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6年卷
19695400000017

第17章 在新闻实践中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1)

章勇思

壮大主流舆论,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是时代和党赋予党报的政治使命,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报进一步明确定位、寻求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关键时期,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作为党、政府和人民喉舌的党报,只有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坚持“三贴近”的办报原则,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才能履行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精神支撑的重要职责;才能在都市类报纸挑战严峻、网络媒体异军突起的更加激烈的竞争格局中,擦亮党报的品牌,提升党报的权威性和影响力,进而赢得更多主流人群、赢得更广阔的市场。

抓好导向是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灵魂

党报肩负着传达党的声音,反映人民意志,引导社会舆论,弘扬社会正气的重要职责。办好党报,导向是第一位的。导向正确,天地广阔;导向错误,一错百错。因为党报的责任太大了,肩负的使命太重要了,一旦在导向方面出现偏差,就会对党的事业造成很大损失。因此,把握好导向是新闻工作者的生命线,是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灵魂。

当前,我们正处在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生活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人们存在千差万别的看法。正确与错误、进步与落后、积极与消极、清醒与困惑等等相互交织,社会舆论呈现出空前复杂的局面。同时,各种大众传媒的蓬勃发展和信息传播手段的飞速发展,又大大增加了舆论引导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党报工作者必须时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自觉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政治家办报,高举旗帜,听从指挥;自觉维护团结稳定的工作大局,切实做到引导而不误导,帮忙而不增乱,疏通而不“添堵”,“救火”而不“浇油”。

办报是一项系统工程,采访、编辑、审核、校检环环相扣,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我们的报纸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在办报过程中,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努力实现对舆论导向的全面把握、全程把握、全员把握。

为了把好导向关,我们《山西日报》制定了严格的分工负责制度,要求记者要把好事实关。保证采访深入细致,新闻来源准确,报道内容真实,分析评价客观。编辑要把好选稿关。一要选择时效性强的稿件,二要选择有报道价值的稿件,三要选择导向正确,能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稿件。部主任要把好政治关。部主任签发稿件时,要确保稿件在政治上不出问题,在政策上不出偏差。总编要把好全局关。总编和值班总编作为报纸的总把关人,要胸有全局,统筹兼顾,确保新闻宣传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线突出、基调平稳、主旋律响亮。夜班要把好最后一道关。不管谁写的稿子,不管谁签发的稿子,不管谁要求见报的稿子,有问题、有疑点要及时提出来,观点导向错误要坚决卡下来。不能怕烦琐,不能怕得罪人,不能放弃查疑的最后一个机会,以免留下失误和遗憾。

服务大局是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重点

从工作角度来说,党报姓“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责无旁贷;从新闻角度来说,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既具有很强的新闻价值,读者也高度关注。因此,党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弘扬主旋律,把正面宣传的影响力做大做强,把正面宣传做成舆论热点、社会亮点和群众关注点,发挥好党报引导媒体,媒体引导舆论的作用。

服务大局,必须准确把握大局。及时了解党和政府在某一阶段的中心工作是什么,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是什么,要完成的目标任务是什么,这样,我们的新闻宣传才能围绕中心而不是游离于中心,才能主题突出而不是思路不清、主线不明。

服务大局,必须以是否有利于大局为“标尺”来衡量新闻的价值,决定稿件的取舍。凡是对大局有利、积极健康向上、能推动中心工作向前发展的稿件,要及时刊发,恰当处理;否则,就要坚决卡掉。

服务大局,必须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好主题性宣传、专题性宣传、战役性宣传、常规性宣传,既要重点突出,又要形式体裁多样,用好新闻宣传的“十八般武艺”;既要有宣传声势,也要讲究宣传艺术,注重宣传效果,为推动中心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因而,每当党和政府的某一项中心工作刚刚开始的时候,主题刚刚确定的时候,我们《山西日报》总是周密部署、精心策划,力求站高一步、看远一步、想深一步、做细一步,率先出击,密集报道,消息、通讯、评论一起上,为推动中心工作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在办报过程中,我们突出“三抓”:

其一,抓大事报道,突出强势引导。不惜版面、不遗余力,着力报道好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抓的大事、要事、重大活动。比如,2005年为了搞好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宣传,我们既按“规定动作”及时突出地报道好中央和全省一系列纪念活动,又组织“自选动作”开辟了“在八路军战斗过的地方”等富有地方特色的专栏,并于8月15日特别推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特刊,分别以《战争篇》、《根据地篇》、《英雄篇》、《胜利篇》等八个整版的巨大篇幅,全景式地再现60多年前发生在三晋大地上的一幕幕血与火的场景。由于整个抗战报道准备充分,策划到位,气势宏大,高潮迭起,受到了中宣部《新闻阅评》的肯定和赞扬。

其二,抓理论评论,突出思想引导。每逢发生重大新闻事件和重大工作部署的关键时期,我们总是精心组织社论、评论,以鲜明的针对性、政策性和思想性、指导性,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发出党报的最强音。2005年7月初,中央调整了山西省委主要领导同志的职务。对于这一全省人民关注的大事,我们于7月11日至18日分别在一版重要位置推出五篇系列评论,分别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坚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动摇》等等,阐述了新一届省委班子的工作思路,统一了思想,凝聚了人心。省委书记张宝顺批示:“《山西日报》‘五个不动摇’抓得准”。

其三,抓典型报道,突出典型引导。围绕中心工作,抓好典型报道,是《山西日报》的光荣传统。近年来,我们将这一传统继续发扬光大。我们要求写典型报道必须选准对象、深入采访,记者受了感动再动笔写稿,否则就难以感动读者、感动社会。比如,为了搞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宣传,我们开辟了“保持先进性,为党添光彩”、“新成效、新举措、新气象”等专栏,并推出了刘建明、李雪花等一系列的先进人物典型。我们的记者在采写这些典型人物的过程中深受感染、几次落泪,写出的报道情真意切、生动感人,其中,有些典型报道还获得了“山西新闻奖”,受到了中央先进性教育办公室的高度评价。在大报的引领下,集团内各子报子刊,也结合各自的办报特点和定位,对先进性教育活动进行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宣传报道。比如,《山西晚报》开辟了“党员故事”专栏,中宣部《新闻阅评》认为:《山西晚报》开辟这个专栏“为都市类媒体积极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宣传报道带了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