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探索
19528700000041

第41章 浅谈高等院校辅导员角色定位(1)

谢佳 宋磊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高职院校教师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辅导员,顾名思义是思想政治辅导员。辅导员工作是高校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核心是培养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同时关注和培养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和成才。我国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他们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科学文化功底,还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热爱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以及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每一个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在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都扮演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一名辅导员能否具有正确的角色意识,并准确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在实际工作中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高校辅导员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摸索和思考,对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有明确的正确的认识。

对自己角色的定位,也是踏上工作岗位的重要任务。以前在学校作为一名学生干部,可以走到同学中间,做好他们的朋友,学习与生活中给他们一些经验与建议就已经足够。现在不同了,作为一名老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朋友,也要做一名合格的管理者、引导者。对学生承担教育与管理的责任。刚刚从大学校门里走出,因为过去一直担任学生干部,自认为对学生管理工作非常熟悉,对工作的前景也非常的憧憬,从没有把做这份工作的困难放在眼里。然而我所接触的学生都是大一新生,学生都是从地方各个学校来的,学生的爱好、性格、生活习惯也都各不相同,个人性格思想迥异,这都为全面、顺利的开展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可见真正带班之后却发现事实远非如此。因此,对我们要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要有一定的认识。

一、辅导员的职业特征

高校辅导员首先是个职业,这个职业,是和其它的职业是一样的,有自己的职业的规定性,有自己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特点。长期以来,由于高校的评价机制比较看重教学和科研,加上辅导员工作的琐碎和烦杂,工作很难甚至没有成就感等原因,辅导员对自身定位不是很明确,认为辅导员只是个学生管理员,不是自己的职业,甚至是一个跳板,这样导致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一定程度削弱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这就需要学校对这个职业有准确的定位,要考虑到辅导员的成长和发展。辅导员自身首先要有明确的职业定位,这样我们才能安心本职工作,才能立足岗位,热爱岗位,热爱学生,奉献在岗位,找到自己事业的起点。辅导员工作需要经验与热情并重。要做好辅导员工作绝不仅仅有丰富的知识或者丰富的经验就可以胜任,更需要有足够的爱心、事业心、责任心、耐心,以及端正的态度。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去摸索,去实践的,不是人人都可以做、任何人都能做好的。辅导员工作“做与不做”是两回事情,可以很轻松,也可以很累、很有意义。选择了前者,就选择了碌碌无为,“混时间,浪费青春”,只要愿意去追求,这项工作是没有止境的,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凭着一股冲劲就可以不断地去超越。

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基础和保证。是从事政治辅导员所必须具备的起码条件。辅导员工作是一项繁杂而艰辛的工作,涉及到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劳动、社会实践、文体娱乐、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既要完成日常工作,又要及时处理好突发事件。辅导员工作既复杂多变,又默默无闻。辅导员工作的好坏与学生的思想稳定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学校工作的大局。作为辅导员,要把学生工作当作一项伟大的事业来对待,用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来激励自己,心里要装着每一个学生,深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打成一片,做到每一件事都心中有数,把握全局,有的放矢,保证和维护学院的安定团结,用事业心和责任感激励自己,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辅导员是一位好的导师,引导者。需要本着”以人为本,为学生服务”的宗旨,以学生的思想教育,学风建设为工作重点开展工作.为使学生顺利的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变.绝大部分学生能够适应新学期的大学生活与大学的生活节奏合拍。在学校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对我们的工作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考验.我们无疑要面临一个一个的严峻的考验,通过不断的磨合与了解,要了解这批学生的思想状况与学习,生活情况.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了我们的工作思路与方式方法。使我们有信心、有想法在这个位置上做得更好,为了对当代大学生负责,也为了自身素质的进一步提高。我们必须要清楚的认识到我们的角色定义,了解我们的工作意义。必须要培养和具备高校辅导员应该具有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辅导员的职责任务

1.辅导员工作的主要任务

辅导员是学校对学生管理的一线管理员、永远战斗在学生第一线。这是高等院校辅导员工作的主要任务。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管理,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最终影响大学生的培养质量。因此加强和提高高校管理水平,实现高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加强辅导员对学生的管理就显得特别重要。辅导员生活在学生中间,和学生年龄差距较小,有共同的话题,处于学校与学生联系的第一线,和学生保持着比较固定的直接联系。学校的每一项要求、每一次活动安排基本上都是通过辅导员传达并布置到学生中的,相应的,对学校纪律要求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对学生活动的组织管理,必然成为辅导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同学们在学习、生活、就业上遇到了困难,对学校工作有什幺意见、建议,一般总会找辅导员反映情况,寻求帮助。学生的作息制度管理、考勤、学生档案材料、评优评先、奖贷勤补免等工作;大学生的文明行为要求;安全保卫、奖惩等管理。

辅导员是管理者,要学会“管”,“管”除了体现在管学生,还体现在管自己。辅导员是学生最密切接触的人,也是教育学生做人的人,辅导员的一言一行都很大程度的影响着自己的学生。言教不如身教,所以辅导员必须为人师表,做好学生的表率,其正面意义不可低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论在企业,还是在学校都是一样的。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面对复杂繁琐的工作,辅导员如何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是个重要的问题。为此辅导员要认真总结,提高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尤其要在工作中要注意调动好学生自身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管理工作,改变学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从属和被动的地位,不单纯的把学生看作是教育管理的客体,以利于消除大学生对于被管理的逆反心理,实现大学生的自我管理。以前高校通常采用班主任为中心的绝对的学生管理方式,使学生处于从属的和被动的地位。在这种模式中,学生管理工作常出现管理不到位和管理滞后的现象,甚至在学生管理中形成比较严重的对立情绪。针对于此,学生管理中宜推行以学生工作处指导下的、以辅导员、班主任为调节的、以学生自治为中心的相对的学生管理方式。在这种方式中,学生本身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学生在这种角色转换中大大提高了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特别是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制能力,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锻炼了自己,既“学到了知识”,又“学会了做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也明显增强,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管理中“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事实证明,学生干部无论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方面,还是在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甚至在学生的心理疏导方面,都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学生干部也是教师、学生管理干部所依靠的一支重要力量。因此,辅导员要充分重视学生干部的队伍建设,真正做到认真选拔,精心培养,细心呵护,悉心指导,正确使用,严格考核,使他们在各方面得到积极锻炼、健康成长是十分重要。

可以说,辅导员是维系学校和学生间正常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虽然工作非常琐碎,并不象教学科研那样容易出成果,而为了使学校保持一个长期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让教师们从容教书,让同学们安心学习,所以这就更需要辅导员的默默付出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