是具有较强能力和较高威望,具有一定的号召力和影响力的学生团体,能够代表广大高校学生的利益和愿望。

1.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因为学生干部在扮演学生角色的时候,做为学生的他们能更容易的和同学“打成一片”,能从各个方面了解广大学生的想法和意见,在处理相关问题时能“对症下药”;在扮演干部的角色时,协助老师开展学生工作,做好联系老师和同学的工作。

2.模范带头作用。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都应该是同学们的榜样。具有政治素质过硬,责任心强,谦虚好学,思想品质优良、乐于助人等优秀品质,在同学当中有较高的威望和领导能力。

3.组织和领导的作用。现在的社会不在需要读死书的“书呆子”,需要的是具有综合素质高的人才,但现在许多大学生表现出的不适、自闭、逃避、自恋、自负,以及难以调和与他人关系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1] 这便使得他们不能适应大学生活,高校学生干部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帮助同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目前高校学生干部中还存在的问题

1.不能客观评价自己,好高骛远

绝大多数高校学生干部在中学是十分优秀的,他们在老师和家长的夸赞中,在同龄人的羡慕下,已经在潜意识里形成了“我是最棒”的思想,这往往使得他们经受不起打击。比如,有的学生干部对同学十分热情,对工作也很认真,当同学有问题时总是尽可能的帮助和满足其需要,其出发点是好的,都是想为同学办事实,以为只要能满足同学们提出的要求便能得到大家的认同,然而有的问题已经完全超出了学生干部能解决的能力范围之内,还是拍着胸脯保证办好,以为这就是“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结果事与愿违,影响了高校学生干部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形象,认为学生干部大都是在“吹牛”,严重损害了高校学生干部的声誉,自己也会觉得因没能办好事而惭愧,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2.做事三分钟热情,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

据了解,有的学生干部在刚被任命时,工作十分投入和认真,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就开始出现“能躲则躲”、遇事找不到人的情况,老师或学生会上级干部分配的任务,也是当场听,过事不管,完全忘记了自己肩负的责任。

3.不能正确处理学习和工作的关系

一名学生干部,首先应是一名优秀的学生。然而不少高校学生干部误认为,只要工作能力强,学习好坏无关紧要。虽然工作积极性高,能力强,工作成绩显著,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光荣感和责任感,但却不能处理好工作和学习的关系,结果期期挂红灯;还有一部分学生干部认为上课枯燥乏味,便假借开展活动为由请假逃课,学习不认真,不努力,学习目标不明确,结果工作,学习两耽误。

4.组织能力薄弱

一些高校干部缺乏独立思考和分析判断能力,开展活动缺少详细规划,走一步算一步,工作上有好的建议和意见也不能主动向老师提出。

5.缺少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

有些学生干部在工作上只顾自己班级或是自己部门这个小团体,而当其他班级或是其他部门请求帮助时,却拖拖拉拉,有的甚至置之不理。

6.贪图名利,缺乏奉贤精神

虽然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学生干部的动机是端正的,希望通过担任学生干部来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但还是有部分学生干部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贪图名利,想通过加入学生干部这个队列,以便能够从中得到好处,在利益面前当仁不让,当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让集体来服从个人,严重了学生干部在老师和同学心目中的形象。

7. 重义气,轻原则,公私不能明

在高校学生干部当中也存在着一些人,把平日里的哥们儿意气搬到工作中,为朋友“开后门”,缺乏最起码的责任感,正义感,对学生中存在的各种违纪违规问题不予制止,不敢批评,也不上报分管教师。

三、对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1.对于学生干部选拔严格把关

高校学生干部是大学生中综合素质较高的一个团体,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等方面都具有模范带头作用。而学生干部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水平,乃至整个高校的教学和学生管理等工作,因此对于学生干部的选拔必须严格把关,综合衡量,宁缺无滥。一名学生干部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优异的学习成绩、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奉献精神、创新意识等。因此,在正式选拔学生干部之前,应加大宣传力度,吸收真正有能力的学生加入到学生干部的行列中。

2.定期对学生干部进行教育和培养

学生干部的教育和培养是一个关键性的环节,他们都是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但平日里在老师和同学的赞美声中很容易忘记自我,取得一定的成绩便沾沾自喜,骄傲自满。有部分学生干部自我估价过高,往往把个人的价值追求看得过重,名利心比较严重,对个人得失斤斤计较。工作上脱离实际,脱离群体。因此定期对学生干部进行教育和培养,让高校学生干部明确自身的责任,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十分必要的。

1)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可以通过党校,团校或是举办学生干部培训班的形式加强对学生干部的政治思想教育,增强他们的政治敏锐感,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政治上合格、思想上过硬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确定人生的奋斗目标。

2)进行心理健康素质教育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学生干部所面临的生活,学习,工作和今后的就业问题,使得很多大学生不能适应当代社会。首先,家庭出生环境不同造成的心理不平等。在学生干部当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来自农村,和出生城市的同学在接受教育和生活习惯上有很大的差别,难免产生嫉妒和自卑的心理;其次,家长和老师过高的期望导致心理压抑,有的学生干部在家里是独生子女,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面对老师和家长的严格要求,使得学生干部变得孤僻;最后,感情方面的挫折也很有可能让他们一蹶不振,产生错误的情感观。

而高校学生干部作为开展高校学生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心理健康讲座,网上QQ,E-MAIL的形式教育学生干部,让他们树立信心,保持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状态。

3)进行工作能力的培养

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顺利与否,工作效率的高低,与学生干部工作能力息息相关。没有人天生就具备领导能力和处理问题的分析能力,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塑造出人才。高校学生干部这个特殊的群体更是如此,而学生干部工作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必须打“持久战”,当然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开展;首先,可以开展学生工作经验学习交流会,邀请组织能力,工作能力强,有威望的学生干部传授工作经验;其次,也可以通过网络交流的方式,提高培养效率,让学生干部随时都可以自主学习。对高校学生干部应坚持“在使用中培养,在培养中提高”的原则。

3.坚持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原则

高校学生干部都是有头脑,有想法,在工作上都有自己的一些独特的看法和见解的人,他们缺少的是锻炼的机会和大胆创新的勇气,所以在具备一定的处事能力和专业的培训后,应该对其充分信任,放手让学生干部开展工作。但放权不等于放纵,对学生干部开展的工作要给给予前期指导,做到计划在前,规划在中,总结在后的要求。及时地肯定成绩和发现问题,也应该先肯定成绩后,再共同探讨不足,制定出一套合理的方案计划。同时绝不能过分干涉,只要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给予支持,帮助和关心,即便是出现问题时,都可以让学生干部自己试着解决,培养他们遇事不乱,处事不惊的能力。

4.建立高校学生干部考核及奖惩制度

1)建立学生干部考核制度,采用群众评议和组织考核相结合的形式。学生干部管理如果缺少干部考核,便会让相当一部分学生干部觉得认真细致和敷衍了事的工作一个样,导致学生干部工作热情不高,工作积极性不强。致使学生工作陷入瘫痪,因此做好学生干部考核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考核内容可以通过思想道德品质、工作成绩、会议出勤情况、工作态度等多方面进行考察。并将其结果与评奖、评优挂钩。对考核情况较差的学生要分析原因,帮助其改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对于屡教不改,不能完成其工作任务的学生干部应劝其辞职。通过这些考核办法,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干部工作的主动性。

2)做好学生干部的评优奖励等工作。对于工作积极,表现突出的学生干部,在各类评优工作中应该适当给予奖励并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给予表扬。

综上所述,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加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学校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对于推动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学生干部中所存在的问题必须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学校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符合本校的学生干部管理培养方案,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建立高校间的联系,相互交流,学习。通过工作实践.锻炼和培养学生干部的社交能力,全面提高其的综合素质,努力搞好高校学生工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学生司.大学生人际交往危机管理基础知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