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探索
19528700000048

第48章 试论高校和谐寝室文化的构建(2)

三、当前大学寝室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开放与更新,削弱了寝室成员对寝室的依恋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给围墙内的大学生们带来巨大的诱惑,一种渴望融入其中的念头,成为精神世界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的出校门率明显上升,非购物逛街频率也明显增加。没事呆在寝室的人大为减少,“走,逛逛去!”成为双休日的重要活动主题。

(二)学分制的实行,使学习场所的选择更具随机性和流动性

学分制,即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修完规定的学分。学分制的实行,一方面忽略了对学习过程的要求,只求目标结果;另一方面也弱化了对学习质量的要求,学生以什么样的分值拿到学分,区别不再重要。同时,学分制的实行增加了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自主性,跨专业选修的人多了,去图书馆的人多了。这样,在课余时间里,留在固定教室或寝室里学习的时间也相对减少了。

(三)高校社团的勃兴,构成了对寝室文化的机制性冲击

在素质教育大旗的昭示下,高校社团如雨后春笋般地兴起,先是政治型、学术型、专业型的,后是经济型、服务型和娱乐型的结合物,这些年来始终有增无减,其影响也远远超越了学院区域。无论何种社团,都是青年学生在不同层次需求的驱动下,展示才华,锻炼能力,加强联系,获得沟通的好场所,其中不少社团也是教育者理解学生,调适教育行为,提高教育效果的好渠道。在这样一种氛围下,学生怎能耐得住呆在寝室里呢?而寝室文化的建设在学生眼里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四)教育消费负担的加重,使得不少学生为了生计走出寝室。

近几年以来,由于教育体制改革,教育市场化倾向日显,自费生和并轨生比例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这就带来了一个新的突出的矛盾,即教育消费要求与教育消费能力的矛盾。广大农村家庭和城市下岗职工家庭仅由于教育消费就成了贫困家庭,而这部分家庭的子女自然成了学校中的贫特困生。生活成了“贫困族”的新压力,贫特困生除了要完成学习任务,还要在学习之余走出寝室去从事家教或打工,用微薄的收入来满足学习精力的“再生产”。寝室在他们眼中仅是个可以睡觉的地方,寝室文化与他们没有关系。

四、构建和谐寝室文化的有效途径

(一)以“共生”的管理理念,追求和谐

和谐之美是人类、尤其是东方人的审美境界,其首先表现为“共生之美”,共生是事物产生发展的普遍规律。

1、公共空间的建设造就和谐——和谐之基

在物质方面, 强化寝室物质文化建设,改善住宿状况,给学生一个整洁、宽敞、明亮、现代的生活学习环境。寝室的基本管理水平和硬件建设是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必须使得寝室的基本管理和服务水平达到了一定的规范化和程序化。

2、健全的管理制度与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趋于和谐——和谐之律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寝室管理需要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寝室管理规章制度。在寝室区建立青年文明督导队、启动“学生寝室管理委员会”和“学生会生活部”等学生管理团体,让学生由“被管理者”转变为“管理者”,成为寝室管理的具体实践者,使得严密的管理制度与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趋于和谐。

3、寝室文化支撑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和谐之魂

寝室文化与校园文化之间、学生寝室的成员之间、学生与寝室管理员之间、寝室与寝室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之间都存在着互相依存的共生关系,而这个关系的和谐共生需要寝室文化的支撑,是寝室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灵魂所在。

(二)以文化去支撑,让大学生诗意地居住在校园

海德格尔说:“人类要诗意地栖居在地球上”,我们则提出“让大学生诗意地居住在校园中”,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用文化去支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创建活动成为寝室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寝室文化建设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而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的结果都会体现一所高校的风貌,都会对人才培养起作用。

1、培育浓厚的寝室文化氛围

高校要科学有效地安排学生的课余时间,营造积极向上的寝室文化氛围。成立学生第二课堂,组建羽毛球、跆拳道、篮球、足球、书法、乒乓球、体育舞蹈等俱乐部,以寝室为单位定期开展活动。这样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又培养了团结互助、合作竞争进取的精神。针对学生对业余生活的需求开展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给各个寝室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使寝室文化建设主题更加鲜明,增强了寝室的凝聚力,营造出和谐、积极、健康向上的寝室文化氛围,推进了寝室文化建设。

2、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大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要加强大学生基础文明的教育。大学生的基础文明决定了宿舍文化的基调。

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培养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的好作风。一些学生勤于学习,但生活上不拘小节,为此我们首先必须使大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道理。培养他们勤勉品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 必须使大学生学会与人共同生活, 学会在生活中相互谦让, 学会包容他人的缺点, 学会处理矛盾从而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 培养自己良好的人格, 做一个高尚的人。

3、加强环境文化建设

学校环境本身对学生就是一种教育,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的墙壁也会说话”。在环境文化建设之中, 我们要不断地改善物质条件, 创造舒适、愉快的生活环境,为宿舍文化建设打下物质基础。

学生是创造较好环境文化的主体, 在整体规划宿舍环境的前提下, 要充分调动学生美化宿舍环境的积极性。我们可充分利用宿舍、走廊、盥洗间等公共场所进行简洁明快的艺术修饰,增加居住环境的文化品位,从而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 给寝室命名、启发学生装点走廊等,从而使同学们随时从思想上感受到激励,增强宿舍的文化氛围。

(三)多层次结合,提高管理队伍素质

1、以组织建设为龙头,积极推进学生党团组织进公寓

在公寓建立学生党团组织,充分发挥其引导人、团结人、凝聚人的作用,为学生公寓思想道德建设提供组织保证。在以现有校、院、班党团组织体系为主的基础上,以学院公寓楼为单位设立学生公寓党支部,每幢学生公寓设立学院寝室管理办公室,每层设立团支部,每个寝室建立团小组。

2、以教育管理为重点,积极推进学生辅导员进公寓

在学生公寓中,要派驻工作能力强、责任心强、事业心强的有一定工作经验的辅导员。辅导员入驻学生公寓能够解决学生中许多思想问题,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对学校的稳定工作起到重要作用。

3、以自我教育为依托,积极推进自我管理组织进公寓

大学是学生不断成熟、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殿堂。在学生公寓创建、发展学生自我管理组织,既可以把公寓建设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场所,又可以深化公寓思政工作。

学生公寓自我管理组织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可以是学生自律委员会、楼层长组织成的楼委会、寝室管理协会、公寓党团组织等。学生自我管理组织只有与公寓辅导员工作相联系,才会更具有方向性和针对性。

4、以创建学习组织为抓手,努力提高楼管员的素质

学生公寓思想道德建设是在学生公寓中开展的,因此学生公寓中的楼管员也是学生公寓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份子,必须让他们参与到学生公寓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中来。

公寓楼管员多是下岗工人或离退休工人,工作经历差异性大,个体素质也参差不齐,楼管员素质的高低对学生会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深化公寓思政工作,宿管中心应不定期对楼管员进行岗位培训、学习公寓管理制度。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来提高寝室管理员业务理论和岗位操作技能水平,提升全体寝室管理员的综合素质,促进寝室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

结束语

总之,寝室不但是大学生生活的场所,也是大学生实现自我成长的平台,更是大学生交流信息相互学习的重要场所。寝室文化是帮助大学生成才、帮助学生树立对所在高校的认同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和谐的寝室文化,对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和谐的寝室文化产生强大的育人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白同平.高校校园文化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 刘维 王慧琦.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理论界2006.8

[3] 刘燕.浅谈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4

[4] 代全顺.论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及其框架构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6

[5] 宋喜兵 朱伯玉.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四个着力点[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