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海外新闻出版实录2010
19684300000070

第70章 法兰克福书展主宾国是中国出版界的遗产

2009年10月18日下午,第61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圆满落幕。在这个被誉为出版业“奥林匹克”的盛会上,中国向世界展示了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述说了当代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迁,为世界奉献了一届精彩纷呈的书展。回首这届法兰克福书展,总结本届书展主宾国活动成功的经验,能够更好地促进中国出版“走出去”,开展中外文化交流活动,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

巧妙添加中国元素

巧妙地添加本国文化元素能够对外国朋友形成直接的视觉冲击,留下对本国文化的整体印象。中国作为第61届法兰克福书展的主宾国,在中国元素的展现与宣传上下足了工夫,使得2009年书展期间的法兰克福可谓是处处体现着中国元素。从机场到法兰克福书展展馆的街道处处悬挂着的中国主宾国宣传海报上,从本届法兰克福书展场地中即可看到这种中国元素:一方黑白红三色的中国印章,印有“书籍”、“印刷”、“创意”等10个宋体汉字词汇,版式十分自由,与“经典与创新”的主题词相得益彰。场地的文字本身集中代表了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经典,而自由的版式又蕴涵了当代中国的开放、活力与创新,这种巧妙蕴涵中国元素的设计得到了许多外国读者的喜爱,在展馆内很多读者都拿着印有场地图案的环保袋。

在中国主题馆的设计中,中国元素的运用更加巧妙,使得主题馆既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特色又不失现代感。主题馆设计融合了纸张、活字、书本、墨滴等基本图书元素,展示了从甲骨文时期到数字时代的图书发展历史。虽然是运用基本的图书元素,但是像宣纸、线装书这样独具中国特色的元素,在设计师独具匠心的安排下,整个馆内的视觉空间充满着中国意境:步入主题馆内,顿觉纸香飘逸,墨滴晕染,活字生动,书山凝重。尤其是墨滴落下晕染出汉字的一幕,让人完全陶醉在中国文化的意境中。许多外国朋友对中国主题馆的设计赞不绝口,一位曾经多次采访法兰克福书展的德国记者说,中国主题馆在有限的空间内将中国五千年丰富多彩文化全面展现出来,这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

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现

在当今国家实力的较量中,越来越重视软实力的提升,法兰克福书展这样的国际舞台是一个绝好的文化输出与交流的机会。图书作为一个平面载体,由于语言和文化的隔阂,给外国读者呈现的往往是一个平面化的中国文化。仅仅通过图书展示,让外国读者对中国文化产生兴趣与了解是不大可能的。而把图书这种静止的传播载体和灵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在一起,更容易让西方读者接受它、了解它,这样也才能真正落实到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上来。在2009年法兰克福书展的现场,中国主宾国向观众展示了包括传统木版年画、布袋木偶雕刻、皮影雕刻、唐卡绘制、风筝制作、剪纸、精微绣、蜡绘苗绣和茶艺插花在内的十余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作品。现场的人流证明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中国主宾国活动通过作品展示进一步加深了外国朋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此外,在露天舞台展区上演的中国传统文化演出也赢得了外国观众的阵阵掌声和喝彩。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舞狮、变脸、京剧等表演轮番上演,表演结束后观众都不愿散场,纷纷留下来跟演员照相合影。有很多外国观众在演员演出前化妆的时候,都在后台给演员照相,对他们的勾脸、化装都表现出很强的好奇心。

这种热烈的反应充分说明了外国民众对中国文化抱有极大的兴趣,采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的方式能够更立体地传播中国文化,吸引外国观众的眼球。

组织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

在对外推广宣传的时候,只有和其他国家建立互动的联系,才能加深我们对世界的了解,也才能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交流活动提供了中外人士之间面对面进行交流的机会,利用不同的活动形式,如论坛、晚会等,能够让外国读者感知到多方面、全方位的中国形象。例如在书展期间,中国主宾国组织承办方主办了35场重要的出版专业交流活动,其中举办的主宾国高端论坛可谓是法兰克福书展前所未有的。在“国际出版高层论坛”上,全球知名出版机构的首席执行官围绕“出版业的挑战与机遇”这一主题共同探讨全球出版业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对世界出版业发展的建设性意见。这种面对面的探讨加深了中外出版业之间的了解,有助于促进中外出版业共同发展。

除了“正襟危坐”的论坛形式,像“中国之夜”这样的主题晚会以朋友聚会的形式让外国朋友更切身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外出版人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徽派园林——中国园里,喝中国茶,品中国菜,听中国传统民乐。通过演奏的德国民歌,现代DJ打碟,还有蒙古族传统乐器马头琴及呼麦、长调演唱,外国朋友可以放松心情、聊天热舞,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一个开放、自由、现代的中国。

通过这次法兰克福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中国成功地向公众展示了中华文化,唤起了公众对中国的兴趣,而这次书展上中国元素的运用、立体化的展示方式、多层次的交流活动等经验也将对以后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有所启示。相信通过此类经验的积累,国家形象的传播渠道将更加顺畅,中国的软实力也将得到不断提升。

(夏青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