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探索
19528700000043

第43章 论高校易发的安全事故及应对

张婉娟

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学校向社会开放的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社会因素开始进入到大学校园中,因此学生和社会的接触也越发密切。高校园区面积大,许多大学都分校区,且校区间距离又远,造成校园中人员构成也越来越杂。这些都给我们的校园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隐患,发生在校园中的安全事故也增多。

一、高校易发安全事件的种类

经常容易发生在校园中的安全事故有哪些,原因又是什么,我们可以做以下分析。

(一)交通事故。可以先来看两个案例。

案例一,某同学在校园中骑车,突然从旁边冲出两个踢球的同学。骑车的男生避让不及撞上去,自己跌伤,并撞伤其中一名踢球的同学。

案例二,一天中午两点二十左右,正是学生从寝室往教室上课的时间,校园中学生很多,一辆宝马车以很慢的速度在校园中行驶。由于学生们都彼此聊天说话,没有注意到身后的车,而且车主也没有鸣喇叭,导致车从一个女生脚上碾压过去。不过车主马上送女生去医院进行了治疗,没有造成其他的危险。

从上面的两个案例可以看出,造成该类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思想麻痹和安全意识淡薄。学生们刚刚离开父母,照顾自己的能力还比较弱,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学校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需要,许多车辆也进入到校园中来,增加了危险性。而且学生对于交通规则也不甚了解,在学校中对交通规则也不太遵守。

(二)打架斗殴。

案例一,一名男生在校园中吸烟,之后随手将烟头弹出,而烟头正好落在另一个男生的头上,双方均不肯道歉和解,口出恶言,最终动手。到晚上的时候,双方各自召集了一帮同学,手拿棍棒,准备在学校中一决胜负。后来这一事件被辅导员及时察觉并且连同保安一同制止,才没有酿成大祸。

案例二,某次篮球比赛中,一名同学因为防守时犯规,动作过大,伤到了对方的一名球员,双方在球场上动起手来,被裁判和在场的同学制止。由于受伤的同学是少数民族学生,他在回去后迅速召集了学校中的一批少数民族学生,去找犯规的同学“讨回公道”,将其打伤。后来保卫处和派出所迅速介入,解决这一纠纷。

由此可以看出,校园中的打架斗殴,经常会演变成群体事件,还有可能升级到更高层面比如民族问题。现在的校园早不是单一结构单一民族的学生的集合,而是多民族学生的一个集合。一个少数民族学生和一个汉族学生的冲突,很有可能变成一群少数民族学生和一群汉族学生的冲突。一旦发生这样的情况,冲突的会很激烈,并且容易造成受伤,而且由于涉及民族问题,处理起来也会有很大的难度。

(三)学生突发疾病。这类突发问题,在学校中最为常见。这里也有两个案例。

案例一,某高校毕业班学生在学校实习期间,在寝室死亡半月后被发现。该生被认定为死于疾病。由于当时是实习期间,同寝室的同学都外出了,所以导致该男生生病无人发现,最终死在寝室。该男生的家长向校方索赔88万,而校方只愿支付6万抚恤金。

案例二,某高校大一学生在寝室午休时,突发疾病。接到报告的老师和医务人员都赶到了现场,但由于该女生病发突然,在5分钟之内就离开了人世。

可以看出,这类问题虽然是校园中最为常见的,但也是让学生工作者最为头痛的。学生在学校突发疾病,面对的困难主要是:

1.学生身上往往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应付突如其来的可能是数额不小的一笔医疗费用。

2.学生们在学校突然生病,有时会面临得不到照顾的境地。比如我们前面案例一中讲到的男生。其死亡的原因就是发生疾病无人发现,无人照料,无人及时送往医院。

因此这类问题一旦处理不好,或者上升到死亡的程度,就将引起极大的纠纷,对学生本人,对学校,学生工作者,学生家长来讲,都是一件受伤的事,也不利于保持校园正常秩序,还会在学生中引起不同程度的恐慌。

(四)学生财产人身安全的突发事件。

案例一,某高校一对学生恋人,晚上在学校附近的废旧工厂散步,遇到一伙社会青年,对他二人实施了抢劫。所幸是没有造成人身的伤害。他们回到学校,马上向保卫部门报了案。这次他们共被抢劫了两部手机和一百多元现金。但是财物的损失并不是最重要的,这次经历对他们心理上的伤害,尤其是女生,是较大的,后来的几天,她都一直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中。

案例二,一天,某高校一女生寝室中几个同学都发现自己丢失了财物。有CD机,钱包等等,这些东西她们都放在了自己的床上,桌子上。当时几个女生情绪都比较激动,说寝室中就只有一个同学没有丢东西,她听说大家都丢东西后,声称自己也丢了东西,让其他人觉得这个女生十分可疑。虽然报了案,但是没有得出结论,以至于该寝室学生的关系恶化,寝室成员之间相互猜疑,大家都觉得十分没有安全感。

案例三,某高校一学生在寝室违规使用“热得快”,烧上水以后,自己就在一边玩游戏。由于过度沉迷游戏,忘记正在烧水,导致寝室起火。因灭火及时,没有造成大的人身伤亡。

二、高校多发的安全事故的原因

从上面的案例和分析可以看出,高校中的安全事故发生频率越来越高,种类也越来越多,并且已经成为全国高校的普遍现象。虽然突发性安全事件的种类多且情况复杂,但是发生的潜在因素或深层次原因具有一定的共性,可以概括地归纳为学校、学生、家庭、社会四个方面。

1.学校方面

首先,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 各高校的在校生人数呈快速增长趋势。学生增加了,但学生管理人员却未相应增加,致使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人员与学生的师生比不断扩大;其次,学校管理中存在薄弱环节,一些高校管理往往缺乏危机意识,忽视突发事件的研究,不重视综治工作,忽视稳定工作,造成有机构无人员,有人员无经费,有预案无演练,缺乏整体联动意识,缺乏科学的管理态度。

2.学生方面

现在的大学中,青年是主要的构成人员。青年人在这个年龄段,往往正处于慢慢成熟、学习、思考的过程当中,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稳定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遇到事情的时候,不能够很好去沉着冷静地处理。80年代末出生的孩子,独生子女占了绝大多数,受全家宠爱,自小便养成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在与人相处中更凸显出自我表现欲和占有欲,这样便容易引发纠纷。但是,他们在遇到困难和危险的时候,却表现出极度的恐惧,慌乱和依赖性,这又使得他们处理困难和危险的能力十分欠缺。因此大学生是一个复杂而又矛盾的群体。

3.家庭方面

在基础教育阶段,许多家长往往将孩子的培养目标定位高,从中小学阶段开始,家长就对其子女采取高压式管理,很多家长在其子女考入大学后,往往就认为自己的孩子已经成才了,自己的任务完成了,对子女可以撒手不管了。忽视了与学校沟通,淡化了与子女的继续交流。这种高压与放任自由的管理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形成强烈反差,使得学生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因而容易使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产生冲动与叛逆的行为。并且有的家庭,由于家长对子女的过分溺爱、纵容,对学校反映的问题也不够重视,有的甚至和子女一起欺骗学校,这给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4.社会方面

社会是一个大染缸,而学生就是一张白纸,社会当中的任何一种色彩稍微渗透进学校中,也会给学生染上这样那样的颜色。从国际范围来看,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格局已经形成。在发展过程中,各国因政治、经济、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而产生的冲突连绵不断,国际社会的风云变化,必然对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而且,科学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学生接触外界以至世界都变得十分容易,他们会从各种渠道获取各种信息,当然其中也包括了一些不良信息,这些都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埋下了一些安全隐患。而学校不可能去切断学生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这也在为学校的管理造成了难度。

三、预防和处理高校安全事故的方法

引发高校突发事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也应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总的来说,高校需要建立和完善安全事故的应急管理机制,应急管理能力亟待加强。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

(一)加强和培养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建成一批具有较高处理校园突发安全事故能力的队伍。

辅导员和班主任是直接和学生接触的层面,他们对学生最为熟悉,接触也最多。他们平时对学生的关心,引导和帮助是非常重要的。

辅导员要多深入学生寝室,深入到学生内部中去,了解他们的思想,发现他们思想和行为上的漏洞,及时加以辅导和指正,让学生们可以形成一个正确,良性发展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比如,发现学生们对交通安全法规不了解,就要在他们中间进行宣传,引起他们的重视;发现学生们经常观看色情或者暴力的影片,要及时加以制止和教育;发现同学之间出现了矛盾,要及时调和,公正处理,避免矛盾升级后造成安全事故。如果发现学生中存在的一些潜在的问题比较严重,要及时地向领导汇报,和学生家长进行联系。辅导员做到了这些,可以对安全事故的发生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二)学校要重视对学生安全方面知识的教育。

学校作为一个教书育人的地方,不仅是要传授给学生各种专业知识,而且应该让学生具有多方面知识,可以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具有应对一些突发安全事故的能力。这点我校已经做得比较好,在学生的公共必修课中加入了《安全教育》一课,并由辅导员老师承担授课。在这样的课程中,通过老师一系列的案例分析和视频播放,让学生们了解了学校对于学生行为规范的要求,明确了法律责任,让学生们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做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这样让他们对打架、酗酒等问题有了一个理性的认识,也让他们知道了怎么进行防盗防骗防火等。此外也教会了学生们一些基本的技能,让他们在面对突然发生的安全事故中,有一定的处理能力,不至于惊慌失措,扩大损失。

除了上课以外,在课余时间或者第二课堂,还应该多举办一些安全知识的竞赛、图片展或者实战演习,让学生对安全工作的认识由理论上升到实际。

(三)事故发生后,要及时做好善后安抚工作。

在做了诸多预防工作后,安全事故的发生也是不可避免的。在真正发生了安全事故的时候,学校和辅导员都应该立刻行动起来,积极处理,做好善后安抚工作,避免问题扩大,使事故带来的纠纷及损失降到最低,使结果尽量圆满。如果不幸发生了学生的伤亡事故,那么辅导员和主管领导应该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根据情况通知救护车和警察,维护秩序,初步查明原因。学生家长到来以后,要热情接待,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和陪护工作,明确责任,妥善处理。

(四)学校要建立一些安全事故的应急程序,明确应急机构

我们所指的这个机构,其成员在平时除了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还应起着防范和预警突发事件的出现。当突发事件一旦出现,他们就应该在学校领导的组织和协调下快速地起到处理危机的作用。目前从多数学校的组织构成来看,都没有一个专门的处理安全事故的部门或机构,处理突然发生的安全事故缺乏一个完整明确的程序或流程。这样可能造成权责有交叉的部门和领导之间相互推脱责任,都不愿意去主动解决,拖延时间,或者把责任都推给辅导员。这样既不利于及时处理学生们的问题,也不利于辅导员开展工作。比如发生学生突然生病的情况,学生和辅导员往往身上都没有多余的钱可以垫付医药费用,领导也不愿意自掏腰包,所以会拖延救治时间。对此情况,学校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的应急基金,用于学生生病,受伤,却临时没有足够医药费的时候,由学校的专门基金先予垫付,待学生有能力之时或通知家长后,及时偿还。这样既能保证学生和辅导员的权利,也能让学生们得到及时的救治。

总之,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的安全稳定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安全稳定。随着中国社会高速发展,高校面临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突发安全事件不可避免,关键是我们要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加强高校应对的能力,构建一个稳定和谐校园,保证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