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媒介融合时代的电视新闻创新
19694300000037

第37章 电视新闻生产管理创新(1)

媒介融合不仅推动了电视新闻内容和形态的改变,同时也必然要求传统媒体实施组织变革,推进管理创新。对于电视新闻的生产管理而言,创新的过程必然要经历从台网联动、台网互动到台网融合的不同发展阶段,最终实现全媒体运营。

全媒体新闻报道的本质是针对各种传播渠道、传播终端催生的具有不同需求的细分市场,实现新闻采编和发布的流程再造,即按照不同介质的传播特性,通过多种介质逐级发布、传播,满足不同受众的信息需求。传统电视新闻的报道模式是建立在单一的频道覆盖传播的基础之上的,而全媒体新闻报道要求实现报道内容的多媒体化、发布载体的多元化,以及资源的整合与共享。要适应面向全媒体新闻报道的转型,电视媒体在技术手段、工作流程、组织结构上都面临着深刻的变革。基于此,电视媒体的组织结构如何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的流程?技术支持、人员培训、考核激励手段等如何匹配?这些正是当前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从具体实践来看,我国电视媒体实施全媒体战略起步比较晚,目前大多数电视媒体依然停留在台网联动的第一阶段。在这方面,我国报业由于更早地遭受新媒体的冲击,市场化改革的进程领先于电视业,因此积累了相对更多的操作经验。但是总体而言,对于全媒体新闻报道,目前我们更多地是基于理论上的探讨与展望,未来存在的不确定性和变数可能远远多过我们现在所能预见的。

一、电视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三个阶段

传统电视媒体在发展新媒体时,囿于自身体制以及人才缺乏等原因,与商业化的新媒体网站相比,缺少先天的灵活性,这对于以新技术为先导的新媒体而言是一种天生弱势。比如,一项新技术开发出来,商业网站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实现开发、商用、获利;而对于广电等传统体制下生出的新媒体,对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的“理解、接受、认同、应用”需要较长的时间来统一思想、获取审批、找寻匹配人才等等。因此,大多数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之路都不可能一步到位,大体上要分为三个阶段:网站依附于台,为台服务的台网联动阶段;网站自身的内容生产机制建立以后的台网互动阶段;全媒体运营的台网融合阶段。

(一)第一阶段:台网联动

在这一阶段,网络作为电视台的一个分支机构,首要任务是为电视台做好服务,将自己的母体资源做强做大。具体而言,包括为频道开通直播、点播区域;建立主持人与网友的互动区;将各频道的活动在网络上充分呈现;做好台内各个部门信息的有效沟通与反馈。这样做可以达到两个目标:一是将此前电视台已有的观众成功地转化成电视台网站的网友;另一个是能有效地在传统电视台内部普及新媒体知识,让其他部门的人员重视并利用网站,以便形成新媒体发展的战略共识,从而有利于扫清此后电台新媒体业务发展时的认知障碍,获得与商业网站相当的事业推进速度。

在这一阶段,电视台的网站还不具备自己独立运营广告的市场吸引力,电视台要将自身的广告资源与网络的广告捆绑销售,甚至可以附带赠送的方式打包卖给广告商,一方面增加了自身广告呈现的丰富与多元性,从而更好地服务广告商;另一方面可以将自己的广告收入“出让”一部分给网站,帮助网站实现最初的商业收入。台是主体、母体,网是客体、子体;台是中心,网是辅助,网服务台,台滋养网;台的品牌即是网的品牌(这一阶段网推出自己的独立品牌不是最佳策略,相反,依附关系带来的品牌迁移反而能带给网站更经济的增值效应)。网站的用户观念没有形成,用户理念与用户体验都处在萌芽阶段。但是,一些先行的电视台的网站已开始注重培养自己独立的用户群,并且逐步建立独立于台的内容生产机制。

(二)第二阶段:台网互动

在第二阶段,一些传统电视台的网站开始运用Web2.0技术,通过搭建“播客、博客、视频分享”平台,高效、低廉地聚集了大量的民间原创内容,这些内容是其母体——传统电视台所不具有的。一些传统电视媒体,如上海东方广播电台将这些来自网上播客的原创内容放在电视频道里播出,充实了节目内容并且吸引广大网友成为自己新的观众。中央电视台的网站也较早调整了其新媒体战略。经过多年的运营,进入了Web2.0的台网互动阶段,完成了从“中央电视台的网络版”到“国内主流视频新闻网站”的转型。2008年北京奥运会,通过视频转播、广告代理、内容定制等多种形式,央视网赚来了2亿的收入。传统电视台的网站已开始焕发出自身的生命力与持续的生长价值。

Web2.0的核心是“用户贡献价值,用户创制内容”。由于新技术的加入使得信息聚合变得非常容易,此时网站进入能够持续生产大量原创内容的阶段,网站对于其母体资源——电视台先前的内容依赖开始转变,原创内容的生产使得网站手中有了自身的内容资源,网站由先前的客体、依附地位向平等主体转变,台与网可以拿出各自的资源进行优势互补、平等互利。

在这一阶段,网站的经营呈现出多元化态势,既有捆绑广告带来的收入,也有自有经营产生的广告收入;既有内容定制带来的收入,也有衍生服务产生的赢利。网站进入了自有品牌的初创期,它可以选择慢慢脱离母体品牌,根据市场定位重塑自身媒介形象。此外,这一阶段传统电视台的网站已开始全方位推进用户服务,将用户体验与用户满足放在第一位。服务提供商是这一阶段网站的核心定位。

(三)第三阶段:台网融合

这一阶段的核心是基于网络数据库基础之上的对信息及各类资源的深度整合及再造,网站与电视台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深度融合。由于传统电台、电视台的增值途径及增值空间越来越受限,网络用户的数量将超越其母体——传统电视台;广告商的广告投入也将越来越多地从传统介质转向新媒介,这些都使得传统电视台网站的经营空间与经营可能性不断扩大,甚至超过其母体,网络进入品牌成熟期。随着市场化的进一步深入,及资本市场的不断介入,网络势必进入“全经营”态势,此时,其母体的经营收入很有可能大部分来源于网站。

此时以网站为中心、台为辅助,台的资源将全面数据化,而网站建立社区并增强人群黏度,二者合一,一方提供内容的深度整合,另一方提供有黏性及忠诚度的用户,建立在这一融合平台上的一系列新型运用将由此展开,用户会养成新的受传习惯。此时,只有“用户”,没有“受众”。

二、全媒体的内涵与外延

(一)全媒体的基本内涵

全媒体是我国传媒从业者在推进媒介融合的实践中提出的一个概念。目前我国传媒界对全媒体的认识,可以从媒介形态和传媒运作理念两个方面进行概括。

首先,全媒体是多种媒体的形式,或者说全媒体是多种媒体的总和。全媒体从传播载体形态上,可以简单概括为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网络、电信、卫星通讯等的总和;从传播内容形式上,则涵盖了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人们接受信息的全部感官;从信息传输渠道上来看,包括了传统的印刷介质、频道频率、局域网(如有线电视网、数字电视、IPTV、地铁电视等)、国际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WiFi等各种通讯手段。

其次,全媒体是一种传媒运作的理念。全媒体有三层含义:第一,全媒体业务体现为多媒体报道。第二,全媒体要求综合利用多种传播渠道和传播终端,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手机、户外视屏、电子纸移动报等多种媒体形态的复合。第三,全媒体的核心是内容生产,传媒业的核心业务不应该是介质而是内容,传媒业的本质是内容产业。

(二)全媒体的外延:传播渠道和传播终端

全媒体的核心是内容生产,但是全媒体新闻报道的实现离不开传播渠道和传播终端的支持。而不同传播渠道和传播终端自身的特性又影响着受众对于新闻信息的接受行为,因此对于新闻的内容和形态提出了差异化的要求。电视媒体实行全媒体战略之后,新闻发布的传播渠道和传播载体既包括传统的以家庭为主要收视环境的电视终端,又包括建立在有线和无线互联网平台上的各种信息传播终端。这些新的传播终端主要分三大类:固定场所接入互联网的个人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各类户外电子屏幕。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家庭电视仍然是新闻发布首选的渠道和终端,但是随着新媒体的日益普及和受众媒介接触习惯的改变,未来全媒体新闻发布的重心很可能向各种新媒体渠道和终端转型。

1.固定场所接入互联网的个人电脑

在家庭、办公和学习场所接入互联网的个人电脑,主要通过新闻网站获取新闻信息。作为网络媒体的主力军,新闻网站正在成长为强势媒体。中国互联网络统计报告显示,网络新闻一直是网民最常使用的网络应用之一,其传播深度和速度都领先于传统媒体。尤其是经历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等重大的新闻事件的报道,新闻网站已经成为人们了解新闻事件最常用的媒体工具之一。作为全媒体的新闻发布载体,新闻网站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平台的综合性。新闻网站不仅可以发布传统报纸上文字和图片的新闻,而且还可以开设音视频频道,发布音视频新闻,以直播和点播形式,向广大网民提供内容丰富、更新及时、短小精悍、互动性强的网络视频服务。

从互动性上来讲,新闻网站的互动性也是传统媒体无法比肩的。新闻网站可以通过论坛、社区的架设,方便网民反馈,实现网民与网站的实时互动。此外,新闻网站还可以将一些热门的互联网应用,如博客、微博、RSS、SNS等融合进来,从而实现个性化传播的效果。新闻网站的这些特点,都是全媒体新闻发布所不可缺少的。

因此,电视的全媒体战略往往首先是从进军互联网开始的。电视媒体下属的网站具备文字、图片、影音等多种信息的直播和点播能力,可以进行滚动播报,实现前方后方联动、线上线下互动,取得了全媒体的传播效果。

尽管新闻网站是目前技术最成熟有效的全媒体新闻发布的载体,但是在全媒体新闻发布上新闻网站也有天生的缺陷,即浏览新闻网站需要使用电脑,而即使是笔记本电脑,在便携性等方面也存在缺陷,受众不可能随时随地上网,这也制约了新闻网站在全媒体新闻发布中的优势。

2.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成为日益重要的传播终端。与传统媒体和PC相比,手机、平板电脑等传播终端最大的优势是摆脱了传统媒体的时空限制,可以随身携带,手机报或者手机上网等方式能够有效地实现信息传播的实时性、动态性和交互性。

然而,便携的特性也限制了这类移动终端设备的视觉显示范围、电池续航能力和网络传输能力,特别是对于数据量比较大的视音频新闻信息的传播仍然受到一定的限制。

3.各类户外电子屏幕

户外电子屏幕主要包括各种家庭以外场所放置的固定或移动的显示屏幕,如公交电视、楼宇电视、LED户外大屏幕。户外电子屏幕具有“短、频、快”的特点,适合放在人流密集、相对显眼的位置,如旅游景区、机场、码头、车站、广场、学校、社区、影剧院门口。容易吸引路人的眼球,极具视觉冲击力。

目前,LED户外大屏幕主要用于播放广告,也有一些电视媒体开始选择户外大屏幕来进行新闻发布,在播放广告的同时进行新闻传播,不但可以充分地利用大屏幕资源,还可以有效、大规模地传播重要的新闻信息。在一些突发事件或重大事件中,如2009年国庆阅兵,路人驻足观看户外大屏幕的报道或转播,传播效果非常明显。但是,户外大屏幕的受众主要是路人,流动性很强;此外,如果环境太嘈杂,大屏幕的声音也听不清楚,这就限制了户外大屏幕的传播效果。

三、全媒体新闻报道的组织结构与运营特点

(一)全媒体新闻报道的组织结构

全媒体新闻报道的核心思想在于“一次采集,多次发布、多层次生成,多媒体传播”,整个生产流程不再是单一的(即只做电视报道),而是电视频道、网站及其他的媒体的一体化运作。这种运作模式落实在组织结构上,其要求就是整合新闻采集的人财物资源,实现全媒体的采编分离,建立全媒体新闻采集中心。

全媒体新闻采集中心相当于传媒集团内部的通讯社,其主要职能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发挥指挥调度中心的作用,在子媒体间进行协调;二是负责日常采访任务,将记者队伍集中到全媒体新闻中心,同时提供文字、音频和视频新闻,通过电视、网站、手机媒体等多个渠道进行传播;三是建立和维护数据信息资料库,负责稿件标引、背景资料搜集、针对大事件的前期资料整理以及视频素材的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