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20年代,是约翰·雷斯(John Reiss)掌管英国广播公司(BBC)并把它改造成一个公共广播机构的年代,他确立的原则是:“广播服务不能仅仅用于娱乐。”它必须为公众利益服务,不仅要提供最新的新闻和信息,而且要提供教育和文化。之所以确立这个原则,是因为广播使用了作为公共资源的电波频率,它必须被垄断;而这种垄断也成为BBC获得成功的重要基础。在之后的电视发展中,这一原则一直被遵循着。
但是雷斯爵士不会想到,到21世纪初的时候,广播(以及后来的电视)的播出形式已经发生了急剧变化,就技术而言,它们甚至可能不必再占有作为公共资源的电波频率。实际上,随着新的媒介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服务已经不复一个世纪之前的面貌,随着媒介融合的发展,它们的特征与形态已不同于昨日。以BBC为代表的英国电视业而言,媒介技术更新已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冲击,从新闻理念与新闻体制、播出平台、新闻采制到节目样式,变革势在必行。
一、自由与责任:英国电视的双轨制
双轨制是英国广播电视业的特色,它指的是一种公营和私营机构并存的体制,一方面依赖BBC提供公共服务,另一方面由商营广播电视提供多元化内容。
(一)20世纪20年代: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
英国是新闻自由思想的发源地。英国诗人、政治家约翰·弥尔顿于1644年发表了《论出版自由》,提出了“观点的公开市场”和“真理的自我修正过程”的观点。弥尔顿认为,在一切自由之中,言论自由是最重要的自由。他呼吁人们反对封建专制阶级对出版和言论的控制。另一位英国思想家密尔在《论自由》中也对言论和出版自由做了重要的阐发。随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行,尤其是随着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与美国独立战争的成功,这种自由主义思潮遍及资本主义世界。而与新闻自由思想相应,资本主义世界建立的多半是私人拥有、商业经营的报业体系。但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英国黄色新闻大战为标志的报业负面效应逐渐显现出来,西方世界对新闻业的不受管控进行了广泛反思,开始确立社会责任与新闻自由相平衡的媒介体系。作为标志即为1947年美国哈钦斯委员会所发布的报告《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业》。
在英国,报纸与出版业同样也在寻求社会责任的重建;更重要的是,这一时期所发展起来的新型媒介——广播和电视,更激起人们对于新闻业社会责任的反思。1923年,英国的赛克斯委员会认为,广播是一种公共设施,它占有公共资源,并且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因此“对于这种潜在的影响公共舆论和国家生活的权力的控制应该保留在政府手中”。但是,英国并没有直接由政府控制广播,而是建立了一种相对独立的公共广播服务体系,它与公园、图书馆等公共服务机构的运作模式类似。1922年成立的英国广播公司于1927年正式改组为公营的广播机构,它的主导人物是约翰·雷斯。在他的影响下,英国广播公司建立了一种公共服务的原则,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垄断占有、在政府控制之下、通过独立的委员会来运作、作为国家利益的代理人、资金来源是执照税、提供一种普遍性的服务。
1932年,电视在英国试播。它的发展一度被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断,但在战后得到迅猛发展。在20世纪4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英国电视也是由BBC主导的,而这种公共服务的理念也渗透到了整个电视新闻的产制之中。BBC精良的电视新闻报道、新闻评论与访谈、纪录片均获得了极高声望,并成为教科书式的现代新闻业样板。
(二)20世纪50年代:商业电视台成立
早在电视发展初期,英国就曾经对电视是否与广播一样由公有机构独占展开了激烈争论。在1954年,英国议会通过《独立电视法案》,正式批准建设独立电视,即商营的电视机构,以便与BBC竞争。1955年9月,第一家商业电视台(伦敦电视台)开播。独立电视局(ITA)也由此诞生,后来被改组为独立电视台(ITV),对新兴的商营电视台进行管理,并逐渐形成了独立电视(ITV)、第四频道(Channel 4)和第五频道(Channel 5)三个频道。这些频道可以播出广告,并以此维生乃至获取利润。商业广播电视的经济来源主要靠播放广告和出售节目所得的收入。BBC独家垄断的局面被彻底打破,“公商并存”作为一种全新的体制在英国被确定下来,并延宕至今。目前独立电视拥有无线地面电视的半壁江山。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发起一场“解除管制”的运动,其表现包括:美国政府取消了对电视新闻的严格控制;英国开始反思并调整公共广播服务的理念,并允许更多的私人资本进入广播电视领域;法国、德国等国的公共媒体被转卖给了私人等等。其结果就是商业媒体的兴盛,以及部分国家的公共媒体转向了商营。按照奥沙利文的界定,所谓解除管制,就是“对种种公共服务与控制体制的系统化重建,并以直接出自商业化与市场化运作的体制取代它们”。这种私有化源自这样一种资本主义理念,即市场竞争能够带来最好和最有效率的公共服务。
但政治经济学者和其他的左翼学者始终坚持:应该维护公共性。他们借用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的概念,强调公共媒体在实现民主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并呼吁寻找更多非主流的传播方式。
(三)20世纪80年代:有线电视与卫星电视的兴起
有线电视和直播卫星的兴起可以看做电视业经历的第一次新媒介变革。在英国,早在电视诞生之初,通过有线网络传输信号就是某些地区用户收看电视的补充性手段,但直到1984年《有线与广播电视法》及《电信传播法》颁布之后,有线电视才得以快速发展,并逐渐形成了NTL和TELEWEST两大运营商。这两大运营商于2006年合并,并随后购入了VIRGIN Media,将它作为主要的品牌使用,这使得有线电视市场呈现出垄断局面。
不过,有线电视在英国的发展一直在与另外一种终端服务竞争,并落于下风,它的竞争者就是直播卫星。直播卫星的主要运营商是英国卫星广播和天空电视,这两者于1990年合并成为BSkyB,默多克的新闻集团是大股东,占据了超过39%的股份。2011年,新闻集团曾试图收购BSkyB的其他股份从而独占它,但由于电话窃听丑闻而未果。
(四)20世纪末21世纪初:数字电视的浪潮
1995年,英国政府颁布了《关于数字地面电视的政府建议》,这被看做是电视数字化进程的正式开端。与之相应,BBC也公布了数字电视的发展纲要,决定全面实现数字广播电视计划,首先做的工作就是将现有频道的节目改为制作数字化的版本。商业电视也积极响应,独立电视委员会对分配给商营电视的频道资源进行了招标和分配。1997年,商营的英国数字广播公司(BDB)成立,并随后推出了On Digital的地面数字电视服务,但由于经营不善,最后这张数字电视经营许可证被BBC拿走。
在有线和卫星电视领域,数字化也在同时展开。1998年,BSkyB正式开播卫星数字电视并获得了用户的广泛支持。主要的有线电视服务商也在1999年先后推出了数字服务。
2009年6月,英国政府公布了《数字英国》(Digital Britain)白皮书,宣布将在2012年,建成覆盖所有人口的宽带网络,同时国家资助敷设高速光纤网络;在广播上,今后几年将全面升级数字广播(DAB),把模拟信号广播留给小区域电台。
由于政府和业界的积极配合,英国数字电视转换的速度和渗透率都位居世界前列。到2010年6月,92.7%的英国家庭已经使用数字电视;许多家庭不仅拥有一台可接收数字电视的电视机,而且在将自己的第二台电视机数字化;在所有的电视机中,80%已经实现了数字电视的接收。按照英国数字电视监管机构Ofcom的估计,2012年,英国电视的数字化进程即可全面完成。
(五)英国电视新闻业的今日格局
从产业链分析,英国电视业可以分为节目制作、频道集成、终端播出三个环节。
在节目制作方面,大型的电视机构如BBC、ITV都在生产自己的节目,除此之外,英国还拥有大量的电视制作公司,为电视频道生产各种节目。
在频道集成方面,BBC拥有BBC 1和BBC 2两个频道,而ITV拥有ITV、Channel 4和Channel 5三个频道,此外还有大量通过有线和卫星播出的专业化电视频道。
在终端播出方面,英国的家庭主要通过地面广播、有线电视、直播卫星三种方式接收,其中第一种不需要服务商,但随着数字化的进程其将逐渐被淘汰;第二种和第三种方式则有专门的服务商来进行提供;此外,通过手机终端和互联网终端收看电视节目的行为也日益普及,电视节目播出终端正日渐多元化。
就电视新闻而言,主要的电视新闻机构包括:BBC、ITV和Sky。BBC通过它的两个地面频道(BBC 1和BBC 2)以及一个24小时的有线/卫星频道(BBC News)播出新闻;而ITV则通过ITV和Channel 4两个地面频道播出;Sky则通过一个24小时的有线/卫星频道SKY News来播出新闻。
(六)代表性的电视新闻栏目
1.《新闻之夜》
栏目名称:《新闻之夜》(Newsnight)
播出平台:英国广播公司(BBC)
播出时间:每周一到周五晚上22∶30播出
开播时间:1980年
栏目简介:
《新闻之夜》是英国最具影响力的时事新闻节目之一,也是英国最长寿的知识性新闻节目之一。这是一档每天播出新闻与时事深度报道和分析的节目,目标观众定位为文化精英,尤其是文化精英中的男性观众。
20世纪80年代,英国第二家商业电视频道开播,卫星电视开始兴起,商业和技术环境的改变使电视业的竞争加剧。于是,为了提高新闻类节目的竞争力,BBC于1980年开办夜间新闻节目《新闻之夜》。在它之前,BBC 1曾经在晚间时段开办过调查性杂志节目《24小时》(24 Hours,1965-1972)、《星期三》(Midweek)和《今晚》(Tonight,1957-1965)。
《新闻之夜》的首任主持人是彼得·斯诺(Peter Snow),节目的初期除了男主持人外,还有一位女播音员,当时被称为“新闻之夜的妻子综合征”,她的工作是播报新闻提要和不太重要的新闻。
现任主持人是杰瑞米·帕克斯曼(Jeremy Paxman)、科斯蒂·沃克(Kirsty Wark)、加文·伊斯勒(Gavin Esler)、爱米莉·迈特里斯(Emily Maitlis)等。
2.《全景》
栏目名称:《全景》(Panorama)
播出平台:BBC 1
播出时间:每周一8∶30
播出时长:30分钟
开播时间:1953年11月11日
栏目简介:
《全景》是目前世界上最长寿的新闻时事类节目之一。存在时间长表明其价值与意义,虽历经时代变迁、政治变动而《全景》不变。在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电视新闻在重要性上超过了英国新闻影片。但BBC的电视新闻节目《新闻和新闻短片》(News and Newsreel)还是简短消息式的,有时只能播出一些静止的照片。《全景》应时而生,“缺乏深度报道使得电视新闻节目存在着一个样式上的空白,从而导致了时事节目——电视新闻的一个旁支——的发展,《全景》(Panorama)、《今夜》(Tonight)、《探照灯》(Searchlight)和《60分钟》(Sixty Minutes)等节目紧随着美国的《现在来看》(See It Now)的脚步发展起来”。
《全景》诞生之初的片花中使用了地球的标志,寓意同节目名称一样,用专业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上发生的新闻事件,获得对世界全景的认识。至今,经过多次调整后的《全景》仍然使用该标志,表明节目的一些原则性的理念并未发生变化。曾在《全景》工作,现任《新闻之夜》主持人的杰瑞米·帕克斯曼曾说:“《全景》的坚定信念建立在一种锲而不舍、刨根问底的老式新闻价值观上,针对的是所有既得利益集团和用‘无可奉告’回答问题的人群。”曾任栏目执行制片人的安迪贝尔也认为:“这个节目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审慎地考虑对权力的利用和滥用问题,无论是在私人领域还是在公共领域。”半个世纪以来,《全景》人力行这些理念和原则,为英国公共领域的诸多问题寻找答案。
1953年的《全景》节目设计为双周播出,每次45分钟,内容包括艺术、名人和新闻。播出后,节目的内容和主持人都遭遇到了负面评价,节目曾暂停一个月。调整后,节目由BBC体育评论员麦克斯·罗伯逊(Max Robertson)主持,节目逐渐得到了观众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