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探索
19528700000015

第15章 论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2)

5、运用心理学原理,有针对性地做思想政治工作

我们要把思想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就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必须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规律的科学,它侧重于从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和生理机制方面来研究人。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则把人的行为、心理和客观外界综合起来加以研究,认为人的行为和表情是人对某种客观事物的特定反应,是受人的心理支配和调节的,又会在人的行为和表情中露出来。我们认识了客观事物、心理活动与行为表情的内在联系,就能通过仔细观察人们表情和行为的各种变化,了解人们的心理活动,并通过掌握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及时抓住思想和行为的苗头,这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推断学生的行为活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预见性,把工作做在前头。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心理活动大体分为认识、感情、意志三个过程。所谓认识过程,就是人脑反映客观的过程。所谓感情过程,就是一个人对于自己所认识、操作的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过程。所谓意志,就是人们有意识、有计划、顽强地实现预定目标所表现的那种调节自我、克服困难的主观能动性作用。认识、感情、意志这三种过程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那么我们怎样运用心理学原理,才能有针对性地做思想政治工作呢?首先做到掌握学生的个性和性格,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的心理现象是复杂的,但总的来说可分为一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两类,在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仅仅了解学生的一般心理过程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实践经验告诉我们,研究和掌握一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心理学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做到因人制宜,对症下药,这样才能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其次要注意研究学生特殊心理活动,预防和克服他们的逆反心理。学生的逆反心理是他们在特定历史环境中心理失衡的一种现象,是我们当前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严重障碍。所以预防和克服逆反心理,是我们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要做到预防和克服逆反心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正确的作风和事实求是的原则。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实质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不信任的表现,因为不信任,就对我们所讲的道理、表扬的人物、批评的事物就不愿接受,甚至产生反感和离心力。为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端正工作作风,发扬事实求实的精神,真正取信于学生,赢得学生的信赖。此外,我们还必须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们既要批评学生的不足之处,同时又要表扬学生好的一面。但对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其主要精力不应放在批评学生不足之处上,而应放在宣传和表扬学生的优点上,这样才能不断焕发广大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对学习生活的信心,促进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

6、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网络在方便学生学习生活、为学生提供信息、了解社会等方面确实发挥了有益作用,但同时网上信息的真假难辨甚至夹杂迷信、色情、暴力等,对涉世未深的青年大学生又产生了极具诱惑力和欺骗性的负面影响,带来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禁网”肯定是下策,听之任之也不可取,最好的办法是“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因此,要利用这一有效载体,加强“红色网站”的建设工作,抢占网络宣传教育阵地,用健康的网站吸引学生。“路”通了,“路”上没有“车”,或“车”中无“货”,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也将是一句空话。因此,要开辟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专栏、开展“两课”网上教学、推动校园文化网上行活动,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网络文化活动,构建起一个内容丰富多彩、形势活泼多样的网上思想教育系统。其次,加大网络基础建设的投入,积极推进校园网进公寓、进宿舍,为开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拓宽领域和空间。第三,开设具有交互性、开放式的校领导电子信箱,开展在线交流;开展网上专项服务,及时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校内舆论引导,纠正错误信息和批评错误言论。也可以在师生之间建立电子邮件“直达车”,随时接受学生的访问,听取学生的意见。第四,建立新的思想动态网络预警系统。该预警系统依托于网络,以学生工作部、团委、各系党总支、团总支的老师们与辅导员为主要成员,建立一支思想政治工作“快速反应部队”,他们活跃在校园网络BBS站点上,在网上与学生直接沟通,哪里有苗头,思想政治工作就做到哪里。

7、运用社会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社会实践活动是以大学生为主体的一种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具有社会灌输、事实疏导、自我教育、自觉服务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方法。李学谦在《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十年》一文中指出:社会实践活动是"不可替代的教育形式",是"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传统的封闭教育极不适应大学生的需要,在现代教育中特别是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教育的开放性是时代的要求。而社会实践则把学生从课堂教育带到社会中,把“两课”教育的实践环节落到实处。例如奔赴革命老区,利用所在地的革命史迹、场馆、人物进行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在贫困地区的实践中加深了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深层次理解;山区中小学的支教活动,加深了对“科教兴国”战略伟大性、远见性的体会和理解;在“三个代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社会调查活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性思考,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促进了邓小平理论进头脑。

8、充分发挥社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学生社团正以其组织的自发性、活动的自主性、工作内容的延伸性和符合青年学生注重个性张扬、追求个人发展的价值取向的特点,越来越受到青年学生的欢迎。社团中学生思想沟通多,真实想法多,情绪波动多,这也对我们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要充分发挥学习型社团的表率作用,力求学得深一些,领会得准一些,理解得透彻一些,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思想敏锐、理论功底扎实,能理论联系实际,富有科学态度的大学生学习、研究队伍。以这些理论型社团及其成员为“磁场核心”,辐射周围,推动广大学生对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其他类型的学生社团也可以结合各自社团特点,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组织社团成员考察学习,结合形势政策开设理论创新、学习讲座等进行研究交流,组织论文评比、演讲辩论赛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理论学习活动促进校园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张蔚萍.新编思想政治工作概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2]王玄武.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