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6年卷
19695400000006

第6章 舆论导向,至关重要(1)

——学习江泽民新闻思想的体会

尹韵公

江泽民新闻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新闻思想同毛泽东、邓小平新闻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它是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的13年新闻实践基础上进行的科学总结。江泽民新闻思想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做好新闻工作的创造性思考,尤其是关于舆论导向的论述,更是全面、系统、丰富,充满了历史主动精神,集中体现了江泽民新闻思想的精华所在。以舆论导向为轴心框架而展开全方位延伸论述的江泽民新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理论的新成果,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中国化又有了新发展,显示出我们党对新闻宣传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和成熟性把握达到了一个新水平。今天,认真学习江泽民新闻思想,对于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凝聚人心,统一思想,从而形成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舆论氛围,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在我党新闻宣传史上,江泽民首次创造性地提出了“舆论导向”的科学概念。早在1989年11月的一次重要会议上,江泽民在《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几个问题》的讲话中指出:要“按照党和人民的意志、利益进行舆论导向”。[1]

此后,江泽民同志不断地发表论述,以丰富、发展和完善他的舆论导向思想。在1994年1月24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强调指出:“舆论导向正确,人心凝聚,精神振奋;舆论导向失误,后果严重。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引导舆论,至关重要。”[2]也就是在这次会议上,江泽民提出了对新闻宣传战线影响至深的四句名言:“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1996年9月26日,江泽民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进一步强调舆论导向的利害关系,指出:“历史经验反复证明,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对于我们党的成长和壮大,对于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对于人民的团结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具有重要作用。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3]一年后的9月12日,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新闻宣传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4]把“舆论导向”这个概念写进党的最高文件,这还是第一次。它表明,江泽民新闻思想已经成熟和完备,江泽民新闻思想的创造性成果已经得到全党认可,江泽民新闻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新贡献已经得到全党的肯定。

我们注意到,江泽民新闻思想最突出和显著的特征是,它以舆论导向为轴心和框架,紧紧围绕于此,就新闻工作的地位作用、功能性质、根本任务、发展动力、纪律保证、人才队伍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展开方方面面的论述和阐释,从而形成了系统而完备的舆论导向思想。

同时,我们还要看到,江泽民新闻思想的鲜明时代特征就在于,舆论导向这个重大课题是由时代提出来的,又是由时代作出了最好的回应和满意的答复。在江泽民任总书记期间,有三个重大因素对舆论导向思想的产生和形成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一是1989年政治风波的深刻教训。正如江泽民指出的:“舆论十分重要,千万不能忽视。在这方面,我们有成功的历史经验,也有过沉痛的教训。在1989年那场政治风波中,舆论引导上发生的严重失误,给全党同志上了深刻的一课。”[5]二是国际格局和世界形势出现了重大变化。苏联解体和东欧巨变的沉痛教训之一,就是这些国家的媒体出现严重或完全失控,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虽然冷战结束,但天下仍不太平,世界形势多极化的走向正在加强,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也愈演愈烈。一方面,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潮流,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利机遇;另一方面,西方敌对势力一刻也没有停止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在渗透与反渗透、遏制与反遏制、分裂与反分裂、颠覆与反颠覆上的斗争,将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很尖锐的。在开展对外经济与文化交流的同时,如何鉴别随之涌入的西方价值观念和政治意识的是非与优劣,也给我们的舆论导向增加了难度。三是国内经济与社会处于转型期。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我国的社会经济成分及其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出现了多样化。市场经济本身的二重性,也诱发了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负面效应以及一些消极腐败现象的滋长蔓延。由于利益关系和认识观念的不同,不同的社会群体、不同的社会阶层和不同的人们必然会有不同的看法,必然会出现不同的声音,其中难免会有一些杂音和噪音。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互联网的迅猛扩张,使人们了解社会和世界的渠道越来越多,因而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和言论的独立性、多变性、选择性、差异性也明显增强,不同声音、杂音、噪音在互联网上的表现更为突出。以上种种因素,对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

总之,通过对时代大背景的考察,加上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我们深为钦佩江泽民的政治智慧:确立舆论导向思想,是当前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明智选择,是符合当前我国国情的正确选择。舍此,我们别无其他选择。

正确认识和理解江泽民新闻思想及其舆论导向思想,必须把握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一、准确判断舆论导向的科学内涵。舆论反映着国家的形象和社会的精神面貌,舆论引导是加强党的领导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正如江泽民1996年1月2日在视察解放军报社时指出的:“新闻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宣传、教育、动员人民群众的一种舆论形式,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我们党和国家的政治立场、政治主张和政治观点。”这就是说,舆论导向的内涵有两个指向:一是指新闻媒体自身的舆论导向要保持正确路径,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新闻媒体要始终不走调、不变音,既要准确、鲜明、生动地宣传中央的精神,又要及时、如实、充分地反映人民的意愿。二是指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要统率和指导社会舆论,主流媒体一定要有主流声音,形成舆论强势,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处于转型期的社会不同声音和不同舆论影响越来越大,就越来越需要加强舆论引导。正如江泽民所说的:“党报、党刊、国家通讯社和电台、电视台都要积极宣传党的主张,在正确引导舆论中发挥主干作用。”[6]

二、准确判断舆论导向正确与否的极端重要性。江泽民把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同党和人民的福祸直接连在一起,同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直接连在一起,既鲜明、新颖,又深刻、独到。无论是在我党新闻宣传史上,还是在马克思主义新闻学说史上,将舆论导向的重要性提升到这样的高度,是以往从未有过的,它有力地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及其新闻宣传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阶段。正是因为我们高度重视舆论导向正确与否,我们才能把党的新闻事业同党的生命视为一体,正如江泽民指出的:“党的新闻事业与党休戚与共,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可以说,舆论工作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所系的工作。”[7]这个精辟论断,也是以往从未有过的。

三、准确判断舆论导向的价值取向。江泽民深刻阐述了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价值取向,这就是著名的五条标准,他指出:“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就是要造成有利于进一步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舆论;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的舆论;有利于鼓舞和激励人们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社会进步而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舆论;有利于人们分清是非,坚持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的舆论;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人民心情舒畅、社会政治稳定的舆论。”[8]这五条标准,全面而缜密,是新闻宣传战线必须着力把握的工作基点,也是衡量和检验新闻宣传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志。一言以蔽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就是要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四、把握舆论导向正确的关键在于坚持党性原则。江泽民曾谆谆告诫:从事新闻宣传的同志,“必须讲政治,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具有很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必须树立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每个同志都要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任何复杂多变的形势面前,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这是坚持正确的办报方向,始终保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关键所在。”[9]江泽民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也强调指出,“新闻舆论单位一定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并希望新闻单位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党性原则”。[10]在江泽民新闻思想里,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同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强烈的一致性。舆论导向正确,一定是党性原则强;舆论导向错误,一定是党性原则弱或者丧失了党性原则立场。

坚持党性原则和舆论导向的一致性,还必须划清同所谓“人民性”的界限。江泽民指出,“我们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除了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外,没有自己的任何私利。坚持党性原则,也就是坚持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原则,两者是完全一致的。提出‘人民性’高于党性,实质就是要否定和摆脱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11]这段论述振聋发聩,表现出江泽民新闻思想具有很强的原则性和坚定性。理论坚定是政治坚定的基础,有了理论上的坚定,政治上才能坚定。在坚持党性原则上,不允许有任何的含糊和动摇。

坚持党性原则和舆论导向的一致性,还必须强调马克思主义在新闻宣传领域的指导地位。江泽民明确指出:“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正确制定和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发展先进思想、克服落后思想。如果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指导思想上搞多元化,势必导致人心大乱、天下大乱,给党和国家带来灾难。这是绝不允许的。”[12]