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媒介融合时代的电视新闻创新
19694300000038

第38章 电视新闻生产管理创新(2)

(二)全媒体新闻报道的运营特点

传统电视的新闻报道模式是建立在电视画面和声音的基础之上的,事实选择和事实呈现的方式或标准都基于这种传播载体。而全媒体报道的传播载体、信息形式、组织机构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因此,新闻报道也要遵循新的准则和样式。具体来说,全媒体新闻报道模式包括:从信息形式上来讲,要求采集多媒体的素材(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实现多媒体新闻的制作,立体报道新闻事件的全景;从发布载体来看,新闻内容的呈现方式既包括原来的纸质报,也包括手机、网站、电子纸、LED户外大屏幕、MP4等多种媒体;从传播结果来看,全媒体新闻报道要求实现单一素材、多角度成品,实现对新闻资源的最高效利用。简单地说,全媒体新闻报道模式要求实现报道内容的多媒体化、发布载体的多元化,以及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1.报道内容的多媒体化

全媒体新闻报道需要全面收集和利用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素材,争取全方位、多角度和多维度地再现新闻事件的全景。具体来说,文字对新闻事件进行叙述和分析,图片用来抓拍精彩的瞬间,视频提供全方位的直观印象和感受,动画则用来弥补第一手影像资料不足带来的缺憾,从而满足受众的各个层次的需求。

2.发布载体的多元化

全媒体新闻报道模式要求新闻信息可以实现多层次发布,即根据传播载体的特性,依次在传播载体上呈现。从物质载体的传播特性来看,信息发布的速度从快到慢依次是:手机移动终端、互联网网站、电视。从全媒体战略下新闻报道的流程来看,新闻内容的分配和终端发布顺序、发布节奏完全可以由电视媒体进行全局性的分配和控制,使全媒体新闻发布的顺序与这些物质载体的传播特性一致,实现“第一时间采访”与“第一时间发布”的有机结合。

3.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全媒体新闻报道模式要求新闻素材可以一次开发,多次生成,即对电视资源进行整合,做到新闻资源的共享,提高新闻资源的利用效率。从全媒体战略下新闻报道的流程来看,建立全媒体新闻中心,统一负责采访和素材收集工作是整个组织构架的关键。在实施全媒体战略前,电视台的各频道、栏目都可能有独立的采访和编辑部门,采编机构的重复建设,难以实现全台的新闻资源的共享,也造成了人力资源、新闻资源、财务资源的浪费。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成立,减少了机构的重复设置和人员浪费,同时也使电视传媒集团可以集中力量抓好内容生产,优化原有的内容生产流程,推动电视媒体从频道运营商向内容供应商转型。

四、全媒体新闻报道的流程再造——以突发事件和重大活动报道为例

传媒集团以全媒体新闻采集中心为平台,实现采编流程再造和全媒体运作。突发事件和重大活动是新闻报道中的两类非常重要的产品,同时也更能凸显全媒体新闻报道的特征,是全媒体新闻报道的发展方向。下面以这两类报道为例,分析全媒体新闻报道的基本流程。

(一)突发事件的全媒体报道

1.事件的发生和团队的组建

2.全媒体新闻采集中心接到突发事件的新闻线索以后,立即向集团领导请示。集团领导作出采访决策以后,全媒体新闻中心立即指定文字、图片、视频记者,组成采访团队。新闻中心为这些记者配备笔记本电脑、无线网卡、录音笔、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机,调配交通工具。

2.现场采访和多媒体素材

采访团队组建完成之后,立即赶往现场进行采访。在奔赴现场的途中和到达现场之后,采访团队很快利用QQ、电话、手机短信等,把事件的最新进展传送给新闻中心。

3.追踪采访和采访结束

现场采访告一段落后,采访团队开始进行纵深采访。围绕事件发生的原因和下一步可能的动向等内容,继续发回追踪报道,直至采访结束。

4.受众反馈参与报道全过程

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受众通过各种渠道参与到新闻报道中来。受众通过手机短信的形式,给前线的记者发送短信,询问事件的最新进展;通过网络论坛,讨论事件发生的原因,张贴现场的图片和消息。对此,记者、编辑应给予积极的回应,把受众互动直接生成新闻,形成互动报道。

(二)重大活动的全媒体报道

与突发事件不同,重大活动属于可预测性的事件。因此,留给记者、编辑的时间比较充足。因此,重大新闻活动的全媒体报道,往往都是以策划为起点的,策划贯穿于全媒体报道的整个过程。

1.报道策划

实行“全媒体”战略之后,策划在新闻编辑活动中的重要性得到提升。由于全媒体新闻采集中心作为传媒集团内部的“通讯社”,统一向各家媒体供稿,因此策划就成为各家媒体实现差异化,赢得受众注意力的法宝。可以说,全媒体新闻的运作,都应该以策划为“龙头”,小到一篇文章、一组照片、一段视频、一个短信,大到对整个事件的过程引导和舆论引导,自始至终,策划都应贯穿其整个过程。

具体来说,由各子媒体编辑一起联合完成全媒体新闻报道策划书,向全媒体新闻采集中心下“订单”,策划书中要明确采访时间、采访内容、采访方式(文字、图片、视频等)、采访效果等要求。全媒体新闻采集中心在接到这个策划之后,组成采访团队,采访团队的成员要在文字、图片、视频上各有所长。

2.采访团队的采访

采访团队启程进行采访,并发回短信、文字、图片和视频的报道。记者采访回来的素材,通过传稿平台上传到稿件库。

3.素材加工和新闻生成

编辑从稿件库提取稿件之后,根据媒体的载体特征和市场定位,进行主题的提炼和风格的修改。大到稿件的内容、结构、语言风格,小到标题,编辑都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之后,才能生成适合传播的新闻。

4.受众反馈和参与报道

受众反馈和参与成为全媒体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受众可以通过电话、短信、e-mail、网络论坛等形式,与记者、编辑取得联系,表达自己的观点。受众的参与可以贯穿整个报道全过程。编辑、记者应该密切关注受众的反馈,把反馈的内容融入后续的报道当中。

五、全媒体新闻报道对采编工作内容的重新定义

全媒体新闻报道模式,与传统电视新闻的报道模式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全媒体新闻报道模式对新闻报道的采访、编辑、发布环节的工作内容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全媒体新闻的采集

与传统的新闻采写相比,全媒体新闻采写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1.新闻采集装备的多样化

为适应全媒体新闻采集的要求,记者新闻采集装备的升级成为必然选择。记者装备的多样化,并不仅仅是记者工作条件的改善,而是要使报社记者的角色发生很大的变化。记者要适应全媒体记者这个全新的角色,首先,应该熟练使用各种数字化的采访设备,如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无线上网等。其次,还应该具备突破传统媒体界限的思维,在采访新闻事件时,记者应该从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多个视角去思考问题,收集素材,完成采访。

2.采访资料的完备性

在传统的新闻采访活动中,记者一般是为了完成单一报道而进行采访,所以采访素材的数量要求,以能够完成单一报道为衡量标准。实行“全媒体”战略之后,采访活动对记者的要求有所提高,突出表现在记者必须实现采访资料的完备性。采访资料的完备性,首先体现在要求记者尽可能占有采访资料。记者的采访活动不是仅仅为了满足电视播出的要求,事实上这个新闻事件还可以被网站、手机报、户外电视的编辑同时采用,进行编辑和发布,因此就要求记者在采访活动中尽可能占有材料,对各方当事人的采访要完整、详细,必要的情况下要有详尽的背景资料,交代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其次,体现在记者既要获得文字和图片的采访资料,又要获得音频和视频的采访资料。尤其是在重大新闻采访和日常要闻采访中,为了满足不同媒体的素材要求,记者必须为各家媒体的编辑提供多媒体的素材。

3.采访结果的非成品化

实行全媒体战略之后,记者采访完后所提供的仅仅是“初级新闻产品”。这里的“初级新闻产品”,既不是新闻素材,又不等同于新闻素材。准确地讲,“初级新闻产品”就是新闻“半成品”,也就是说,记者提供的“初级新闻产品”就像新华社提供的消息,尽管具有新闻的形态,但是并非专门针对一家报纸的特点而生产,具有通稿的特征,其他报纸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重新加工。采访结果的非成品化,有利于记者实现工作效率的最大化,即纸质报纸、手机报、网站编辑各取所需,从不同媒体的特征、定位,进行有针对性的编排和加工,实现了“一次采访、多次利用”的效果。

4.采访活动的团队式

传统的新闻采访活动,往往要求记者具备单兵作战的能力,选题、采访、拍摄、写作的整个采访流程,基本上由一两个人独立完成。实行“全媒体”战略之后,记者单兵作战的能力仍然非常重要,但是团队协作的能力也必不可少。尤其是当重大新闻事件发生之后,记者需要组成采访团队,共同完成采访。在这个采访团队中,每个记者都有自己不同的亮点,有的记者擅长图片新闻的报道,有的记者擅长文字新闻的采写,有的记者擅长现场主持,有的记者擅长视频素材的采集,有的记者在网络技术方面能力突出,因此,完成全媒体新闻采访活动的关键就在于这个采访团队的记者要互相协调配合,每个人都能发挥出自己的优点。

在上述特点中,采访资料的完备化和采访结果的非成品化,是“全媒体”战略下电视台实现新闻资源共享的前提,也是实现多媒体报道的基础。因此,它们也是全媒体新闻采写最为突出的特征。

(二)全媒体新闻编辑

全媒体新闻编辑与传统的新闻编辑相比,具有自己突出的特点:

1.单一素材,多角度成品

与传统的新闻编辑相比,全媒体时代的新闻编辑最大的特点就是“单一素材,多角度成品”,即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提供的采访素材往往不具体区分提供给哪家媒体,各家媒体编辑收到的素材都是“单一”的素材,这就需要编辑对这些素材进行深层次加工和制作,根据不同媒体的载体特性和不同的市场定位,从不同的角度制作出不同的新闻产品,从而实现新闻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2.多媒体编辑

全媒体时代的新闻编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多媒体的编辑和制作,这就要求编辑人员具备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的加工处理能力,这对编辑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能够满足这些要求的多面手数量较少,但是随着新的媒介载体的日益成熟,具备多媒体编辑能力的从业人员会越来越多。

3.编辑角色转型

全媒体战略使编辑的角色发生了改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蔡雯教授认为,新闻编辑已经不再简单地是把关人的角色了,媒介融合带来的资源配置与内容重整,客观上要求编辑人员尽快完成两方面的转型,一是从单纯的“新闻编制者”转向全方位的“新闻与信息服务提供者”,二是从单纯的“新闻把关人”转向“新闻解析者”与“公共论坛主持人”。

全媒体战略要求编辑不仅仅要承担传统的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编辑、排版、校对等工作,而且还需要承担协调采写团队,加工“初级新闻产品”等工作;不仅需要具备对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而且还需要具备对新闻素材在不同媒介载体上的运用的能力;不仅承担新闻编辑的职能,而且还要承担知识管理的职能;不仅是幕后的加工者,而且还要做前台的访谈者和主持人。同时,随着全媒体新闻报道的发展,编辑的出镜和主持的机会将越来越多。因此,编辑必须做好角色的转换工作,才能更好地完成全媒体战略交给编辑的任务。

(三)全媒体新闻的反馈

由于全媒体新闻的发布载体包括传统电视、网站、手机报、户外屏幕等,这些载体在技术条件上具备交互功能,因此,在全媒体新闻时代,受众可以更方便地实现反馈。全媒体新闻反馈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反馈渠道的多样化

传统电视常用的反馈渠道,仅有热线电话、观众调查、网络论坛等渠道。相对而言,反馈渠道比较匮乏,而且利用效率不高。在全媒体新闻时代,反馈的渠道大大增多,受众不仅可以通过以上的方式反馈,而且可以通过手机、声讯电话、微博等新媒体与媒体进行沟通和互动,反馈的有效性大大提高。

2.反馈速度的即时化

传统电视媒体的新闻反馈,是延时、异步的反馈。比如观众在收看电视新闻之后,通过热线电话发表意见和看法,热线电话的接线员再把这个意见和看法转达给相关的记者或编辑,这就存在一个时间差,新闻反馈往往在中转的过程中意外中断,从而造成反馈的无效。在全媒体新闻时代,由于载体的技术支持,受众可以边观看/阅读边反馈,该条新闻的记者和编辑也可以即时对读者的反馈进行回答,这样保证了反馈的顺利进行。

3.反馈成为报道的组成部分

传统电视的新闻反馈,可以通过新闻线索的方式,成为新闻报道的开始。当新闻报道发生之后,反馈可以成为新闻报道的延续。但是总的来说,反馈对新闻报道的参与程度都是比较低的。在全媒体新闻时代,新闻反馈成为新闻报道的组成部分。全媒体记者采回来其他所有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通过不同的平台进行播报发布,和读者等产生互动,并不断地补充它的内容,最后沉淀下来进入数据库。由此可见,在全媒体新闻时代,受众真正参与到新闻报道的流程中来,受众的意见和看法可以迅速转变为新闻产品,或者成为新闻产品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