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探索
19528700000059

第59章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浅探(2)

人的社会特质是社会关系的反映和体现,表现为人在处理和调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关系时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和精神状态。也就时说,人格是对人的综合素质的高度抽象。

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就是要培养和塑造具有完善人格的人,或者说综合素质高的人。优秀的人格品质并非与生俱来,而是获得性品格。古希腊哲人早就指出:“优秀的天性若得不到适当的教养,则所产生的结果愈坏,大奸大恶的事迹从不出自庸才。”

以人文关怀促进人的德性现代化,构建完美的人格品质,这是对现代大学人文教育最简洁的表述,也是现代大学人文教育的核心思想。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即把学生人格作为主体培养,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完善。

辅导员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转变学生思想认识,使学生心灵受到正确道德规范和价值理念的引导与塑造,潜移默化,习与性成。从实践的角度分析,辅导员通过人文关怀式的工作,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启迪学生的理性觉悟,引导学生的精神自律,完善学生的心灵和谐,最终实现对学生优秀人格品质的塑造。

三、在辅导员工作中加强人文关怀的措施

高校辅导员一般都担当着200-300人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同的学生存在着不同层次、不同指向、不同强度的需要、兴趣和爱好,这要求辅导员必须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区别对待,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人要求,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从理性的高度进行科学透彻的分析,真心实意地去解决学生思想上的困惑和深层次问题。为此,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1.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人文关怀的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和老师同是教育的主体,在双主体的相互关系中,学生又居于中心地位,教师是服务者,教师的工作是为了让学生成长和成才。学生是能动性的主体,所有的外部因素都要通过学生的选择和内化才能起作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辅导员必须绝对尊重学生的人格,爱护学生的自尊心,遵循以人为本原则,一切为了学生。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尊重学生在整个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主动性的发挥,给他们以平等自由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充分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激励和自我完善,从而学会对自我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以达到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地参加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如引导学生在主题班会中开展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辩论、演讲、情景模拟等活动;利用课余和寒暑假参加社会调查,开展社会服务活动;积极主动参与义务劳动,参与校内外的志愿者活动,参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参加系、班级组织的各项主题活动等。促使学生主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促进学生自身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

2.采用对话交流的教育方式

在传统教育思想的长期影响下,辅导员普遍习惯采取“单向灌输”的办法,总是一厢情愿地向学生灌输各种思想道德修养规范和要求。这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不合时宜。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一定要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思维方式,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做到真正理解大学生、关怀大学生,而决不能成为异于大学生需要之外的单向灌输。因为只有充满关怀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够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思想上的对流、心理上的交融,才能真正为大学生所接受,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目的,真正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转变主要是指从听话方式向对话方式转变。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种单纯的知识交流,而是师生之间思想理论的交流,更需要互动,对话教育方式是师生之间相互理解的过程,是一个两者自我认识、自我反思的过程。

辅导员在实施对话教育方式时应注意几点:首先,要真正理解学生。理解就是要设身处地、将心比心,进行换位思考,因为理解是进一步交流的基础。其次,教育者要投入情感。辅导员要以他的全部情感融入其中,以期走近学生、关心学生、全面理解学生。再次,要求对话内容必须与现实生活世界紧密联系,脱离现实生活的对话是没有教育效果的。最后,对话的实质应是师生双方精神、心灵上的交流,通过对话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共识,促进双方在思想上、认知上向更高层次的变化。

3.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大学生普遍承受着各种心理压力,由于缺乏必要的心理疏导,大学生心理障碍、心理疾病频繁出现,并呈不断增长趋势。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心理潜能的发展,而且有利于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消除学生心理疾病。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需要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要结合学生实际,广泛深入开展心理谈心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其次,要大力加强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和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的联系,邀请心理专家通过个别心理辅导和整体心理教育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再次,辅导员必须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适当参加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学培训,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并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辅导能力,从而能够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的能力,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①夏中义主编:《人与国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205页

②贾高建:《马克思主义与人文关怀》,《理论前沿》,2000年第4期

③黄健:《意义的探寻》,作家出版社,2001年版,第141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270页

⑤朱文、李艳玲:《认真学习十七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进一步加强人文关怀》,《高等教育科学》,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