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探索
19528700000053

第53章 如何强化大学生的团队精神

甘玲 丁晓娟 张春

团队精神是20世纪70年代后才正式提出的一个概念,随着“团队”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采用的组织形式,团队精神也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所谓团队精神,是指组织成员对组织感到满意与认同,自觉地以组织的利益和目标为重,并在各自的工作中尽职尽责,自愿并主动与其他成员积极协作、共同努力奋斗的意愿和作风。

团队精神的培养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举措,有利于塑造大学生良好的个性人格。团队精神要求团队成员必须精诚团结、相互协作,在团队内部开展良性竞争。而且,团队精神建设对成员个性化的要求及认同自己社会角色的要求,符合素质教育健全学生人格、塑造学生良好个性的要求。团队精神的境界就是一种奉献精神,因为它要求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力” ,“主动”为了整体的和谐而甘当配角,与他人协作,“自愿”以整体利益为重,甚至为了整体的利益而放弃自己的私利。

2001年10月,中共中央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要“激发人们的团队精神和爱国热情”。[1]我国教育界最先积极关注和明确倡导“知识经济”新观念的知名人士——杨福家院士也提出: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要训练学生与人共事,要讲究团队精神,只会孤军作战的人已不适应今天的形势。[2]进入互联网,随意打开一个人才招聘广告都会发现,团队精神已被列在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之中甚至是首要要求,几乎所有的跨国公司都以自己的方式高度重视团队精神,团队精神己被官方语言广泛接纳。然而,国内著名经济管理学者陈惠湘却指出:“团队精神是中国跨世纪的课题。这个课题我们在20世纪的努力是失败的,所以我们落后。而在下一个世纪,中国的崛起将取决于我们如何解决这一课题。”[3]

从我国的特殊情况来看,当今来自城市的在校大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

我们说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对于作为独生子女的这部分大学生尤为有意义,是因为独生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较多的关爱和宠溺,因而具有更强的自尊心和自我意识。换言之,由于独生子女基本处于家庭的中心地位,其自我中心意识往往更易膨胀,因而更缺乏与人团结协作的主动性的习惯。从这个特殊意义上说,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具有现实的社会意义,同时,也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

现在的大学生刚刚进入大学校园时,由于刚刚脱离高考的压力和家庭的束缚,显得特别新鲜和兴奋,对班级体或者学生团队活动的参与有很高的积极性。随着年级升高和学业加重,开始逐渐脱离整体,忙着各自的打工、恋爱和考研等等,大部分同学之间除了上课能见上一面之外很少有机会在一起活动。有的班级体也会组织郊游、野炊、晚会等集体活动,作者在担任辅导员工作的两年内也参与了数次这样的活动,大多时候都感觉到虽然全班是朝着同一个目的地,但是一旦到达之后就还是习惯性的几个人在一起玩,要不就是一个寝室的,要不就是平时玩得好的,这样一来还是没有起到班级之间相互交流增进感情的作用。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多数任务也是由班委来完成,其他同学只负责参与或者是连劝说其参与都要大费周章,相对来说缺乏主人翁精神。

首先,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应坚持“以人为本” ,遵循系统性原则,就是指要用正确的观念认识人、正确的态度对待人、正确的机制激励人、正确的方法管理人、正确的途径培养人,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有效的沟通有利于人们之间相互了解,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诸多困扰大学生的问题中,沟通不良或不善于沟通、人际关系困惑,几乎是最令人烦恼的。因此,对大学生进行人际沟通训练势在必行,通过训练他们相互之间的沟通、合作、相互欣赏的能力,养成“以诚待人”和“欣赏关心他人”的习惯,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培养团队精神。

另外,还要把团队精神的培养贯穿于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贯穿于教书和育人的全部活动,建立一支支充满团队精神的高层管理团队和教师团队,尤其应该建立一支富有团队精神的学生工作队伍。与学生接触最多的还是基层的学生辅导员,一旦他们不能安心工作,学校的学生工作就可能会瘫痪。有研究表明,群体凝聚力的形成需要其成员有相当的稳定性,如果群体成员不断变动,相互之间没有时间来彼此了解,就难以形成内聚力。同时,群体成员还必须有广泛联系的机会,否则也难以形成凝聚力。在这点上,一方面要对学工队伍进行业务培训,努力提高学生工作队伍的业务水平,使他们能顺心工作;另一方面学校要给予一定政策倾斜,免去学工队伍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安心工作;再一方面学校还要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学生工作的软硬件设施环境,使他们能舒心工作;最后就是要加大学工队伍之间的交流沟通力度,使他们能齐心工作。

作者在担任辅导员期间,于07年春精心策划了一次趣味运动会,参与学生为所辅导的整个05级11个班共365名学生,运动不设单人项目,全部为集体参与项目,且每一项参与人数在15人以上。以前的班级活动都是班委负责,可能班上还存在一部分想出力而找不到出发点的同学,为了充分调动这些的学生积极性,本次运动会采用了全面征集志愿者的方法,这样一来,他们主动献策献计,在组织工作和后勤服务上都具备了一批思维活跃且尽职尽责的新鲜血液,使活动比往常能更有新意和激情。由于所有的项目都需要集体的力量才能开展,且具有一定的娱乐趣味,参与的同学非常积极,都为了班级体的荣誉拼尽全力,某项活动没有参加的同学全部在旁边摇旗呐喊,鼓劲加油,结束之后很多学生对我说他们把声音都喊哑了,有的甚至还把手掌磨破了皮,这在平时是很难见到的,大家都说从来没有把“班级体”这个词理解得那么深刻,感觉到了一种从未体会过的班级凝聚力。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5~7

[2]二十一世纪国际教育发展的大趋势.http://www.gmdaily.com.cn/2_zhuanti/jinian/2000/vista/rw 16.htm

[3] 陈惠湘.企业团队修炼.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